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8)
2023(9290)
2022(7558)
2021(6725)
2020(5576)
2019(12381)
2018(11759)
2017(22467)
2016(11867)
2015(13273)
2014(13026)
2013(12916)
2012(11720)
2011(10090)
2010(10519)
2009(10573)
2008(9846)
2007(8711)
2006(7740)
2005(7333)
作者
(31255)
(26071)
(25742)
(24882)
(16310)
(12376)
(11900)
(9891)
(9728)
(9427)
(8902)
(8687)
(8465)
(8316)
(8277)
(8025)
(7703)
(7453)
(7445)
(7385)
(6540)
(6219)
(6197)
(5924)
(5874)
(5873)
(5803)
(5778)
(5201)
(5160)
学科
管理(47142)
(43905)
经济(43827)
(41760)
(37322)
企业(37322)
(31488)
(26492)
金融(26490)
(24516)
银行(24508)
(23628)
中国(21081)
(19342)
(17050)
财务(17021)
财务管理(16977)
企业财务(16265)
方法(15799)
数学(13830)
数学方法(13721)
财政(13474)
地方(12756)
(12694)
(12104)
业经(12040)
体制(11213)
中国金融(11080)
(10778)
(9739)
机构
学院(160895)
大学(159544)
(71486)
经济(70009)
管理(60941)
理学(51594)
研究(51508)
理学院(51170)
管理学(50544)
管理学院(50256)
中国(48389)
(47059)
财经(32646)
(31745)
(29389)
科学(26620)
中心(25947)
(25233)
(24500)
财经大学(24081)
经济学(23820)
经济学院(21557)
研究所(21098)
(20837)
(20512)
(20335)
金融(20128)
(19968)
北京(19905)
银行(19621)
基金
项目(102236)
科学(81519)
研究(78475)
基金(75548)
(63356)
国家(62825)
科学基金(55603)
社会(53038)
社会科(50611)
社会科学(50599)
(40657)
基金项目(39412)
教育(34998)
自然(32710)
(32513)
自然科(31975)
自然科学(31969)
自然科学基金(31386)
编号(30544)
资助(30221)
(26827)
成果(25965)
重点(23137)
(22909)
(22817)
国家社会(22749)
(22311)
课题(21820)
(21777)
创新(21550)
期刊
(80529)
经济(80529)
研究(54887)
(43279)
中国(37059)
(33993)
金融(33993)
管理(23909)
学报(20504)
(19966)
科学(18497)
财经(17492)
大学(17062)
学学(16357)
(14815)
经济研究(13363)
教育(12906)
技术(12282)
农业(11977)
业经(11667)
会计(11425)
财会(11185)
问题(10003)
(8482)
财政(8482)
(8392)
理论(8385)
(7722)
国际(7542)
通讯(7461)
共检索到262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剑锋  王江月  
“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我国“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目标,被正式写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从行动方案和实施路径角度看,“双碳”目标的实现,必须以能源结构转型、新技术和产品研发为产业抓手,以“提升森林覆盖率、降低水、空气、土壤污染为生态抓手,这需要大规模的绿色投资才能实现。据测算,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在新能源发电、先进储能和绿色零碳建筑等领域新增投资120万亿~140万亿元。这意味着仅依靠政府或市场单方面的力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毛晖  王明月  梁天琪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加强了对地方的生态文明考核,地方政府成为减碳的重要责任主体。然而,地方政府在减碳过程中,还面临着减碳与增长之间的冲突、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的积极性有待调动、地方财政压力较大等现实困境。而采取财政金融协同推进减碳,有利于发挥政策组合效应,在减碳的同时推动经济增长,鼓励多主体参与减碳,更好地化解地方减碳的资金压力。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议:地方政府应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低碳领域;借助金融工具,提升绿色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碳汇经济,培养经济增长新引擎。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维安  秦岚  
战后日本也曾面临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严峻考验,其以垃圾分类处置入手构建循环型社会的绿色治理经验值得借鉴。围绕绿色治理关键点的探讨发现:社会参与方面高度重视环境教育等软性投资;规则强化方面实现稳定预期、规则执行方面突出人性化、便利化和精细化;协同机制方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将环境目标融入产业升级是日本实践的重要经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韩云   陈为   张云   文凤华  
共同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主体之一,可凭借专业投资优势和行业绿色治理协同网络驱动企业绿色创新。本文选取2006—2020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机构投资者企业持股网络的监督机理,检验共同机构投资者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推动上市公司提升绿色创新水平,且共同机构所有权联结程度、共同机构所有权比例均与绿色创新水平正相关。针对传导路径的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发挥治理和行业协同网络效应,通过实地调研、退出威胁或较强的同行业势力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本文进一步引入绿色金融准自然实验,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实施中发挥资金配置效应,产生更显著的绿色创新驱动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绿色发明专利,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的正效应更加显著,且长期的共同机构投资者、环保行业属性或成熟型公司特征可以提升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于绿色创新的正效应。本文研究成果丰富了以市场驱动为主体的绿色创新驱动力形成机制研究,为我国行业绿色治理协同网络下的绿色转型探索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鲍丹  
在金融一体化背景下,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凸显重要,但其复杂性和风险性极大地制约了创新的速度和绩效。协同学理论为该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通过对创新要素和序参量的分析,建立金融创新的协同机制模型,并探讨协同机制在金融创新过程中的体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志伟  
地方金融的监管分权试验已经开始,但尚未完全铺开,从既有的分权实践、未来发展与理论研究来看,此时在地方金融监管分权"授予-行使"的框架下、展开对地方金融监管协同问题的研究实属必要。研究之展开须从既往笼统性阐述向微观细化转换,具体是地方金融监管协同应涵括哪些内容应予以厘清,究竟是仅仅涵括监管执法实践中的协同,抑或是将监管权授予中的协同纳入其统摄之列。同时结合金融监管事项在不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分配与授予,明晰地方金融监管权"行使"中协同的三种基本类型:监管协助、监管协调、监管协作。是故,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协同机制构建实践及其思路的阐明,须以地方金融监管权的授予与行使中的协同,以及行使中协同的类型为理论基点。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文波  陶媛婷  
本文以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两者的协同为出发点,针对目前两者协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力量,通过完善科技与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创新贷款模式、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培育复合型科技金融人才以及强化科技金融风险管理等对策建议,以期实现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深入协同,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志伟  
地方金融的监管分权试验已经开始,但尚未完全铺开,从既有的分权实践、未来发展与理论研究来看,此时在地方金融监管分权"授予-行使"的框架下、展开对地方金融监管协同问题的研究实属必要。研究之展开须从既往笼统性阐述向微观细化转换,具体是地方金融监管协同应涵括哪些内容应予以厘清,究竟是仅仅涵括监管执法实践中的协同,抑或是将监管权授予中的协同纳入其统摄之列。同时结合金融监管事项在不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分配与授予,明晰地方金融监管权"行使"中协同的三种基本类型:监管协助、监管协调、监管协作。是故,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协同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连友  罗嘉  
通过引入系统科学中的协同学,论证了协同学应用于金融监管研究的可行性,认为用协同学来研究金融监管协同机制有助于系统地分析它在金融监管中的协同作用。通过深入分析我国这一机制中的序参量,提出应基于协同学来构建我国金融监管协同机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鲁政委  汤维祺  
2016年9月,在杭州G20峰会上,中国提出了建设"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议题,成为全球金融治理"中国方案"的关键内容,受到了全球的关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实现我国"协调、创新、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战略都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5年中,我国已经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相关领域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并成功地将相关理念和经验推向国际社会。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熊晓炼  樊健  
为探究我国金融科技—制造业绿色转型复合系统自组织协同演化机制,在对复合系统协同演化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哈肯模型,利用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探析金融科技—制造业绿色转型复合系统的区域协同差异。结果表明,制造业绿色转型是控制复合系统协同演化结构和方向的关键因素;金融科技与制造业绿色转型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但两者均形成抑制复合系统协同演化的负反馈机制;样本期内,我国金融科技—制造业绿色转型复合系统协同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区域协同差异较小但呈扩大趋势;四大经济区域协同水平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为界,呈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东部地区协同水平差异远大于其它地区,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协同水平差异相当,东部和东北地区协同水平差异均呈扩大态势。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宋莹  
审计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新时代背景下,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切实提高审计监督服务质效,有效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审计全覆盖,是审计工作当务之急。本文从地方财政审计工作实际出发,将协同理论和网格化管理引入地方财政审计项目的审计组织方式中来,通过查摆地方财政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性提出构建地方财政审计协同机制的路径,旨在推动地方财政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樊明太  
中国绿色发展需要绿色金融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随着国际社会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我国人均GNP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居民对绿色和环保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能力和支付意愿逐渐增强,企业进行绿色和环保的生产和投资的压力逐渐加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向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转型的机遇和挑战。适应我国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需要,我国将面临绿化金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范光敏  冯春  张怡  
人道物流协同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灾难救援的效率和效益,现已成为灾难管理和物流管理领域关注的焦点。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人道物流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人道物流协同的影响因素和优势;介绍了目前人道物流协同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和瑞  段春林  赵巧芝  
绿色金融与绿色科技深度耦合、协调发展是“双碳”背景下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梳理二者交互耦合理论机制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和空间马尔可夫链测度2010~2020年中国30省(区、市)绿色金融与绿色科技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耦合协调度呈东高西低、东快西慢的分布格局,结构由“金字塔”型转变为“橄榄”型,中间水平省(区、市)占主导;基尼系数呈加速增长的“J”型趋势,总体差异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区域内>超变密度;(2)耦合协调度呈空间正相关且集聚程度不断增强。高-高集聚出现在长三角地区,低-低集聚的省(区、市)位于西部和东北地区;(3)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更新了基于传统马尔科夫链的研究结论:状态演进不仅存在“锁定”效应,还会受到邻近地区的“空间拖拽”,表现出“俱乐部趋同”现象。应强化空间治理,完善耦合协调发展的溢出通道建设,更好地实现绿色金融与绿色科技有效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