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1)
- 2023(13200)
- 2022(10949)
- 2021(10313)
- 2020(8162)
- 2019(18308)
- 2018(17925)
- 2017(33930)
- 2016(18404)
- 2015(20687)
- 2014(20631)
- 2013(20525)
- 2012(19410)
- 2011(17590)
- 2010(18384)
- 2009(16981)
- 2008(17064)
- 2007(15871)
- 2006(14489)
- 2005(13341)
- 学科
- 济(81408)
- 经济(81241)
- 业(60597)
- 管理(51874)
- 农(50731)
- 企(38901)
- 企业(38901)
- 农业(33822)
- 中国(29495)
- 财(28372)
- 地方(26053)
- 业经(25107)
- 方法(22244)
- 制(19398)
- 数学(16950)
- 数学方法(16751)
- 发(16204)
- 策(16098)
- 银(14892)
- 银行(14883)
- 行(14364)
- 财政(14103)
- 融(13600)
- 金融(13599)
- 学(13587)
- 贸(13518)
- 贸易(13503)
- 体(13070)
- 易(13065)
- 理论(12890)
- 机构
- 学院(260869)
- 大学(253640)
- 济(111654)
- 经济(109105)
- 管理(97967)
- 研究(95206)
- 理学(82024)
- 理学院(81098)
- 管理学(80024)
- 管理学院(79492)
- 中国(76386)
- 财(57924)
- 农(56821)
- 京(54801)
- 科学(53675)
- 所(47635)
- 中心(44614)
- 江(44197)
- 农业(42560)
- 研究所(41854)
- 财经(40823)
- 业大(39198)
- 范(37138)
- 师范(36889)
- 经(36801)
- 北京(35036)
- 州(34669)
- 院(33488)
- 省(32970)
- 经济学(31843)
- 基金
- 项目(158918)
- 研究(126900)
- 科学(125382)
- 基金(111460)
- 家(94492)
- 国家(93453)
- 社会(81979)
- 科学基金(79933)
- 社会科(76325)
- 社会科学(76305)
- 省(64471)
- 基金项目(57781)
- 教育(56704)
- 编号(55087)
- 划(52201)
- 成果(46834)
- 自然(46107)
- 自然科(44941)
- 自然科学(44935)
- 自然科学基金(44119)
- 资助(43990)
- 发(40617)
- 课题(38876)
- 重点(35514)
- 部(35380)
- 发展(33960)
- 性(33813)
- 展(33364)
- 创(32923)
- 国家社会(32746)
- 期刊
- 济(146778)
- 经济(146778)
- 研究(86929)
- 中国(68494)
- 农(61884)
- 财(46674)
- 农业(41629)
- 教育(36304)
- 管理(35667)
- 科学(35143)
- 学报(35019)
- 融(33370)
- 金融(33370)
- 业经(28991)
- 大学(28876)
- 学学(26755)
- 技术(23376)
- 经济研究(20639)
- 财经(20374)
- 业(19687)
- 问题(19498)
- 经(17512)
- 农村(15982)
- 村(15982)
- 农业经济(15745)
- 世界(15208)
- 版(14460)
- 经济问题(13648)
- 贸(13222)
- 图书(12962)
共检索到438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鞍钢 魏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举措。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支持模式大不相同,效果也有所差异。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公共财政体系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大,公共支出政策应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将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农村大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公共支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彭姣婷 杨从明
发展林业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农民的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也可以扩大农村人口的就业,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社区林业有利于林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牧业与林业的相互渗透;有利于保护土著居民的文化整体性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林业发展 社区林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来春 刘明君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的理论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具体可概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扩展农民的实质自由为最终目的,以扩展农民的工具性自由为重要手段,并将扩展农民个人自由作为社会的承诺,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关键词:
自由 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辛岭 蒋和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分布、人力资源状况方面各不相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建设重点和建设途径,用以指导新农村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平瑛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渔业是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休闲渔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且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休闲渔业 新农村建设 发展对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新
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产品、新方式、新环境”的“五新”战略,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新农村 农村金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丁学东 苑广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每一方面工作都与财政工作密切相关,财政大有可为。本期推出的这组专题"建设新农村,财政做什么"只能算是破题,今后本刊将继续报道这方面的内容,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储德银 胡子燕
本文在分析“十五”时期国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展望、提出“十一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建立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促进农村社会事业进步的财政政策体系。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财政政策 建设 改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建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从“新”字立意开始分析,在寻找差异的过程中发现财政投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投入领域,并针对实际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了控制预案。
关键词:
财政投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制度对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明
一、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分析(一)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界定。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提出的课题。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重点,不是直接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海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本文围绕农业的财政投入,提出了财政投入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性及投入目标,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投入取向及其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关礼
一、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进一步理清财政支农工作思路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概括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我们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财政支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志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文明素质和劳动素质,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将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人才资源,这是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的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转变服务观念、更新服务理念、明确服务任务、融入服务需求、构建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以及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农村建设 新型农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法兴
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前主要面临四大难题:一是建什么;二是投资需求有多大;三是资金怎么来;四是政府投资怎么管。这四个难题实际上搭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框架。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重点满足基本保障性需求所谓基本保障性需求,是在现有经济、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贤忠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 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的一项攻坚工程,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