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3)
- 2023(12206)
- 2022(10363)
- 2021(9598)
- 2020(8127)
- 2019(17924)
- 2018(17671)
- 2017(33302)
- 2016(18223)
- 2015(20081)
- 2014(19294)
- 2013(19149)
- 2012(17579)
- 2011(15826)
- 2010(16198)
- 2009(15292)
- 2008(15346)
- 2007(14079)
- 2006(12590)
- 2005(11230)
- 学科
- 业(69123)
- 济(67246)
- 经济(67141)
- 管理(60769)
- 企(48615)
- 企业(48615)
- 农(46316)
- 财(31045)
- 农业(30698)
- 方法(22991)
- 业经(21870)
- 制(21729)
- 中国(20681)
- 数学(19342)
- 数学方法(19101)
- 技术(18415)
- 体(15632)
- 务(15399)
- 财务(15370)
- 财务管理(15320)
- 企业财务(14607)
- 财政(14417)
- 地方(14122)
- 策(13739)
- 学(13484)
- 银(13196)
- 银行(13163)
- 行(12507)
- 技术管理(12363)
- 体制(12210)
- 机构
- 学院(250838)
- 大学(247177)
- 济(105678)
- 经济(103613)
- 管理(96216)
- 研究(86886)
- 理学(82579)
- 理学院(81758)
- 管理学(80499)
- 管理学院(80046)
- 中国(68969)
- 农(61042)
- 财(56637)
- 科学(52031)
- 京(51547)
- 农业(46837)
- 所(44462)
- 业大(43159)
- 江(41008)
- 中心(40511)
- 财经(40218)
- 研究所(39434)
- 经(36423)
- 北京(31842)
- 省(31625)
- 经济学(31137)
- 州(31055)
- 院(30691)
- 范(29809)
- 师范(29434)
- 基金
- 项目(165605)
- 科学(131094)
- 研究(123234)
- 基金(119760)
- 家(104994)
- 国家(103969)
- 科学基金(89124)
- 社会(79461)
- 社会科(74972)
- 社会科学(74951)
- 省(67418)
- 基金项目(63307)
- 自然(56280)
- 教育(55325)
- 自然科(54989)
- 划(54985)
- 自然科学(54971)
- 自然科学基金(54042)
- 编号(49502)
- 资助(46878)
- 成果(40525)
- 创(40269)
- 重点(37609)
- 部(36959)
- 制(36833)
- 创新(36828)
- 发(36519)
- 课题(34826)
- 业(34255)
- 农(33758)
- 期刊
- 济(127416)
- 经济(127416)
- 研究(77604)
- 农(64227)
- 中国(62490)
- 财(48534)
- 农业(43091)
- 学报(41142)
- 科学(38307)
- 管理(36677)
- 大学(32729)
- 学学(31236)
- 融(27685)
- 金融(27685)
- 教育(26849)
- 业经(25393)
- 业(21490)
- 技术(21450)
- 财经(20609)
- 经济研究(18213)
- 经(17651)
- 问题(16929)
- 版(14933)
- 农村(14717)
- 村(14717)
- 科技(14253)
- 农业经济(14035)
- 世界(13558)
- 技术经济(13076)
- 会计(12029)
共检索到398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谭静 王会川 葛小南
近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连续释放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激活现代农业潜力的强烈信号,社会普遍认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将进入又一个"破冰期",同时也预示着现代农业将步入发展"黄金期"和"活跃期"。在此背景下,探索与研究财政支农思路和方式的调整,对促进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力 成军
加强能力建设,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而提升财政制度创新与政策设计能力则是加强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能力建设中,应注重运用系统思维提升财政制度创新与政策设计能力,力求做到以下五个结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瑞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0042016年连续十三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广西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三农"发展最大的难题还是资金短缺。因此,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瑞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004~2016年连续十三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广西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三农"发展最大的难题还是资金短缺。因此,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同时也是农业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07年以来,自治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投入力度,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范围,引导农业保险承办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军 傅应军 龚传勇 霍妍
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多种方式,从早期的有偿支持、有无偿结合到现今的补助、贴息等,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投向分散,管理僵化,效益有限"等问题也一直存在。为探索创新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方式,2004年财政部安排部分资金,在全国试点实施财政投资参股项目。财政投资参股项目运行近十年,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建国
当前,我国已进入推动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必须要有全局思维、整体意识和大局眼光,坚定改革创新思维,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把中央关于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一、建立健全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需要重点把握好三个关系。一是取消挂钩和加大力度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龙江
物流是创新的产物,同时又面临着进一步创新的必要。如何通过物流创新,加快物流业的结构优化,全面提高物流业的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及时更新现代物流理念,向先进的物流模式看齐,围绕增强物流产业整体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现代物流的功能和作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物流 思维创新 制度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秀生 杨刚强
农村公共品是区别于农民私人产品,用于满足农村社会的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或服务。它既包括中央政府提供的覆盖农村地区的全国性公共品,也包括地方政府和农村组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部农业司课题组
按照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支农投入要实现"三个高于"和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另一方面调整支出结构,"放大"支农资金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努力构建稳定增长的支农投入机制以及规范、安全、有效的支农资金运行机制。(一)目前,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创新支农机制,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1.地方财政支农投入相对不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洪小东
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农责任制度存在事权划分不清、事权错配、事权划分法治化程度较低、以及财政支出责任平衡机制不完善等缺陷。进一步改革财政支农责任制度应借鉴有关国家支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成功经验,实施以下创新策略:以农民权利保障为核心价值追求、以受益范围与激励相容为基础明晰责权、"以事定支"与"以支定事"相结合、基于支农事权特质强化地方自主权、全力推进支农事权与支出责任法治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双元 张宏岩
加入世贸组织后,同样需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问题是采取什么方式支持农业,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支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之后,在世贸组织农业协议国内支持“绿箱政策”的框架下,寻求适合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财政支农方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新平
目前财政支农资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管理部门过多、到位速度慢、使用分散以及效益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的实现。为此,需要突破既有思维定势,改进目前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并重新定位财政支农资金的功能,对其实施金融化循环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锡龙
从新中国成立起,财政支农政策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强,在解决好"三农"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三农"服务是农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在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如何与财政资金积极配合,发挥财政金融支农的合力,更好地为"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开华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偏差是“三农”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创新的角度 ,探讨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三农”问题 财政支农 政策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