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81)
- 2023(18074)
- 2022(15128)
- 2021(14103)
- 2020(11690)
- 2019(26698)
- 2018(26124)
- 2017(50094)
- 2016(26972)
- 2015(30394)
- 2014(30183)
- 2013(29822)
- 2012(27774)
- 2011(24817)
- 2010(24923)
- 2009(23020)
- 2008(23034)
- 2007(20587)
- 2006(17692)
- 2005(15864)
- 学科
- 济(117000)
- 经济(116880)
- 管理(82654)
- 业(80161)
- 企(65620)
- 企业(65620)
- 方法(52005)
- 数学(46070)
- 数学方法(45553)
- 财(39600)
- 中国(34081)
- 农(32665)
- 地方(28562)
- 业经(25915)
- 贸(24584)
- 贸易(24571)
- 易(23882)
- 制(22862)
- 务(21989)
- 财务(21931)
- 财务管理(21857)
- 农业(21827)
- 技术(20918)
- 企业财务(20810)
- 学(20607)
- 银(19491)
- 银行(19457)
- 融(18788)
- 金融(18784)
- 行(18519)
- 机构
- 学院(379100)
- 大学(376832)
- 济(160551)
- 经济(157384)
- 管理(147503)
- 理学(126528)
- 研究(126050)
- 理学院(125197)
- 管理学(123213)
- 管理学院(122494)
- 中国(98181)
- 财(81285)
- 京(78590)
- 科学(74507)
- 所(62520)
- 财经(61116)
- 农(60041)
- 中心(59463)
- 江(58210)
- 研究所(55965)
- 经(55430)
- 业大(52986)
- 经济学(49828)
- 北京(49449)
- 范(48773)
- 师范(48291)
- 农业(46673)
- 州(46174)
- 院(45669)
- 经济学院(45166)
- 基金
- 项目(249932)
- 科学(198029)
- 研究(185107)
- 基金(181389)
- 家(156447)
- 国家(155098)
- 科学基金(134517)
- 社会(118873)
- 社会科(112880)
- 社会科学(112854)
- 省(99161)
- 基金项目(95239)
- 教育(85898)
- 自然(85230)
- 自然科(83300)
- 自然科学(83279)
- 划(82396)
- 自然科学基金(81795)
- 编号(75231)
- 资助(74543)
- 成果(60958)
- 发(57352)
- 重点(56141)
- 部(55628)
- 创(53931)
- 课题(52211)
- 创新(50517)
- 国家社会(49450)
- 教育部(48314)
- 科研(47885)
- 期刊
- 济(177031)
- 经济(177031)
- 研究(113824)
- 中国(78533)
- 财(67533)
- 管理(55072)
- 农(54726)
- 学报(54609)
- 科学(50994)
- 大学(42486)
- 教育(41356)
- 学学(39879)
- 融(39170)
- 金融(39170)
- 农业(37092)
- 技术(35246)
- 财经(30717)
- 业经(29893)
- 经济研究(29365)
- 经(26314)
- 问题(23466)
- 贸(20642)
- 业(20113)
- 技术经济(19735)
- 统计(19090)
- 商业(17840)
- 策(17824)
- 理论(17467)
- 版(17392)
- 图书(17371)
共检索到576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叶
基于2008—2015年中国286个地级市的新口径城投债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显著促进了城投债发行,且这种促进作用仅存在于中部地区以及市委书记年龄不超过55岁的城市;土地出让在财政支出偏向对城投债的影响中具有调节效应,土地出让削弱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城投债发行的促进作用;考虑到遗漏变量和双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分别采用省级层面财政支出偏向衡量指标以及选取本城市所在省份其他地级市的财政支出偏向年平均值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结果发现财政支出偏向依然显著促进了城投债发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肖叶
本文使用2008~2016年中国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支出竞争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发达地区更为明显;城投债发行是财政支出竞争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传导渠道;特大城市的财政支出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大城市更加明显;非社会性支出竞争比社会性支出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拉动作用;官员变更在财政支出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产生了重要的调节效应,其中发生市委书记变更、市委书记和市长同时变更的城市均削弱了财政支出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发生市长变更的城市则无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金宇
基于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FVAR),文章检验了全球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危机后期以及经济新常态时期服务性支出、消费性支出以及生产性支出的产出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各类财政支出仅在短期对产出具有冲击效应,而且在三个典型时期非线性效应显著。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财政支出对产出的增长均产生了抑制作用,生产性支出对产出增长的负向冲击效应最大,消费性支出最小;在经济危机后的复苏时期,财政支出可能给产出增长带来较为频繁的波动,服务性支出对产出冲击效应较大,生产性带来的产出波动更为频繁;在新常态时期,服务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在短期对产出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支出可能造成产出波动。
关键词:
时变参数 冲击效应 财政支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新强 胡永刚
中国财政支出具有生产性且偏向投资建设性支出,本文采用SVAR方法得到财政支出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影响就业的经验事实:政府生产性支出增加能够促进就业,但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性依赖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表现在增加政府投资性支出可以刺激就业,而增加服务性支出则抑制就业。基于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上述事实,政府支出影响就业的程度依赖于政府支出生产性的大小和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中国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投资性支出通过生产性效应、投资流动性约束和价格粘性等渠道刺激就业;然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和体制转轨阶段,增加政府服务性支出将导致结构性劳动替代,从而抑制就业;税收则主要通过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婧 毛捷 薛熠
包括城投债在内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作者利用一套新口径(2006—2015年)的城投债基础数据库,克服Wind整理的城投债数据存在的诸多缺陷,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地级市财经变量及主要官员信息等,实证分析地方财政压力、官员晋升压力和城市发展压力对城投债扩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财政压力并非导致城投债扩张的主要原因;(2)受晋升压力影响,市委书记处于特定年龄段(55~58岁)的地级市更倾向于发行城投债并扩大城投债规模;(3)在承受较大发展压力(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城镇化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赶超压力)的地级市,晋升压力对城投债规模的刺激效应更为突出。而且,晋升压力和发展压力对城投债扩张的影响在主动负债和被动负债、债券资金用途、债券期限、政府担保、发行地是否属于城市群等方面呈现明显的异质性。上述研究发现为深刻认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合理制定相关政策,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红琼
本文在假定地方政府是"仁慈型"政府的前提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地方政府支出存在结构偏向,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而轻科教文卫等支出。接着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激励合同出发,分析在"经济人"假设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受激励机制的影响,从追求"社会合意"型向追求"中央合意"转变。而这一转变带来的则是公共品供给效率损失,某些公共品提供不足,而某些公共品供给过度等后果。
关键词:
地方政府行为 支出结构 偏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卞彬
财政分权以及基于政绩考核下的财政竞争等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偏向,单纯依靠理顺财政收支关系无法根除此种扭曲,必须在制度和体制上做文章,从治本上考虑。因此,厘清法治下的财政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中的法治的关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既要从财政体制改革着手,也要从法治建设着手。健全地方政府权力运行的制约和财政支出的监督机制、减少自由裁量权,有效避免财政政策制定和财政支出分配过程中的公共权力滥用。构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制约体系极为重要,依法设定权力、制约权力、行使权力、监督权力,以规则至上、权利本位、权力控制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关键词:
财政支出 财政分权 支出偏好 制度约束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汪德华
本文按照IMF(2001)以及OECD等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核算了2003年-2013年中国全口径财政支出规模。结果显示:受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和社会福利事业大发展"双碰头"特殊国情的影响,中国全口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已从2003年的31%左右,上升到2013年的39%左右。从全口径财政支出资金来源结构看,公共财政支出所占比重稳定在60%左右,主要用于经济建设领域的政府性基金、土地出让金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对应的支出比重较高且波幅较大。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全口径 核算分析 双碰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郝晓薇 李艳红 王芳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背景下,政府机构及公共财政规模的有限化和缩小化已成为逻辑上的必然趋势。基于此,结合协整分析思想构建中国财政支出模型,对中国财政支出进行实证分析,对中国公共财政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实证结果发现,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下,中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近年来正在逐步走向优化。针对现实中仍旧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进程中,有必要将新公共管理理念纳入视野。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运动 中国财政支出 实证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耿修林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调控手段,财政支出能够提高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协调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支出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无庸质疑的作用,但在这一过程中,财政支出功能实现方面存在的不足也逐渐引起了重视,许多人从财政理论和实践需要角度就如何优化和改善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出的社会发展功能,提出了不少耐人寻味的真知灼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根据1980—2005年我国财政支出数据,运用成分统计分析原理,对过去这段时期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考察,以期能从
关键词:
财政支出 结构分析 成分统计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宁小花 张居营
目的:基于财政分权视域对地方公共卫生支出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方法:利用2010—2015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FGLS、GMM等估计方法,从不同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对我国地方公共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不同的财政分权指标对公共卫生支出产生不同影响,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财政自主收入权,能够有效地增加公共卫生支出。结论:要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事权,明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边界,同时建立中央和地方公共卫生支出的硬约束机制,提高地方政府提供非生产性公共产品的积极性。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公共卫生支出 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国达 麻晔
自1994年以来,与我国持续的对外贸易失衡相伴随的重要现象就是国内财政支出偏向问题一直显著存在。其中,生产性公共品的大量财政支出,形成了对企业的巨额补贴,增加了企业在社会总产出中的分配比例,这又使得企业的储蓄投资倾向进一步强化。而居民相对收入的下降以及政府在社保等非生产性公共品支出上的不足导致其消费能力受限、储蓄率难以降低。全社会由此形成的高额储蓄,在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约束的条件下,难以被完全转化为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因此,国内大量过剩的储蓄只能以商品和服务净出口的形式加以平衡,与此对应的即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失衡。在进一步的计量检验中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的正确性,即:财政支出偏向和金融市场约束是我国对...
关键词:
财政支出偏向 金融约束 对外贸易失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旭佳
构建政府异质性偏好的理论模型.选取广东省为样本进行研究.测算不同主体功能定位下政府财政支出偏向.结果发现:优化开发区域公共财政支出偏向于经济建设领域.重点开发区域公共财政支出侧重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发展模式.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公共财政支出则以资源环境保护为重点.这是由于:对国土资源空间划分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域.决定不同功能区域所承担的职能也不尽相同.政府在公共财政资金支出偏好选择上相应有所侧重.因而也造成各功能区财政支出偏向的不同。应该指出的是.各类主体功能区政府要在“经济建设偏好”和“资源环境偏好”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提升公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国家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榕芳 詹新宇
协同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本文结合增长目标管理,考察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压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基于2003—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压力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关系。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差异是引发该非线性关系的主要原因。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压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提升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机理提供了新视角,为更加全面理解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提供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论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贯春 周伟
转移支付不确定性将带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波动的加剧,进而导致地方政府期望效用下降。为了减少这种效用损失,地方政府可能会改变财政支出结构以增加生产性支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并维持财政收入的稳定。文章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阐释转移支付波动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的内在逻辑,并利用《全国地市县财政统计资料》中的县级面板数据开展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转移支付不确定性显著加剧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生产性活动,且该效应在中西部、转移支付净流入和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地区更为凸显,表现为非对称特征。此外,上述结果通过了工具变量法、调整核心变量度量方式及控制其他重大事件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转移支付波动会进一步加剧地方政府对社会性公共品供给的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