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1)
2023(9490)
2022(7927)
2021(7696)
2020(6210)
2019(13973)
2018(13415)
2017(25476)
2016(13386)
2015(14877)
2014(14070)
2013(14104)
2012(12664)
2011(11034)
2010(10613)
2009(10135)
2008(10066)
2007(8121)
2006(7067)
2005(6285)
作者
(32275)
(26986)
(26725)
(25967)
(17006)
(12714)
(12157)
(10287)
(10049)
(9448)
(9339)
(8794)
(8572)
(8545)
(8283)
(8179)
(8094)
(7642)
(7578)
(7526)
(6567)
(6276)
(6223)
(6194)
(6094)
(6017)
(5719)
(5684)
(5357)
(5253)
学科
(49724)
经济(49667)
管理(40227)
(35009)
(30357)
(29033)
企业(29033)
(21772)
方法(21738)
税收(20331)
(20158)
数学(19572)
数学方法(19450)
中国(18981)
财政(14949)
(13925)
(13770)
财务(13760)
财务管理(13718)
(13158)
贸易(13151)
企业财务(13030)
(12959)
(12444)
(11854)
业经(10236)
(9688)
(8983)
银行(8981)
(8547)
机构
学院(173400)
大学(172610)
(81582)
经济(80470)
管理(63867)
研究(59729)
理学(55202)
理学院(54658)
管理学(53996)
管理学院(53669)
(51000)
中国(48919)
财经(35984)
(35153)
(32939)
科学(31802)
(28630)
经济学(27898)
财经大学(26681)
中心(26528)
经济学院(25342)
研究所(25221)
(23512)
北京(22615)
(21325)
(20133)
(20104)
师范(20011)
业大(18657)
商学(18490)
基金
项目(112695)
科学(90361)
研究(87239)
基金(85282)
(73171)
国家(72652)
科学基金(62837)
社会(59378)
社会科(56549)
社会科学(56540)
基金项目(43688)
(39688)
教育(39238)
自然(36753)
自然科(35963)
自然科学(35954)
自然科学基金(35315)
资助(34878)
编号(34584)
(34085)
成果(28848)
(26771)
国家社会(26641)
重点(25349)
中国(24816)
(24368)
(24228)
(24142)
教育部(23998)
(23437)
期刊
(86210)
经济(86210)
研究(63404)
(43148)
中国(32697)
管理(22670)
学报(21782)
科学(20430)
(18355)
财经(17931)
经济研究(17634)
(17128)
大学(17088)
学学(16173)
(15590)
(15488)
(15317)
金融(15317)
教育(14893)
税务(13820)
农业(13067)
(12599)
业经(12255)
技术(11781)
国际(11520)
问题(11181)
会计(10472)
世界(10315)
财会(9690)
(8706)
共检索到268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伟  宫善栋  
中国的宏观税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历年《福布斯》发布的税负痛苦指数排名中,中国大陆排名均十分靠前,国内学者对于中国宏观税负水平高低也有不少争论。但在以往对宏观税负的研究中,纳税人的主观税负痛感往往被忽视。本文基于财政幻觉的视角,通过对政府各类收入施加权重来调整并重新测算税负痛感指数,借此来考察中国纳税人的主观税负痛感,并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来衡量中国实际税负痛感水平高低。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税负痛感在全球58个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并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群力  李永海  
财政幻觉是世界各国(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经济现象。本文在对财政幻觉内涵重新界定的基础上,首次分析了我国地区财政幻觉的影响因素,采用MIMIC模型测算了我国30个地区2006-2013年的财政幻觉指数,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财政幻觉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西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各地区财政幻觉指数与人均GDP显著负相关。研究还发现,地方财政负担水平、间接税占比、税收HHI指数、自我就业率、教育水平和CPI指数是影响地区财政幻觉的主要因素,而较高的财政幻觉则不利于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因此,政府应降低财政负担,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改革完善税制结构,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提高居民受教育...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加明  杨潇  
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是存在于世界各国的一种经济现象。文章将财政幻觉理论和我国实际相结合,对财政幻觉的表现形式和财政幻觉的影响因素从理论和现实角度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税制结构、通货膨胀率和地区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幻觉的重要因素。通过带协变量的财政幻觉模型测算出2007—2015年我国地方财政幻觉指数,结果发现,东、中部地区属于悲观幻觉区域,而西部地区属于乐观幻觉区域。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基于财政幻觉相关影响因素从税制结构调整、合理调控通货膨胀水平、促进地区均衡发展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小悦  范辉政  
财政信息问题非常重要。最优信息系统选择理论认为,决策系统由信源、信道和决策规则组成。决策系统的所有构成内容都与信息有关,决策实际上是对已知信息或未知信息的可能状态的判断和处理。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对信息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形成了风靡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诗举  
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形成于纳税人(投票者)对税收负担的错觉。按照其对纳税人的影响不同,财政幻觉分为乐观幻觉和悲观幻觉:乐观幻觉是指纳税人低估公共品价格(税收),悲观幻觉是指纳税人高估公共品价格(税收)。按照其产生的原因划分,财政幻觉包括政府主动创造幻觉和财政制度派生幻觉:政府主动创造幻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邹洋  闫浩  纪慧美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7-2015年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验证直接税和非税收入的财政幻觉效应在我国是否存在。结论表明:对于人均各类财政支出,特别是人均第二类(民生性)支出和第三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支出,直接税和非税收入的财政幻觉效应突出,其中企业所得税的财政幻觉效应最大,其次是非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最小。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琳  汤蛟伶  
本文试图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由税制结构导致的财政幻觉所起的作用,解释财政幻觉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到政府规模的变化,并运用一些计量处理,验证财政幻觉与政府规模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对我国目前应该如何限制政府规模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敏  姜勇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2010-2012年我国税负痛感指数的空间集聚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税负痛感指数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与异质性。人口性别比例、老龄化程度对税负痛感指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人口密度、公民受教育程度、失业率、非税收入占比、财政分权等对税负痛感指数有正向影响。提出从降低非税收比重、科学分配公共服务资源、提高财政用之于民生的比重等方面来降低我国公民的税负痛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庆瑜  吕庆明  
行为经济学与财政幻觉共同的基础是认知偏差,在此基础上财政幻觉具有乐观和悲观两种不同的类型。相较于乐观的财政幻觉而言,悲观的财政幻觉是实现财政民主的更优选择。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禀赋效应、现状偏见、锚定效应、心理账户理论可以解释财政幻觉产生机理,并深化对财政幻觉现象的认知。通过对上述行为经济学原理的正向或逆向应用,财税制度安排可以产生乐观或悲观不同的财政幻觉。在财政民主的背景下,制度选择过程中可以借助财税制度产生的悲观的财政幻觉来觉醒纳税人的民主观念和权利意识,为财政民主的实现奠定观念内核。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铭洪  罗振华  
一、财政幻觉假说的发展历史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假说是用以解释政府规模增长的公共选择理论之一,它认为由于财政收支过程的混沌性产生的对税收负担的错觉,投票者-纳税人往往低估税收价格,导致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增加,以至于支持了较高的公共支出水平。财政幻觉假说可以追溯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穆勒认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庄序莹  周子轩  
减轻企业税负及税负粘性的“痛感”,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减税降费成果瞩目,但经济下行使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日益增大,企业依然感到“税负过重”。基于此,利用2009—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研究了地方财政压力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税负粘性现象,滞后一期财政压力对企业税负粘性有显著影响。在地方财政压力持续增大时,税务机关可能会重点关注避税程度高以及规模大的企业,造成其税负粘性更大,税负“痛感”增强,主要表现为企业利润增加时,被关注企业所得税的边际增量显著大于利润下降时的边际减少量。因此,政府应建立减税降费和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协同机制,加快地方主体税制建设;协调税制改革和税收征管制度,减少弹性征管空间以降低企业税负粘性。同时,企业应提高纳税遵从度,培育企业自身税务核心竞争力,合理进行税收筹划活动以降低税负粘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庞凤喜  潘孝珍  
本文在分析《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缺陷的基础上,根据公民感受"税痛"的心理机制,构建一个更加客观合理的税负痛感指数,并以统一口径对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税负痛感指数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从纵向比较来看,中国的税负痛感指数近年来具有下降的趋势;从横向比较来看,中国的税负痛感指数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则相对偏高,中国的税负痛感指数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金全  潘雷  何筱薇  
在财政支出中,由于公众无法正确识别公共物品价格,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期幻觉"和"赤字幻觉"。这些"财政幻觉"导致公众低估公共物品价格,从而形成公共物品一定程度上的供给短缺,体现在政府投资需求快速增长,最终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经济当中同时存在"预期幻觉"和"赤字幻觉",为此需要适当降低公共物品支出,注重财政支出的产出效果,以增强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宏伟  杨义东  
本文利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尝试从企业税负与业绩之间的动态运动关系来揭示企业税负痛感产生的内在动因。研究表明,在税制结构、税收转嫁困境和稳定性经营三因素作用下企业税负相对于业绩呈现出粘性特征,即相对于业绩上升所带来的税负增加大于业绩下降所引起的税负减少。税负粘性是税负痛感产生的内在动因,为解释企业税负痛感提供了理论支撑。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地位、产权性质、避税行为和成长性等因素会影响企业税负粘性程度,具体表现为市场地位越高、国有企业、避税程度越小和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税负粘性,从而在业绩下降时承受更大的税负痛感。研究结论有利于企业理性对待当前的税负状态,也为税制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赖江杨  
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4.94万亿元,比上年增收1.18万亿元,增长31.4%。如此持续快速的税收增长,已引起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广泛关注。评价税收负担轻重,除了考虑是否在超出民众的承受能力之外,更多地应考虑政府的支出是否满足民众的公共需求。我国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的比重偏低,故从人民福利水平提升的视角来看,我国的宏观税负偏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