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8)
- 2023(11157)
- 2022(9658)
- 2021(9267)
- 2020(7824)
- 2019(18122)
- 2018(17790)
- 2017(34856)
- 2016(19479)
- 2015(21904)
- 2014(22347)
- 2013(22334)
- 2012(21024)
- 2011(18885)
- 2010(19382)
- 2009(18251)
- 2008(18541)
- 2007(17074)
- 2006(15118)
- 2005(13354)
- 学科
- 济(82141)
- 经济(82066)
- 业(62234)
- 管理(54710)
- 农(47835)
- 企(40532)
- 企业(40532)
- 方法(34049)
- 农业(31417)
- 财(31358)
- 数学(30704)
- 数学方法(30320)
- 中国(22367)
- 业经(20239)
- 地方(20123)
- 制(19283)
- 务(15422)
- 财务(15390)
- 财务管理(15330)
- 贸(15279)
- 贸易(15274)
- 学(15264)
- 易(14870)
- 策(14813)
- 企业财务(14503)
- 财政(14189)
- 银(13593)
- 银行(13570)
- 行(12861)
- 体(12822)
- 机构
- 学院(277457)
- 大学(271833)
- 济(117108)
- 经济(114539)
- 管理(106855)
- 研究(95161)
- 理学(91155)
- 理学院(90210)
- 管理学(88707)
- 管理学院(88203)
- 中国(76020)
- 农(64724)
- 财(60185)
- 科学(58174)
- 京(56972)
- 农业(49771)
- 所(49673)
- 业大(46091)
- 中心(46040)
- 江(45376)
- 研究所(44397)
- 财经(43308)
- 经(39041)
- 范(35824)
- 北京(35539)
- 师范(35537)
- 州(34794)
- 经济学(34173)
- 省(33392)
- 院(33117)
- 基金
- 项目(176865)
- 科学(137615)
- 研究(132598)
- 基金(125155)
- 家(107813)
- 国家(106789)
- 科学基金(90555)
- 社会(82355)
- 社会科(77635)
- 社会科学(77607)
- 省(71835)
- 基金项目(66097)
- 教育(59946)
- 划(58770)
- 自然(56905)
- 编号(56838)
- 自然科(55480)
- 自然科学(55461)
- 自然科学基金(54421)
- 资助(51637)
- 成果(46783)
- 部(39680)
- 重点(39651)
- 发(39625)
- 课题(38975)
- 创(36090)
- 农(35521)
- 性(34559)
- 科研(33787)
- 创新(33774)
- 期刊
- 济(137880)
- 经济(137880)
- 研究(82734)
- 农(66177)
- 中国(59333)
- 财(50203)
- 农业(44533)
- 学报(41761)
- 科学(38747)
- 管理(33686)
- 大学(32025)
- 融(31827)
- 金融(31827)
- 学学(30434)
- 教育(27416)
- 业经(27327)
- 技术(24127)
- 业(22098)
- 财经(20914)
- 经济研究(20029)
- 问题(19166)
- 经(17854)
- 版(15454)
- 农村(15270)
- 村(15270)
- 技术经济(14871)
- 农业经济(14625)
- 世界(14054)
- 统计(13949)
- 资源(13544)
共检索到430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丁学东 张岩松
一个共识已经非常明确: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既要在“三农”自身寻找出路,也需要强有力的外部推动。从现实情况看,目前的外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市场和政府,其中在政府推动力量中,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2004年,为了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中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体现在财政上,不仅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绝对量最多,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也是近年来最高。更重要的是随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蔡跃洲
文章在对CGE模型基本原理进行简要说明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个“八部门财政CGE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2006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在提高农民收入、减缓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2)农民收入提高间接拉动了消费的增长,对调整投资与消费比例能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3)支持“三农”的财政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基本格局,最终的出路还是应该在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关键词:
CGE模型 支持三农 财政政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苏明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准确地分析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形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同时也为当前和今后中长期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指明了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云旗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立国安邦的根本,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从2003年正式拉开序幕至今已经过去八年,为了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我国财政实施了一系列政策。相关政策有哪些,具有什么特点,成效如何,还存在哪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罗曼 修竣强
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三农"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好"三农"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仍有许多制约"三农"发展的问题亟需解决,同时随着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制约"三农"发展的新矛盾、新问题将不断涌现,新时期"三农"事业的发展依然离不开财政的支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增加‘三农’支出"为"三农"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袁玉友 李娟
自2009年全国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来,中央财政对河南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截至2012年底,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河南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3.18亿元,全省有88个县被纳入国家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范围,占全省县(市、区)的53.2%,95个产粮大县中已有77个被纳入国家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范围,占81%。四年来,通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侯石安
财政支农政策是政府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仅在于稳定和发展农业、农村本身,更重要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农业所具有的这种广泛外部性特征决定了政府财政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选择上,既要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自身的发展,又要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对社会稳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既要考虑农业的积累水平,又要考虑农业的产出贡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苏明
财政"三农"支持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推进和国家财力的大幅度增长,国家对财政的"三农"支持政策进行了重大创新,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在支农政策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规模不足,比例不高,结构不合理,宏观效率不高,县乡基层财力薄弱等。为进一步完善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三农 回顾 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苏明
本文在概要分析财政"三农"支持政策变化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要从实证角度进一步提出未来的政策取向,主要包括: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着力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亚芬 周诗星 高铁梅
目前中国财政支农力度逐渐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呈现出总量增加、支出形式多样化和支援目标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本文分析了中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形式、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建立了包含不同财政支农政策影响因素的农业产出模型和农民收入模型,并利用广义矩(GMM)方法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三河市财源建设研究"课题组 雷大庆 李杰刚 王相启
"十二五"时期是三河市从小康走向富裕的关键阶段,是从追求财富增长到追求财富增长与幸福指数并重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此情况下,对三河市"十二五"时期的财政收入进行科学预测并进行合理分析,不但有利于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克服收支规模确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有利于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顺利实现"一体两翼"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霞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各级财政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上延续了好的势头。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财政支农工作又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谋划好"十二五"时期的财政支农政策,更好地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财政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少民
近年来,我国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发展迅猛,对推进现代农业起到了强力示范与辐射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但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仍面临土地流转难、经营融资难、农业投保难、政策落实难、规范运作难、接受服务难、人才招聘难等多重障碍,直接影响到主体队伍壮大和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促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加快我国新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申学锋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形成了农民工这一独特的社会群体。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和交通、资讯的日益发达,农民工群体逐渐由过去的以个人流动为主向以家庭为单位流动转变,由此带来了随迁子女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如何在流入地顺利地接受义务教育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袁泉
新农村建设中,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保护耕地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被列为鼓励发展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之一。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需要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创新等政策措施,使农户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由非法人型经营向法人型经营转变,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地提升农业主体的经营能力,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