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0)
- 2023(10573)
- 2022(8518)
- 2021(7631)
- 2020(6321)
- 2019(13837)
- 2018(13642)
- 2017(26400)
- 2016(14106)
- 2015(15778)
- 2014(15720)
- 2013(16101)
- 2012(14785)
- 2011(12716)
- 2010(13172)
- 2009(11973)
- 2008(12206)
- 2007(11289)
- 2006(10009)
- 2005(9114)
- 学科
- 业(85960)
- 企(69352)
- 企业(69352)
- 济(65911)
- 经济(65833)
- 管理(61231)
- 农(44707)
- 财(34062)
- 农业(29662)
- 业经(27492)
- 方法(27230)
- 数学(19885)
- 数学方法(19820)
- 务(19725)
- 财务(19715)
- 财务管理(19669)
- 技术(19474)
- 企业财务(18631)
- 制(16618)
- 中国(16427)
- 策(15568)
- 贸(15393)
- 贸易(15389)
- 易(15149)
- 划(13832)
- 财政(13771)
- 体(13765)
- 环境(13461)
- 出(13291)
- 和(12415)
- 机构
- 学院(210165)
- 大学(198888)
- 济(97606)
- 经济(96101)
- 管理(89621)
- 理学(77137)
- 理学院(76616)
- 管理学(75965)
- 管理学院(75608)
- 研究(62120)
- 中国(53063)
- 财(50618)
- 农(47776)
- 京(39800)
- 财经(36403)
- 农业(35916)
- 科学(34520)
- 江(33920)
- 业大(33854)
- 经(32944)
- 所(30583)
- 中心(29947)
- 经济学(28947)
- 经济管理(27717)
- 研究所(26783)
- 经济学院(26527)
- 财经大学(25909)
- 州(25377)
- 商学(24958)
- 商学院(24768)
- 基金
- 项目(134322)
- 科学(108176)
- 研究(103403)
- 基金(99488)
- 家(84005)
- 国家(83092)
- 科学基金(74106)
- 社会(69854)
- 社会科(66169)
- 社会科学(66153)
- 省(55246)
- 基金项目(53402)
- 自然(44996)
- 教育(44282)
- 自然科(44013)
- 自然科学(44007)
- 自然科学基金(43275)
- 划(42453)
- 编号(42100)
- 资助(38519)
- 业(34708)
- 创(32099)
- 成果(31083)
- 部(30601)
- 发(30479)
- 国家社会(29396)
- 制(29340)
- 创新(29185)
- 重点(28906)
- 农(28224)
- 期刊
- 济(118070)
- 经济(118070)
- 研究(60531)
- 农(52003)
- 财(45554)
- 中国(43198)
- 农业(35077)
- 管理(34412)
- 科学(27358)
- 业经(26330)
- 学报(25805)
- 大学(21721)
- 技术(21573)
- 学学(21280)
- 融(21149)
- 金融(21149)
- 财经(18352)
- 业(18237)
- 经济研究(16913)
- 问题(16090)
- 经(15852)
- 技术经济(14956)
- 农村(13757)
- 村(13757)
- 农业经济(13553)
- 世界(12772)
- 财会(12440)
- 贸(12191)
- 教育(11775)
- 会计(11117)
共检索到323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伟华 祁春节 聂飞
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并利用1994—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支农投入影响农业碳排放总量的技术进步溢出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其区域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省级层面的农业碳排放总量、财政支农投入与农业技术进步均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财政支农投入不仅对农业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的直接抑制作用,还可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而抑制农业碳排放量的增加。(3)中国省级农业碳排放总量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邻近省份通过财政支农投入促进技术进步,对本省份农业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4)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投入不仅能通过提高本省农业技术进步来抑制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增加,而且由于技术进步溢出机制的作用还会促使邻近省份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减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艳秋 成雪莹 王芳
农业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减排的重要途经,如何通过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带动全国整体农业减排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中国2009-2017年省域数据,分别从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和潜力两方面测度农业技术进步,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区域溢出的影响和技术溢出的可能渠道。结论显示,“同群效应”引起各省份农业碳减排的直接互动;“学习效应”和“涓滴效应”带来区域间农业技术扩散,引起农业碳减排的间接互动;农业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更可能在农业经济发展相近的地区间发生。最后,从制定区域协同减排政策、增强农业技术溢出、加强地区经济联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科学引导区域间农业技术溢出、实现农业合作减排奠定基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艳秋 成雪莹 王芳
农业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减排的重要途经,如何通过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带动全国整体农业减排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中国2009-2017年省域数据,分别从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和潜力两方面测度农业技术进步,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区域溢出的影响和技术溢出的可能渠道。结论显示,“同群效应”引起各省份农业碳减排的直接互动;“学习效应”和“涓滴效应”带来区域间农业技术扩散,引起农业碳减排的间接互动;农业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更可能在农业经济发展相近的地区间发生。最后,从制定区域协同减排政策、增强农业技术溢出、加强地区经济联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科学引导区域间农业技术溢出、实现农业合作减排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伟伟
研究目的:识别农田利用方式转型期支农财政、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及其交互作用对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评价支农财政和农业技术进步的环境效率,提出减排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构建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指标,通过估计核密度函数揭示其区域分布,基于加入交互项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核心变量对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单位播种面积农田利用碳排放均值逐年增加,区域差异扩大;单位产值农田利用碳排放均值逐年减小,区域差异缩小;支农财政倾向于提高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效果与种植结构相关;与资源禀赋耦合的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具有减排效应,并有利于降低支农财政的促排效果,该交互作用亦与种植结构相关。研究结论:支农财政政策应关注由其产生的环境压力,通过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推动与资源禀赋相耦合的农业技术进步等途径促进农田利用碳减排,充分考虑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区域差异,提高政策的精准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汤鹏主
该文首先分别就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值增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继而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并基于VAR模型对变量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和进行方差分解,来对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值增长及其两者的关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并没有成为促进农业产值增长提高的关键因素,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支出 农业产值 协整分析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艳秋 辛立秋 赵孟鑫
本文基于2010年-2019年全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财政支农、金融助农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研究表明,财政支农与农村金融的深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呈现区域异质性特征。其中,西部地区省份财政支持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显著,东中部地区金融助农效果更佳;财政金融助农增收具有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农村居民收入跨越第一门槛值而低于第二门槛时,财政支农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会减弱但仍然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当农村居民收入跨越第二门槛时,金融助农增收的效果凸显。此外,农业GDP占比高的省份及地区农业产业布局优良有助于农民增收;农林牧渔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可能增加就业压力,对增收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佳 余国新
农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农业的发展更加需要政府财政的扶持,那么作为支撑农业发展的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否存在着积极影响?本文使用中国31省市的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和地区差异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变化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效率的差异。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农业生产存在显著的效率损失,主要来自技术效率损失,但从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看,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年均增长3.4%,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不变的投入要素,如果消除技术效率损失达到前沿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本文在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再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现状特征,并围绕其动态演进趋势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探讨。研究发现:第一,2005-2019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态势但存在年际波动;各类碳源中仅畜禽养殖碳排放减少而余者皆有小幅增加;农业碳排放强度呈持续下降态势。第二,2019年农业碳排放量省际差异较大且以湖南居首北京最末,相比2005年有18个省份处于下降趋势;各省份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基于碳排放构成的差异可将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划分为7类不同的地区。第三,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省际差距有所扩大;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内部省际差距明显缩小而粮食主销区的情形相反。第四,农业碳排放受市场和政府两类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市场层面因素中,产业集聚水平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且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发展水平变量显著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增长而农业产业结构变量却起到了相反作用,但二者均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政府层面因素中,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农业碳减排,农业公共投资却反之;同时,农业财政支持与农业公共投资都表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波动下降态势而省际差异明显;全国以及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粮食主销区农业碳排放的动态演进特征不尽相同;产业集聚水平、农业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在影响农业碳排放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汉章 李上炸 刘伯恩
对于农业人口占绝对比重的中国来说,农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而农业的协调、稳定和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理论表明,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国家财税政策的支持。本文通过实证模型分析了国家财政各项支农投入在促进农业发展中的贡献,并由此剖析了财政支农支出的现状,提出今后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思路。
关键词:
农业发展 财税政策 理论分析 实证检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怀军 周曙东 刘吉双
"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而财政支农支出是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江苏财政支农政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苏财政支农支出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区域差异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生产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业补贴和农业合作经营支出的效果最优,在苏南地区的作用效果要好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本文进一步对农业补贴与农业合作经营支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怀军 周曙东 刘吉双
"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而财政支农支出是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江苏财政支农政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苏财政支农支出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区域差异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生产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业补贴和农业合作经营支出的效果最优,在苏南地区的作用效果要好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本文进一步对农业补贴与农业合作经营支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金媛 吴祎博 张启文
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对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支持"三农"政策的落实更离不开财政支农资金。本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我国财政支农资金运用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和财政部相关资料,搜集有关财政支农规模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农规模进行分析,从农业经济指标即农业生产总值的角度研究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产出增长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同时对财政支农的惯性进行滞后效应分析,并从财政支农资金运用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资金 农业产出 惯性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谛 翟印礼 陈立双
农业的重要性及其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农业予以支持与保护,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是农业支持与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完成后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即向农业回报阶段。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和投入逐步加大。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投资份额的变动趋势同世界农业投资份额变动规律的比较,结合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环境,系统总结了国外财政农业投入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基础设施 国内支持 农业补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宽 张弘 史磊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生产函数和因子测度公式测算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碳排放强度,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正向空间关联关系;本地区农业科技进步对相邻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存在“减碳效应”;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非线性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门槛效应,且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型特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崎
财政支农与发展海南效益农业郑崎一、海南发展效益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在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中,海南目前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是热带农业与旅游业,近几年来的统计资料也表明,虽然建省初期的两三年,农业受到了相对的冷落,但仍表现出其强大竞争力,并从90年代后就进入了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