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6)
- 2023(8376)
- 2022(7000)
- 2021(6628)
- 2020(5586)
- 2019(12898)
- 2018(12185)
- 2017(23390)
- 2016(12614)
- 2015(14686)
- 2014(14159)
- 2013(14578)
- 2012(13746)
- 2011(12288)
- 2010(12164)
- 2009(11176)
- 2008(11329)
- 2007(9479)
- 2006(8151)
- 2005(7197)
- 学科
- 济(62031)
- 经济(61973)
- 管理(38628)
- 业(37059)
- 方法(33713)
- 数学(31781)
- 数学方法(31644)
- 企(28238)
- 企业(28238)
- 财(27633)
- 中国(19069)
- 农(15648)
- 贸(13530)
- 贸易(13525)
- 易(13253)
- 务(13025)
- 财务(13021)
- 财务管理(12976)
- 财政(12696)
- 企业财务(12471)
- 制(11882)
- 政(10347)
- 业经(10152)
- 农业(10115)
- 地方(9805)
- 出(9345)
- 银(9162)
- 银行(9143)
- 融(8873)
- 金融(8873)
- 机构
- 大学(187258)
- 学院(183216)
- 济(91496)
- 经济(90344)
- 管理(70426)
- 研究(65575)
- 理学(61706)
- 理学院(61071)
- 管理学(60384)
- 管理学院(60051)
- 中国(52230)
- 财(48191)
- 京(38639)
- 科学(35720)
- 财经(35670)
- 经(32830)
- 所(32396)
- 经济学(31487)
- 农(29188)
- 研究所(29187)
- 中心(28761)
- 经济学院(28734)
- 财经大学(26670)
- 业大(24936)
- 北京(24642)
- 江(24558)
- 农业(23034)
- 院(22875)
- 范(21042)
- 师范(20852)
- 基金
- 项目(123095)
- 科学(98979)
- 基金(95321)
- 研究(89099)
- 家(83170)
- 国家(82584)
- 科学基金(71145)
- 社会(62258)
- 社会科(59486)
- 社会科学(59474)
- 基金项目(49131)
- 自然(43715)
- 省(43013)
- 自然科(42798)
- 自然科学(42788)
- 自然科学基金(42148)
- 教育(41008)
- 资助(40554)
- 划(37228)
- 编号(32275)
- 部(30296)
- 国家社会(28412)
- 重点(27793)
- 教育部(26774)
- 成果(26677)
- 中国(26399)
- 发(25739)
- 创(25252)
- 人文(25199)
- 大学(24247)
共检索到272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诉求。基于此背景下,选择中国2000—2016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模型检验财政失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路径分析中,财政失衡的加剧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但纵向财政失衡的加剧会带来技术进步,而支出角度下横向财政失衡的加剧会带来技术效率改善;在地区差异分析中,财政失衡的加剧会带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但收入角度下西部地区横向财政失衡的加剧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此外,良好的制度环境因素能够降低财政失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消极影响。最后,得出适度缩小财政失衡度可以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娜 李香菊 李光勤
从理论层面系统地诠释了财政纵向失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4-2016年26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显著抑制了我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中间机制分析表明,资本价格扭曲和劳动力价格扭曲是财政纵向失衡阻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的主要中介变量;财政纵向失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抑制作用存在着地区和时间差异。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直庆 刘迪钥 宋伟
发展中国家要素过度投入和无效配置现象普遍,前沿研究关注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却并未重视非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错配可能会引发效率损失。文章以产业层面的劳动力错配为视角,利用1978-2010年数据考察我国分行业劳动力配置的扭曲程度并测算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金融业,所有行业均出现要素错配现象且不同行业劳动力错配分化趋势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使其表现出多头"W"形变化趋势,并平均使全要素生产率降低20%左右。当然,这主要是劳动力有偏性配置、劳动报酬不平等和市场进入障碍的影响,使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而引发不均衡配置所致。
关键词:
劳动力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效率损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林辉 袁礼
当前要素错配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但前沿文献更多关注劳动力错配而非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构建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多部门模型,以资本流动系数表征资本错配水平,结合中国1978-2010年八大产业面板数据定量测算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配置效率整体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为负,源于资本错配引发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突出,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6%。同时,资本错配使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形成较大缺口,实际产出仅占潜在产出的70%~89%。这可能由于金融系统的垄断抑制了资本自由流动,进而引致产业间资本出现较大程度的错配,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效率的损失。
关键词:
资源配置效率 资本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戴小勇
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转型时期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核心问题。一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取决于企业生产率的总体分布,也取决于资源在生产率不同企业之间的配置效率。从资源错配的视角理解国家间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的文献,是近年来经济增长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本文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评述,揭示了资源错配视角下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形成机理,并介绍了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测算方法,以及全要素生产估计、加总与分解的实证研究。最后,结合国内研究进展与中国经济问题,讨论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期望能够为中国经济学者与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楚明钦
从实际产出与最优配置条件下产出比较的角度出发构建失衡指数,并进一步将制造业结构失衡分解成行业内失衡和行业间失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的确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失衡,我国制造业结构失衡与企业的规模有正相关关系,结构失衡能够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近25%55%。最后,通过计量分析发现,户籍制度和国企制度安排是造成我国制造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制造业 结构失衡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楚明钦
从实际产出与最优配置条件下产出比较的角度出发构建失衡指数,并进一步将制造业结构失衡分解成行业内失衡和行业间失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的确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失衡,我国制造业结构失衡与企业的规模有正相关关系,结构失衡能够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近25%~55%。最后,通过计量分析发现,户籍制度和国企制度安排是造成我国制造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制造业 结构失衡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钟廷勇 安烨
国家财富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而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原因是政策扭曲导致的要素错配。要素错配一般分为劳动力错配、资本错配和政策错配,对于要素错配程度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可以通过直接测算法和间接测算法进行估算。在要素错配的相关研究上,对于引起要素错配的深层次原因、要素错配所产生的潜在影响以及要素错配发生的渠道等方面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深入理解各种政策所导致的要素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造成影响的放大机制,特别是对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代数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支出对于优化经济增长模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研究了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通过静态与动态模型研究表明,在合理、适度的财政支出规模下,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当前中国的财政支出规模较大,但是财政支出结构亟待优化,尤其是应持续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科技事业费用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具备创新溢出效应的领域的支持力度。为建成具备竞争力的创新经济体,未来应继续坚持"创新导向型"的财政政策导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东杰 崔小勇 龚六堂
本文利用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银行信贷扩张对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信贷扩张时,国有部门投资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非国有部门投资的上升幅度,表明金融摩擦存在部门异质性。本文建立一个包含国有部门、非国有部门及金融摩擦存在部门异质性的RBC模型,研究金融摩擦异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总产出和总消费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稳态时,金融摩擦异质性造成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为0.987%—2.577%,总产出损失为1.971%—4.685%,总消费损失为2.188%—5.2%。当经济面临宽松的货币冲击时,金融摩擦异质性可以解释国有部门相对于非国有部门的显著扩张。在动态经济中,金融摩擦异质性加剧了资源错配程度,造成了额外的配置效率损失和产出损失,分析结果表明额外的损失是重要的。此外,金融摩擦异质性削弱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政府通过供给侧改革缓解非国有部门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配置效率,提高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加社会总福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祥伟 张莉娜
本文在推动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从土地财政的角度为财政纵向失衡如何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一种新的理论阐释,并进一步量化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情境下影响机制的适用范围。具体而言,本文在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手工整理匹配百万条土地交易信息以及使用两期前沿技术下的曼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测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基于2007—2019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等进行了多维检验。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推动了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张,阻碍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土地财政是重要影响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传导渠道会受到环境规制的调节影响,在低环境规制情境下,作用机制的适用性更强。考虑城市异质性特征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三线以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以及内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作用更强。由此,本文提出完善纵向转移支付体系,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柏惠 寇恩惠 杨龙见
增值税多档税率会导致抵扣链条出现"低征高扣"和"高征低扣"现象,扭曲中间投入价格,由此造成的资源误置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目前尚未有文献对此做出回应。本文扩展了Hsieh&Klenow(2009)模型,建立了包括劳动、资本、中间投入的三要素理论框架,使其更贴合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利用2007—2012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测算多档税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模拟不同税率简并方案的效果。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间,完全消除多档税率的影响,将会使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提升1.645%;不同的税率简并方案都能提升生产率,但单一标准税率方案具有明显优势,这一关系在多个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多档税率造成的扭曲还会传递到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由此导致的额外生产率损失分别为1.327%和0.884%。进一步地,本文利用采矿业税率改革的准自然实验,验证了减少税率差异对生产率具有提升效果这一发现。本文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证明了增值税单一税率的重要性,为通过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了证据。
关键词:
增值税 税率简并 资源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定祥 刘杰 李伶俐
文章以中国财政分权改革为背景,利用1985-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银行信贷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始于1985年的财政分权改革有效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分权制度下政府主导的国有银行信贷总体上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而1994年进一步分权分税改革后,政府对金融部门干预过度,使银行信贷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以考察银行信贷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内在路径。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制度背景下银行信贷主要通过技术进步路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技术效率路径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伟
文章以2000—2016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GMM动态效应模型深入探讨财政分权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Gtfp和Gtech存在显著的反向抑制作用,而对Geff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区,财政分权对Gtfp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衰退区,财政分权对Gtfp具有显著的反向抑制作用。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分权异质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梁强
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从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的视角研究土地财政、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适度提升土地供给量有利于提升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但土地财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西部地区较高的土地财政依赖显著抑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金融效率提升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西部、东部和中部。但金融规模的扩大却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区域依次是西部、中部和东部。次贷危机加剧地区土地财政、金融规模及政府财政对土地出让金依存度,不利于技术进步。
关键词:
土地财政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土地财政、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劳动力配置扭曲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基于江西省的实证
信息技术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证伪“生产率悖论”的285个地级市证据
OFDI、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工业企业的证据
集聚密度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来自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证据
价值链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周期的联动——来自世界与中国的经验证据
资本深化与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自中国工业1990-2013年的经验证据
收入差距对中国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自285个地级及以上级别城市的证据
数字基础设施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数字经济推动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吗?——基于“宽带中国”试点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