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84)
2023(4287)
2022(3621)
2021(3558)
2020(3117)
2019(7297)
2018(7028)
2017(13297)
2016(7619)
2015(8763)
2014(8926)
2013(9107)
2012(8283)
2011(6948)
2010(7114)
2009(6839)
2008(7232)
2007(6646)
2006(5866)
2005(5288)
作者
(19897)
(16414)
(16411)
(15795)
(10500)
(7610)
(7545)
(6542)
(6213)
(6090)
(5498)
(5485)
(5438)
(5412)
(5163)
(4940)
(4915)
(4801)
(4763)
(4628)
(4102)
(3993)
(3993)
(3796)
(3789)
(3754)
(3721)
(3583)
(3343)
(3331)
学科
管理(40162)
(30801)
(30664)
(27980)
企业(27980)
(26535)
经济(26506)
财政(14253)
方法(13656)
(12789)
财务(12769)
财务管理(12711)
企业财务(12126)
(11671)
数学(11299)
数学方法(11258)
(9248)
收入(8749)
中国(8220)
(7683)
(7576)
(7181)
国家(7073)
人事(6713)
人事管理(6711)
(6268)
制度(6262)
(6198)
地方(5848)
(5833)
机构
大学(101045)
学院(99928)
管理(43643)
(41381)
经济(40361)
理学(35725)
理学院(35367)
管理学(35049)
管理学院(34824)
(33761)
研究(29509)
中国(26776)
(21285)
财经(21216)
(19209)
(16685)
科学(16388)
财经大学(15485)
(15045)
中心(14009)
北京(13572)
(12808)
研究所(12735)
经济学(12690)
(12135)
商学(11691)
(11644)
商学院(11575)
经济学院(11413)
财政(11358)
基金
项目(58319)
科学(45815)
研究(43972)
基金(43088)
(36209)
国家(35862)
科学基金(31543)
社会(28610)
社会科(27131)
社会科学(27121)
基金项目(22665)
(21671)
教育(20347)
自然(19571)
自然科(19151)
自然科学(19147)
自然科学基金(18829)
资助(18109)
(17634)
编号(17519)
成果(15625)
(13573)
重点(12443)
(12368)
教育部(12128)
课题(11997)
国家社会(11920)
人文(11829)
(11787)
(11659)
期刊
(50883)
经济(50883)
(34827)
研究(34445)
中国(25070)
管理(19599)
学报(12501)
科学(12077)
财经(11585)
(10863)
金融(10863)
大学(10290)
会计(10010)
(9894)
学学(9613)
财会(9301)
(9127)
(8642)
财政(8642)
技术(8281)
经济研究(8273)
教育(8262)
通讯(6417)
会通(6392)
(6277)
业经(6134)
问题(5995)
农业(5561)
技术经济(5086)
现代(5039)
共检索到169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晓超  聂锋杰  
财政收支与政府职能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财政收支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其规模大小主要是由政府职能范围决定的。近几年,由于政府职能边界不清、预算约束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机制保障等问题,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法制化,建设"有限责任政府",同时可以采取"倒逼机制",将推进财政收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破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柯斌武  
一、1994年以来我国财政收支基本情况建国以来,我国财税体制经历了不断改革的过程。1994年的税制改革是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一)财政收入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增长,为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4年实行的税制改革以及随后进行的几次税制调整和完善,有效地实现了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1994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明慧  张海星  
政府职能、财政职能与财政职能范围刘明慧,张海星财政职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理论与实践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拟在分析政府职能、财政职能与财政职能范围关系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职能的内涵和转换、财政职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方旺  刘金云  
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李方旺,刘金云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持续大幅度下降的态势,由1980年的25.7%下降到1994的11.6%,共下降了14.1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八五”时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宋凯  彭阳坤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政府公共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呈逐步上升的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由此可得2012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2.6%,同比增长3.2%。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杰  
本届新政府把财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列为政府工作的“五项大事”之一,这无疑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之举。但对于下一步财政体制的改革怎么走,各方人士看法并不一致。主流的意见是,当前财政面临很大困难,振兴财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尤其迫切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斌  
70年代末以来,我国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而国家集中性财力严重不足;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年年下降,而总体上人民负担不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聚财上违背科学合理的原则,聚财渠道多元化,费大于税,财力分散。解决的对策,主要应着眼于规范财政分配制度,缩费扩税;进一步完善税制,加强税收征管,减少偷逃税,走内涵增收的聚财之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庄友松  陈光强  苏志诚  
一、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合理界定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合理界限问题,本质上是界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集体和个人之间初次分配是否适当的问题。如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过大,会影响企业、集体的积累和居民生活的改善;比重过小,资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段国旭  
推进城镇化发展是公共经济理论关于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辩证关系的基本要求。公共财政作为公共经济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各级政府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政策向城镇化倾斜的力度,推动城镇化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要抓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安体富  梁朋  黄然  
一、决定中央财政收入比率的理论依据和因素 中央财政收入比率高低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影响因素,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公共产品的层次性是决定中央财政收入比率的重要依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财政收入掌握社会资源,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需要,弥补市场失灵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能。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职能的划分,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分工,又是由公共产品具有的层次性的特点所决定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建松  
一、加快经济发展,做大财政蛋糕1.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山东省委、省府工作要求,集中抓好半岛城市群建设、县域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工业化,形成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速崛起、西部跨越式赶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半岛城市群建设要增强全局意识和协作观念,坚持打破地区分割,消除市场壁垒和体制性障碍,建立协商对话、协作行动机制。通过建设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共享、产业互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振宇  姚践  
辽宁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与全国对比可以看出以下特点:(1)发展趋势背道而驰。1994—1999年间,辽宁省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比重分别为12.1%、11.9%、11.9%、11.6%、11.4%、11.2%,逐年下降趋势;全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分别为11.2%、10.7%、10.9%、11.6%、12.6%、14%,先降后升趋势,其中1995年、1996年是比重最低的两年,分别为10.7%和10.9%,主要是受国家宏观紧缩政策时滞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旭初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 政府职能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政府已开始从国家本位主义向社会本位主义转变,人们已切实把政府看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意识到人民的政府没有自身特殊利益的要求,它的唯一使命就是,以服务社会的态度从事社会经济管理。政府的政治统治虽然在一个相当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朱爱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