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6)
- 2023(9890)
- 2022(8570)
- 2021(7879)
- 2020(6824)
- 2019(15711)
- 2018(15121)
- 2017(28944)
- 2016(15703)
- 2015(18130)
- 2014(18343)
- 2013(18398)
- 2012(17612)
- 2011(15916)
- 2010(16490)
- 2009(15614)
- 2008(15635)
- 2007(14195)
- 2006(12527)
- 2005(11427)
- 学科
- 济(86142)
- 经济(86060)
- 管理(47606)
- 业(42927)
- 企(34791)
- 企业(34791)
- 方法(33124)
- 数学(29201)
- 财(29061)
- 数学方法(29001)
- 地方(21074)
- 中国(20615)
- 农(19137)
- 学(19000)
- 制(15079)
- 业经(15047)
- 务(13948)
- 财务(13929)
- 财务管理(13877)
- 财政(13315)
- 地方经济(13301)
- 企业财务(13189)
- 农业(12509)
- 贸(11919)
- 贸易(11912)
- 和(11570)
- 易(11469)
- 银(11225)
- 银行(11197)
- 体(11058)
- 机构
- 大学(239641)
- 学院(236378)
- 济(108301)
- 经济(106240)
- 管理(88704)
- 研究(84511)
- 理学(75551)
- 理学院(74665)
- 管理学(73544)
- 管理学院(73089)
- 中国(63727)
- 财(55611)
- 科学(50541)
- 京(50054)
- 所(43959)
- 财经(40721)
- 研究所(39449)
- 农(39195)
- 中心(37951)
- 江(36887)
- 经(36686)
- 经济学(34828)
- 业大(32820)
- 北京(31861)
- 经济学院(31263)
- 范(31149)
- 师范(30868)
- 农业(30668)
- 财经大学(29702)
- 院(28960)
- 基金
- 项目(147941)
- 科学(115976)
- 研究(108656)
- 基金(107737)
- 家(93842)
- 国家(92704)
- 科学基金(78424)
- 社会(70548)
- 社会科(66764)
- 社会科学(66742)
- 基金项目(56727)
- 省(56722)
- 教育(49622)
- 自然(48603)
- 自然科(47431)
- 自然科学(47413)
- 划(47215)
- 自然科学基金(46579)
- 资助(44330)
- 编号(43728)
- 成果(37192)
- 部(33702)
- 重点(33338)
- 发(32383)
- 创(29834)
- 课题(29699)
- 国家社会(29611)
- 教育部(29114)
- 科研(28320)
- 人文(28175)
- 期刊
- 济(126856)
- 经济(126856)
- 研究(76728)
- 财(48300)
- 中国(47662)
- 学报(37008)
- 农(34933)
- 科学(33508)
- 管理(31836)
- 大学(27720)
- 学学(26034)
- 农业(23116)
- 财经(21808)
- 教育(21750)
- 经济研究(21698)
- 融(21258)
- 金融(21258)
- 技术(19620)
- 经(18825)
- 业经(17525)
- 问题(16420)
- 技术经济(13648)
- 贸(12843)
- 业(12660)
- 统计(12505)
- 世界(12086)
- 版(11532)
- 图书(11402)
- 理论(11242)
- 财会(11035)
共检索到370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寒波
作者认为,传统财政理论将财政学的研究领域局限于国家的收支活动或国家政府部门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使得财政学说出现自身无法弥补而又必须弥补的理论体系上的缺陷。而要弥补这一缺陷,就只能将财政学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为对整个国家行为(包括经济行为和非经济行为)进行经济分析,把财政学研究的主题转移到整个国家行为的变化及其规律性与国家收支的关系研究上来。
关键词:
财政学,研究对象,国家行为,经济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晓路 郭庆旺
本文从财政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角度,将近代以来的财政学发展划分为三个100年左右的时期,分别为官房学时代、政治经济学时代和经济学时代,探讨了这三门学科及其国家治理理念对财政学所产生的影响。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财政学发展是一种演化而非进化的观点。官房学时代的财政学,极其重视国家的作用,奠定了财政学的政治学基础;政治经济学时代的财政学,强调国家要顺应经济规律,构建了财政学的经济学基础;经济学时代的财政学,主张财政要依据民意,满足社会需要,形成了财政学的社会学基础。当前我国财政学的发展应当融合三个学科的相关合理内涵,而不仅限于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
财政基础理论 财政思想史 国家治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馨
“国家财政”还是“公共经济”?———西方财政学根本思路问题探析●张馨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任何财政论著都无法回避的中心问题之一。近年来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到西方财政学对此问题的看法上来,并试图以此来佐证和加强自己的观点,即用以强化或者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洪
“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双方争论的分歧似乎不在于财政是否与国家有 本质联系,而在于对国家本质的认识有所不同。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由此而引发的思考涉及三 个方面:不同的国家观与财政理论和政策有何联系;各种不同的财政理论究竟包含怎样的国家 观;如何看待现实中的国家。
关键词:
国家财政 公共财政 国家观 财政理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松武
推动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构建"国家治理财政学"是近期我国财政学界的一件大事。如何将具备多学科属性的财政学与国家治理有机融合也是一件学术难事。为了凝聚学术共识,提高理论创新效率,几个基本理论命题急需讨论,它们是:"国家治理财政学坚持什么国家观"、"坚持什么国家治理观"、"国家治理财政是财政的本质还是类型"、"国家治理财政学采用什么研究范式"以及"构建什么主题叙事逻辑"等。在对以上基本命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国家治理财政学的三个可行方向,即坚持财政学的普世性导向、坚持财政学的融合发展方向以及坚持渐进主义的学科发展道路。
关键词:
国家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财政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付敏杰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强调,注重财政的现代国家职能而非传统市场职能。国家是政治学的核心范畴,经济学只研究市场和市场视角下的政府,不研究国家。国家治理视角下的财政研究从以市场为中心转向以国家为中心,意味着财政学要逐步从经济学主导转变为政治学主导,从市场中的补充性职能转向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职能,从而改变以往经济学视域的财政学"只研究政府、不研究国家"的状况。与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国内的研究相比,本文强调了财政职能的国家化,并对财政学的政治学转向提出了设想,即必须摆脱经济学传统下对于市场效率的过度关注,逐步转向新时代对于国家治理政治的决定性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蓉 黄洪
行为财政学是行为经济学与财政学结合的产物,它借助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传统财政学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以使财政学更接近现实,更富解释力。行为财政学不仅在理论上是一个全新的、尚待发掘的领域,在实践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行为财政学的分析框架和行为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两方面,对国外行为财政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并为进一步研究行为财政学提供了前进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冰洋 刘晓路 马光荣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财政地位的重要论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财政制度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如何创新财政基础理论以适应新时代要求,如何利用财政理论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如何分析财政政策的运行效果,是财政理论工作者亟待认真探讨并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由经济研究杂志社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辑部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继芳
在亚当·斯密创立财政学以来的几个世纪里,公共财政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引起了西方财政学研究思路的转变——公共经济学(又称公共部门经济学)的产生。然而,这种发展和转变也引起了"公共财政"和"公共经济"使用上的一些混乱。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应用还没有深入到财政领域、公共财政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毛程连
论财政学与基础经济学的关系●毛程连随着我国经济实践与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对于完善我国财政理论体系建设使之更为适应财政实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不容讳言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要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与社会主义经济大背景相适应的财政理论体系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孝德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洪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学的基本课题蒋洪在不同的体制背景条件下,财政学所研究的基本课题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的计划经济实际上将整个国民经济置于政府的直接支配和控制之下,并由计划来决定绝大部分消费、生产和分配活动,研究制定计划的原则、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政府行政管理...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当代财政理论与实践窘境的根本源头之一,可追溯到对制约财政过程的制度环境缺失适当的理解与建构。这些制度环境的总和可被概念化为财政场域(fiscal field),即公共财政活动在其中得以展开的制度性公共空间。本文鉴别了六个最重要的财政场域:财政分离、课税强制、共同资源池、财政授权、财政受托责任与竞争安排,以及财政赋权。在此基础上建构的分析框架涵盖财政场域的四个层次——分析功能、清单与属性、作用机制和救济路径。由此形成的公共财政的过程理论作为智识财政学的基石,专注于合理预见那些由制度安排引起的非意愿后果。财政改革不应只是刻意追求意欲结果,更应致力于构建预见性强的制度安排以使非意愿后果能被合理预见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君洁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8500万人是文盲,其中大多数人在农村,可见,农村义务教育形势之严峻。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困难重重,主要是财政性投资不足。 一、义务教育的基本财政特征 从财政学的角度来分析,教育具有极大的外部效应。一方面,受教育的个人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收益,且收益水平通常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另一方面,会使整个社会因受教育者的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受益,一般来说,一国的受教育者越多,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娟
本文研究财政学主流从德国范式到美国范式的演变史。文章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财政”一词进行文献研究,认为财政学产生于德国而非英国;然后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还原经济学如何一步步取代财政学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财政学并非经济学的分支,二者产生的土壤与哲学根基都不相同;第二,经济学的几次变革反映出其内在逻辑的不一致,无法作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第三,当代主流财政学与现实脱节的原因在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方向是矛盾的,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的财政实践在向德国学习,而英美的公共经济学却取代德国财政学,成为财政学的主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