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02)
- 2023(19863)
- 2022(16754)
- 2021(15760)
- 2020(13314)
- 2019(29813)
- 2018(29407)
- 2017(56476)
- 2016(30154)
- 2015(33478)
- 2014(32900)
- 2013(32402)
- 2012(29580)
- 2011(26127)
- 2010(26562)
- 2009(24808)
- 2008(24834)
- 2007(22366)
- 2006(19746)
- 2005(17672)
- 学科
- 济(118274)
- 经济(118100)
- 业(113688)
- 管理(103113)
- 企(94148)
- 企业(94148)
- 方法(50718)
- 农(50664)
- 财(46554)
- 数学(41312)
- 数学方法(40757)
- 业经(35993)
- 农业(33467)
- 中国(33304)
- 制(31457)
- 务(28124)
- 财务(28064)
- 财务管理(28001)
- 企业财务(26616)
- 技术(23780)
- 策(22569)
- 贸(21963)
- 贸易(21947)
- 体(21888)
- 银(21836)
- 银行(21815)
- 地方(21662)
- 易(21428)
- 理论(21269)
- 行(20753)
- 机构
- 学院(419290)
- 大学(413134)
- 济(177369)
- 经济(173833)
- 管理(168425)
- 理学(143989)
- 理学院(142607)
- 管理学(140427)
- 管理学院(139617)
- 研究(134641)
- 中国(109279)
- 财(91944)
- 京(85207)
- 科学(77672)
- 农(75130)
- 财经(68949)
- 所(65862)
- 江(65825)
- 中心(64711)
- 经(62701)
- 业大(60980)
- 研究所(58488)
- 农业(57424)
- 经济学(53392)
- 北京(52959)
- 州(51028)
- 财经大学(50665)
- 范(50269)
- 师范(49748)
- 院(48483)
- 基金
- 项目(274900)
- 科学(219246)
- 研究(206056)
- 基金(201303)
- 家(173599)
- 国家(171812)
- 科学基金(149983)
- 社会(133207)
- 社会科(126198)
- 社会科学(126169)
- 省(108383)
- 基金项目(105860)
- 自然(95401)
- 教育(94527)
- 自然科(93152)
- 自然科学(93125)
- 自然科学基金(91539)
- 划(89049)
- 编号(83111)
- 资助(81240)
- 成果(67428)
- 部(61850)
- 创(61139)
- 重点(60970)
- 发(58718)
- 课题(57170)
- 创新(56535)
- 制(55973)
- 国家社会(55307)
- 教育部(53773)
- 期刊
- 济(204914)
- 经济(204914)
- 研究(125260)
- 中国(89370)
- 财(77806)
- 农(74008)
- 管理(67928)
- 学报(58127)
- 科学(56906)
- 农业(49939)
- 大学(46956)
- 融(46453)
- 金融(46453)
- 学学(44708)
- 教育(42038)
- 技术(39548)
- 业经(37380)
- 财经(34888)
- 经济研究(30958)
- 经(29971)
- 业(27148)
- 问题(26676)
- 技术经济(21867)
- 版(20932)
- 财会(20811)
- 世界(20440)
- 贸(20031)
- 现代(19763)
- 科技(19500)
- 会计(19326)
共检索到644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华臣 孙瑞琪 张继武
结合我国财政支农机制创新实践,深入分析省级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设立背景和理论逻辑,并借助这一准自然实验,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视角,评估财政支农机制创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其中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设立有助于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这种影响主要通过缓解农户信贷约束、促进规模化经营和改善要素投入等方式实现,增产效果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设立分支机构能够有效提升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效能。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高晓燕 向念
利用中国232个地级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基于担保分支机构设立这一政策冲击,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显著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且该影响具有长期持续性。机制分析显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有利于促进信贷资金和信贷服务下沉,从而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业主产区、银行存款规模大、外部风险保障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担体系,更好地引导信贷资源下沉,促进担保和信贷协同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琪 高晓燕
在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更好服务“三农”工作的背景下,基于2011—2020年全国22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讨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显著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并且这种影响具有可持续性;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农村创业促进效应和信贷支持效应,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位于东部地区和制度质量较高的城市,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对农民增收的促进效应更明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海军
农业保险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稳定农户收入,扶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从2004年到2008年,连续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要求,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我国农业保险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若云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建立和落实,我国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2013年达到12039亿斤,实现了世所罕见的"十连增"。但在粮食供求平衡方面,我国粮食生产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和潜在威胁,应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粮食生产"十连增"(一)坚持多予少取,不断完善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旭宏
近年来,四川省各级财政积极寻找如何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的途径,通过各地的实践探索认为,农业信用担保机构是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财政资金支持发展农业信用提保的有益实践和初步成效为出发点,通过剖析农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运作模式,得出了如何通过农业信用担保机构极大的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信用担保机构 财政支农资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对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期专题回顾了我国近年来财政粮食工作取得的成绩、介绍了几个产粮大省开展财政粮食工作的经验,并对未来财政粮食工作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各地提供有益的借鉴,使财政粮食工作更好地为种粮农民增收、粮食企业增效服务,促进粮食生产和粮食产业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少安 唐琦
本文以农业大灾保险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首先基于特征事实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说:农业大灾保险试点显著提高粮食产量,且存在区域异质性。然后基于2013—2019年山东省县域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试点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而且进一步识别和验证试点政策在提高粮食产量时,通过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发挥了中介效应,通过影响农户投保积极性发挥了调节效应。本文认为应继续提高粮食作物保险保障水平,加快农业保险向收入险转变。同时,要持续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培养农民保险意识,发挥农业保险在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常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形势和实践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新境界。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创新性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认识论层面,构建新粮食安全观,对“什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在价值论层面,定位“国之大者”,对“为什么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阐述达到了新高度;在方法论层面,坚持战略谋划与举措创新并举,对“怎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回答打开了新局面。在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充分彰显了其论述的实践伟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萍
在当今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事关经济稳定,更事关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中外经验表明,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无论是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就必须持续实行有利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
关键词:
惠农政策 粮食安全 农民利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韩君
作为粮食生产的主要微观主体,分散的农户依据收益最大化目标进行生产决策,财政支农支出会影响农户收益和粮食产量。农户理性决策生产的粮食产量与安全数量存有缺口,为弥补该缺口且最小化财政支农支出总额,支农支出应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省份支农支出力度相对不足,这主要是因为粮食主产区省份通常是"粮食大省,财政穷省",中央在财政支农支出中应承担更大份额,并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泽宇
"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是我国对待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一贯态度。当前我国除开面临农业生产领域内部的长期矛盾,以及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部分对于农村部门农业劳动力的"虹吸"效应外,中美贸易战的出现又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认为只有农业生产率的长期、稳定、有效提升才是彻底降低我国粮食安全风险的基础和必要途径,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除开落实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村居民福利的政策目标外,另一大政策考量就在于彻底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林毅夫(2012)~(〔1〕)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的具体政策导向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在制定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具体政策上的实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守杰
我国连年增长的粮食生产总量起到压舱石作用,然而国内仍存在自然、市场、技术、政策风险,对国家粮食数量、质量、生态、能力安全构成挑战。为此,必须从政策、制度、技术、市场四个方面来切实保障未来国家粮食安全。这对于顺利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
农业风险 粮食安全 粮食治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世琦
【目的】明确我国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态势,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与综合防治体系。【方法】从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人均粮食占有量、单位面积化肥施肥量、化肥生产效率的国家比较,氮肥施用量的环境风险与产量风险判定,省域尺度下的化肥施用量及面源污染风险分析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和化肥施用情况;从两次全国污染普查比较分析了国家面源污染减排成效,从农业污染源排放总量及其占比、农业面源污染减排空间(养殖业、种植业、氮肥减量和节约粮食)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减排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结果】(1)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2008年超过400.0 kg、2012年超过450.0 kg和2019年达到475.0 kg,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很大,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保障。(2)国家尺度上的农田氮肥施用量近年来逐渐降低,2019年降低为161.1 kg·hm~(-2),处于合理区间的下沿,但局部施肥超量与不足应予以重视。(3)全国尺度下的氮肥施用量160.0—170.0 kg·hm~(-2)能够保障人均粮食占有量450.0—500.0 kg的较高水平。(4)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方案,首先是畜禽粪便全部还田利用,养殖污染排放量基本趋零,基本消除农业面源Ⅴ类水体;其次种植业总氮(TN)排放量降低至4.0×10~5—4.5×10~5 t,总磷(TP)排放量降低至4.0×10~4—5.0×10~4 t;三是节约粮食和减少农产品浪费能为农田减肥、减排、去压、休养和粮食安全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的核心是适宜施肥、土壤保育和作物生产,提高要素质量和协调关系,形成适合地域的农作制度,并开展推广应用。【结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是由科学家、农业生产者和政府构成的三位一体和协同合作整体,调动科学家能动性,激发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以及发挥政府的职能,实现国家粮食和环境双安全发展目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江帆 宋洪远 高鸣
农业生产托管作为社会化服务主要服务方式和经营方式,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路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背景和政策要求出发,基于生成逻辑的视角,分析农业生产托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机理,探讨农业生产托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业生产托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推进策略。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托管的生成逻辑由逻辑基础、生成条件、表现形式、主要目的、重要前提等内容构成,在稳定产权关系、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要素投入、降低成本与风险、提高机械化与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农业生产托管面临服务体系不健全、供需矛盾问题突出、服务对象定位不清晰、服务组织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提出建立新型粮食生产托管服务体系、提高粮食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服务能力、推动小农户积极参与、完善粮食生产托管政策支持方式等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