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1)
2023(8580)
2022(6878)
2021(6276)
2020(5356)
2019(11586)
2018(11096)
2017(21985)
2016(11970)
2015(13238)
2014(12815)
2013(12885)
2012(11705)
2011(9672)
2010(10020)
2009(9590)
2008(10251)
2007(9122)
2006(8143)
2005(7695)
作者
(30587)
(25631)
(25369)
(24431)
(16489)
(11944)
(11497)
(9670)
(9401)
(9392)
(8763)
(8637)
(8468)
(8400)
(7868)
(7652)
(7624)
(7273)
(7232)
(7208)
(6250)
(6249)
(6222)
(6024)
(5754)
(5684)
(5668)
(5659)
(5145)
(4964)
学科
(74816)
(72427)
企业(72427)
管理(59527)
(51987)
经济(51920)
(38348)
业经(24778)
(22406)
财务(22403)
财务管理(22356)
(22004)
方法(21714)
企业财务(21261)
税收(20555)
(20378)
(19962)
财政(15347)
(14689)
(14490)
农业(14425)
技术(14415)
数学(14313)
数学方法(14269)
(12837)
(12656)
(12346)
企业经济(11999)
中国(11829)
(11682)
机构
学院(168737)
大学(159942)
(74549)
经济(73408)
管理(71609)
理学(61178)
理学院(60760)
管理学(60360)
管理学院(60044)
(52026)
研究(46482)
中国(40702)
财经(35662)
(32187)
(31576)
(27260)
财经大学(25784)
科学(24135)
(23641)
经济学(22548)
(22379)
商学(21882)
商学院(21699)
中心(21001)
(20632)
经济学院(20596)
北京(19555)
业大(19398)
经济管理(18942)
研究所(18802)
基金
项目(101005)
科学(81865)
研究(79182)
基金(75211)
(62358)
国家(61725)
科学基金(56272)
社会(53621)
社会科(50942)
社会科学(50928)
(40354)
基金项目(39563)
教育(34527)
自然(33702)
自然科(32982)
自然科学(32975)
自然科学基金(32477)
编号(31828)
(31059)
资助(29681)
(28439)
成果(25792)
(25044)
(23689)
(22928)
国家社会(22650)
(22646)
创新(22383)
重点(21837)
(21277)
期刊
(90204)
经济(90204)
研究(58148)
(49428)
管理(31717)
中国(31641)
(23434)
财经(18397)
科学(18029)
(17955)
学报(17576)
农业(16221)
业经(16206)
(15766)
(15745)
技术(15319)
(15246)
金融(15246)
经济研究(14954)
大学(14627)
财会(14429)
学学(14401)
税务(13991)
会计(12755)
问题(11180)
技术经济(10834)
(10821)
教育(9702)
通讯(9538)
会通(9533)
共检索到266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晓东  高艳慧  
以我国A股上市区公司微观与30省市的宏观进行匹配得到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就财政双向失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路径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同时存在较高的双向失衡,财政纵向失衡促进企业避税,财政横向失衡抑制企业避税。从传导路径来看,财政纵向失衡通过降低地方税收征管强度促进企业避税,财政横向失衡通过提高地方税收征管积极性抑制企业避税;从地区分化来看,东部地区与全样本结论一致,但在非东部地区,财政纵向失衡、横向失衡与企业避税均负相关,这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企业减少避税能换来更多的政府补助;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分化来看,财政纵向失衡与横向失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均在债务规模低的地区成立;从企业自身现金流分化来看,纵向失衡与企业避税的促进关系在现金流低组中成立,而横向失衡与企业避税的抑制关系在现金流高组中成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钰鹏  
财政压力既影响政府行为,也影响企业避税行为。基于此,文章以2008—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财政压力与企业避税行为进行探讨,并考察税收征管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财政压力越大,企业避税程度越低,税收征管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以上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中;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财政压力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当地方财政压力较大时,企业采取减少避税措施,更有助于其在地方财政缓解后获取更多的政府补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贺  王曙光  
本文以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柔性税收征管在民营企业避税行为中的治理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并从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两个层面刻画财政分权,进一步探究财政分权视角下柔性税收征管与民营企业避税行为间的关系。经实证检验发现:柔性税收征管显著抑制民营企业的避税行为;财政分权对民营企业避税行为具有异质性影响,具体为财政支出分权对民营企业避税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财政收入分权则显著加剧民营企业的避税行为;财政分权显著增强柔性税收征管对民营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颜淑姬  
笔者以2008—2011年2 818个A股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地方税收竞争、税收征管与家族企业避税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中央高度集中税权的形势下,放松税收征管成了地方政府开展税收竞争的优选手段。相关研究表明:税收竞争对税收征管存在负向影响;而税收征管又对家族企业避税产生了负向影响,当分国税与地税来区分税收征管力度时,税收征管对家族企业避税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为竞争流动性要素的流入,地税对流动性强的制造业的征管力度比流动性弱的服务业来的弱;沿海地区税收竞争程度并未比内陆地区来的缓和,税收征管反比内陆来的放松;家族企业避税程度更高。总之,地方税收竞争加剧了家族企业避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庆丰  陈熠辉  
在“收入集权,支出分权”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财政纵向失衡可能引发地方激励异化,进而对辖区内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产生影响。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表明地方政府财政纵向失衡会显著提升区域内企业的投资支出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和土地价格上升是财政纵向失衡影响企业投资支出的正向渠道;而财政纵向失衡带来的政府投资增加是影响企业投资支出的负向渠道。异质性检验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企业投资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低市场化程度地区和高经济竞争地区更加明显。此外,财政纵向失衡对企业投资的促进效应是偏离最优效率水平的,主要体现在增加了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本文的研究发现揭示了各层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影响辖区内企业决策的微观机制,将有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易珈   李锡涛   刘若曦  
本文以中国在2002年实施的所得税分享改革为背景,将纵向财政失衡纳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互动的理论模型,分析纵向财政失衡引致的地方政府行为对企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并利用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采用强度DID的识别策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纵向财政失衡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能源消耗强度,在一系列稳健性与有效性分析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讨论发现,长期纵向财政失衡将通过能源要素市场和劳动力成本影响企业的要素投入决策,最终影响企业能源消耗强度。本文为形成以财政制度为核心的能源环境治理政策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政府应认识到能源要素市场扭曲背后的制度原因,从财政制度设计角度解决公共治理问题,发挥财政工具的激励、协调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东坡  
本文基于2013—2020年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实证分析审计资源错配对企业避税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路径,同时将业财融合这一要素引入两者关系研究框架中,探究业财融合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审计资源错配与企业避税间显著正相关;业财融合与企业避税间显著负相关;业财融合显著削弱审计资源错配与企业避税间的正相关程度。研究可以规范上市企业纳税行为、提升审计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企业业财融合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和祥  诸葛续亮  
"营改增"后地方财政面临失衡问题。本文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2009-2011年国内增值税收入和地方级营业税收入为测算样本,将增值税和营业税合并作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分析各地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地方对中央税收上缴情况,得出"营改增"之后,按照50:50的增值税分享比例计算,绝大部分地区财政受损和得益不大,只有个别地区财政受损和得益比较严重,并提出适当调整个别地区的税收返还和上缴政策,以平衡各方的利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卓轩   钟海  
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政府间关系,文章使用空间统计方法考察了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竞争在整体空间集聚和局部区域分化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不同时期下的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政府财政结构对于税收竞争的时空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地理和经济空间下均存在“向上竞争”的特点,收支分权及财政自主度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水平的提高且表现出时期延伸性;纵向财政失衡则起抑制作用,但财政自主度和收支分权分别加剧和削弱了该影响。进一步地,本文使用多门槛模型考察了财政结构对于税收竞争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纵向财政失衡对于税收竞争的作用在收支分权和财政自主度下分别表现为单一和双重门槛特征,在收支分权门槛下始终起抑制作用,但逐级削弱;在财政自主度门槛下则经历了“明显促进—影响不明显—明显抑制”的跳跃过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敬轩  张明  徐玲  
为了解决绩效考核指标带来的激励扭曲问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绩效考核重视程度。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政策可能会通过影响企业避税的方式影响居民福利。地方环境治理政策力度的提高可能会改变企业避税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避税程度。利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地级市环境治理政策对企业避税程度的影响,发现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程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企业的避税程度,降低了企业实际税率。因此,在我国进行官员绩效考核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影响。在增加环境治理程度时,应加强对企业税收征管的监督力度,提高企业的纳税遵从度,降低对企业避税和实际税率的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陶东杰  李成  
环境规制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同时会提升地方财政压力,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税收努力以及企业实际税负。本文构建了一个政府—企业两部门博弈模型,并基于我国低碳城市试点的准自然试验,利用全国税收调查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力度提升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对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负向冲击显著加剧了地方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因此提高了税收努力,平均而言,使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上升了0.5个百分点。这一效应主要发生在环境治理压力更大的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本文的发现从财政治理的视角为新时代推进绿色发展与地区平衡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小芬  张文婧  
基于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本文考察了财政分权对企业杠杆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地方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平均而言当地企业杠杆率水平越低。财政分权对国有企业杠杆率的影响表现为挤入效应,而对非国有企业则表现为挤出效应。背后的机制在于,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当地金融机构和企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改变了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造成国企和民企在融资能力上的差异。企业与地方政府政治联系越密切或者信贷约束程度越低,财政分权对其杠杆率的挤出效应就会越小。本文认为,企业杠杆率的结构性失衡是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微观表现,应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针对不同部门分类施策,同时规范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加强金融统一监管、强化地方政府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稳定宏观杠杆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姚凯辛  李为  项后军  
本文采用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地方债务对实体企业杠杆率结构分化的影响以及财政压力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地方债务规模扩张,总体上挤出了实体企业从银行获得的信贷资金,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杠杆率。第二,地方债务对于实体企业融资的挤出效应,存在显著的产权结构和期限结构分化,挤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企部门和企业长期融资,对国企部门和企业短期融资影响不大。第三,财政压力催化地方债务导致企业杠杆率的产权结构分化和期限结构分化更加显著。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匹配,合理控制地方债务扩张速度,避免实体企业融资被过度挤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彭健  
以公共土地出让收入为支柱财源的现行土地财政模式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但在经历了多年增长之后,现有土地财政模式所面临的财政与金融风险逐步加剧。为保障地方财政收入的充足与稳定,需要对现行地方税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将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土地财政模式转变为依靠规范、有序、可持续的地方税收收入的"税收财政"模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桂娟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及转型国家(这里的转型国家指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财政分权化之势愈演愈烈。尽管各国财政分权所产生的经济和政治效果各不相同,但不可否认,财政分权的种种积极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同。一、财政分权与地方税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