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4)
2023(11927)
2022(9663)
2021(8768)
2020(7311)
2019(16434)
2018(15868)
2017(31028)
2016(16568)
2015(18545)
2014(18525)
2013(18521)
2012(17216)
2011(15173)
2010(15840)
2009(15160)
2008(15370)
2007(13902)
2006(12701)
2005(11862)
作者
(46207)
(38549)
(38526)
(36692)
(25070)
(18077)
(17246)
(14743)
(14449)
(14154)
(13245)
(12743)
(12535)
(12336)
(12301)
(11648)
(11522)
(11065)
(11026)
(10917)
(9658)
(9520)
(9334)
(9020)
(8713)
(8627)
(8441)
(8397)
(7563)
(7549)
学科
(97749)
经济(97658)
(83511)
(77761)
企业(77761)
管理(72194)
(39120)
方法(33373)
业经(29957)
(25762)
数学(25356)
数学方法(25183)
(24157)
财务(24137)
财务管理(24093)
企业财务(22940)
地方(21706)
中国(20854)
(19544)
(18586)
农业(18558)
技术(16436)
(15964)
(14642)
(14621)
理论(13990)
财政(13774)
体制(13114)
地方经济(12699)
(12621)
机构
学院(248768)
大学(239768)
(121900)
经济(119858)
管理(101183)
理学(85680)
理学院(84980)
管理学(84208)
管理学院(83745)
研究(80094)
中国(66084)
(63905)
(48184)
财经(46670)
(42112)
科学(41787)
(39906)
(39538)
经济学(37799)
中心(35904)
(34777)
研究所(34472)
财经大学(33744)
经济学院(33724)
北京(30624)
(30538)
商学(29924)
商学院(29633)
业大(28870)
(28188)
基金
项目(147158)
科学(118686)
研究(113567)
基金(108554)
(90667)
国家(89783)
科学基金(80181)
社会(76491)
社会科(72720)
社会科学(72703)
(58243)
基金项目(56081)
教育(50440)
自然(48423)
自然科(47352)
自然科学(47342)
自然科学基金(46581)
(45915)
编号(45164)
资助(44686)
成果(36358)
(33630)
(33576)
(33217)
(33138)
重点(32305)
国家社会(31746)
课题(31073)
创新(30528)
(30422)
期刊
(151497)
经济(151497)
研究(82930)
(57622)
中国(48189)
管理(45161)
(33329)
科学(27741)
(27280)
金融(27280)
学报(25450)
财经(25300)
经济研究(25282)
业经(24177)
技术(24042)
农业(22641)
(21962)
大学(21259)
学学(20581)
问题(18599)
教育(17407)
技术经济(16905)
(15179)
财会(14984)
世界(14497)
(13889)
现代(13609)
会计(13395)
经济管理(13166)
商业(12928)
共检索到399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瑶  王斌  刘艺林  
我国上市公司年度平均利润率在过去近20年中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高达53.62%。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这与政府在不同经济周期对财政收支政策的运用有很大关系。总体来看,在经济上行期,财政收入政策的正向变动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而财政支出政策的正向变动会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在经济正常运行期,财政收入政策的正向变动会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而财政支出政策的正向变动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在经济下行期,财政收入和支出政策的正向变动都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此外,由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政企关系和盈余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财政政策对两类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援成  程建伟  
企业盈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周期的波动对公司盈利有重要影响。经济周期会通过心理预期、利率、价格和社会总需求四条途径对企业的盈利发生作用。由时间序列考察发现,虽然资产收益率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但期间仍存有波动。通过面板数据进一步检验,实证支持了周期影响的存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阎文谦  
一、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分析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一国经济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它表明一国经济要依次经历经济扩张、经济繁荣、经济衰退、经济低迷四个阶段并周期性地进行循环。中国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表明,从1953-200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共经历了5个周期。 从1953年开始经历了6年的经济扩张于1958年达到顶峰(1958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1.3%)之后经济开始萎缩,1960年经济出现负增长,1961年达到谷底(经济增长率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洋  周大鹏  
经济周期的存在影响着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财政政策也应根据经济周期的不同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同时具有凯恩斯效应与非凯恩斯效应。文章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证模型等方面对现有经济周期与财政政策关系的文献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以期对当前财政政策如何更好的促进省级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谭荣华  周大鹏  
财政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政策效果,而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不一定总是有效。也可能财政政策只在经济衰退时期具有拉动总产出的作用,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对总产出不具有拉动作用。文章以我国省级经济数据为样本,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建模分析后发现:一方面,经济周期对财政政策效果存在明显的影响,财政政策效果在不同经济周期之间具有不对称性另一方面;考虑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之后,各省财政政策体现出的操作方向不再是单一的顺周期调节方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付一婷  陈志宏  孙玉祥  
本文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时变格兰杰模型和具有区制转移特征的局部投影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周期之间的时变关联、因果次序以及政策互动视角下的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发现:(1)我国财政政策周期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变动会促使经济周期同向变动,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有效调控经济周期;我国财政政策具有顺周期特征,但顺周期的程度在不断减弱,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的立场一直表现出逆周期特性,但对经济周期冲击和通货膨胀冲击的反应程度在不断减弱,这可能归咎于“金融稳定”“区间调控”或“量价转型”。(2)我国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周期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主要体现在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周期之间,且只有在经济新常态之后两者才呈现出明显的耦合关系。(3)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互动模式的主要功效是提升了各自稳增长的短期有效性,而中长期经济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苗文龙  陈卫东  
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方法下,引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作为外生随机冲击变量,构建中国多区域经济周期模型,利用改革后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不同区域经济周期中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效应问题,进而比较两者分别对全国及不同区域经济周期冲击的大小。研究发现:技术冲击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冲击可以解释80%以上的中国区域经济周期特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区域周期冲击效应;货币政策冲击大于财政政策冲击;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其冲击对东部地区经济周期的解释高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付一平  刘金全  梁冰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在总需求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判断我国财政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规模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关联,描述结构VAR模型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反馈过程,我们发现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操作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相机选择性和对经济周期阶段的依赖性,这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出现“软扩张”的经济周期态势下,应当适当调整财政政策的期限结构和政策工具,加强货币政策的组合作用,继续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对国内产出的作用方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金全  梁冰  
财政政策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并在需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定量描述和检验了我国财政政策工具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相依性,在结构VAR模型中刻画了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反馈过程,并发现我国财政政策操作的相机选择性依赖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在目前我国进入新经济周期的态势下,应当及时调整财政政策的期限结构和政策工具,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作用,以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付一婷  陈润东  刘金全  
本文运用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FAVAR)模型测算多种时变财政乘数,结合时点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经济周期中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多种理论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时变财政乘数同时具备短期的周期性变化和阶段性的结构趋势。在2012年之前,财政支出对产出和消费的乘数效应有着明显的逆国内经济周期趋势,财政支出对投资的乘数效应则呈现出强劲的上升态势,但在2012年后,财政支出对产出和投资的乘数效应受到经济结构失衡的影响均发生结构性的下滑,而财政支出对消费的乘数效应保持平稳水平;(2)财政支出对进口和出口的乘数效应都具有“先升后降”的顺世界经济周期趋势,前者稍高于后者,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总体上产生正向外溢效应,但该效应在后危机时期不断减弱;(3)在亚洲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新常态这三个典型的经济波动阶段,财政政策均能通过汇率、金融、信贷、股市等渠道有效地稳定经济,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协调性特点,这些都对财政乘数有促进作用,而政府债务累积渠道和进口外溢渠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财政政策效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瑾  刘文革  郭文杰  
本文利用1983—2012年数据,测算欧元区国家间财政赤字离散度反映财政政策协调,利用HP滤波、皮尔逊相关系数判断经济周期协动性,并结合三期面板模型研究了欧元区财政政策协调与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欧元区主要国家间"财政离散"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显著负相关,即国家间财政政策协调能力下降,则国家间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将会下降,而财政趋同有利于经济协动,并能缓解欧元区经济波动及由此对欧元带来的打击,财政政策协调是治理危机的一条出路,本文对此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金全  陈润东  
在面临如亚洲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巨大负向外部冲击时,我国逆周期的财政政策能产生明显的效果。为厘清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的关系,文章首先运用汉密尔顿滤波方法估计我国的产出缺口和财政周期,然后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层面测度我国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周期之间的时变交互影响,最后运用非线性的面板工具变量局部投影模型从省级维度测度经济周期和财政周期视角下的财政支出乘数。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宏观层面看,亚洲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等事件对我国经济周期的负面冲击促使财政政策逆周期扩张,而财政周期扩张对经济周期复苏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第二,从省级层面看,地方财政支出乘数在经济紧缩时期更高,这个规律对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同样适用;第三,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省级层面,顺周期财政政策都有较高的时间占比,而顺周期的财政政策是引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政策因素;第四,我国地方政府实施的财政政策可能没有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投资乘数却保持较高水平,这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主要通过投资渠道实现。文章结论对理解我国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周期之间的关联机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同时也指出财政政策逆周期调控的必要性以及未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而更好地引领居民消费的迫切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王国志  付卫艳  
本文利用我国1992年1月-2020年6月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马尔可夫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测度了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同时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将经济周期划分为扩张期和收缩期,并采用SV-TVP-VAR模型对我国财政政策冲击与经济周期阶段性之间的时变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财政政策冲击对投资、消费和产出的冲击在短期和中期内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但长期效应比较平稳且微弱;(2)我国财政政策冲击具有非线性效应,经济扩张期和收缩期的财政政策冲击对投资、消费和产出的冲击具有"凯恩斯效应",但在某些特定时段则存在"非凯恩斯效应";(3)我国财政政策冲击存在非对称性效应,即财政政策冲击在经济紧缩期的调控效果要明显好于经济扩张期。因此,在经济下行期间还需要维持积极财政政策调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付一婷  刘子玉  刘金全  
本文基于平滑迁移VAR模型,测算处于不同经济周期阶段的财政乘数,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政策的作用机理与福利损失进行度量。结果显示:首先,财政乘数在紧缩阶段大于扩张阶段,体现出显著差异性、非对称性与逆周期性,且对投资的带动作用最强。财政政策效应在经济扩张阶段明显减弱,体现当前财政政策操作的逆周期特征;其次,在收缩阶段,财政政策效应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持续有效期限可达到5年,但是对应的福利损失较大,可以达到扩张阶段福利损失的3倍;而扩张期间的财政政策效果可以维持2年左右,但福利损失较小,这表明经济扩张期间政策效果较弱,适宜作为维持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的微调工具。目前我国逐步由紧缩时期迈入扩张时期,积极财政政策尚未到退出时点,因此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不同阶段政策效果差异,并将紧缩时期扩张政策的长期福利损失纳入分析框架,以实现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曾晓安  王志刚  胡祖铨  
反周期调控是财政的重要经济稳定职能,国内基于全口径的反周期效果评价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利用国际标准的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中国财政政策反周期效果,结果发现:(1)从1995-2014年期间,一般公共预算的反周期性年份比例仅为75%,加上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后的反周期年份比例仅为83%,表明了预算平衡调节基金的反周期性特征显著。四本预算账户综合后的反周期年份比例为100%。其中,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冲击,中国2008年为反周期财政政策。(2)分账户看。反周期表现从好到差依次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平衡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基于此,我们分析了一些主要原因并对未来如何改进财政政策的反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