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6)
- 2023(9257)
- 2022(7932)
- 2021(7428)
- 2020(6502)
- 2019(15050)
- 2018(14593)
- 2017(28182)
- 2016(15354)
- 2015(17358)
- 2014(17088)
- 2013(17263)
- 2012(16024)
- 2011(14220)
- 2010(14609)
- 2009(13733)
- 2008(14121)
- 2007(12893)
- 2006(11083)
- 2005(9897)
- 学科
- 济(63989)
- 经济(63932)
- 管理(49767)
- 业(47913)
- 企(39598)
- 企业(39598)
- 财(31559)
- 方法(29439)
- 数学(25765)
- 数学方法(25516)
- 中国(18455)
- 农(18421)
- 制(14426)
- 技术(14169)
- 务(13971)
- 财务(13947)
- 财务管理(13894)
- 地方(13768)
- 财政(13543)
- 企业财务(13169)
- 业经(12972)
- 学(12807)
- 农业(12039)
- 贸(11501)
- 贸易(11494)
- 易(11121)
- 政(11093)
- 银(11047)
- 银行(11017)
- 收入(10434)
- 机构
- 大学(216631)
- 学院(214745)
- 济(92598)
- 经济(90778)
- 管理(82146)
- 研究(73277)
- 理学(70209)
- 理学院(69464)
- 管理学(68340)
- 管理学院(67914)
- 中国(56550)
- 财(51562)
- 京(45500)
- 科学(43593)
- 所(37631)
- 财经(36767)
- 农(36242)
- 江(34006)
- 中心(33742)
- 研究所(33568)
- 经(33147)
- 业大(30713)
- 经济学(29412)
- 北京(28896)
- 农业(28254)
- 范(27242)
- 师范(27019)
- 财经大学(26837)
- 经济学院(26726)
- 州(26171)
- 基金
- 项目(137585)
- 科学(107784)
- 研究(102056)
- 基金(99150)
- 家(85922)
- 国家(85197)
- 科学基金(72559)
- 社会(65136)
- 社会科(61761)
- 社会科学(61741)
- 省(54192)
- 基金项目(52305)
- 教育(46890)
- 自然(45054)
- 划(44982)
- 自然科(44047)
- 自然科学(44029)
- 自然科学基金(43217)
- 编号(41385)
- 资助(40150)
- 成果(34748)
- 重点(31153)
- 创(31019)
- 部(30922)
- 发(29657)
- 创新(29209)
- 课题(28593)
- 国家社会(27354)
- 教育部(26662)
- 科研(26658)
- 期刊
- 济(102041)
- 经济(102041)
- 研究(68031)
- 中国(46354)
- 财(45738)
- 学报(33047)
- 农(32099)
- 管理(30099)
- 科学(29640)
- 大学(25158)
- 学学(23404)
- 教育(22927)
- 农业(20899)
- 融(20129)
- 金融(20129)
- 技术(19269)
- 财经(18912)
- 经济研究(17656)
- 经(16259)
- 业经(15623)
- 问题(13611)
- 业(12311)
- 技术经济(12261)
- 会计(11640)
- 贸(11500)
- 财会(11242)
- 统计(10792)
- 版(10753)
- 科技(10279)
- 理论(10236)
共检索到332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贵民
财政收入流失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博弈论提出一个财政收入流失的模型。通过这个博弈模型分析我国财政收入流失的原因,得出结论:为减少财政收入的流失,降低财政风险,必须进行相关的制度创新,减少制度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财政收入流失 财政风险 博弈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万里 李齐云 张晓雯
中国式财政分权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体制根源。政治激励扭曲引致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异化,使收入分配向企业和政府倾斜而劳动报酬下降;财政激励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成为收入差距的强化机制;政治激励与财政激励的叠加,使中国收入差距处于循环累积状态,陷入不断僵化的失衡陷阱。因此,解决中国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必须矫正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同时,中央政府应该上划由现行地方政府承担的关系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实现事权"归位",以提高政府支出的公共性和公平性。
关键词:
收入分配 财政分权 政治激励 财政激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贺蕊莉
多年来我国财政收入超速增长,极大地刺激了国民的"税痛"神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财政收入超速增长原因的相关研究进行剖析,结合对15省份财税干部的访谈调研,提出了一个关于财政收入超速增长的新解释:财政收入"空转"。本文认为要关注地方官员这种通过"空转"来制造财政收入泡沫的行为,要尽快消除泡沫还原地方政绩,保障地方政府行为理性。建议通过由中央核定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长率、把财政收入的真实性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全面考察干部等方式夯实财政收入,劝阻地方高调宣传财政收入政绩的行为,改变地方财政收入的指标化管理做法,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强对地方政府约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万里 李齐云
科学界定财政分权取决于横向(即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职能分工)和纵向(即中央-地方关系架构下的责权配置)两个维度相关变量的交互影响。由于中国式财政分权导致政府供给公共品结构偏差,难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财政分权又是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核心制度载体,优化财政分权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水平,所以,财政分权改革意义重大。因此,应按照横向维度为先、纵向维度为次的财政分权逻辑思路,拓展和深化财政分权的外延与内涵,从而提出了中国式财政分权改革的总体构想与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许鸿
2007年,某省审计厅在全省交警系统2006年度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由于预算管理存在缺陷,加之内部监督缺位,该省交警高速公路支队(以下简称高速支队)所属20多个大队将收取的交通违章罚款1.28亿元未按规定上缴省级国库,而是上缴所在县区财政部门,所在县区财政又以"办案补助款"的名义将此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惠宁
协同治理理论发端于西方,植根于西方的一套理论谱系和实践基础。为了避免陷入"拿来主义"的窠臼,本文对协同理论、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三者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界定;现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具备西方协同治理模式运行的基础,试图在协同治理分析框架下,勾绘出现代财政的基本特征:社会共同需要和集体决策是现代财政的基础,现代财政的治理主体日趋多元化,现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友
实现需求结构再平衡,推动经济均衡稳定增长,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政府宏观调控一直着力追求的目标,但10多年过去了,政策效果并不明显,需求结构失衡依然在不断加剧。本文试图从财政角度对其中原因进行探析,通过对中国财政分权策略、财政制度安排以及财政政策失衡的深入分析,文章认为,分权策略扭曲了政府财政支出意愿,造成非经济型公共品供给不足,以流转税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则强化了政府执政偏向,造成财政资源分配偏重于税收贡献大的企业,从而使财政支出公共性进一步丧失,由于受工具性和居民消费倾向的双重约束,中国财政政策不得不更多依赖投资支出,从而出现财政政策失衡与需求结构失衡的循环累积。三者叠加效应就是...
关键词:
需求结构 分权策略 财政制度 政策失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袁国良
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财政问题时,主要围绕税收和支出对个人、家庭、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政府间事权、财权的划分,转移支付问题的处理等等这样一些问题来进行的。这些问题都表现为具体的财政政策、财政制度,以及它们各自的效应。相对而言,对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制订过程的研究则相当缺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当代财政理论与实践窘境的根本源头之一,可追溯到对制约财政过程的制度环境缺失适当的理解与建构。这些制度环境的总和可被概念化为财政场域(fiscal field),即公共财政活动在其中得以展开的制度性公共空间。本文鉴别了六个最重要的财政场域:财政分离、课税强制、共同资源池、财政授权、财政受托责任与竞争安排,以及财政赋权。在此基础上建构的分析框架涵盖财政场域的四个层次——分析功能、清单与属性、作用机制和救济路径。由此形成的公共财政的过程理论作为智识财政学的基石,专注于合理预见那些由制度安排引起的非意愿后果。财政改革不应只是刻意追求意欲结果,更应致力于构建预见性强的制度安排以使非意愿后果能被合理预见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姚大金 杨树琪 陈昊
一、研究财政收入质量的必要性 1.研究财政收入质量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首先,市场经济讲求产品的优质性,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一切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必须是优质的,只有优质的产品才是社会急需的产品、社会认可的产品、能够实现其价值的产品。也只有生产出最优产品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也有其优质性的客观要求,只有优质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亦工 胡振虎
一、财政支农风险现状与特征(一)风险现状。综观财政风险文献,一般侧重财政收入风险、财政支出风险、财政债务风险、财政赤字风险、财政制度风险等现状分析。财政支农资金风险分析侧重点则有所不同,财政支农资金风险分析重点在支农资金风险的发生过程。从产生源头看,财政支农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葛永波 申亮
财政透明度是良好财政管理的一个方面,但财政透明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促进效率、保障政府承担应负责任的一种方法。准确定义财政透明度非常困难,因为透明度关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凌岚 张玲
推进财政透明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关注披露信息的限度与效率。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财政透明度要避免陷入"过犹不及"的误区。因此,要以改革政府预算制度为契机,通过建立与完善规范的预算报告制度,搭建公民参与的平台,构建高效率的公共财政治理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贯成 汪勋杰
通过构建四维分析框架,全面审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动机、能力、约束与效应。分析表明:在制度变迁中,分税制改革和"标尺竞争"体制驱动了地方政府利用"编外"资源实施土地财政策略。实施策略所依赖的制度缺口包括:城乡二元土地市场结构缺陷、土地行政管理体制弊端、金融体制支持和预算制度缺陷。实现能力受内在资源禀赋和外部制度环境约束。土地财政的实施可充实地方财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但也会积累财政、金融风险,引致房地产过度投资风险,隐藏社会风险,滋生违法腐败风险。所以,必须从深化分税制改革、变革土地财政形成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