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66)
2023(10346)
2022(8682)
2021(8151)
2020(6832)
2019(15652)
2018(15032)
2017(29372)
2016(16061)
2015(18063)
2014(18277)
2013(18573)
2012(17336)
2011(15568)
2010(15801)
2009(14740)
2008(15091)
2007(13865)
2006(12004)
2005(10575)
作者
(46527)
(39872)
(39372)
(37777)
(24523)
(19049)
(17865)
(15498)
(14670)
(14028)
(13450)
(13008)
(12427)
(12362)
(12313)
(12195)
(12130)
(11451)
(11377)
(11120)
(9909)
(9674)
(9598)
(9176)
(9140)
(8920)
(8799)
(8609)
(8120)
(8001)
学科
(73590)
经济(73511)
(52755)
(50222)
管理(43741)
农业(33155)
方法(31072)
(30889)
企业(30889)
(29173)
数学(28239)
数学方法(28049)
业经(20451)
中国(20282)
地方(16882)
(16449)
财政(13571)
(13291)
贸易(13289)
(13095)
财务(13082)
财务管理(13032)
(12919)
(12711)
农业经济(12414)
企业财务(12376)
(12041)
(11496)
(11407)
(11184)
机构
学院(237265)
大学(232029)
(103508)
经济(101560)
管理(90166)
研究(79126)
理学(78373)
理学院(77593)
管理学(76428)
管理学院(76009)
中国(62189)
(60451)
(53139)
科学(47915)
(46956)
农业(46293)
(41292)
业大(41036)
财经(38788)
中心(37993)
研究所(36966)
(36392)
(35166)
经济学(31931)
(29668)
师范(29426)
经济学院(29273)
北京(28982)
农业大学(28522)
(28006)
基金
项目(154878)
科学(121355)
研究(114725)
基金(112468)
(97044)
国家(96112)
科学基金(82094)
社会(74794)
社会科(70498)
社会科学(70477)
(61940)
基金项目(60334)
教育(50838)
自然(50654)
(50065)
自然科(49460)
自然科学(49445)
自然科学基金(48574)
编号(47886)
资助(44683)
成果(37860)
(35082)
(34677)
(34534)
重点(34120)
(31761)
课题(31571)
国家社会(31252)
科研(29839)
(29726)
期刊
(120589)
经济(120589)
研究(70069)
(64798)
中国(46886)
(44026)
农业(43895)
学报(37795)
科学(35094)
大学(29370)
学学(28329)
业经(26594)
管理(25640)
(24013)
金融(24013)
(20450)
财经(19023)
经济研究(18205)
技术(17864)
问题(17424)
教育(17091)
(16270)
农业经济(14940)
农村(14786)
(14786)
(14722)
世界(12916)
经济问题(12274)
技术经济(12250)
商业(12015)
共检索到353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玲  
本文使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资料,采用面板门限模型探讨财政支农、人口转变与农村居民消费非线性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有限,而老年人口比重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两个门限效应,门限值分别为5.62%和9.21%。所形成的三个门限区间范围内,农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分别引起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0.8069%、0.8160%及0.8201%。该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在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财政政策制定中,应更多地考虑与包含人口、社会保障等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琦  
本文利用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生产性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冲击为正,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冲击主要为负。从冲击的贡献来看,前者的贡献率大于后者。2从短期来看,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生产性支农支出构成了双向的Granger原因;非生产性支农支出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居民消费不能成为非生产性支农支出的Granger原因。对模型施加短期约束条件,生产性支农支出对农民消费有一个正的较大的同期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蔡定昆  杨琦  
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应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的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农民消费支出对生产性支出新息冲击的响应和累计响应是正向的,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农民消费支出对非生产性支出新息冲击的响应和累计响应整体上是反向的,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晓嘉  
:本文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首先以195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总体影响,然后以1995~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用动态模型分析支农支出的结构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总体上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了挤入作用,同时各分类支出的差异也影响政策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超  
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资料,采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同时考虑财政支农、人口转变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有限,而三种衡量人口转变的抚养系数则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比较而言,老年人口抚养系数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程度最大。该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在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财政政策制定中,应更多地考虑与包含人口、社会保障等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琦  
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本文利用VAR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从长期来看,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2)从冲击大小来看,事业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最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次之,农村救济费第三,农村基本建设支出最小。最后提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是:增大财政支农力度,农村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应保持稳定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兴文  邢斯达  
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完成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1998年-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探讨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城乡收入差距跨越特定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下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建军  常向阳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模型分析显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补贴性支出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建  杨志明  张广辉  
本文基于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检验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结构的影响,其中财政支农支出划分政府投资性、消费性和转移性支出三类。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均具有挤入效应,其中政府投资性和转移性支出挤入效果明显,而消费性支出对需求拉动作用有限;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看,由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消费具有不同的传导机制,因此其消费结构挤入效果不同。从区域视角看,由于区域差距、政府投资力度以及居民消费偏好不同,不同区域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兰永生  
本文基于经济周期的视角,采用我国1995~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具体表现为在经济衰退期的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经济繁荣期时的作用。从财政支农支出的非对称效应产生渠道来看,居民流动性约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东兰  田侃  夏杰长  
本文采用1978年至2010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一定的挤入效应,这种挤入效应效果不明显,且农村居民消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更好地拉动农村居民消费、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政府应从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成谢军  张 伟  江可申  
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框架基础上,构建财政对农支出、经济波动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最优化模型。理论分析表明,财政对农支出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经济波动会抑制农村居民消费。通过运用中国 1985—2011年的相关数据,在使用多个工具变量消除内生性后,利用 2SLS和 GMM方法对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对农支出确实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经济波动则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实证结果还表明,滞后二期的农村居民消费对当期消费有抑制作用,滞后一期则具有促进作用,这说明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一定时期内的计划性和“棘轮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成谢军  张伟  江可申  
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框架基础上,构建财政对农支出、经济波动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最优化模型。理论分析表明,财政对农支出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经济波动会抑制农村居民消费。通过运用中国1985—2011年的相关数据,在使用多个工具变量消除内生性后,利用2SLS和GMM方法对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对农支出确实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经济波动则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实证结果还表明,滞后二期的农村居民消费对当期消费有抑制作用,滞后一期则具有促进作用,这说明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一定时期内的计划性和"棘轮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岳喜优  陈桂生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不容忽视。强化财政政策支持、完善金融供给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至关重要。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从动态视角探究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作用关系。从全国层面上看,财政支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均存在负向影响,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从不同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农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西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东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存在短期滞后现象。进一步,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验证了PVAR模型实证得出的关于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作用关系结论的稳健性。推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实施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团标  张亚萍  
目前,学术界对财政支农支出是促进还是抑制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存在很大的争议,一种可能的原因是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品质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另一种可能的原因在于没有限定条件。因此,基于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在内的习惯形成探讨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理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分别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品质三个层面分析财政支农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动态效应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考虑城乡收入差距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品质升级的影响不存在门槛效应,而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结构升级却存在门槛效应,具体来说,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呈分段式非线性关系,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呈"U"型非线性关系。因此,各地区应重视城乡收入差异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并实施相关财政支农政策;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引导农村居民改变消费观念,促进消费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