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15)
- 2023(5526)
- 2022(4392)
- 2021(4172)
- 2020(3472)
- 2019(7810)
- 2018(7106)
- 2017(14052)
- 2016(7269)
- 2015(7919)
- 2014(7748)
- 2013(7863)
- 2012(7174)
- 2011(5955)
- 2010(6345)
- 2009(6351)
- 2008(5523)
- 2007(4728)
- 2006(4124)
- 2005(3866)
- 学科
- 济(27551)
- 经济(27534)
- 财(26474)
- 管理(25711)
- 业(25526)
- 融(24768)
- 金融(24768)
- 企(22925)
- 企业(22925)
- 银(22290)
- 银行(22284)
- 行(21537)
- 中国(17312)
- 务(13743)
- 财务(13731)
- 财务管理(13690)
- 企业财务(13229)
- 制(12983)
- 财政(11933)
- 方法(11223)
- 中国金融(10991)
- 数学(10148)
- 数学方法(10104)
- 地方(10036)
- 政(9644)
- 体(8947)
- 体制(8342)
- 农(7311)
- 业经(7156)
- 度(6827)
- 机构
- 学院(93231)
- 大学(91662)
- 济(43704)
- 经济(42885)
- 管理(34663)
- 财(31892)
- 中国(31751)
- 理学(29629)
- 研究(29618)
- 理学院(29359)
- 管理学(29028)
- 管理学院(28872)
- 财经(21149)
- 经(19071)
- 京(17831)
- 融(16494)
- 银(16201)
- 金融(16186)
- 中心(16031)
- 财经大学(15666)
- 银行(15659)
- 经济学(15468)
- 科学(15355)
- 行(14673)
- 所(14196)
- 经济学院(14145)
- 江(13985)
- 人民(13232)
- 研究所(12277)
- 国人(12007)
- 基金
- 项目(58742)
- 科学(46753)
- 研究(44685)
- 基金(43787)
- 家(36567)
- 国家(36257)
- 科学基金(32244)
- 社会(30369)
- 社会科(29153)
- 社会科学(29147)
- 省(23249)
- 基金项目(23131)
- 教育(19762)
- 自然(19022)
- 自然科(18631)
- 自然科学(18627)
- 自然科学基金(18325)
- 划(18283)
- 资助(18138)
- 编号(17354)
- 成果(14584)
- 重点(13518)
- 部(13213)
- 国家社会(13101)
- 创(13054)
- 发(12949)
- 性(12874)
- 创新(12291)
- 制(12017)
- 课题(11988)
共检索到153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召 顾永昆
金融系统具有为财政融资的功能,所以,推动金融结构演化成为缓解财政压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金融结构演化与财政压力间的作用机制,并利用日本发展经验进行检验。研究表明,"财政增收型"与"经济增长型"下的金融结构存在较大的不一致,在财政增收的压力下政府行为可能短视化,使金融结构偏离最优演化路径。战后日本长期通过金融系统变革缓解财政压力,成为1990年后经济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财政收支间的一些矛盾渐显,优化金融结构、提升其资源配置效率功能,对构建高效、独立的财政与金融系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财政压力 金融结构 财政与金融独立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采用熵值法测度2007—2020年中国293个地级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财政压力、金融分权与数字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压力对数字创新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非线性特征。这一结论在采用赤字率作为工具变量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市相对于中西部与外围城市,财政压力对数字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金融分权是财政压力推动数字创新的重要机制;财政压力对数字创新的溢出效应呈倒“U”型非线性变化态势,且在经济依赖性较强的地区作用更突出。由此,应该从实施差异化财政分权策略、适度提高金融分权水平与发挥财政和金融合力作用方面,形塑数字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字创新 财政压力 金融分权 门槛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采用熵值法测度2007—2020年中国293个地级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财政压力、金融分权与数字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压力对数字创新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非线性特征。这一结论在采用赤字率作为工具变量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市相对于中西部与外围城市,财政压力对数字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金融分权是财政压力推动数字创新的重要机制;财政压力对数字创新的溢出效应呈倒“U”型非线性变化态势,且在经济依赖性较强的地区作用更突出。由此,应该从实施差异化财政分权策略、适度提高金融分权水平与发挥财政和金融合力作用方面,形塑数字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字创新 财政压力 金融分权 门槛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微微
本文基于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及其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各地区所肩负的财政压力越大,对金融的抑制程度越高。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的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财政压力和金融抑制虽然提高了劳动力及资本的增长率,但却显著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抑制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微微
本文基于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及其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各地区所肩负的财政压力越大,对金融的抑制程度越高。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的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财政压力和金融抑制虽然提高了劳动力及资本的增长率,但却显著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抑制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袁洁 王业斌
当前,中国将金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基本的出发点是解决各地区普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运用中国1996—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财政压力的角度实证分析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结果显示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地区所面临的财政压力越大,其金融抑制程度则越高,证实了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因此,在推进金融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的协调,进一步理顺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匹配程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得前 汪鼎
本文利用2011—2018年中国省本级和地级市数据,考察了财政压力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财政压力的增加,地级市政府在生产领域和民生领域均会采取"有保有压"的支出策略,在"保增长、促稳定"的同时,"轻创新、轻人力资本投入"。通过上移地级市政府部分支出责任来匹配自有财力,能有效调整地级市财政支出结构,有助于促进地级市政府在"保增长、促稳定"的同时,进一步兼顾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地级市政府自身偏好和资源禀赋差异会显著影响其财政支出策略的选择。因此,为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关注地方财政压力变化,合理划分省以下各级政府间的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赵全厚
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面临结束,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即将开启。在这个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中国经济将进入"新常态"。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正确判断我国财政金融发展态势,分析"十三五"时期财政金融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揭示财政金融风险演化的主要因素,把握财政金融风险作用机理和潜在影响,提出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和加强风险管理措施的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姜松 曹峥林 王钊
基于1985~2009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与GARCH模型对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及其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显著提高,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西部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最低的是中部地区;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演化中存在"集簇性"、"非对称性"以及长短期演化存在差异的规律性特征。基于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 协同效率 演化规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权飞过 王晓芳
本文从理论上将财政分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划分为两个渠道:一是财政分权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企业创新的财政补助,直接推动了企业创新;二是财政分权通过优化地区金融结构,发挥了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间接推动了企业创新。利用2008~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和省级层面数据相结合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企业创新确实存在双重影响,并且对民营企业、处于成长期及公司高管具有研发背景的企业的研发创新有显著激励作用。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财政支出分权对企业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而财政收入分权则对企业创新有抑制作用。本文认为,应在完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基础上,适当提高地方财政自主权,强化对处于成长期民营企业创新的财政扶持力度,并发挥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以更好地推动企业创新。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金融结构 企业创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彤 王文甫
本文基于中国式经济分权的大背景研究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在分析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影响经济结构性失衡的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假说的基础上进行实证验证。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相比于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变化导致的经济结构变动更大;金融显性集权会显著改善经济结构,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则相反。考虑财政金融联动特征后,本文还发现,金融隐性分权在财政分权影响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机制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需互相配合才可达到缓解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效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晶
立足金融结构优化背景,借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优化能够赋能共同富裕,且经过内生性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正向调节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得出,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金融结构优化积极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晶
立足金融结构优化背景,借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优化能够赋能共同富裕,且经过内生性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正向调节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得出,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金融结构优化积极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英利
通过分析财政压力与土地财政对区域房价的影响机理,来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同时考虑到财政压力与土地财政对区域房价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采用GTWR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研究了财政压力、土地财政对房价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并对其时空异质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压力、土地财政对房价整体上具有正向直接效应;财政压力通过土地财政对区域房价起到正向的间接效应;财政压力和土地财政及两者互动对房价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由于较高的土地财政依赖而以间接效应为主,而西部地区则以财政压力对房价的直接效应为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廖红伟 刘永飞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税制改革对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直接推动试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还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增加第三产业人员就业和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间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存在会对"营改增"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产生抑制作用,进而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分析发现,"营改增"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以及财政压力的调节效应在试点城市间存在异质性,这两种效应在Ⅱ类和Ⅲ类城市中表现更加显著;"营改增"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存在可持续性,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效应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因此,应当合理安排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构建完善的地方税体系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财政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