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90)
- 2023(6213)
- 2022(5085)
- 2021(5262)
- 2020(4152)
- 2019(9968)
- 2018(10027)
- 2017(16718)
- 2016(10525)
- 2015(11585)
- 2014(11847)
- 2013(10818)
- 2012(9895)
- 2011(8581)
- 2010(9053)
- 2009(8038)
- 2008(8178)
- 2007(7126)
- 2006(6535)
- 2005(6076)
- 学科
- 济(30090)
- 经济(30053)
- 管理(26258)
- 财(24614)
- 业(22161)
- 企(19729)
- 企业(19729)
- 教育(19651)
- 中国(17025)
- 财政(13299)
- 方法(12454)
- 制(12208)
- 出(12182)
- 数学(11301)
- 数学方法(11169)
- 政(10822)
- 贸(10696)
- 贸易(10695)
- 易(10590)
- 务(10400)
- 财务(10396)
- 财务管理(10348)
- 企业财务(9882)
- 体(9485)
- 理论(8847)
- 体制(8566)
- 农(8446)
- 学(7885)
- 口(7821)
- 出口(7820)
- 机构
- 大学(129880)
- 学院(124689)
- 济(49214)
- 经济(48106)
- 研究(47839)
- 管理(39597)
- 财(34140)
- 理学(33474)
- 理学院(33016)
- 管理学(32380)
- 管理学院(32110)
- 中国(31563)
- 教育(28870)
- 京(28863)
- 范(26205)
- 师范(26067)
- 科学(25485)
- 所(23565)
- 财经(22288)
- 师范大学(21591)
- 江(21552)
- 研究所(20670)
- 经(20266)
- 中心(19639)
- 北京(19323)
- 院(17401)
- 经济学(16677)
- 财经大学(16242)
- 技术(15864)
- 职业(15579)
- 基金
- 项目(74955)
- 研究(64248)
- 科学(60670)
- 基金(51778)
- 家(43284)
- 国家(42772)
- 社会(39233)
- 教育(38500)
- 社会科(37058)
- 社会科学(37050)
- 科学基金(36367)
- 省(29586)
- 编号(28325)
- 成果(26687)
- 划(26552)
- 基金项目(25840)
- 课题(23143)
- 资助(21484)
- 自然(20287)
- 自然科(19825)
- 自然科学(19820)
- 部(19532)
- 自然科学基金(19485)
- 年(19452)
- 重点(18539)
- 性(18491)
- 教育部(18015)
- 规划(17564)
- 项目编号(17466)
- 发(16912)
共检索到217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燕 李光龙
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现行财政分权体制下,两次集权性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对中国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效应"不利于地方政府增加非刚性的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集权改革效应"则分情况而论:以县为主体制改革产生了挤出效应,地方政府更"重预算内人员经费支出,轻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而省级统筹新机制改革产生了激励效应,即对地方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对预算内人员经费支出则不具有显著性。为改善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偏向,一方面应适度集权,提高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经费统筹分配权;另一方面应建立更为明确的激励考核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柏檀 周德群 王水娟
实行"地方为主、分级管理"的分权管理和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重中之重"是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特征。本文在此背景下,运用公共经济学中关于财政分权、标尺竞争与公共支出结构偏向的相关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的制度原因。通过构造教育财政分权指标、并基于1998年-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证明重心偏下的基础教育财政分权制度以及对"普九"政绩考核的标尺竞争,在公共支出结构上造就了地方教育部门"重义务教育、轻学前教育"的严重偏向,这是导致"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制度诱因。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财政分权 教育公共支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新强 胡永刚
中国财政支出具有生产性且偏向投资建设性支出,本文采用SVAR方法得到财政支出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影响就业的经验事实:政府生产性支出增加能够促进就业,但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性依赖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表现在增加政府投资性支出可以刺激就业,而增加服务性支出则抑制就业。基于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上述事实,政府支出影响就业的程度依赖于政府支出生产性的大小和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中国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投资性支出通过生产性效应、投资流动性约束和价格粘性等渠道刺激就业;然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和体制转轨阶段,增加政府服务性支出将导致结构性劳动替代,从而抑制就业;税收则主要通过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红琼
本文在假定地方政府是"仁慈型"政府的前提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地方政府支出存在结构偏向,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而轻科教文卫等支出。接着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激励合同出发,分析在"经济人"假设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受激励机制的影响,从追求"社会合意"型向追求"中央合意"转变。而这一转变带来的则是公共品供给效率损失,某些公共品提供不足,而某些公共品供给过度等后果。
关键词:
地方政府行为 支出结构 偏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金宇
基于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FVAR),文章检验了全球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危机后期以及经济新常态时期服务性支出、消费性支出以及生产性支出的产出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各类财政支出仅在短期对产出具有冲击效应,而且在三个典型时期非线性效应显著。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财政支出对产出的增长均产生了抑制作用,生产性支出对产出增长的负向冲击效应最大,消费性支出最小;在经济危机后的复苏时期,财政支出可能给产出增长带来较为频繁的波动,服务性支出对产出冲击效应较大,生产性带来的产出波动更为频繁;在新常态时期,服务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在短期对产出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支出可能造成产出波动。
关键词:
时变参数 冲击效应 财政支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勤 邱玥 许干
本文选取2009—2018年省级层面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应用总体能够促进高质量就业。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财政支出能够正向调节人工智能应用对高质量就业的积极影响,并由于财政支出呈现结构偏向的特征,不同性质的财政支出会使人工智能应用程度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产生差异。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应用程度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促进高质量就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地区分布上,人工智能应用程度对高质量就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在时期分布上,在自动化赋能阶段(2009—2014年),人工智能应用程度呈现出对高质量就业的促进作用,而在智能化创新阶段(2015—2018年)则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在中国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以及探究财政政策导向在其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郑尚植
中国特色的财政联邦主义在本质上表现为财政分权与政治集权相结合,所以中国式标尺竞争就表现为"为增长而竞争"的晋升锦标赛。论文基于政治委托代理的研究视角,运用经济学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来研究地方官员的行为逻辑,研究表明:一方面,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地方政府官员必然追求本届政府或个人任职期限的短期政绩最大化;另一方面,为了能使自己在政治锦标赛中获胜,各个地方政府在配置财政资源时会竞相模仿从而使财政支出出现"结构趋同",这种趋同性会随着政治锦标赛的升级而一直处于锁定状态。所以,地方官员自利行为是导致财政支出结构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多 刘钟钦
本文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投资支出结构现状出发,采取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投资支出结构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支出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以达到合理分配投资支出结构,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卞彬
财政分权以及基于政绩考核下的财政竞争等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偏向,单纯依靠理顺财政收支关系无法根除此种扭曲,必须在制度和体制上做文章,从治本上考虑。因此,厘清法治下的财政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中的法治的关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既要从财政体制改革着手,也要从法治建设着手。健全地方政府权力运行的制约和财政支出的监督机制、减少自由裁量权,有效避免财政政策制定和财政支出分配过程中的公共权力滥用。构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制约体系极为重要,依法设定权力、制约权力、行使权力、监督权力,以规则至上、权利本位、权力控制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关键词:
财政支出 财政分权 支出偏好 制度约束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丹 唐善永
中国式财政分权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强大的激励机制,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严重扭曲了地方政府的支出行为。追根溯源,财政体制和政治考核体制是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根本原因,财政分权、政治晋升锦标赛下的财政竞争、财政体制改革、贪污腐败等都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既要从财政体制着手,也要从政治体制着手。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结构 中国式分权 政府竞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宋旭光 何宗樾
本文将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作为教育政策变量纳入实证模型进行评估,着重分析了财政教育支出通过改善子代的人力资本投资,缩小不同家庭背景的子代在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上的差异,进而改善代际流动性。基准分析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层面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进而削弱了子代初始禀赋不均等对个体收入的影响程度,提高了代际流动性。进一步分析表明,相对贫困的家庭能够从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中获益更多,这意味着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有助于改善收入的不均等状况。此外,本文还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
关键词:
财政教育支出 代际收入流动性 义务教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康建英 田茹
文章利用DEA模型对各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效率进行了评价,发现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使用效率要高于东部地区。此外,我国的财政分权制度对各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率也起到不同作用。
关键词:
DEA 财政分权 义务教育 效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海涛 李剑
一、我国财政对义务教育支出结构现状分析 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受教育经费总量的制约,发展滞后的原因往往被归结于财政性教育经费过少。然而,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义务教育资金匮乏,发展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1.义务教育重要的战略地位同小份额的资源配给的矛盾日益凸现,分配失衡成为主要矛盾。 从整体的教育支出比率来看,我国财政用于义务教育的支出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2001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仅占全国教育经费的47%。而1995—1997年各个国家对初、中等教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三如 肖绪才
在我国目前行政性瀵泉和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担负这几乎全部的基础教育拨款,导致了地区间教育财政资金的投入差异的悬殊;教育投入的财政体制不合理,监管不到位。本文作者提出了继续保持教育支出总量增长;真正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全民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进一步改革义务教育支出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的财政管理和审计,提高支出效率等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财政收入 资金保障 改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傅勇 张晏
经济分权同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紧密结合是中国式分权的核心内涵,本文在此背景下讨论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偏向的激励根源,并通过构造财政分权指标和政府竞争指标、利用1994 ̄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们的推断进行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结论是:中国的财政分权以及基于政绩考核下的政府竞争,造就了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重基本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的明显扭曲;并且,政府竞争会加剧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结构的扭曲,竞争对支出结构的最终影响则取决于分权程度,而1994年之后包括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在内的现行重大政策并没有缓解这种状况。这意味着,中国式分权在推动市场化和激发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同时,与之伴随的...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结构 中国式分权 政府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