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59)
2023(8730)
2022(7350)
2021(6817)
2020(5572)
2019(12853)
2018(12732)
2017(23994)
2016(13194)
2015(14674)
2014(14865)
2013(14509)
2012(13899)
2011(12619)
2010(13368)
2009(12695)
2008(12757)
2007(11329)
2006(10660)
2005(10027)
作者
(36718)
(30756)
(30716)
(29834)
(20148)
(14487)
(14042)
(11787)
(11753)
(11387)
(10713)
(10229)
(10220)
(10074)
(10073)
(9492)
(9150)
(8854)
(8771)
(8710)
(8138)
(7598)
(7437)
(7171)
(7162)
(6981)
(6785)
(6723)
(6334)
(6125)
学科
(71038)
经济(70978)
管理(40775)
(34181)
(28353)
企业(28353)
(26589)
地方(20152)
方法(19338)
中国(18929)
数学(17049)
数学方法(16850)
(16703)
(16126)
业经(13763)
财政(13733)
地方经济(12919)
(12319)
(12272)
(11443)
财务(11427)
财务管理(11381)
(11233)
银行(11227)
(11199)
(10920)
企业财务(10855)
(10766)
(10659)
金融(10658)
机构
学院(188274)
大学(186152)
(90515)
经济(88652)
研究(72558)
管理(67309)
中国(56679)
理学(55782)
理学院(55156)
管理学(54360)
管理学院(53981)
(50460)
(39259)
科学(39193)
(37437)
财经(34814)
研究所(32898)
中心(31698)
(31491)
(31266)
经济学(28875)
(27301)
北京(25893)
经济学院(25447)
(25368)
(25064)
财经大学(24930)
师范(24892)
(23887)
(23342)
基金
项目(108741)
科学(85252)
研究(85167)
基金(77076)
(65503)
国家(64864)
科学基金(55012)
社会(54671)
社会科(51762)
社会科学(51749)
(42172)
教育(39311)
基金项目(38508)
编号(34903)
(34846)
资助(32739)
自然(31915)
成果(31370)
自然科(31125)
自然科学(31118)
自然科学基金(30543)
课题(25980)
(25232)
(24751)
重点(24739)
(23493)
国家社会(22604)
(21976)
教育部(21623)
发展(21366)
期刊
(117256)
经济(117256)
研究(71380)
中国(44737)
(42913)
管理(27958)
(25560)
(23927)
金融(23927)
教育(23657)
学报(23223)
科学(22372)
经济研究(20019)
财经(19020)
大学(18654)
学学(17376)
技术(17037)
(16549)
农业(16546)
业经(15955)
问题(14296)
(11758)
技术经济(10475)
世界(10462)
国际(10317)
改革(9661)
(9661)
统计(9526)
(9486)
财政(9486)
共检索到323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炜  
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运行已经由“短缺时期”进入到“后短缺时期”,财政政策取向由财政退让到财政进取的变化适应和推进了这一变迁,使经济运行在不同的时期均趋向于良性循环的状态,同时也实现了财政自身的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炜  
(二)“后短缺时期”及“双二元结构困境”。 对财政退让政策的评价,客观的看法应该是,作为近20年改革的支撑点,它承担了支付改革成本、创造体制变革空间的任务,在财政的分权、放权、让利等过程中,企业和家庭部门得以成长,商品交换的基础关系得以确立,金融成长并实现了对传统财政职能的替代,非国有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并在机制上形成“示范效应”,社会再生产四环节逐渐健全并顺畅运行。进入1998年全国主要商品供求监测已全部处于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状态,1999年上半年供过于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魏枫  
发展中国家并不会必然实现经济赶超,在此期间该国的财政政策将会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在非完全竞争的市场框架下,针对发展中国家推动技术进步的途径同时容纳向外模仿和自主研发的特征,构建了一个自利企业即可模仿又可独立研发的内生增长模型,并以此框架为基础,从理论上解释了后发国家经济实现赶超或者陷入模仿陷阱而停滞的可能性并存的增长事实;同时,以此为分析框架讨论了在实现经济赶超过程中最优财政政策的特征。模仿陷阱是本文提出的核心概念,围绕模仿陷阱,我们详细论述了发展中国家欲实现经济赶超,顺利跨越模仿陷阱的各种财政政策选择,以及政府财政政策的阶段最优性特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亚荣  
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指出省及以下政府的财政责任不明,县级政府实际着承担财政责任和管理责任,县级政府财力匮乏与事权不配套的矛盾是造成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中小学预算制度、经费拨付和管理制度等不健全是财政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的直接原因;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是义务教育财政政策普遍未能到位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该从财政的投入、管理及监督三方面着手,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博  刘娟  
在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的背景下,支出型和税收型的积极财政政策均大有可为,探讨如何破解财政增支减收与债务约束之间的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省份季度数据,使用工具变量局部投影法和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外生的财政冲击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一影响具有初始状态依赖性,政策实施时初始财政压力越小,越有利于放大正向支出冲击的政策收益,最终能够改善市场预期并降低地方负债率,即积极财政政策举措可以实现“自融资”。但当初始财政状况已经较为严峻时,扩张型财政支出措施将给其财政可持续性带来威胁,尤其体现在经济紧缩时期。进一步对比不同类型财政工具后发现,相比于增加政府支出,基于减税措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更有效减少对地方财政状况的负面影响,从而为当前减税降费的财政效应,实现“放水养鱼、反哺财政”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平贵  
利率管理体制不仅对货币政策而且对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应也有很大影响。相同的财政政策在不同的利率管理体制下的传导机制和效应有很大不同。因此,财政政策的选择和实施,必须考虑利率管理体制对它的影响,并应随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昕  
基于"城市化均衡理论",通过构建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经济供求状态分析模型,借助于Panel Data分析方法,研究我国46座地级以上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经济运行状态。依据城市化经济供求关系的横比,将样本城市划分为城市化经济供给大于或小于城市化经济需求的城市化经济运行"非均衡态"与供求相等的城市化经济运行"均衡态"两种类型。通过剖析两种运行态势下城市化经济供求双方的影响因素,提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铭达  
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经济结构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整个经济的产出能力,而且关系到整个经济的运行质量与发展后劲。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有序调整,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项艰巨任务。财政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海燕  刘兆征  
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其主要动力来源于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主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仍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在启动、刺激和调整国家的经济运行方面能够发挥有效的功能。对财政政策影响经济结构的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和升级是今后中国财政政策实施的立足点和着力点。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翁礼华  
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经济的两种经济观点及其财政政策取向的争论,在古代中国汉朝昭帝时就曾经激烈地发生过。武帝后期由于人口锐减,民力疲弊,昭帝(公元前86年—前74年)、宣帝(公元前73年—前49年)统治时期,专力内治,继续执行汉初以来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冯俏彬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从今年预算报告看,财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力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需要,服务于促进经济社会加快恢复需要,服务于民生需要,为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晓薇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财政政策江晓薇(财政部科研所)我国“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提出振兴财政的任务。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是保证今后15年实现振兴财政的关键。本文拟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财政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戴维·利普顿  郭子睿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中国的增长主要采用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方式,这带来了宏观金融风险以及不可持续的环境成本。现在中国需要转向消费导向型的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中国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既是中国往日成就的基础,也是未来面临的挑战。改革的目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凌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增长缓慢、农民增收困难成为日渐突出的问题,而农业的发展与财政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应该说是责无旁贷的。下面分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财政政策支农的形式、作用和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