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61)
2023(3548)
2022(2904)
2021(2866)
2020(2170)
2019(4890)
2018(4637)
2017(8503)
2016(4788)
2015(5346)
2014(5613)
2013(5658)
2012(5380)
2011(4655)
2010(4869)
2009(4558)
2008(5066)
2007(4316)
2006(3684)
2005(3432)
作者
(12247)
(10323)
(10182)
(9961)
(6667)
(4811)
(4682)
(4016)
(3861)
(3833)
(3431)
(3388)
(3361)
(3330)
(3173)
(3091)
(2990)
(2935)
(2871)
(2826)
(2596)
(2439)
(2418)
(2417)
(2381)
(2290)
(2285)
(2122)
(2067)
(1997)
学科
(20990)
管理(19819)
(19133)
经济(19106)
(16213)
(15715)
企业(15715)
财政(11712)
(9402)
(8714)
财务(8703)
财务管理(8666)
企业财务(8307)
方法(8277)
中国(6858)
理论(6255)
(6148)
数学(5959)
数学方法(5872)
(5653)
(4980)
(4708)
业经(4416)
(4183)
制度(4182)
体制(4141)
(4091)
(3885)
银行(3884)
地方(3820)
机构
大学(71170)
学院(68964)
(29235)
经济(28642)
管理(25730)
(24695)
理学(22241)
研究(22085)
理学院(22020)
管理学(21725)
管理学院(21607)
中国(17827)
财经(15302)
(14808)
(13840)
科学(12050)
财经大学(11134)
(11057)
(10079)
经济学(9866)
北京(9686)
研究所(9414)
(9354)
师范(9324)
中心(9183)
经济学院(8810)
财政(8703)
(7787)
师范大学(7647)
(7613)
基金
项目(38246)
科学(30216)
研究(30042)
基金(28430)
(23398)
国家(23188)
科学基金(20391)
社会(19750)
社会科(18657)
社会科学(18652)
基金项目(14604)
教育(14406)
(13520)
编号(12341)
自然(11993)
资助(11753)
成果(11743)
自然科(11691)
自然科学(11688)
自然科学基金(11485)
(11352)
(9317)
(9028)
重点(8635)
教育部(8581)
项目编号(8341)
课题(8237)
国家社会(8162)
人文(8142)
大学(7853)
期刊
(35976)
经济(35976)
研究(27444)
(25029)
中国(14733)
管理(10742)
教育(8759)
学报(8656)
财经(8574)
(7404)
科学(7390)
大学(7201)
会计(6641)
(6616)
财政(6616)
学学(6592)
经济研究(6567)
财会(6208)
(5672)
金融(5672)
(4733)
技术(4502)
通讯(4230)
会通(4214)
问题(4162)
(3657)
(3630)
业经(3619)
图书(3494)
经济学(3480)
共检索到112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三好慎一郎   郭庆旺  
长期以来,不同的经济学派围绕着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展开了激烈论战。尤其是70年代后,尽管各派在否定凯恩斯的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寻求平衡财政和“小政府”以及重视自由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观点近同,但是,他们所提出的理论框架以及政策主张是百花齐放的。在这百家争鸣的历史长河中,各学派的主张最终可归纳为不同的财政平衡理论,而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有关财政失衡、赤字的一整套理论和有关财政平衡的政策,基本上都是针对一级政府本身的收支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但却较少涉及各级政府之间财政收支状况上的相互联系。进入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上下级政府之间及同级政府之间财政收支状况的差异程度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如何从更高的角度来认识并弥补这种差异,便开始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约翰·亨特(John Hunter)、安瓦尔·沙赫(An-war Shah)和罗伊·巴尔(Roy Bahl)等学者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星  文政  
财政集权与分权是现代国家权力分布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从财政分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权的依据、如何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合理分权、分权应该遵循的原则、分权与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关系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期对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演进有所借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灿明  赵福军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推行财政分权改革。面对财政分权改革,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财政分权后果。学者们主要集中于财政分权对政府规模、政府行为、经济增长的质量、分配公正性、竞争和创新机制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做了一个详细的综述并给予简单的评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窦祥胜  
均衡汇率理论的核心是分析基本经济因素变化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并利用它们之间存在着的系统联系来估计均衡汇率。由于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均衡汇率理论。综合来看,目前研究比较系统且取得一定成果的均衡汇率理论,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行为均衡汇率理论、自然均衡汇率理论和均衡实际汇率理论。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均衡汇率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潘敏  郭厦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两大主流理论——静态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在应对实证研究结果的挑战时均显示出了各自的局限性,由此导致了动态权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成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在对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发展的学术背景、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述评的基础上,对该理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承礼  
本文采取文献述评的形式梳理了分权、财政分权与财政联邦制的一般理论,并结合当代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对"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称谓和特征进行了解析。对于能否用中国式财政分权来解释从财政包干制时期的财力分散走向分税制时期的财力集中的现实,本文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予以了阐述,指出虽然当代中国践行的是分权化的财政体制改革,但是政治集权体制下的财政分权却塑造了地方财政自治权和中央财政控制权同向增加的特色。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尚元君  殷瑞锋  
财政能力是指一级政府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从辖区内获得财政收入的能力,客观、科学、有效地衡量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是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基础。美国衡量财政能力的方法包括PCPI、RTS、IWE和GSP等,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和理论基础不同,也都存在优点和不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黄小燕  
200年来人类人口经历的深刻变化和目前世界各国人口状况与趋势的巨大差异都与人口转变紧密相联,并由人口转变理论得到解释。在世界人口的变化与实践中,人口转变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并在战后促进了人口研究的繁荣。本文从三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人口转变理论的发展过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际刚  兰肇华  
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经常使用直观推断方法将一些复杂的决策问题简化为一些简单的判断。但坎内曼(D.Kahneman)和特维尔斯基(A.Tversky)等人通过大量精心设计的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车圣保  
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是效率理论。古典经济学,从亚当.斯密的鸿篇巨著《国富论》那里就阐述了经济学的精髓是分工效率理论和竞争效率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继承了亚当.斯密竞争效率思想,却抛弃了亚当.斯密的分工效率理论,用配置效率——帕累托效率,取代了效率概念,虽然树立了帕累托效率在经济学中的统治地位,却由于其狭隘性和静态性质多遭批评。此后,在对主流效率理论进行批判的时候,新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动态效率理论。效率理论仍在不断创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灿明  赵福军  
财政分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十分普遍的现象,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也呈现多样化。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财政分权问题,他们主要集中研究财政分权的原因、最优财政分权度及财政分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本文对国内外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并给予简单的评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