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48)
- 2023(8458)
- 2022(7017)
- 2021(6911)
- 2020(5590)
- 2019(12852)
- 2018(12680)
- 2017(23848)
- 2016(13467)
- 2015(14697)
- 2014(14886)
- 2013(14441)
- 2012(13413)
- 2011(11769)
- 2010(12265)
- 2009(11275)
- 2008(11741)
- 2007(10196)
- 2006(9270)
- 2005(8454)
- 学科
- 济(48256)
- 经济(48192)
- 管理(42774)
- 业(39959)
- 企(33910)
- 企业(33910)
- 财(29568)
- 方法(18767)
- 制(17396)
- 数学(16607)
- 中国(16411)
- 数学方法(16358)
- 农(14923)
- 务(14492)
- 财务(14476)
- 财务管理(14426)
- 企业财务(13862)
- 财政(13740)
- 体(12043)
- 银(11426)
- 银行(11414)
- 政(11190)
- 地方(11142)
- 业经(11087)
- 行(10830)
- 策(10582)
- 体制(10512)
- 学(10333)
- 融(9876)
- 金融(9876)
- 机构
- 学院(180106)
- 大学(178784)
- 济(77339)
- 经济(75688)
- 管理(66560)
- 研究(65408)
- 理学(56252)
- 理学院(55617)
- 管理学(54733)
- 管理学院(54345)
- 中国(51573)
- 财(48277)
- 科学(37667)
- 京(37561)
- 所(33628)
- 财经(33140)
- 经(30048)
- 江(29725)
- 研究所(29636)
- 中心(29381)
- 农(29059)
- 财经大学(24264)
- 北京(24163)
- 经济学(24075)
- 院(23931)
- 业大(23556)
- 范(23476)
- 师范(23224)
- 州(22519)
- 农业(22232)
- 基金
- 项目(112051)
- 科学(88419)
- 研究(84224)
- 基金(81211)
- 家(70369)
- 国家(69743)
- 科学基金(59686)
- 社会(53234)
- 社会科(50539)
- 社会科学(50526)
- 省(43308)
- 基金项目(41348)
- 教育(39559)
- 自然(37671)
- 自然科(36799)
- 自然科学(36789)
- 划(36509)
- 自然科学基金(36159)
- 资助(34336)
- 编号(33732)
- 成果(29740)
- 部(25755)
- 重点(25647)
- 课题(24832)
- 性(24808)
- 发(24010)
- 创(23094)
- 教育部(22278)
- 国家社会(22070)
- 创新(21677)
共检索到293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湛志伟
供给就是指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也就是指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推进商品和劳务生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适销对路产品,拓宽国内外市场,实现个人增收、企业增效、国民经济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体是企业,政府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包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湛志伟
完善资金支持重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处理传统产业的发展问题。要帮助企业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挖掘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消化库存产品。同时,要支持企业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增加新技术应用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从根本上帮助传统产业企业走出困境。例如,传统出版业受新媒体巨大冲击,推进数字出版就成为互联网时代新趋势。单纯依靠文化企业,难以承担转型升级重任,需要政府出资引导。新媒体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洁 韩函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思路。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面临的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供需错位、有效供给不足、人口红利下降、要素成本上升、资本效率不高、金融资源倾斜、制度供给滞后、科技成果闲置等问题,通过经济学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供求关系的变化过程和预期效果,最后以降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梦博 李世斌
一、制度供给。第一,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政府应大力推行PPP模式。目前地方财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瓶颈。如果我们要增强地方政府服务能力的话,首先应建立统一合理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PPP模式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林香 张维刚
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科技服务、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对农业供给结构变动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完善农业制度体系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减少对粮食种植的诱导性政策和价格干预性补贴,有效缩短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供给结构调整的滞后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林香 张维刚
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科技服务、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对农业供给结构变动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完善农业制度体系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减少对粮食种植的诱导性政策和价格干预性补贴,有效缩短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供给结构调整的滞后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黎兆辉 韦瑞智
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代表了中国政府宏观政策的新取向。这对于处于后发地位的广西来说,是一场硬仗,打好这场仗的关键在于抓准重点领域,明确任务,合理组织与布局。财政部门作为财政资金和财政制度的供给侧,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担负的责任、发挥的作用、产生的影响尤其重大。财政部门如何调整自身定位、促进财政管理转型升级以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要,是当下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何德旭 于树一
积极财政政策有力支持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落地,特别是支持降成本和补短板两个方面成效显著,大规模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补上了多项民生短板。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升级,需要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支持,寻求与之相适应的财政能力便成为重中之重。除了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新增的财政能力外,统筹和盘活存量财政资金、落实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优化支出结构等方法均有助于提升和扩展财政能力。但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升和扩展财政能力的空间有限,对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财政政策来说,还需在战略战术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积极财政政策 财政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家梁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党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立足于财政政策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分析了财政政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困局,以期在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通过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财政政策,从而更好地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提出了化解财政政策倾向与市场自由调节之间的内在矛盾;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从商品供给端与需求端双重发力;创新降费政策以降低经济交易成本,助力市场运行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代欣
结构性改革下中国政府收入体系和财政收入政策面临大幅度调整的压力。如何有效衔接供给侧改革的减税诉求与经济转型的稳增长、调结构目标,成为检验未来财政收入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前财政收入政策调整主要包括四个环节:推动大国经济持续增长与兼顾宏观调控,维持财政收入稳定与政策延续性,同步实现创新转型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施企业与个人微观层面的有效减税政策。基于主流经济理论和对最新数据的分析与判断,本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财政收入政策加以设计:致力于大国政府收入体系的形成与优化,完善稳定财政收入和助力供给侧改革的方式方法,构建有利于创新转型的现代政府收入模式,准确把握减税的外部条件、进度与力度,协调财政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明 张海浪 路梦瑶
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因素在于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和财政政策的扭曲效应。实证分析表明,虽然农产品价格对粮食供给具有正的效应,但是农产品的价格扭曲效应却抑制了粮食的供给;财政支农支出促进了粮食供给的增加,但是财政支出却扩大了农产品的价格扭曲效应;财政支农支出是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作为财政支农支出的中介变量,农业机械化水平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粮食供给的增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邱圣忆
2015年年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中财办主任刘鹤、副主任杨伟明,以及国家部委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高层在不同场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明 张海浪 路梦瑶
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因素在于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和财政政策的扭曲效应。实证分析表明,虽然农产品价格对粮食供给具有正的效应,但是农产品的价格扭曲效应却抑制了粮食的供给;财政支农支出促进了粮食供给的增加,但是财政支出却扩大了农产品的价格扭曲效应;财政支农支出是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作为财政支农支出的中介变量,农业机械化水平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粮食供给的增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从静
(一)破除无效供给,着力于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财政要支持化解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推动这些行业提质增效,破除无效供给。一方面要支持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亚太互联互通、国内高铁建设等重大机遇;另一方面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为了支持行业提质增效,要通过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实施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更新产能设备、加大研发投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僵尸企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文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供给端制度层面不断地突破旧的计划经济经营模式,每一步都极大地激发出民间资本、海外资本的投资热情,经济的腾飞无不体现着供给端的改革所释放出的巨大制度红利。因此,应借鉴改革开放中供给端改革的思想和经验,对准国民经济中有效需求旺盛但由于各种供给端政策或制度约束而导致有效供给不足的领域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