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1)
2023(12619)
2022(10461)
2021(9554)
2020(8458)
2019(19155)
2018(18665)
2017(36156)
2016(20094)
2015(22730)
2014(22879)
2013(23021)
2012(21437)
2011(18989)
2010(19418)
2009(18388)
2008(19010)
2007(17328)
2006(15000)
2005(13795)
作者
(61569)
(51541)
(51341)
(48981)
(32896)
(24790)
(23301)
(20183)
(19237)
(18451)
(17566)
(17193)
(16841)
(16619)
(16389)
(15899)
(15798)
(15442)
(15078)
(14890)
(13125)
(12857)
(12720)
(11809)
(11750)
(11646)
(11595)
(11499)
(10599)
(10420)
学科
(87665)
经济(87557)
(87529)
(79805)
企业(79805)
管理(73882)
方法(40978)
(40272)
数学(32331)
数学方法(32065)
业经(28560)
(28486)
(24661)
财务(24637)
财务管理(24582)
企业财务(23325)
中国(20720)
(20577)
农业(20059)
技术(17605)
(17364)
(16654)
(16304)
理论(15431)
地方(15344)
(15252)
(15129)
贸易(15124)
(14844)
(14666)
机构
学院(296846)
大学(292901)
(122917)
经济(120495)
管理(114416)
研究(100143)
理学(97568)
理学院(96523)
管理学(95031)
管理学院(94501)
中国(80758)
(66192)
科学(63848)
(62597)
(60227)
(53895)
财经(48600)
研究所(48467)
(47996)
农业(47963)
业大(47158)
中心(46144)
(43942)
北京(39324)
经济学(37251)
(36761)
(35692)
财经大学(35453)
(34334)
(33983)
基金
项目(190654)
科学(149325)
基金(138775)
研究(134410)
(122823)
国家(121734)
科学基金(103573)
社会(84176)
社会科(79689)
社会科学(79664)
(75761)
基金项目(73580)
自然(69476)
自然科(67829)
自然科学(67803)
自然科学基金(66662)
(63290)
教育(60714)
资助(57142)
编号(53474)
重点(43820)
成果(42820)
(42583)
(42062)
(42005)
(41059)
创新(38645)
科研(37737)
课题(36874)
计划(36354)
期刊
(140751)
经济(140751)
研究(87436)
(59861)
中国(58754)
(54451)
学报(49971)
科学(45498)
管理(45132)
大学(36928)
农业(36489)
学学(35435)
(29069)
金融(29069)
技术(25964)
财经(25171)
业经(23885)
教育(22884)
(22591)
经济研究(22547)
(21636)
问题(18382)
技术经济(17159)
财会(17009)
会计(15312)
(15185)
(15041)
现代(14127)
世界(14089)
商业(13903)
共检索到453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世成  王毕平  陈彬  
三大存款规模、结构变动特征(一)三大存款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以来浙江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持续增长,到2006年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4413.9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以下简称储蓄存款)从2000年的3574.65亿元递增到2006年的8376.87亿元,增长134.34%,年均增幅为15.14%;企业存款余额从2000年的2889.08亿元递增到2006年的10473.47亿元,增长262.52%,年均增幅为23.94%;财政存款余额从2000年的111.92亿元递增到2006年的442.45亿元,增长295.33%,年均增幅为25.75%。对比三大存款增长速度:财政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小江  
通过对存款机构变相提高储蓄存款利率的博弈分析,从博弈论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过去在一些地方存在变相提高储蓄存款利率的现象,以及针对这种现象金融监督机构应从哪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遏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谭政勋  
本文对1999—2004年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居民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对储蓄存款的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上调存款利率调控宏观经济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平  
从结构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储蓄存款具有如下特征:1.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首先,储蓄存款呈现“刚性”化稳定增长趋势,即各年的储蓄存款总是比上年增加。其次,定期储蓄的比重相当大。从全国看,定期储蓄占全部储蓄存款的比重约为80%。根据储蓄存款稳定性强的特征,可以认为:我国储蓄存款的稳定增长以及储蓄构成的相对稳定是以人们收入水平的稳定提高为前提的,我国储蓄存款的发展趋势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云海  张和玉  
储蓄存款亏本吗?张云海,张和玉人民银行现行的法定利率: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年利率为10.98%,两年期年利率为11.7%,三年期年利率为12.24%,五年期年利率为13.86%,八年及八年以上年利率为17.1%;流动资金贷款年利率为10.98%。从法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邵安  吴森国  
如何理解储蓄存款的地位与作用□马邵安吴森国储蓄存款作为银行存款的主要来源,其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在存款组织工作中,储蓄存款成本高、不合算,在经营中无利可图的观念在相当一部分同志中依然存在。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储蓄存款成本是否真的高到使银行亏本经营的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巍  徐颖  
连续七次降息能拉动国内总需求吗?本文通过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居民储蓄存款理论函数和计量模型。居民储蓄存款额的大小,主要受下列因素制约:个人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率、银行存款利率和证券收益率。本文利用1979~1997年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计量模型。由于偏回归系数与变量的原有单位都有直接的联系,单位不同,彼此不能直接比较,因而用Beta系数方法,分析了四个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同时,本文用弹性分析方法,测度了储蓄存款额对各个解释变量的敏感性:国民收入和物价指数呈现强弹性,银行名义存款利率的弹性较弱,证券市场资金吸纳率的弹性极弱。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华  孙学光  
本文在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78~2006年时间序列数据,借助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收入、利率、通货膨胀以及预防性动机与居民储蓄存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收入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最大,利率影响最小,通货膨胀居中。而预防性动机则是通过影响居民的收入和通货膨胀而影响储蓄水平。同时,收入、通货膨胀及预防性动机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大于农村居民,利率对二者的影响相差不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任才方  程学斌  
截止到1992年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0441亿元,比1991年2月末增加2941亿元,增长39%。储蓄增量如何分布?居民储蓄意向如何?了解这些对正确引导居民消费,合理利用闲置资金有现实意义。一、储蓄存款分布状况由于储户构成较复杂,为便于分析,仍将储蓄存款分为居民及非居民(企业、机关团体、部队等“小金库”以及以个人名义存入的)存款,居民又分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乡个体户(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郝冉  
本文以发自2006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迅速上涨为背景,通过建立ARIMA模型对于我国备受关注的高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变化进行了短期预测,阐述了储蓄存款余额所表现出的变化规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英晖  
2005年2月下旬,我们在浙江省内的杭州市、温州市、瑞安市的24个储蓄网点对1440 名储户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00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城镇居民当期收入增长较快,对当期物价满意度上升,但对未来预期收入的增收信心略有下降,对预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建民  李文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冀东升  王富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峰  
储蓄存款是国民收入经历三次分流后的产物。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储蓄存款的直接来源。“梯级效应”是指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决定消费结构和消费量的层次递进的作用过程 ;“连代效应”是指消费水平影响储蓄水平 ,消费结构影响储蓄结构、消费是影响储蓄量的影响过程。科学技术、劳动生产率、连带需求既影响消费结构 ,又引起储蓄结构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