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66)
2023(19258)
2022(16449)
2021(15905)
2020(13032)
2019(30368)
2018(29843)
2017(56213)
2016(30381)
2015(34289)
2014(34215)
2013(33755)
2012(30907)
2011(27814)
2010(27898)
2009(25552)
2008(25071)
2007(21687)
2006(19156)
2005(16994)
作者
(84123)
(70929)
(69552)
(66861)
(44494)
(33685)
(31732)
(27521)
(26651)
(24920)
(23825)
(23811)
(22309)
(21932)
(21711)
(21501)
(20636)
(20592)
(20269)
(19846)
(17522)
(17224)
(16904)
(16213)
(15887)
(15744)
(15475)
(15457)
(14257)
(13954)
学科
(123817)
经济(123662)
(87644)
管理(85044)
(64321)
企业(64321)
(53823)
方法(53002)
数学(46891)
数学方法(46293)
(39051)
中国(37017)
农业(35880)
业经(30607)
(27609)
地方(25567)
(24218)
(22727)
贸易(22714)
(22154)
(20643)
财务(20568)
财务管理(20505)
(20285)
银行(20247)
(19664)
企业财务(19497)
(19319)
(18740)
金融(18738)
机构
大学(419733)
学院(418729)
(176284)
经济(172786)
管理(165217)
研究(144896)
理学(142841)
理学院(141329)
管理学(138951)
管理学院(138182)
中国(112856)
(89009)
科学(86411)
(85569)
(77953)
(71750)
中心(67408)
财经(64835)
研究所(64799)
业大(63327)
(61636)
农业(59527)
(59336)
北京(56542)
(55596)
师范(55155)
经济学(53045)
(52089)
(49135)
财经大学(48033)
基金
项目(285041)
科学(225045)
研究(211911)
基金(208484)
(181043)
国家(179480)
科学基金(154574)
社会(135473)
社会科(128128)
社会科学(128095)
基金项目(110017)
(109197)
自然(98320)
教育(96714)
自然科(96038)
自然科学(96016)
自然科学基金(94291)
(91532)
编号(86755)
资助(85269)
成果(70509)
(64062)
重点(63501)
(61016)
课题(58938)
(58739)
国家社会(56725)
教育部(55267)
创新(54903)
科研(54138)
期刊
(196062)
经济(196062)
研究(129962)
中国(87904)
(77284)
(67635)
学报(64931)
科学(60598)
管理(58167)
农业(52657)
大学(51071)
教育(48180)
学学(47761)
(41120)
金融(41120)
技术(36317)
业经(34813)
财经(31581)
经济研究(30594)
(27064)
问题(26209)
(25501)
图书(21715)
(21484)
世界(20359)
理论(20161)
技术经济(19904)
(19803)
科技(19056)
资源(18580)
共检索到637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建军  武拉平  
基于对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贫困减少之间关系的考察,理论推导发现: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约束下,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村贫困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短期内,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对农村减贫效果较为明显;而长期内,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果趋于平稳。短期有效长期平稳的减贫效果,要求政府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具有持续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本文基于中国19972014年29个省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逐步推演,检验财政支农减贫增收的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投入的减贫效果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区域制度环境较差的省份,财政支农的减贫效应并不充分;随着制度环境逐步改善,财政支农减贫的作用显著提高;但处于中等制度环境水平的省份,其减贫效应却反常的低于处于制度环境较差区间的省份,即财政减贫作用存在类似"中部塌陷"现象。而在制度环境的各个维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要素市场培育以及市场中介与法制环境是影响财政减贫效应的关键维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本文基于中国1997~2014年29个省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逐步推演,检验财政支农减贫增收的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投入的减贫效果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区域制度环境较差的省份,财政支农的减贫效应并不充分;随着制度环境逐步改善,财政支农减贫的作用显著提高;但处于中等制度环境水平的省份,其减贫效应却反常的低于处于制度环境较差区间的省份,即财政减贫作用存在类似"中部塌陷"现象。而在制度环境的各个维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要素市场培育以及市场中介与法制环境是影响财政减贫效应的关键维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娟  
在我国,贫困不单单是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果,还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解决贫困问题时,政府宏观调控必须与市场机制结合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本文中,笔者从财政支农投入的减贫机制入手,深入探讨相关因素的作用机理与作用结果,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意见。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菊秋  王祯敏  尹志飞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在"多取少予"、"多予少取"、"只予不取"理念下不断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然而,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缺乏长远规划、目标不清晰、投入力度不够、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绩效差等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目标,财政支农政策应当有长远规划和明确的目标,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的数量,调整财政资金使用方向,加大绩效评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和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彭克强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农效率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财政支农结构效率低下与金融支农积极性不高互为表里。必须整合财政和金融两股支农力量,使二者发挥各自支农比较优势,在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基础上扩大支农资金规模,从而大幅提升财政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温铁军  
本文对30年改革开放尤其是农村改革过程中经过实践检验的三个问题——股份合作制、土地私有化、城市化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期为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树培  魏下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和财政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农投入带有明显的"人治"特征,缺乏有效的体制与制度保障。虽然财政支农总体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由于支出结构不合理,各分类支出间效率差异较大,使得总体效率较低。之所以在国家不断调整财政支农政策和扩大支农支出规模的情况下,城乡差距与"三农问题"却日益严峻,一方面是由于财政支农缺乏有效的体制保障,另一方面可归因于支农支出结构安排不合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丽  
本文采用一般函数形式,使用还原性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新机制"改革中不同地区的财政行为选择。研究结果表明,这次改革在某些地区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教育财政投入水平,但在各地也普遍产生了挤出效应。另外,这种挤出效应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改革成效还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别,经济落后地区反而更加倾向于增加教育财政投入。由此,本文使用县级财政收支数据,通过DDD方法来剥离经济增长以及其它政策和非政策因素的影响,从经验事实上进一步验证了这次改革的地区成效差别。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远东  温涛  王小华  
针对既有农村减贫效应的研究,理论模型中变量空间效应考虑的缺失。本文从财政金融支农投入这一影响农村减贫主要动力源的角度构建了减贫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定量测度了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对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以及在省份间表现出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对本省份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且对邻接省份减贫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支农政策对本省农村减贫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其空间外溢效应不显著;农村贫困程度在省份间存在正的相互依赖性,即贫困地区往往集中连片存在;以及农村劳动力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间接促进农村减贫等一系列重要结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德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是农村振兴的新机遇和新起点。近几年,广西凌云县加大财政对农村发展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农村发展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财政应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不断创新支持农村发展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农村发展,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一、财政投入农村发展情况与取得的成效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晓军  戴俊生  
本文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进规律。结果表明:新疆经济增长对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持续且不断增强的促进作用,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则相对较小。最后,依据结论提出了创造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逐步发掘农村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潜力,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爱燕  沈坤荣  
精准扶贫带来贫困人口收入的增加、福利水平的提升,又影响了贫困人口的就业意愿和就业状况。如何从提升就业意愿、就业能力等可持续脱贫的角度来提升财政支出减贫的收入效应,是精准扶贫政策调整的关键。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要提高财政支出减贫的收入效应,一要通过多种手段努力提高农业产出,还要在农业科技上下大力气;二要加大人力资本建设,强化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自力更生能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爱燕  沈坤荣  
精准扶贫带来贫困人口收入的增加、福利水平的提升,又影响了贫困人口的就业意愿和就业状况。如何从提升就业意愿、就业能力等可持续脱贫的角度来提升财政支出减贫的收入效应,是精准扶贫政策调整的关键。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要提高财政支出减贫的收入效应,一要通过多种手段努力提高农业产出,还要在农业科技上下大力气;二要加大人力资本建设,强化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自力更生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珍  
改革开放40年来,财政支农政策在税收、财政补贴、政府投资、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不断嬗变,彰显出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公平正义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等政治经济学规律。然而,通过梳理历史发现,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不利于倍乘劳动的有效发挥,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异化现象,并且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与五大发展理念不符。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来源结构和支出结构,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向马克思公平正义的理想目标迈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