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0)
- 2023(9691)
- 2022(8333)
- 2021(7845)
- 2020(7034)
- 2019(16600)
- 2018(16364)
- 2017(32877)
- 2016(17982)
- 2015(20673)
- 2014(20899)
- 2013(21012)
- 2012(19462)
- 2011(17258)
- 2010(17658)
- 2009(16522)
- 2008(16703)
- 2007(14888)
- 2006(12515)
- 2005(11118)
- 学科
- 济(81234)
- 经济(81160)
- 管理(55224)
- 业(54021)
- 方法(45783)
- 企(44404)
- 企业(44404)
- 数学(42090)
- 数学方法(41493)
- 财(35134)
- 农(20882)
- 中国(19618)
- 务(17711)
- 财务(17673)
- 财务管理(17614)
- 企业财务(16777)
- 制(16219)
- 地方(15247)
- 业经(14592)
- 学(14530)
- 贸(14152)
- 贸易(14148)
- 易(13727)
- 农业(13520)
- 财政(13396)
- 理论(12069)
- 银(11695)
- 银行(11669)
- 体(11240)
- 融(11136)
- 机构
- 大学(260925)
- 学院(260421)
- 济(111217)
- 经济(109094)
- 管理(103082)
- 理学(89924)
- 理学院(89035)
- 管理学(87371)
- 管理学院(86904)
- 研究(81412)
- 中国(62632)
- 财(59125)
- 京(53375)
- 科学(49419)
- 财经(43959)
- 农(41465)
- 所(41429)
- 经(39885)
- 江(38607)
- 中心(38072)
- 业大(37676)
- 研究所(37216)
- 经济学(35753)
- 北京(33483)
- 经济学院(32706)
- 农业(32642)
- 财经大学(32514)
- 范(31279)
- 师范(30947)
- 州(29902)
- 基金
- 项目(171729)
- 科学(135461)
- 基金(126239)
- 研究(123443)
- 家(108960)
- 国家(108122)
- 科学基金(93741)
- 社会(78822)
- 社会科(74984)
- 社会科学(74963)
- 省(67032)
- 基金项目(66245)
- 自然(61256)
- 自然科(59919)
- 自然科学(59905)
- 教育(59038)
- 自然科学基金(58847)
- 划(55965)
- 资助(54627)
- 编号(49901)
- 成果(40467)
- 部(39403)
- 重点(38735)
- 发(35500)
- 创(35355)
- 教育部(34276)
- 课题(34169)
- 科研(33867)
- 创新(33142)
- 大学(32973)
共检索到374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承章 蒋东宇 娄正良
本文用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从1978年至 1998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对财政收入的结构从征收形式结构 ,财政收入的经济部门结构 ,财政收入的经济类型结构三种形式进行了实证分析 ,得出当前我国财政收入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财政收入规模 财政收入结构 实证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建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彦卿 李兰英
财政收入规模反映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控制能力,其大小不仅影响着政府职能的发挥,也会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我国财政收入统计口径重新调整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规模大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求出使经济增长率和投资率最大化的最优财政收入规模为23%-30%。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已处在最优区间,因此,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收入结构的完善。
关键词: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规模 经济增长 投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萨日娜
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在考虑政府规模差异的情况下,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对地方政府支出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会因为地方财政收入规模的差异而呈现出统计显著的结构性变化,表现为,当财政收入规模较小时,地方财政支出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正相关系数较小,而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较大时,二者正相关系数较大,且随着地方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地方财政支出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向影响越大。实证结果还表明,地区人口规模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正相关,且弹性系数大于1,与最终消费显著负相关,表现出明显的替代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金双华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20多年中,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与此同时,经济体制的变革也带来了利益分配机制的改变,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十五”计划《建议说明》中提出“收入分配问题是新形势下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财政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从数量化角度探讨财政水平的变化对社会公平的影响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曲振涛 周正
财政收入是财政活动的第一阶段,即组织收入、筹集资金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是以货币来度量的,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财政收入又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商品和服务产出的最综合的指标,它是既定年份中一国境内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货币价值总和。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称为国民经济的财政负担率,它综合反映出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和地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杰刚 胡德仁 朱云飞
对财政收入运行的绩效分析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财政收入的"量",即收入规模,包括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绝对量指标包括全部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情况,相对量指标包括人均财政收入情况。二是财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方旺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国际比较李方旺一、规模的比较:我国财政收入比重的真实状况(一)口径的调整。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口径,我国财政收入现行口径至少要进行两方面的调整:一是要将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冲减财政收入,改为列收列支;二是根据《预算法》的要求,将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课题组 汪德华
本文基于国际可比口径,初步核算了1998-2009年的中国全口径财政收入规模。结果显示其从1998年的20.4%上升到2009年的32.2%。结构分析表明,税收收入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社保缴费收入等非税收入,在此期间均实现了快速增长。由于当前中国财政正处在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与民生福利性支出双碰头的基本格局之下,维持超过30%的全口径财政收入规模有其经济合理性。展望"十二五"时期,全口径财政收入规模难以下降。加强支出管理以及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是较高税负背景下的关键改革措施。
关键词:
全口径财政收入 双碰头 “十二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炜 于天义
所谓的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本文的研究,旨在说明确定多大的规模才能达到既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又不过分增加纳税人的负担,也就是说确定一个与经济增长相吻合的适度财政收入规模。 一、评判财政收入规模是否合理的基准选择 在财政收入规模问题上,理论界探讨颇多,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我国财政收入过小,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我们暂且称这一观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钟伟
按照我国统计指标的解释,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财政各个环节筹集的财政资金总称,这与欧美等大多数国家的定义有所不同,后者是指为维护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特定的经济职能,以政府为主体对整个经济生产产品的部分价值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通过比较可得出:1.由于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各级财政部门而不是政府,故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筹集的财政资金未计入财政收入;2.财政筹集的财政资金,即使不构成已实现的生产产品的部分价值(如国债)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钟伟
本文认为,目前,关于我国财政收入和结构的普遍看法是,自改革开放以来,规模的增长并未同步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致于总量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了政府对产业结构、社会分配和市场竞争进行有效干预的能力;结构的转换也未能使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大体均衡,中央、地方、基层财政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客观存在。本文通过统计口径的规范化和国际比较对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作了相应调整,得出规模大体上合理,但结构上存在严峻的来源结构和主体结构双失衡的结论,并对上述现象的体制成因作了初步探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旭人 戴柏华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根据这个要求,财政职能要相应转变和加强.财政职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财政收支的规模来体现的.因此,研究当前我国财政的适度规模,对于合理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职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即通过对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规模是否适度的分析,探讨财政职能的合理范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永刚 朱紫祎
笔者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中国省级地方政府1996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财政赤字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地方财政非税收入、地方共享税收入以及地方税收入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这对于积极推进地方税制改革,将地方税制改革完善纳入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整体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