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0)
2023(7764)
2022(6421)
2021(6443)
2020(5283)
2019(11662)
2018(11633)
2017(22166)
2016(12456)
2015(14150)
2014(14172)
2013(13958)
2012(13314)
2011(11802)
2010(12363)
2009(11713)
2008(12373)
2007(11484)
2006(10496)
2005(9344)
作者
(36388)
(31200)
(30523)
(29158)
(19252)
(14933)
(13853)
(11980)
(11732)
(11304)
(10561)
(10489)
(9838)
(9826)
(9646)
(9246)
(9010)
(8995)
(8924)
(8620)
(7907)
(7758)
(7524)
(7341)
(7091)
(7024)
(7013)
(6892)
(6422)
(6361)
学科
(49540)
经济(49476)
(46684)
(45500)
管理(37935)
农业(29928)
(26880)
企业(26880)
(26303)
方法(17594)
业经(16881)
(14680)
数学(14645)
数学方法(14381)
中国(13626)
财政(12869)
(12683)
财务(12663)
财务管理(12618)
企业财务(12098)
(11395)
(11335)
(10622)
(10513)
地方(10499)
及其(10098)
农业经济(9993)
(9329)
(9309)
农村(9300)
机构
学院(181420)
大学(179207)
(70167)
管理(69328)
经济(68608)
研究(61606)
理学(58985)
理学院(58397)
管理学(57305)
管理学院(56998)
(52373)
中国(49876)
(40897)
农业(39850)
科学(38759)
(38037)
业大(33623)
(32582)
中心(30063)
(29796)
研究所(28860)
财经(28010)
(25267)
农业大学(24525)
(24030)
师范(23821)
(23325)
北京(23323)
(23073)
经济管理(20424)
基金
项目(114435)
科学(88836)
研究(86035)
基金(82125)
(71575)
国家(70818)
科学基金(59955)
社会(53502)
社会科(49972)
社会科学(49955)
(45380)
基金项目(43539)
编号(37876)
教育(37799)
自然(37652)
自然科(36778)
自然科学(36766)
(36746)
自然科学基金(36106)
资助(32764)
成果(32684)
(29769)
(25504)
重点(25115)
课题(24154)
(24111)
(22937)
(22496)
国家社会(22000)
(21990)
期刊
(90464)
经济(90464)
(57748)
研究(52680)
中国(42472)
农业(38983)
(36901)
学报(32868)
科学(28164)
大学(25257)
学学(23851)
管理(20162)
业经(19542)
(19059)
金融(19059)
教育(18035)
(17796)
技术(14205)
财经(14134)
农村(13676)
(13676)
农业经济(13570)
(13301)
问题(12473)
(11981)
图书(11766)
经济研究(10934)
世界(10695)
业大(9846)
会计(9646)
共检索到289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家喜  杜长乐  
在财政支农项目评审中,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与评审专家之间、政府与农户(农业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之间都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的事前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行为,包括造成劣货驱逐良货、不公平竞争、为腐败者提供"隐身衣",对政府信用产生不利影响、造成财政支农的越位和缺位;而信息的事后不对称则导致"道德风险",包括农户(农业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事后违约、政府财政支农效率低下、行政监督和评估困难。根据财政支农项目评审中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及其危害,应完善信用体系、规范信用秩序、消除信用约束;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实施公众参与减少政府效率损失;完善项目专家评审制度;完善项目的激励、约束机制,改进项目支持方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欧阳进良  张倩  
通过分析科技项目预算评审中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其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本文提出,通过加强监督和有关方面的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可以解决科技项目预算评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大勤  江孝感  
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财政自给能力发生了变化,中央的自给能力不断加强,但地方财政的自给能力不断减弱。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逐年增大,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能解决财政转移的效率。本文主要利用HU理论来设计财政转移促进经济的效率和发展的激励机制,并提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奖惩系数设计的探讨,为中央利用财政税收制度更好地配置资源和收入分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志鹏  
我国城市公共政策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政府自利性、科层制的局限性、信息传递通道不畅以及信息成本高。信息不对称对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和终结等有着重要的消极影响,可能导致政策失效,应通过不同方式加以治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鲁勇睿  
通过对美国内幕证券交易执法机制的简要分析,并对照中国内幕交易执法中出现的主要障碍,可以发现监管者与违法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激励不对称是内幕交易管制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因而,中国当前打击内幕交易的努力可以重点从执法信息建设、加强证券账户管理、调动社会力量、创新行政裁判制度等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江龙  
本文依据公共财政学原理和契约经济学及委托一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来探讨财政监督制度安排的理论依据,以期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公共财政下财政监督制度产生的内在规律,搞好财政监督制度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和解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叶子荣  
在我国,因制度变迁亦即经济转型出现的财政收支结构不对称矛盾,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政治改革滞后则使这一现象更加突出。清醒认识和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是经济转型期财政理论的新内容;加快财政体制以及综合配套改革,利用国债等手段,缩短与平稳度过“特殊财政时期”,是财政实践应当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子荣  
我国经济转型期的财政收支不对称是制度变迁阶段的必然产物,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要解决财政收支不对称的矛盾,平稳渡过特殊财政时期,必须加大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及其相关配套改革的力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作功  李慧洋  孙璐璐  
数字金融的逻辑起点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严重的治理与监管问题。数字金融在缓解传统的信息不对称的同时又引致了严重的数据不对称,表现在数据规模和质量的不对称、数据技术的不对称、数据管理的不对称、数据效用的不对称、数据外部性的不对称、数据监管的不对称。与信息不对称相比,数据不对称是基础层面的不对称,对市场主体的影响显得更为深刻。数字金融平台具有"数据垄断"的优势,而普通金融消费者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要治理数字普惠金融的数据不对称,需要采取加快制定完善的数据法律法规、强化金融数据平台的治理与监管、开发政府实时监管技术平台、构建数字普惠金融适当性服务体系等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璇  
我国基层财政支出监督仍然存在财政支出监督效率不高,道德风险突出等情况。究其原因,在于财政支出监督系统的不完善,造成了监督方和被监督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财政支出监督的风险。基于此,文章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视角入手,分析我国基层财政支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手段,破解基层财政支出监督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对基层财政支出监督信息化体系进行重构,实现监管信息的对称,为基层财政支出监督信息化建设提供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文豪  
由于无形资产的固有特征,使得无形资产交易定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而现行的信息披露方式导致无形资产信息的"错层交流",又加剧了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进而严重制约了我国无形资产交易市场的发展。本文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和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一种新的治理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频道模型,它包括频道设定、发布接收和噪音隔离系统三个部分,从而建立多频道的信息传递通道,降低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戴书松  
内部控制作为实现企业一定目标的过程,是由构筑一系列内部契约以及履行这些契约来实现的。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使得信息在契约双方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而契约中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影响着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要降低由于契约中的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有效地抑制契约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公司治理结构中权力的制度安排对契约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抑制内部控制中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内部控制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庆纲 ,王桂芳 ,张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建新  李青原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金融中介功能演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该条件下金融中介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数理经济模型,分析了现行金融市场上金融中介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提出了如何才能驱使其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对策,构筑了其积极参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运作平台。并借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