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55)
2023(3821)
2022(2937)
2021(2935)
2020(2404)
2019(5371)
2018(5088)
2017(9087)
2016(5191)
2015(5950)
2014(6091)
2013(6022)
2012(5686)
2011(4837)
2010(5100)
2009(4826)
2008(5113)
2007(4779)
2006(4261)
2005(3618)
作者
(14135)
(11605)
(11504)
(11198)
(7365)
(5406)
(5316)
(4415)
(4379)
(4314)
(3977)
(3912)
(3884)
(3759)
(3722)
(3492)
(3426)
(3336)
(3261)
(3147)
(3127)
(2869)
(2823)
(2745)
(2693)
(2681)
(2662)
(2615)
(2423)
(2351)
学科
(20096)
管理(18828)
(17765)
经济(17751)
(13277)
(11899)
企业(11899)
财政(11731)
(9392)
中国(8053)
(8030)
财务(8016)
财务管理(7976)
(7912)
企业财务(7633)
(6333)
地方(6088)
(5780)
方法(4906)
(4717)
制度(4716)
教育(4687)
理论(4671)
(4523)
(4359)
业经(4244)
及其(4212)
体制(3842)
政策(3821)
方针(3738)
机构
大学(67480)
学院(66438)
研究(24087)
(23941)
经济(23265)
(22583)
管理(21857)
中国(19532)
理学(17195)
理学院(16984)
管理学(16700)
管理学院(16562)
(15281)
科学(14544)
财经(13031)
(12592)
(12318)
(11611)
中心(11245)
研究所(10385)
(10266)
(9988)
北京(9870)
(9742)
师范(9654)
(9378)
财经大学(9176)
(8803)
财政(8665)
技术(8266)
基金
项目(37507)
研究(30796)
科学(27820)
基金(24539)
(20714)
国家(20486)
社会(17939)
科学基金(16898)
社会科(16725)
社会科学(16719)
(15349)
教育(14882)
编号(13780)
成果(13350)
基金项目(12482)
(12160)
课题(10315)
资助(9765)
自然(9350)
自然科(9048)
自然科学(9045)
重点(8870)
自然科学基金(8850)
项目编号(8785)
(8781)
(8713)
(8238)
(7585)
大学(7563)
(7468)
期刊
(33716)
经济(33716)
研究(26262)
(23709)
中国(21199)
教育(13207)
学报(10842)
(8948)
大学(8261)
管理(8226)
科学(7668)
财经(7292)
图书(7205)
会计(7143)
学学(7084)
(6965)
财政(6965)
(6668)
金融(6668)
技术(6325)
(6244)
农业(5902)
财会(5744)
书馆(5563)
图书馆(5563)
经济研究(5434)
业经(4297)
(4264)
职业(4020)
问题(3911)
共检索到124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席克正  
财政学框架建设的几点意见席克正SomeViewsontheStructureoftheSubjectofFinance¥(XiKezhen)MainPoints:a)Studythetransformoffinancialfunctionbasedo...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马国贤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当代财政理论与实践窘境的根本源头之一,可追溯到对制约财政过程的制度环境缺失适当的理解与建构。这些制度环境的总和可被概念化为财政场域(fiscal field),即公共财政活动在其中得以展开的制度性公共空间。本文鉴别了六个最重要的财政场域:财政分离、课税强制、共同资源池、财政授权、财政受托责任与竞争安排,以及财政赋权。在此基础上建构的分析框架涵盖财政场域的四个层次——分析功能、清单与属性、作用机制和救济路径。由此形成的公共财政的过程理论作为智识财政学的基石,专注于合理预见那些由制度安排引起的非意愿后果。财政改革不应只是刻意追求意欲结果,更应致力于构建预见性强的制度安排以使非意愿后果能被合理预见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为系统回应日益迫近的智识挑战,对照真实世界而将体量庞大凌乱的财政知识抽丝剥茧地进行智识性整合至关紧要。本文由此建构的智识财政学框架以集体物品、财政偏好和财政共同体三个核心概念为支柱,通过融合偏好话语与共同体话语而将所有次级概念乃至整个研究体系自然牵出,从而可望获得宏大而不失精微的完整叙事能力,为所有公共财政问题的统一解释和公共财政学朝向一级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更生  余青  
关于财政赤字的几点意见更生,余青(一)对财政赤字的忧虑和不安。据报载,1992年全国的财政赤字为238亿元人民币,这是硬赤字。如按世界多数国家的统计口径计算(含向银行透支、证券收入、及外来资本)则为739亿元人民币(称软赤字)。我国的财政赤字,过去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陆百甫  米建国  
复式预算的确切解释应是分帐预算,即在预算中把特定种类的收入用于特定种类的支出,其作用是加强国家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效益,强化预算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作用。国务院决定从1992年起中央和省(市、自治区)两级试编复式预算。这是我国预算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因编制复式预算在我国还尚属首次,人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姜维壮  
一、首先是确立我国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政治和法律依据这是由财政的实质和财政工作的政治属性决定的。前者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后者是一项最大的政治工作。而财政学作为研究和论述财政运行规律和工作要领的科学著作,其理论基础的确立,应以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国清  彭海斌  胡黎  
英文"public Finance"对应的中文"财政"一词的由来是从日本引进还是源自我国明朝文献,财政学界和历史学界观点纷呈,而其对应的中文"财政学"是否舶来品?《财政学》最早从国外引进,而陈豹隐先生所著的《财政学总论》是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这是中国人自撰的第一本"财政学",在中国财政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郝如玉  
包括财政改革在内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就是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财政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综合部门,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为它以国家身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它还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政改革是我国完整的经济体制改革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正新  
近期,笔者深入云南省保山市5个县区16个乡镇,对乡镇财政建设尤其是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编少人少,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目前,全市70个乡镇财政所编制268人,平均每个财政所仅3.8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顾岳良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设法治财政,是一个十分严峻而又责任重大的时代命题,容不得有丝毫的缺位和越位,更不能产生任何的慢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也已经进入攻坚期。要全力推进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需要厘清几个关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娟  
本文研究财政学主流从德国范式到美国范式的演变史。文章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财政”一词进行文献研究,认为财政学产生于德国而非英国;然后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还原经济学如何一步步取代财政学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财政学并非经济学的分支,二者产生的土壤与哲学根基都不相同;第二,经济学的几次变革反映出其内在逻辑的不一致,无法作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第三,当代主流财政学与现实脱节的原因在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方向是矛盾的,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的财政实践在向德国学习,而英美的公共经济学却取代德国财政学,成为财政学的主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子基  
我国正在逐步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因有助于实现社会个体的解放与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技术创新、使用和管理提供基础,为实现"效率优先、注重公平"提供条件,因此,应把发展教育放在国民经济的优先地位。目前国家财政在支持教育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迷惑和问题,我把它们提炼成几点思考,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大家进一步探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子基  
一、关于“公共财政”的提法 我认为,古今中外,财政就是国家财政、政府财政,因其天然具有公共属性,所以也是公共财政,它们是同义的。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演进,不同的国家财政又会有不同的模式(类型)。现在大家所说的“公共财政”一词是从西方引进的,把它作为国家财政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模式,突出它是一种市场型财政,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