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37)
- 2023(8193)
- 2022(6767)
- 2021(6329)
- 2020(5081)
- 2019(11190)
- 2018(10601)
- 2017(19543)
- 2016(10358)
- 2015(11127)
- 2014(10456)
- 2013(10154)
- 2012(9309)
- 2011(7979)
- 2010(8044)
- 2009(7287)
- 2008(7271)
- 2007(6448)
- 2006(5439)
- 2005(4674)
- 学科
- 济(41272)
- 经济(41250)
- 管理(37988)
- 业(34694)
- 企(30577)
- 企业(30577)
- 财(23565)
- 技术(15054)
- 方法(14996)
- 地方(14649)
- 中国(13424)
- 财政(13001)
- 数学(12996)
- 数学方法(12902)
- 出(12378)
- 贸(12190)
- 贸易(12184)
- 易(11909)
- 技术管理(11816)
- 政(10638)
- 农(10010)
- 务(9961)
- 财务(9958)
- 财务管理(9912)
- 企业财务(9417)
- 业经(9269)
- 制(8978)
- 地方经济(8225)
- 口(7817)
- 出口(7814)
- 机构
- 学院(133534)
- 大学(131956)
- 济(58375)
- 经济(57286)
- 管理(52838)
- 理学(45865)
- 理学院(45295)
- 管理学(44741)
- 管理学院(44468)
- 研究(43966)
- 财(34506)
- 中国(33920)
- 京(26863)
- 科学(25709)
- 财经(23599)
- 经(21401)
- 江(21085)
- 所(20583)
- 中心(20174)
- 经济学(18858)
- 研究所(18174)
- 范(17559)
- 师范(17455)
- 财经大学(17233)
- 经济学院(17135)
- 院(16887)
- 北京(16370)
- 州(16217)
- 业大(15481)
- 商学(15221)
- 基金
- 项目(93264)
- 科学(76639)
- 研究(70727)
- 基金(69131)
- 家(59355)
- 国家(58901)
- 科学基金(52596)
- 社会(48258)
- 社会科(46119)
- 社会科学(46111)
- 省(37886)
- 基金项目(37549)
- 自然(32162)
- 教育(31904)
- 自然科(31527)
- 自然科学(31521)
- 自然科学基金(30948)
- 划(30686)
- 编号(27044)
- 创(26043)
- 资助(25493)
- 创新(23294)
- 重点(21094)
- 成果(21012)
- 发(20968)
- 国家社会(20831)
- 部(20362)
- 课题(19351)
- 制(18503)
- 人文(18023)
共检索到206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本文采用2005-2014年全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深入分析了财政支出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发现财政支出和区域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基本一致的集聚特征。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总支出、财政科技支出、财政教育支出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但周边地区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即周边地区的财政总支出、财政教育支出与本地区的创新产出正相关,而周边地区的财政科技支出与本地区的创新产出负相关。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周边地区财政总支出、财政科技支出、财政教育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本文采用2005-2014年全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深入分析了财政支出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发现财政支出和区域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基本一致的集聚特征。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总支出、财政科技支出、财政教育支出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但周边地区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即周边地区的财政总支出、财政教育支出与本地区的创新产出正相关,而周边地区的财政科技支出与本地区的创新产出负相关。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周边地区财政总支出、财政科技支出、财政教育支出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特征,当超出这一区域时,周边地区的影响就不再显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文杰 薛幸
基于政府竞争的视角,在考虑财政支出空间溢出效应的背景下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1998-2013年我国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时,泰尔指数与财政支出的关系为倒"U"型,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时,泰尔指数与财政支出的关系为"U"型,且财政支出对泰尔指数的边际效应会随着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变化而变化。区域层面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东中西部地区不同城镇化阶段下政府间的竞争对各项财政支出产生有差异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对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不一致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医疗卫生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东中部地区显著为正,在西部地区显著为负;社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宋丽颖 张伟亮
由于要素流动和贸易往来的作用,财政支出会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文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财政支出总额和其构成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各省财政支出总额对本地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其他地区有明显的负向溢出效应。对其构成而言,社会文教保障支出和消费支出都可以有效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并且对其他地区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经济建设支出对本地经济增长反而有阻碍作用,并且对其他地区有负向溢出效应。要素流动和贸易往来是溢出效应的重要渠道。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充分考虑溢出效应、建
关键词: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得前 刘仁济
本文采用2011—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对产业生态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发现地方财政支出和产业生态化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SDM)的实证结果表明:(1)人均财政支出在整体上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在区域内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节能环保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三者均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科学技术支出的正向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在区域内,各项结构性支出的溢出效应在方向和程度上又各不相同。可见,由于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性和区域的差异性特征的存在,相邻省域的财政支出对本辖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具有不同方向、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此,本文从"构建区域横向财政合作体系""构建质量为导向政绩考核体系""立足自身要素禀赋实际"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结构 空间溢出效应 产业生态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佳佳 王建林
基于Tiebout的"用脚投票"模型,并考虑财政支出和人口迁移率可能存在空间相关性,本文采用多种空间面板模型和变换空间权重矩阵的方法进行相关考察。研究显示,财政支出与跨区域人口迁移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交互效应,同时,地区财政支出对跨区域人口迁移率存在空间反馈效应,当地财政支出对当地人口迁移率的影响会传递给邻近的地区且把邻近地区的影响传回当地本身。本地财政支出增加不仅会增加本地的人口净迁移率,而且会降低邻近地区的人口净迁移率,这可能导致了相邻地区的人口和财政政策趋同性。因此,不同地区在制定公共品供给和人才引进政策时,应注重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空间区位优势,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信誉,以提升财政资源效率;应注重财政政策与环境、产业等政策之间的整体配合与协同合作,形成区位特征,降低空间反馈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叶 邱磊 刘小兵
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使用2008—2016年中国286个地级市的专利申请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偏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财政支出偏向显著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超大城市以及特大城市;(2)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开发区建设是财政支出偏向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可能渠道;(3)基于土地出让行为能放松地方政府预算约束这一基本事实,进一步检验了土地出让在财政支出偏向与区域技术创新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发现土地出让行为减弱了财政支出偏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4)考虑空间因素可能给估计结果带来的影响,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发现,财政支出偏向存在策略性互动行为,且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检验发现,财政支出偏向的策略性互动行为显著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伟 庞敦之 张海峰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体制转轨进程的不同步性,中国不同地区的财政行政支出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通过测算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转轨进程对财政行政支出的边际效应系数,可以对各地区财政行政支出的离差进行因素分解,将其形成机制划分为四种类型,从中可以分析出它们不同的政策含义。由此还可以对现行公共管理方式进行反思,提出公共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
财政行政支出 地区差异 统计测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贺达 顾江
本文基于效用最优化模型假定地方政府在文化财政支出上存在相互竞争,搭便车和相互独立三种可能行为;运用我国2004~2014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5类空间权重矩阵,通过SAC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地方政府间文化财政支出的策略性行为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各地方政府间文化财政支出显著表现为相互竞争行为;其中财政分权程度、人口密度和地区经济状况有较高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肖卫国 刘杰
本文利用2005-2011年中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支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财政部门的资金投入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本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省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2005-2011年间,财政支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协同关系,财政支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为正,且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文化产业发展和财政支持相对落后的地区应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通过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形成产业集聚或区域集聚。
关键词:
财政支出 文化产业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映铉 赵雪冉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为样本,使用空间计量方法对京津冀各地级市公共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估计,且考察相邻地级市之间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京津冀地区各地级市之间的公共财政支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是在分别考察了教育性财政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和社会保障四类支出后发现,教育性财政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科学技术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公共财政支出 空间溢出 空间计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映铉 赵雪冉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为样本,使用空间计量方法对京津冀各地级市公共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估计,且考察相邻地级市之间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京津冀地区各地级市之间的公共财政支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是在分别考察了教育性财政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和社会保障四类支出后发现,教育性财政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科学技术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公共财政支出 空间溢出 空间计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昭 刘映曼
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对维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提升经济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利用我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2007年-2016年的面板数据,全面研究了财政支出作用于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一般行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无显著影响,增加社会治安支出、教育支出、创新互联支出和其他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民生服务支出与城乡协调支出规模的扩大则不利于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且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第二,财政支出对经济质量的影响呈现时空异质性,不同区域、不同经济阶段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因此,要以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为依据,来进行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加快转变调控思路,即在支出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支出结构调整的优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振清 聂文钰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引入财政透明度,实证分析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上升趋势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性;(2)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财政信息透明度分值在25.916以下时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呈现正效应,介于25.916~64.840之间时促进效应增强,跨过门槛值64.840后,由于交易成本过高、创新预期收益趋于稳定等原因,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产生微弱的负效应。基于此,对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振清 聂文钰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引入财政透明度,实证分析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上升趋势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性;(2)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财政信息透明度分值在25.916以下时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呈现正效应,介于25.916~64.840之间时促进效应增强,跨过门槛值64.840后,由于交易成本过高、创新预期收益趋于稳定等原因,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产生微弱的负效应。基于此,对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若干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