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0)
- 2023(13340)
- 2022(10884)
- 2021(10272)
- 2020(8501)
- 2019(19377)
- 2018(18521)
- 2017(35851)
- 2016(19577)
- 2015(22057)
- 2014(22010)
- 2013(21984)
- 2012(20604)
- 2011(18439)
- 2010(18970)
- 2009(18163)
- 2008(17800)
- 2007(16324)
- 2006(14293)
- 2005(12806)
- 学科
- 济(82736)
- 经济(82655)
- 业(62898)
- 管理(53384)
- 农(48229)
- 企(41118)
- 企业(41118)
- 方法(34217)
- 财(33569)
- 农业(31947)
- 数学(30612)
- 数学方法(30329)
- 中国(28424)
- 融(27491)
- 金融(27487)
- 银(26175)
- 银行(26142)
- 行(25161)
- 业经(22145)
- 制(21959)
- 地方(20565)
- 务(17655)
- 财务(17629)
- 财务管理(17573)
- 企业财务(16768)
- 学(15918)
- 贸(15656)
- 贸易(15646)
- 易(15256)
- 体(14882)
- 机构
- 学院(282721)
- 大学(277820)
- 济(120073)
- 经济(117630)
- 管理(103940)
- 研究(96137)
- 理学(89560)
- 理学院(88611)
- 管理学(87121)
- 管理学院(86619)
- 中国(80355)
- 农(66644)
- 财(62843)
- 科学(58549)
- 京(57143)
- 农业(51374)
- 所(50021)
- 中心(47064)
- 业大(46775)
- 财经(46397)
- 研究所(45065)
- 江(44392)
- 经(42089)
- 经济学(37773)
- 范(35810)
- 师范(35471)
- 北京(35398)
- 州(34862)
- 经济学院(34580)
- 财经大学(33880)
- 基金
- 项目(184183)
- 科学(143815)
- 研究(137157)
- 基金(132438)
- 家(114792)
- 国家(113742)
- 科学基金(96357)
- 社会(87460)
- 社会科(82634)
- 社会科学(82606)
- 省(73860)
- 基金项目(70412)
- 教育(61592)
- 划(60576)
- 自然(59533)
- 自然科(58123)
- 自然科学(58101)
- 编号(57141)
- 自然科学基金(57064)
- 资助(53265)
- 成果(46711)
- 重点(41664)
- 发(41660)
- 部(41214)
- 课题(39015)
- 创(38775)
- 农(36720)
- 国家社会(36399)
- 创新(36275)
- 性(36230)
- 期刊
- 济(136324)
- 经济(136324)
- 研究(84019)
- 农(68473)
- 中国(57670)
- 财(52000)
- 学报(45859)
- 农业(45658)
- 融(42873)
- 金融(42873)
- 科学(41083)
- 大学(35197)
- 学学(33768)
- 管理(31499)
- 业经(26984)
- 教育(25240)
- 财经(23080)
- 技术(22089)
- 业(21944)
- 经济研究(20735)
- 经(19714)
- 问题(19329)
- 版(16477)
- 农村(15463)
- 村(15463)
- 世界(14637)
- 农业经济(14433)
- 技术经济(13988)
- 理论(13630)
- 经济问题(13269)
共检索到430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晓林 吕沙 金幂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财政和金融的支持,但财政资金如何撬动金融支农以实现高效的投入,需要深入进行研究。对财政引导支农路径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在交易费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不同路径支农效应的差异性,同时通过分析安徽省L县的实践经验,对不同路径的政策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与传统路径相比,创新型路径的资金转化效率更高,政策效果更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财政引导金融支农政策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创新型担保 支农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鸿渐
文章针对财政金融支农减贫效益进行了空间固定效应以及时序效应的筛选,并结合Hausman、Wald检验实施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model)的修正,以W空间权重矩阵标准化验证我国区域间时序基础上的财政金融支农减贫效应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金融支持以信贷的主要方式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增收来实现农村减贫,具有直接效应;金融支农减贫与经济效益存在正向弹性,区域的财政支农减贫效应扩散至邻近区域的可能性要高于劳动力增加带来的相应效益在邻近区域的扩散。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 减贫 空间外溢 直接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娟
在我国,贫困不单单是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果,还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解决贫困问题时,政府宏观调控必须与市场机制结合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本文中,笔者从财政支农投入的减贫机制入手,深入探讨相关因素的作用机理与作用结果,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意见。
关键词:
贫困 农村地区 财政支农投入 减贫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鹏 李建贵
随着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扶贫机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是贫困地区人口减贫增收的重要渠道,如何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减贫增收效应,成为精准扶贫政策调整的关键。通过对31个省市(自治区)级地区的农村财政支农资金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对全国整体水平,还是分区域考察,财政各支农资金项目都会对贫困人口减贫增收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但区域间财政各支农资金项目的作用效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比发现,地区发展水平越是落后,社会性支农资金项目的减贫增收效应越强,效果越明显。应通过加大财政支农的资金投入,在不同区域差别化运用科学程序实施精准扶贫,加大农村财政教育支出,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扶贫工作。
关键词:
农村 财政支农资金 减贫增收 扶贫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琦
本文利用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生产性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冲击为正,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冲击主要为负。从冲击的贡献来看,前者的贡献率大于后者。2从短期来看,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生产性支农支出构成了双向的Granger原因;非生产性支农支出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居民消费不能成为非生产性支农支出的Granger原因。对模型施加短期约束条件,生产性支农支出对农民消费有一个正的较大的同期效应。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村居民消费 模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蔡定昆 杨琦
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应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的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农民消费支出对生产性支出新息冲击的响应和累计响应是正向的,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农民消费支出对非生产性支出新息冲击的响应和累计响应整体上是反向的,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金芳 金荣学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体现,更是政府财政支农政策引导的结果。本文在厘清财政支农的结构调整效应基础上,以1997—2016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将农业产业结构分解为合理化和高级化,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财政支农对二者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还是高级化指数,在空间上均存在明显的依赖特征,且后者略强于前者;财政支农整体上对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不显著,但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尤以邻近地区财政支农对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最大;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是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且邻近地区的财政支农、工业化、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等也会显著影响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鉴于此,本文建议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并发挥财政支农的"挤入效应",以更好地推动农业内部细分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以及各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孔祥智 黄博 刘同山
文章利用1978年-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效果。采用E-G两步法和似不相关回归法检验和评估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及各类支农资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通过财政支农增收系数反映我国财政支农增收效果的阶段特征。结果显示: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有显著影响;21世纪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效果呈平稳改善趋势;农村社会事业支出对农民增收影响最大。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民增收 效应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玲
本文使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资料,采用面板门限模型探讨财政支农、人口转变与农村居民消费非线性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有限,而老年人口比重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两个门限效应,门限值分别为5.62%和9.21%。所形成的三个门限区间范围内,农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分别引起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0.8069%、0.8160%及0.8201%。该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在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财政政策制定中,应更多地考虑与包含人口、社会保障等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晓嘉
:本文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首先以195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总体影响,然后以1995~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用动态模型分析支农支出的结构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总体上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了挤入作用,同时各分类支出的差异也影响政策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力 郑延智 廖作鸿
本文首先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然后以赣州市为例,从实证的角度量化分析赣州市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其中包括增长效应和收入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赣州市财政支农支出的方向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支出 经济效应 赣州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邹晓峰 韦广春
论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我国各省的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耦合协调水平,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揭示耦合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均恰好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但耦合水平值仍然偏低,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集聚关系;经济发展质量、政府重视力度、农村信贷投入及社会支持水平是耦合水平提升的显著促进因素。因此,论文认为,政府须结合各方资源推动全国整体均衡发展,并采取优惠政策促进财政金融支农体系相协同。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耦合协调度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腊生 翟淑萍 蔡春霞
本文以货币数量理论为基本的理论依据,在对货币数量方程进行评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交易产品的资产属性扩展,来构建同时包含实体经济产品价格与金融资产价格的货币数量方程,并利用这一扩展的货币数量方程来探寻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资产泡沫与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我国2004-2008年的相关月度数据对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货币数量方程扩展的有效性。最后,综合经验分析结论与新的理论框架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及货币政策取向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宗义 苏静 唐李伟
文章基于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财政金融支农模式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规模、财政金融支农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是存在的。财政支农规模的最优比重为41.7%,金融支农与财政支农的最优结构比重为3.502,且绝大部分省份大多数年份财政支农规模与财政金融支农资金配置结构均没有达到上述最优比重。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有效互动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芳 星焱
利用川渝经济圈1985—2008年的时序数据,对金融、财政支农的经济效应从农村产值、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三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金融支农对农村产值增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均具有显著的长期经济效应,并与农民增收之间短期因果关系紧密;财政支农对农村产值增长、粮食增产具有经济效应,对农民增收则效应微弱;同时,以市场主导的金融支农效率高于以计划主导的财政支农效率。在分析实证结果原因的基础上,就我国西部金融、财政支农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支农 财政支农 经济效应 川渝经济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