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8)
- 2023(9074)
- 2022(7331)
- 2021(6797)
- 2020(5632)
- 2019(12307)
- 2018(11407)
- 2017(21752)
- 2016(11572)
- 2015(12593)
- 2014(12065)
- 2013(12009)
- 2012(10873)
- 2011(9291)
- 2010(9475)
- 2009(9042)
- 2008(8233)
- 2007(7073)
- 2006(6060)
- 2005(5332)
- 学科
- 济(41462)
- 经济(41414)
- 管理(37714)
- 业(37674)
- 企(31366)
- 企业(31366)
- 财(29050)
- 融(25502)
- 金融(25502)
- 银(23309)
- 银行(23276)
- 行(22439)
- 中国(19994)
- 方法(18274)
- 数学(16414)
- 数学方法(16336)
- 务(15227)
- 财务(15211)
- 财务管理(15168)
- 企业财务(14582)
- 制(14339)
- 农(12662)
- 财政(12483)
- 地方(11483)
- 中国金融(11093)
- 业经(10539)
- 贸(10229)
- 贸易(10220)
- 政(10172)
- 易(10022)
- 机构
- 学院(153525)
- 大学(151916)
- 济(67676)
- 经济(66512)
- 管理(57545)
- 研究(52410)
- 理学(50258)
- 理学院(49770)
- 管理学(49080)
- 管理学院(48838)
- 中国(47492)
- 财(40270)
- 科学(31216)
- 农(30830)
- 京(30204)
- 财经(28415)
- 所(26903)
- 中心(26417)
- 经(25840)
- 业大(24949)
- 农业(24463)
- 研究所(24261)
- 经济学(22029)
- 江(21914)
- 财经大学(21146)
- 经济学院(20278)
- 融(19990)
- 金融(19639)
- 北京(18697)
- 银(18666)
- 基金
- 项目(105692)
- 科学(82410)
- 基金(78272)
- 研究(72937)
- 家(69849)
- 国家(69242)
- 科学基金(59061)
- 社会(48836)
- 社会科(46636)
- 社会科学(46623)
- 基金项目(42031)
- 省(41462)
- 自然(38381)
- 自然科(37559)
- 自然科学(37546)
- 自然科学基金(36924)
- 划(34409)
- 教育(32021)
- 资助(31136)
- 编号(27379)
- 重点(24116)
- 创(23393)
- 部(22884)
- 发(22720)
- 创新(21932)
- 成果(21234)
- 国家社会(21170)
- 科研(21086)
- 计划(20131)
- 业(19991)
共检索到233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福林
正确认识1991年国民经济发展形势是科学制定1992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本刊编辑部于1991年12月6日在北京二七剧场会议室召开了小型专家讨论会。会议由本刊主编、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赵海宽同志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国家物价局、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工商银行总行及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等各方面的专家和学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为群 杨远根
当前金融形势及其对财政的影响陈为群,杨远根一、1994年金融运行的基本特点(一)1994年货币供应增长很快,但尚未影响市场稳定。1994年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是物价上涨幅度过大,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全国平均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分别达到21...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建华
美国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强对金融体系的临管,对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警示。2008年11月5日下午,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应邀来我校做了题为"国际金融危机的起源、特点、影响及对策"的报告。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贺俊 王雪蓉 曹苏
通过对中国199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和检验,以金融分权作为门槛变量对我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金融分权水平下,中国的金融分权对投资消费比的作用有差异,表现为双门槛效应的非线性特征.(2)这种非线性关系在各省份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在低金融分权省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正相关;在中等金融分权省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在高金融分权省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负相关.(3)财政分权对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的非线性关系有一定影响,金融分权与财政分权联合效应提高了投资消费比.(4)我国高金融分权省份数量最少,大部分省份仍处于中低金融分权阶段,为了降低投资消费比,应该大力推进中低金融分权省份的金融分权进程.
关键词:
金融分权 财政分权 投资消费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高培勇
作者认为,1994年的财税改革,搭起了财政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但还不彻底,充分照顾既得利益,制约国家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也容易引发旧体制弊端的复归。而且对财政需求的考虑,在相当程度上牵制了对重构财政运行机制的注意力。重构财政机制,必须科学地界定财政支出和收入的适度规模,严格界定国债“配角”作用,清楚地认识各种财政收入在整个财政体系中的角色,完善税制,堵住税收流失的漏洞。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霁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已近两年,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西部地方财政建设又面临着新的环境,一方面将加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提高地方财政运行质量,另一方面也将对西部地方财政现有体制形成强大冲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仲藜
一、党的十四大以来国家财政 的发展变化 党的十四大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家财政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992年,初步实行了由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构成的复式预算制度,从财力分配的角度反映了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职能。1993年,实行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长期以来按所有制、部门和行业设置财务会计制度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靖 余素芳
财政体系建立以后财政风险就始终存在。金融风险是社会风险中比较常见、破坏力非常大的风险。二者的爆发都会威胁经济健康平稳运行。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不是独立存在,不仅会相互传导,而且会向其他经济部门传导,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全局。财政风险主要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两个环节向金融领域传导,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风险、金融机构重组的风险等金融风险则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财政、金融体系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润滑油,对国民经济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要采取应对措施,积极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关键词:
财政风险 金融风险 传导机制 影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张静 闫窈博
本文在综合考虑财政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产生的直接作用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财政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2009201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估计,定量测度了财政金融支持对我国科技创新的直接效应以及在省份间表现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财政和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支持的影响更为显著;财政和金融支持对邻近省份的科技创新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靖 余素芳
财政体系建立以后财政风险就始终存在。金融风险是社会风险中比较常见、破坏力非常大的风险。二者的爆发都会威胁经济健康平稳运行。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不是独立存在,不仅会相互传导,而且会向其他经济部门传导,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全局。财政风险主要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两个环节向金融领域传导,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风险、金融机构重组的风险等金融风险则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财政、金融体系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润滑油,对国民经济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要采取应对措施,积极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关键词:
财政风险 金融风险 传导机制 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靖 余素芳
财政体系建立以后财政风险就始终存在。金融风险是社会风险中比较常见、破坏力非常大的风险。二者的爆发都会威胁经济健康平稳运行。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不是独立存在,不仅会相互传导,而且会向其他经济部门传导,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全局。财政风险主要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两个环节向金融领域传导,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风险、金融机构重组的风险等金融风险则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财政、金融体系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润滑油,对国民经济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要采取应对措施,积极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关键词:
财政风险 金融风险 传导机制 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赵全厚
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面临结束,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即将开启。在这个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中国经济将进入"新常态"。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正确判断我国财政金融发展态势,分析"十三五"时期财政金融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揭示财政金融风险演化的主要因素,把握财政金融风险作用机理和潜在影响,提出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和加强风险管理措施的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张静 闫窈博
本文在综合考虑财政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产生的直接作用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财政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2009~201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估计,定量测度了财政金融支持对我国科技创新的直接效应以及在省份间表现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财政和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支持的影响更为显著;财政和金融支持对邻近省份的科技创新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成晓 李梦嘉
尽管财政状况在金融危机中极易受到破坏,但关于金融周期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仍然缺乏实证研究。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金融周期的特征,以及非对称的宏观经济效应。然后在引入金融中性产出缺口概念的基础上,对财政余额进行金融周期调整,以分析金融周期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周期呈现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在金融萧条阶段,金融周期调整后的财政余额大于传统的经济周期调整后的财政余额,基于金融中性产出缺口及其对应的潜在产出调整的财政余额,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金融周期对准确判断财政可持续性的干扰。鉴于金融因素对我国财政状况的影响,为保证我国财政可持续性,既需建立跨年度预算与中期规划,也需要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
关键词:
金融中性产出缺口 金融周期 财政可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