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7)
2023(7476)
2022(6190)
2021(5884)
2020(4824)
2019(10798)
2018(10270)
2017(20046)
2016(10955)
2015(12117)
2014(12001)
2013(12177)
2012(11176)
2011(9846)
2010(10025)
2009(9198)
2008(9271)
2007(8296)
2006(7315)
2005(6368)
作者
(28858)
(25077)
(24396)
(23305)
(15254)
(12062)
(11021)
(9642)
(9173)
(8576)
(8444)
(8122)
(7847)
(7570)
(7551)
(7298)
(7277)
(7142)
(7006)
(6748)
(6119)
(6058)
(5941)
(5810)
(5642)
(5568)
(5506)
(5285)
(5038)
(4924)
学科
(52991)
经济(52957)
(44735)
(41805)
管理(31391)
农业(29658)
(23787)
(21211)
企业(21211)
方法(18273)
数学(17005)
数学方法(16941)
地方(16320)
业经(14637)
中国(13346)
财政(13302)
(13182)
贸易(13181)
(12995)
(12459)
(12220)
(10962)
农业经济(9981)
(9856)
(9700)
财务(9697)
财务管理(9651)
(9564)
(9199)
农村(9194)
机构
学院(152104)
大学(145513)
(70768)
经济(69613)
管理(60331)
理学(53079)
理学院(52593)
管理学(52018)
管理学院(51758)
研究(49728)
(44401)
中国(40784)
(37035)
农业(33440)
科学(29296)
(28755)
业大(27901)
财经(25445)
(24984)
中心(24295)
(23884)
(23147)
研究所(22160)
经济学(21246)
农业大学(20426)
经济管理(20370)
经济学院(19504)
(18789)
(18189)
师范(18087)
基金
项目(103264)
科学(82761)
研究(79192)
基金(76191)
(65092)
国家(64448)
科学基金(56124)
社会(53609)
社会科(50595)
社会科学(50584)
(42228)
基金项目(41175)
教育(34046)
自然(33353)
编号(33189)
(32794)
自然科(32562)
自然科学(32557)
自然科学基金(31962)
资助(29409)
(27464)
成果(25282)
(24219)
(23985)
国家社会(22808)
重点(22748)
(21834)
课题(21374)
(21007)
(20890)
期刊
(82991)
经济(82991)
(50059)
研究(44157)
农业(33972)
中国(32769)
(31683)
学报(21389)
科学(20584)
业经(19921)
大学(17576)
学学(17105)
(16023)
金融(16023)
管理(15805)
(15333)
农业经济(13469)
农村(13181)
(13181)
问题(12768)
财经(12042)
经济研究(11550)
技术(11374)
(10274)
世界(10009)
教育(9564)
(9476)
经济问题(9240)
农村经济(8836)
资源(8717)
共检索到23204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毛晖  余爽  张胜楠  
运用我国2007—2014年省域的面板数据,从财政支农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并通过构建包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内的指标体系,对各省财政支农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农绩效的区域差异显著。具体分解来看,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都表现为东高西低,规模效率则表现为中高西低,大部分省域的支农支出已接近最优规模,但在西部某些省份,仍存在规模不足的现象。纯技术效率偏低是影响我国财政支农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绩效,重点应放在提高资金管理效率,而不仅仅是扩大投入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艾  向自强  徐合帆  余家凤  
文章基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假设,利用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从区域差异和省份差异角度,分别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的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并加以排序。结果表明:全国各区域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呈现挤入效应,但同期的挤出效应不明显;区域间各地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消费的挤入效应区域差异明显;区域内各省份财政支农支出消费的挤入挤出效应呈现省区差异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黎翠梅  
从财政支农规模、支农力度、支农结构与支农效率等方面,对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地方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区域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无论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均小于西部尤其是东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均不尽合理,资金使用效率普遍不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时乐乐  赵军  
本文利用1994~2012年新疆财政支农投入数据,计算相关指标度量新疆财政支农投入的南北疆区域差异,运用Theil指数分解法分析区域差异来源和构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财政支农投入南北疆区域差异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2北疆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和规模高于南疆;3财政支农投入与区域农业发展水平不相符;4区域内部差异是财政支农投入南北疆区域差异的来源,不同时期区域内部差异的主导力量不同。据此,结合新疆实际,提出缩小财政支农投入南北疆区域差异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青江  向洁  
基于2007—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文章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呈现空间非均衡特征,且部分地区存在微弱的极化现象及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在地区间具有层次性差距,超变密度造成财政支农支出差距的主要原因;密度函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右拖尾现象,部分省市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据此,文章从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有序协调互补的财政支农资源配置体系、实行差别化的财政支农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青江  向洁  
基于2007—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文章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呈现空间非均衡特征,且部分地区存在微弱的极化现象及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在地区间具有层次性差距,超变密度造成财政支农支出差距的主要原因;密度函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右拖尾现象,部分省市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据此,文章从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有序协调互补的财政支农资源配置体系、实行差别化的财政支农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俊朋  田国强  郭沛  
本文采用1995~2009年中国财政支农投入数据,测度和勾勒出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并运用相关指标对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和力度的地区差距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省级空间单元上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变化的区域构成以及区域间和区域内差距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东中西三大区域财政支农投入在区域分布上明显呈"东高中低"的基本格局,中部地区财政支农投入规模最小、力度最弱;区域内差距是形成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而区域内差距主要是由东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差距引起的。因此,国家财政支农政策应着力于缩小东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的差距,同时加强对中部地区的投入力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青江  陈彤  闫海龙  
财政支农支出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要素资源合理化配置及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07—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综合运用计量分析工具,对财政支农支出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动态演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全国和四大区域财政支农支出分布总体呈向右移动趋势;财政支农支出水平状态较为稳定,且流动性较低,动态演进过程相对较慢,同时财政支农支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湖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王华新  龚金保  洪日南  陈涛  杨红军  马安红  戴益民  陈前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指出,财政要"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这是中央第一次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的理念。2001年,湖北省率先在恩施州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着力强化预算改革,并提高预算资金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本文从理论分析着手,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湖北省几年来试点支农绩效改革的实际,深入剖析,进一步提出建立湖北省公共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指标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和方法体系的基本思路。以期实现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使资金发挥更大效用的客观要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穷志  卢盛峰  
本文利用经典的DEA模型和改造的四阶段DEA-Tobit效率评价模型,利用2005年数据研究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农支出效率一般不太高。财政支农投入必须均衡激励农业生产增长和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缩减低效财政支出,增加高效财政支出,优化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振虎  
由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是必然选择。但是,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不能无限增加,必须确定其最优规模和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既要不断加大财政支农生产性支出,也要增加财政支农非生产性支出,提高基层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更多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身心健康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玉强  宋群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脱贫攻坚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不断加强对财政支农支出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并切实提升减贫效率,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为此,基于2010—2016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在实证检验财政支农支出与减贫之间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别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测度了财政支农支出的减贫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财政支农支出显著促进了减贫;2)从静态角度看,中国省域层面的减贫效率普遍不高,而且地区差异上呈现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主产区"的显著特征,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不高;3)各省域财政支农支出的投入产出配置结构不合理,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4)从动态角度看,大部分省域财政支农支出动态减贫效率不高,主要源于技术变动效率偏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吕向阳  
1995-2011年我国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特征是:从总量、支出力度、人均支出三方面来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泰尔指数上升表明区域差距不断扩大,差距主要由区域间差距造成,2010年开始区域内差距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应该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增强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加大对落后地区的科技转移支付;加强区域间科技横向合作,降低科技创新风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伟  庞敦之  张海峰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体制转轨进程的不同步性,中国不同地区的财政行政支出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通过测算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转轨进程对财政行政支出的边际效应系数,可以对各地区财政行政支出的离差进行因素分解,将其形成机制划分为四种类型,从中可以分析出它们不同的政策含义。由此还可以对现行公共管理方式进行反思,提出公共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路。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