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55)
- 2023(15498)
- 2022(13043)
- 2021(12668)
- 2020(10501)
- 2019(24348)
- 2018(24279)
- 2017(45893)
- 2016(25384)
- 2015(28631)
- 2014(28846)
- 2013(28264)
- 2012(25840)
- 2011(23230)
- 2010(23264)
- 2009(21524)
- 2008(21360)
- 2007(18554)
- 2006(16527)
- 2005(15007)
- 学科
- 济(101750)
- 经济(101629)
- 管理(73361)
- 业(67349)
- 企(57340)
- 企业(57340)
- 方法(43316)
- 数学(36408)
- 数学方法(36032)
- 财(34194)
- 中国(31940)
- 农(27229)
- 学(24517)
- 业经(23753)
- 制(22924)
- 地方(19626)
- 理论(19038)
- 贸(18759)
- 贸易(18746)
- 易(18267)
- 务(17484)
- 财务(17411)
- 农业(17405)
- 财务管理(17355)
- 体(16823)
- 银(16767)
- 银行(16726)
- 和(16601)
- 企业财务(16521)
- 教育(16150)
- 机构
- 大学(362145)
- 学院(355298)
- 济(145459)
- 经济(142511)
- 管理(136717)
- 研究(124963)
- 理学(117092)
- 理学院(115772)
- 管理学(113920)
- 管理学院(113259)
- 中国(93891)
- 京(78597)
- 科学(75582)
- 财(73817)
- 所(63244)
- 研究所(57247)
- 财经(55616)
- 中心(54207)
- 农(53132)
- 江(52029)
- 经(50612)
- 北京(50572)
- 范(50557)
- 师范(50172)
- 业大(48700)
- 经济学(44923)
- 院(44364)
- 州(41901)
- 农业(41201)
- 财经大学(41153)
- 基金
- 项目(234127)
- 科学(184024)
- 研究(175761)
- 基金(170036)
- 家(147445)
- 国家(146174)
- 科学基金(124787)
- 社会(111126)
- 社会科(105135)
- 社会科学(105106)
- 基金项目(89466)
- 省(88183)
- 教育(81075)
- 自然(78359)
- 自然科(76534)
- 自然科学(76517)
- 划(75184)
- 自然科学基金(75157)
- 编号(71776)
- 资助(69597)
- 成果(61516)
- 部(52900)
- 重点(52372)
- 课题(49759)
- 发(49437)
- 创(48067)
- 国家社会(46200)
- 教育部(45870)
- 创新(44888)
- 大学(44588)
- 期刊
- 济(163877)
- 经济(163877)
- 研究(116398)
- 中国(73117)
- 财(59547)
- 学报(56461)
- 科学(51618)
- 管理(51152)
- 农(48959)
- 教育(47659)
- 大学(43088)
- 学学(39647)
- 农业(33824)
- 融(30922)
- 金融(30922)
- 技术(29806)
- 财经(29134)
- 经济研究(26771)
- 经(24974)
- 业经(23913)
- 图书(22056)
- 问题(21763)
- 业(18117)
- 贸(17702)
- 理论(17517)
- 技术经济(16884)
- 版(16596)
- 世界(16247)
- 科技(16092)
- 现代(15970)
共检索到542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为系统回应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提出的棘手而紧迫的挑战,还原财政学作为重量级人文社会学科的地位,打破根深蒂固的学科与学派思维以重建财政学的知识图谱至关紧要。唯有如此,财政学才能解读视野更宏大更悠远、内涵更丰富更深刻的人类公共生活问题。这项意义非凡的工作理应遵循智识化和集成化原则。智识化建构并非把知识篮子装满,而是把知识之灯点亮,用以引导提对问题和正确思考。集成化建构旨在把体量庞大而相对凌乱的财政学知识,条理分明地梳理为一个简洁精致且极具拓展性的逻辑框架,涵盖作为财政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物品,以及由"财政安排-财政权力-财政资源-公共政策与服务"展开并延伸至财政场域和公共价值的研究体系。本文定义与诠释了支撑这一知识图谱的核心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鉴别了中国当代财政改革的两项核心命题,即契合公民财政偏好和深化财政共同体建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为系统回应日益迫近的智识挑战,对照真实世界而将体量庞大凌乱的财政知识抽丝剥茧地进行智识性整合至关紧要。本文由此建构的智识财政学框架以集体物品、财政偏好和财政共同体三个核心概念为支柱,通过融合偏好话语与共同体话语而将所有次级概念乃至整个研究体系自然牵出,从而可望获得宏大而不失精微的完整叙事能力,为所有公共财政问题的统一解释和公共财政学朝向一级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志伟 段宜宏 韩亚南
财政集成化的提出是对现代财政制度体系构建的有益探索。本文首先对财政集成化的内涵进行了阐释,界定了其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指出传统财政理论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财政集成化体系基本运行模式。笔者尝试提出财政集成化体系运行的框架,以期为政府财力高效优化配置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财政 集成化 管理 国家治理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当代财政理论与实践窘境的根本源头之一,可追溯到对制约财政过程的制度环境缺失适当的理解与建构。这些制度环境的总和可被概念化为财政场域(fiscal field),即公共财政活动在其中得以展开的制度性公共空间。本文鉴别了六个最重要的财政场域:财政分离、课税强制、共同资源池、财政授权、财政受托责任与竞争安排,以及财政赋权。在此基础上建构的分析框架涵盖财政场域的四个层次——分析功能、清单与属性、作用机制和救济路径。由此形成的公共财政的过程理论作为智识财政学的基石,专注于合理预见那些由制度安排引起的非意愿后果。财政改革不应只是刻意追求意欲结果,更应致力于构建预见性强的制度安排以使非意愿后果能被合理预见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娟
本文研究财政学主流从德国范式到美国范式的演变史。文章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财政”一词进行文献研究,认为财政学产生于德国而非英国;然后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还原经济学如何一步步取代财政学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财政学并非经济学的分支,二者产生的土壤与哲学根基都不相同;第二,经济学的几次变革反映出其内在逻辑的不一致,无法作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第三,当代主流财政学与现实脱节的原因在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方向是矛盾的,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的财政实践在向德国学习,而英美的公共经济学却取代德国财政学,成为财政学的主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柏铭
我们正处于财政学革命的时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我国财政学也正经历着从研究对象到理论体系再到研究方法的大变革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财政学正逐渐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财政学所取代 ;而创新出一个公认的科学的财政学理论体系 ,将是完成这场财政学革命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中国财政学 革命 经济体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志勇
财政学的基本问题是中国财政学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基本问题的意义不是给出问题的标准答案。对基本问题的不同看法代表着对中国财政学发展方向的不同认识。文章概括了四大基本问题,涵盖财政学的边界、私人与公共的关系、财政政策评价的标准、国家财富管理的奥秘。文章进一步提出中国财政学发展的两大着力点:一是理解中国财政;二是加强财政学科和专业建设。财政学科的生命力在于能够对现实财政问题进行规范的有深度的研究,并给出解决方案,中国财政学也会因此得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
财政学 基本问题 中国财政学 学科建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侃 韩国明 苏成信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财政相关文献的追踪分析,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更客观、科学的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知识图谱工具分析了近些年来CSSCI数据库收录的土地财政相关论文。研究结果:该领域主要内容涉及土地财政的概念、形成动因、社会效应与改革方向,5篇经典文献构成了该领域研究的主体框架,而该领域研究的演化路径经历了概念界定、形成动因探究、社会效应分析以及改革转型阶段,未来该领域将侧重对城市扩张、公共治理、权益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转型与升级的研究。研究结论: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专家、学者应加强对土地财政改革和有效实现土地财政转型与升级的研究,从而为相关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潮
财政主体是财政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国家出现后,国家成了财政主体的抽象物,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者,是活动着的财政主体。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以及群体规模的扩大,财政主体作为财政活动的决策者和实施者,经历了公众—君主—公民的演进过程。深化对财政主体演进的研究,不仅对指导中国财政实践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要求,而且对发展中国财政学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财政主体 演进 中国财政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闫坤研究员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学科骨干力量合力撰写的《新中国财政学研究70年》,已于2019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系》之一。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国财政制度建设和新中国财政学发展70周年。70年来,在新中国的财政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盛明
目前,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改革起点决定了这是一场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财政问题必然与此紧密相连。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财政模式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是财政实践部门面临的根本难题,也是理论研究面对的崭新课题。经过多年的摸索探讨,我国已明确提出了依据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建立公共财政模式的任务。但是,这一改革目标又应该如何去实现?几百年来,存在于西方国家的就是公共财政。因此,我们现在需要的不只是如何看待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财政实践的态度问题,学习和借鉴这些国家的做法,才是更重要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梁尚敏
西南财经大学刘邦驰教授等所著的《中国当代财政经济学》,是一本贴近中国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财政学著作,现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各高等院校先后出版了一大批财政学教材和财政学专门著作。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安彦林 赵宝廷
OBE理念的核心教学理念是关注学习成果,以学生为中心。以此为基础,我们《财政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最终学习成果作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达到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效果。但传统《财政学》教学更注重教学中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首先分析《财政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OBE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来探索《财政学》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OBE 理念 《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史锦华
财政社会学注重解释在不同财政体制下国家的政治形态和不同政治形态的国家在财政制度变迁中的社会变化,从而使财政制度成为理解和分析国家形态—社会制度—政治制度三维度间关系的重要支撑和基础。财政社会学强调"税收讨价还价—政治民主模式"的政治价值取向,并由此将税收国家与政治民主相对应。面对这种制度变迁路径下所产生的"中国困惑",财政社会学提出了税收制度改革和"国退民进"的解决方案。在构建中国财政学理论框架的过程中,有必要借鉴财政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但同时需扬弃其现有理论中特定的话语特权和政治价值判断,要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来构建未来中国的财政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国清 彭海斌 胡黎
英文"public Finance"对应的中文"财政"一词的由来是从日本引进还是源自我国明朝文献,财政学界和历史学界观点纷呈,而其对应的中文"财政学"是否舶来品?《财政学》最早从国外引进,而陈豹隐先生所著的《财政学总论》是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这是中国人自撰的第一本"财政学",在中国财政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隐豹隐 财政学 学术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