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84)
2023(15386)
2022(13386)
2021(12558)
2020(10503)
2019(24414)
2018(23735)
2017(46193)
2016(24747)
2015(27824)
2014(27477)
2013(26880)
2012(24467)
2011(21402)
2010(21140)
2009(18991)
2008(18453)
2007(15551)
2006(13196)
2005(10988)
作者
(67039)
(56029)
(55341)
(52903)
(35590)
(26721)
(25257)
(21936)
(21065)
(19764)
(19004)
(18573)
(17377)
(17370)
(17230)
(16939)
(16674)
(16670)
(16039)
(15724)
(13578)
(13358)
(13328)
(12721)
(12575)
(12226)
(12094)
(12069)
(11122)
(11024)
学科
(97934)
经济(97831)
管理(76055)
(70295)
(59256)
企业(59256)
方法(51756)
数学(46155)
数学方法(45611)
(37313)
(25128)
中国(25048)
(21229)
贸易(21225)
业经(21113)
(20805)
财务(20735)
(20699)
财务管理(20666)
企业财务(19644)
地方(19500)
(18784)
(17300)
农业(16589)
理论(15619)
技术(15549)
环境(14806)
(14453)
财政(14301)
(14228)
机构
大学(339649)
学院(337226)
管理(139857)
(137044)
经济(134379)
理学(123227)
理学院(122028)
管理学(119893)
管理学院(119302)
研究(103694)
中国(77488)
(70312)
(69676)
科学(63545)
财经(54026)
(49442)
业大(49239)
(49213)
(48685)
中心(48626)
(46611)
研究所(44783)
北京(42914)
经济学(42608)
(41912)
师范(41538)
财经大学(40629)
经济学院(38974)
(38386)
农业(38018)
基金
项目(241918)
科学(191681)
基金(178468)
研究(176785)
(154262)
国家(153038)
科学基金(133826)
社会(113208)
社会科(107600)
社会科学(107574)
基金项目(94966)
(93086)
自然(87309)
自然科(85371)
自然科学(85353)
自然科学基金(83801)
教育(81547)
(77888)
资助(74079)
编号(71563)
成果(56258)
(54074)
重点(53232)
(50344)
(49746)
课题(47484)
国家社会(47342)
教育部(47302)
创新(46951)
科研(46900)
期刊
(135472)
经济(135472)
研究(96606)
(57706)
中国(57190)
学报(51171)
管理(48294)
科学(46114)
(42019)
大学(39898)
学学(37628)
教育(32580)
农业(29584)
技术(29117)
财经(26025)
(25510)
金融(25510)
经济研究(23145)
业经(22176)
(22100)
问题(18063)
图书(17448)
理论(16491)
统计(16281)
技术经济(16046)
财会(15697)
科技(15525)
(15282)
(15158)
实践(15124)
共检索到471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新智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激励代理人时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代理人的业绩评价标准。委托人总是希望业绩评价标准尽可能的客观一些,因为业绩评价标准越客观,对代理人的努力水平的推断会越准确,激励机制也就越强。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委托人会通过代理人过去的业绩来观察代理人的能力及努力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样的话,同一代理人过去的业绩就会成为后期业绩评价标准的重要参考。从而产生了一个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朱鸿伟  杨旭琛  
在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干预技术选择从而影响经济绩效内在机制后,通过DEA方法测算出我国省际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得到了我国技术选择与经济绩效、财政支出与技术选择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的结论。论文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财政支出影响下的技术选择是阻碍经济绩效进一步改善的原因之一,并提出了应完善政府财政决策监督机制及政府官员升迁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淑英  董玮  许文立  
环保财政支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地方政府环保财政支出的政策效应,并测算了环保财政支出引致社会环保投资的"引致乘数"。研究表明:第一,我国地方政府的环保财政支出政策对环境治理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有显著影响,并且政府环境偏好会显著影响效应的强弱,当政府对环境质量的偏好较高时,环保财政支出每增加1%,可引致废水排放量降低1.3%。第二,环保财政支出对社会资本投入环保项目具有引致效应,引致乘数约为1.2——财政支出每增加1%,社会投资增加1.2%。第三,政府对环境质量的偏好越强,越能加强环保财政支出对社会资本的引致效应。本...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峰  
研究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一个三部门模型,从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区域相结合的角度,运用中国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财政支出整体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其中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外溢效应,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外溢效应;(2)区域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结构外溢效应的影响有所不同;(3)整体上看,购买性支出部门不具备要素生产率方面的优势,而转移性支出部门的生产效率优势较为明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炜  刘晨晖  
本文在对全国30个省份房地产市场投机泡沫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财政因素对房地产投机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房地产市场上,我国绝大多数省份都从2003年起开始出现明显的投机泡沫,且各地的泡沫均从2005年开始出现剧增的情形。随后,以财政支出和土地财政为重点的对影响房地产投机泡沫变化的财政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土地财政已成为当前我国房地产投机泡沫积累起来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萨日娜  
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在考虑政府规模差异的情况下,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对地方政府支出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会因为地方财政收入规模的差异而呈现出统计显著的结构性变化,表现为,当财政收入规模较小时,地方财政支出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正相关系数较小,而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较大时,二者正相关系数较大,且随着地方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地方财政支出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向影响越大。实证结果还表明,地区人口规模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正相关,且弹性系数大于1,与最终消费显著负相关,表现出明显的替代效应。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曙娜  任超然  张远  
本文通过对中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分析,分别探讨了地方财政支出各个项目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并且与财政政策的侧重面紧密相关。本文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财政支出项目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都不一样,从而为政府合理分配资源来适度控制或促进城市化进程提供建设性意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任洁  邹中琪  董玮  秦国伟  
文章从林业投资主体及资本利益取向的视角,采用2000~2015年中国31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林业财政支出、社会林业投资对森林生态资源积累的影响模型,并测度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林业财政支出对森林生态资源积累有明显的正向效应,但存在上升拐点,在趋向上升阈值点时影响系数下降。(2)社会林业投资对森林资本积累的影响因当地森林资源禀赋而异,在森林资源丰裕地区,社会林业投资可以促进森林生态资本的积累,实现经济效应与生态效应的兼顾。(3)社会林业投资的森林生态资源积累效应比林业财政支出的效应更大,社会投资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并实现财政投资的生态建设功能。(4)人口密度、人均林业产值、产业结构等因素均对森林生态资源积累有显著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冬林  姜扬  
运用2012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中国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有序概率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财政支出规模对提高个人创业概率的作用不大,财政支出规模的量的扩张并不能有效提高个人创业的概率;能够能降低创业者资金约束和提高个体创业失败后风险承担能力的财政支出,可以显著提高个人的创业概率;财政支出对"机会型"创业的影响与对总体创业的影响差别不大。因此,要提升财政支出政策的创业激励效应,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将是首要的选项,而且应该加大对"机会型"创业的支持力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冬林  姜扬  
运用2012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中国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有序概率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财政支出规模对提高个人创业概率的作用不大,财政支出规模的量的扩张并不能有效提高个人创业的概率;能够能降低创业者资金约束和提高个体创业失败后风险承担能力的财政支出,可以显著提高个人的创业概率;财政支出对"机会型"创业的影响与对总体创业的影响差别不大。因此,要提升财政支出政策的创业激励效应,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将是首要的选项,而且应该加大对"机会型"创业的支持力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城城  王永莉  
本文利用2007~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透明度、财政支出分权及其交互项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对行政管理支出比重有负向影响,对教科文卫支出比重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有正向影响,但仅对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影响显著;财政支出分权对三类财政支出比重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比财政透明度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财政透明度、财政支出分权两者的交互项对行政管理支出比重和教科文卫支出比重均有显著影响,但对社会保障支出比重的影响不显著。而夏普利值分解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对行政管理支出比重和教科文卫支出比重的相对贡献度较小,但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丽  吕康银  王文静  
以第四次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地方财政支出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差异对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作用是显著的,当迁入地的财政支出增加时迁入人数也会增加,中部省份的财政支出对人口迁入的作用要大于东、西部地区;另外,相对于地方政府基本建设支出,文教、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仲常  张峥  
在结合使用包络数据分析和曼奎斯特指数方法的基础上测算和分析1995~2008年我国分地区公共财政支出效率。研究表明: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效率历年表现平稳,但是地区差异显著,中东部地区效率水平远高于西部地区。进一步分解各地区公共财政支出效率发现,中部公共财政支出的高效得益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因素贡献;东部地区出现了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一高一低"的分化现象;西部地区二者都表现为低效,但其总效率的低下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的低下导致。研究还发现,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效率不存在明显的收敛性,公共财政支出效率的地区差距呈扩大趋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志广  魏可可  
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地方税收自主指标,联合财政依赖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财政分权与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关系。结果显示:财政依赖程度越高,即地方支出有更多部分是来源于中央财政,地方小学阶段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也会更多,这确证了中央政府及转移支付的积极作用;同时,税收自主程度越高,即在来源于当地的税收收入中,有更多部分为地税机构所征集,或者有更多部分为地方政府所拥有,地方也会将更多财政资金投放于小学阶段义务教育,这表明中央向地方适当分权同样可以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贺达  顾江  
本文基于效用最优化模型假定地方政府在文化财政支出上存在相互竞争,搭便车和相互独立三种可能行为;运用我国2004~2014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5类空间权重矩阵,通过SAC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地方政府间文化财政支出的策略性行为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各地方政府间文化财政支出显著表现为相互竞争行为;其中财政分权程度、人口密度和地区经济状况有较高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