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33)
2023(14650)
2022(12719)
2021(12117)
2020(10006)
2019(23084)
2018(22599)
2017(44203)
2016(24189)
2015(27189)
2014(27035)
2013(26804)
2012(24926)
2011(22229)
2010(22273)
2009(20202)
2008(19963)
2007(17356)
2006(15334)
2005(13545)
作者
(69529)
(57734)
(57269)
(54756)
(36927)
(27560)
(26101)
(22543)
(21891)
(20825)
(19541)
(19458)
(18449)
(18340)
(18207)
(17792)
(17391)
(17172)
(16612)
(16503)
(14413)
(14209)
(13996)
(13313)
(13045)
(12829)
(12746)
(12682)
(11660)
(11466)
学科
(91872)
经济(91768)
管理(72830)
(67185)
(56299)
企业(56299)
方法(43262)
数学(37842)
数学方法(37376)
(35776)
中国(25555)
(25493)
(22421)
贸易(22414)
(21924)
(20654)
业经(20090)
地方(19160)
(19022)
财务(18956)
财务管理(18901)
(18801)
企业财务(17921)
农业(16442)
理论(15736)
(14898)
银行(14845)
财政(14731)
(14538)
(14457)
机构
大学(337566)
学院(335770)
(135530)
管理(132642)
经济(132555)
研究(114996)
理学(114675)
理学院(113459)
管理学(111488)
管理学院(110920)
中国(87105)
(71718)
科学(71424)
(69713)
(58557)
(55832)
研究所(52970)
财经(52329)
中心(51866)
业大(50553)
(49839)
(47629)
北京(45437)
农业(43857)
(42992)
师范(42545)
(42093)
经济学(40686)
(39681)
财经大学(38851)
基金
项目(229341)
科学(179445)
基金(166622)
研究(166621)
(145835)
国家(144639)
科学基金(123574)
社会(103688)
社会科(98297)
社会科学(98271)
(88746)
基金项目(87665)
自然(81586)
自然科(79692)
自然科学(79670)
自然科学基金(78236)
教育(76364)
(75094)
资助(70074)
编号(67686)
成果(55498)
重点(51346)
(51009)
(48204)
(47297)
课题(46705)
科研(44284)
创新(44087)
教育部(43617)
大学(42721)
期刊
(146491)
经济(146491)
研究(103750)
中国(64749)
(55778)
学报(55048)
(49917)
科学(49156)
管理(48275)
大学(41476)
学学(39064)
教育(36148)
农业(34642)
(32986)
金融(32986)
技术(27566)
财经(25456)
经济研究(24357)
业经(23082)
(21656)
问题(19059)
(17627)
(17621)
图书(17253)
理论(16849)
技术经济(15894)
科技(15887)
(15554)
实践(15426)
(15426)
共检索到502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兵  杨杨  杜剑  
本文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视角,将财政支出类型和货币政策规则纳入DSGE模型中,讨论了财政支出类型与货币政策规则组合的有效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第一,积极的财政支出有利于熨平政府支出冲击对投资的影响,温和的财政支出有利于熨平政府支出和政府债务的波动,而产出和通货膨胀对财政支出类型变动的反应不大。第二,在货币政策规则调整过程中,面对政府支出冲击,货币政策更倾向于采取价格型规则为主、数量型规则为辅的混合型规则;面对货币政策冲击,单一的数量型规则更有效。第三,从财政支出类型与货币政策规则的组合效应来看,积极的财政支出与混合型货币政策组合规则最有效,且不同目标下组合效应存在差异;从社会福利损失来看,三目标的社会福利损失大于双目标。第四,在1998—2019年期间,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遵循PMPF范式,说明财政政策稳定、货币政策不稳定,此时货币政策被动配合财政政策以保证预算约束平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凯恩斯动态随机均衡模型,以中国经济为样本,在更加现实的经济条件下探究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最优财政货币政策规则;同时深入考察了财政支出的生产效应和效用效应,澄清其在刻画财政政策作用机理方面的作用及其对最优财政货币政策规则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旨在实现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即积极货币政策)为最优,反周期货币政策将导致较大的福利损失;旨在实现债务稳定的财政政策(即消极财政政策)为最优,反周期财政政策虽非最优但造成的福利成本很小;财政支出的效用效应特别是生产效应的引入有助于解释"财政支出拉动效应之谜",更好地刻画财政政策作用机理,但带来额外的通货膨胀偏差以及最优通货膨胀率、最优利率和最优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本文构建了一个不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动态随机均衡模型,并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为样本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深入剖析了不同经济条件下最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周期特征。理论分析表明,即使在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弗里德曼货币政策规则也并非最优,其根源在于政府生产性支出的生产外部性。数值模拟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同时表明,最优劳动所得税率和政府生产性支出比重在整个周期内的波动幅度较小且具有较强的持续性;最优通货膨胀率具有高度波动性,持续性很弱;市场权力、风险厌恶和公共服务拥挤程度对最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周期特征具有重要影响。这对于我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马勇  
本文在一个开放经济新凯恩斯DSGE框架下,对中国1992—2012年间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组合范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组合总体上符合PMPF范式,即被动型货币政策和被动型财政政策的组合。这种组合有效地确保了政府债务的可控性,但由于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反应力度不足,容易滋生通胀和泡沫经济。进一步的模拟分析表明,从PMPF范式逐渐转向AMPF范式应该成为中国货币与财政政策组合范式转变的基本路径选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波  侯帅圻  
科学评价财政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绩效,应将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考虑在内,并准确揭示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机制。为了刻画更逼近现实的经济结构,本文考虑中国经济的拇指规则消费者、粘性价格和扭曲税等非李嘉图主义特征,构建新凯恩斯主义动态一般均衡结构模型。基于中国季度数据实证估计模型发现,拇指规则消费者比例为52%,可以解释48%的总就业,每期调整价格的企业为34%,其中39%选择对上期通货膨胀价格指数化。笔者在对数线性NK-DSGE模型框架内考察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的产出和通货膨胀绩效发现,中国实证估计的财政自动稳定器形式的财政政策规则能提升福利,政府支出相对于税收规则在稳定通货膨胀和产出稳定性效果方面具有更大的相对重要性,政府支出的资源撤出效应、净个人所得税影响拇指规则消费者可支配收入、薪酬税楔子影响拇指规则消费者真实工资以及非线性惯性货币政策规则的交互作用是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传导机制。通过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发现,首先,无论货币政策、政府支出还是税收规则,惯性因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拇指规则消费者的存在会降低经济的不稳定性。提高税收楔子规模倾向于改进反周期税收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丽华  
经济稳定与财政货币政策汪丽华经济稳定是指经济能够连续地、较平稳地发展,不希望经济发展过程经常出现不连续点(间断点)或过大的起伏波动。没有一定的稳定,就难以有持续的发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经济稳定不可能自动地出现,常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进行调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骆祚炎  
本文通过一个财富效应的比较分析模型,采取状态空间模型和VAR模型检验中国城镇居民资产财富效应的稳定性。检验得到三点结论。一是从强弱性来看,各资产的财富效应微弱。二是从稳定性来看,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相对稳定,证券类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最不稳定。三是由于财富效应的微弱性特征,其非对称性特征不明显。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资产价值变化的暂时性特征过于突出,而持久性特征不明显,在弱化财富效应的同时引起财富效应不稳定。为维护财富效应的稳定性,货币政策应该适度干预资产价格的波动,并侧重于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加强资产市场的预期管理,加强资本流动管理,降低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财富效应的负面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伟忠  黄炎龙  
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应严格以通货膨胀为目标,但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市场的膨胀、资产价格的波动,都不断地冲击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由此引发学术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本文以具有变参数特征的动态金融景气指数(DFCI)为工具,考察了DFCI对CPI和金融稳定性的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扩展前瞻性中央银行利率反应函数,将包含资产价格信息的DFCI纳入反应函数,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行为,并拓展直接以资产价格为操作目标的泰勒准则作比较。实证表明:在扩展形式的前瞻性利率反应函数中,DFCI变量统计显著,包含资产价格的DFCI要比不包含资产价格的D...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炎龙  陈伟忠  龚六堂  
本文建立小型开放经济模型,研究在Ramsey最优均衡下汇率稳定性与最优货币政策之间关系。分析表明:汇率的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依赖于货币政策所选择的汇率政策体制,在Ramsey均衡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有益于经济实现内外部市场均衡,而为了确保汇率的稳定性,最优货币政策能够使用较竞争性均衡更低的利率获得更高的产出和更低的通胀水平,维持汇率的稳定对货币政策并不形成压力;最优货币政策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同时,依然面临汇率稳定与本国市场目标之间的冲突,即内部和外部市场波动性存在难以平衡的问题。分析还表明,当汇率处于区间内的贬值和升值波动过程中,最优货币政策不受约束地执行内外部市场均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太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成立,接管了中国人民银行原先承办的有关专业银行的业务,使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从那时起,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专一的中央银行而存在,成为中国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从我国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历程分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宇伟  
货币需求稳定性与货币量指标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存在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国家,货币需求稳定性下降使货币量指标逐渐从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淡出。虽然我国也存在货币需求的不稳定,但转型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使货币量指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目前,细致分析各类转型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稳定性形成的冲击,提高对货币需求的预测能力,才是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现实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波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规则"方式制定、执行财政和货币政策并评价其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一方面,与线性对称货币政策规则相比,因为能更准确捕捉经济现实和各国货币当局政策行为,非线性货币政策规则成为未来很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框架;另一方面,源于Hamilton的贡献,财政和货币政策规则设计和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也出现应用体制转换模型方法的趋势。因此,本文从采用预防性扩张需求和预防性价格稳定性需求框架的非线性货币政策研究和应用体制转换模型方法研究财政货币政策规则两方面综述财政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的近期最新进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任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同时发挥效力不足,搭配模式不完善,限制了其作用空间。后危机时代,切实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效用发挥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圣路易斯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进行检验,可以得出结论: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总体上大于财政政策。为此,要推进体制市场化,完善政策效应传导机制;要政策配合多元化,发挥政策综合效应;要加快工具新型化,促进政策手段协调;要使合作领域重点化,重视特定领域配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贾俊雪  秦聪  张静  
本文以中国1992~2011年季度数据为基础,利用GMM和MSVAR模型考察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在促进房地产价格和实际汇率稳定中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央银行并未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平抑房地产价格波动,利率和货币供给政策成为20世纪90年代末尤其是2008年以来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利率政策对于实际汇率波动的系统性反应很弱,而货币供给政策在1998以来加剧了实际汇率波动。1998年以前,财政政策有利于房地产价格稳定,此后财税当局对房地产价格稳定缺乏关注。财政政策总体有利于实际汇率稳定,但2008年以来的稳定效应明显减弱。研究还表明,1998年以前,财政政策在房地产价格增长的动态决定中发挥了关键性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林   何剑  
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重要调控方式,调控效果和如何协调配合是两个关键问题。本文在运用TVP-FAVAR模型测算中国金融稳定状况的基础上,通过CF带通滤波法和转折点法识别金融稳定周期,结合TVAR模型和TVP-VAR模型重点考察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逆周期和跨周期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第一,中国金融稳定状况经历了五轮周期性波动,呈现出风险“快聚集、慢消融”的特征;第二,在金融稳定恶化阶段,宏观政策可以有效平抑金融风险,在金融向好阶段,宏观政策也能够防止金融过热,两个阶段均能体现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的意图;第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同向性,2017年以后宏观政策具有明显的跨周期调控偏好且调控效应逐年增强。据此,本文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现实方案,并为维护金融稳定、促进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提供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