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8)
2023(12056)
2022(10080)
2021(9495)
2020(7799)
2019(17957)
2018(17535)
2017(33183)
2016(17735)
2015(19748)
2014(19601)
2013(19382)
2012(18406)
2011(16556)
2010(16933)
2009(16037)
2008(16102)
2007(14094)
2006(13239)
2005(12300)
作者
(47611)
(39579)
(39498)
(38490)
(25715)
(18630)
(18027)
(15153)
(15150)
(14437)
(14018)
(13083)
(13053)
(13020)
(12840)
(12312)
(11801)
(11432)
(11194)
(10865)
(10266)
(9590)
(9460)
(9251)
(9039)
(9034)
(8588)
(8407)
(8006)
(7816)
学科
(90851)
经济(90761)
管理(53632)
(46035)
(37153)
企业(37153)
(34063)
方法(30062)
数学(27287)
数学方法(27070)
中国(26838)
(22304)
地方(22040)
税收(20847)
(20834)
(20670)
(19491)
业经(16872)
(16311)
贸易(16302)
财政(16187)
(15910)
(15548)
财务(15529)
财务管理(15478)
企业财务(14764)
(14348)
(14259)
银行(14254)
(14171)
机构
大学(249900)
学院(249272)
(125349)
经济(123248)
研究(93808)
管理(91142)
理学(76358)
中国(75553)
理学院(75546)
管理学(74621)
管理学院(74120)
(69284)
(52501)
财经(49593)
科学(48635)
(46536)
(45127)
经济学(41574)
中心(41063)
研究所(40772)
(38636)
经济学院(37184)
财经大学(36362)
北京(34782)
(33078)
(31611)
(31380)
师范(31077)
(29526)
科学院(26734)
基金
项目(149729)
科学(119008)
研究(116219)
基金(111066)
(94647)
国家(93888)
科学基金(80821)
社会(77975)
社会科(74172)
社会科学(74154)
基金项目(56124)
(54019)
教育(52943)
资助(46944)
自然(46825)
自然科(45760)
自然科学(45746)
编号(45246)
(45231)
自然科学基金(44988)
成果(39930)
(35538)
国家社会(34222)
重点(33686)
(33496)
课题(32649)
(32063)
教育部(31662)
中国(31625)
(30198)
期刊
(148723)
经济(148723)
研究(95559)
(56962)
中国(54811)
管理(38479)
(29595)
金融(29595)
(28869)
学报(28783)
科学(28781)
经济研究(26602)
财经(26486)
教育(26029)
大学(23363)
(22971)
技术(22702)
学学(21765)
农业(19222)
问题(19093)
业经(18935)
(18322)
(18190)
国际(17055)
(16332)
世界(15876)
税务(14534)
技术经济(13531)
统计(12368)
会计(12043)
共检索到418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思霞  许文立  张领祎  
本文基于2002年的所得税分享改革构造了强度类DID模型,借助所得税分税关系调整的外生冲击测度财政压力变化,并使用来自城市一级的卫星灯光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压力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压力显著提高了地区灯光亮度。研究还发现:第一,在财政转移支付净流入地区,财政压力的经济激励效应并不显著;第二,财政压力下,地方政府倾向于支持房地产等地方高税行业的发展,而这种趋向于单一化的发展模式,可能会降低地方经济增长多样性,增加宏观经济风险;第三,所得税分享改革形成的财政压力,约束了地方政府过度的支出竞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思霞  许文立  张领祎  
本文基于2002年的所得税分享改革构造了强度类DID模型,借助所得税分税关系调整的外生冲击测度财政压力变化,并使用来自城市一级的卫星灯光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压力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压力显著提高了地区灯光亮度。研究还发现:第一,在财政转移支付净流入地区,财政压力的经济激励效应并不显著;第二,财政压力下,地方政府倾向于支持房地产等地方高税行业的发展,而这种趋向于单一化的发展模式,可能会降低地方经济增长多样性,增加宏观经济风险;第三,所得税分享改革形成的财政压力,约束了地方政府过度的支出竞争,但以土地收入为资金支持开展的税收竞争仍普遍存在。本文的研究在支出分权和决策分权之外,为中国式分权解释地方经济增长奇迹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也为更加全面理解分税制度下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激励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少林  杨文彤  
“双碳”目标与财政压力陡增如何兼容并进,是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央地税收分成作为财政压力切入点,利用强度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地方财政压力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显著促进财政压力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于产业结构低端化地区,在稳增长前提下,适度调整环境规制强度虽然能刺激工业与第二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产业结构优化空间与资本来源,但环境规制强度的下降也导致后续绿色增长动力不足;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激发更深层次的绿色变革;西部、东北和转移支付流入地的财政压力地区具有显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易珈   李锡涛   刘若曦  
本文以中国在2002年实施的所得税分享改革为背景,将纵向财政失衡纳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互动的理论模型,分析纵向财政失衡引致的地方政府行为对企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并利用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采用强度DID的识别策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纵向财政失衡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能源消耗强度,在一系列稳健性与有效性分析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讨论发现,长期纵向财政失衡将通过能源要素市场和劳动力成本影响企业的要素投入决策,最终影响企业能源消耗强度。本文为形成以财政制度为核心的能源环境治理政策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政府应认识到能源要素市场扭曲背后的制度原因,从财政制度设计角度解决公共治理问题,发挥财政工具的激励、协调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勇斌  金照地  付宇  
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结果显示,本地财政分权有利于本地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金融分权不利于本地的经济增长但有利于周边区域经济增长,财政金融分权对经济发展并未形成良性互动,且这些影响具有空间上的差异性。我们的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并且随着金融分权实践的成熟,金融分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开始凸显,财政金融负向联动效应也逐渐降低。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明  李德刚  冯强  
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后,减税能否提振宏观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评估了中国税率波动的经济效应。利用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理论和断点回归模型两个策略证实了,企业所得税由国、地税局分别征管的二元体制,导致改革前成立旧企业的实际有效所得税率约比改革后成立的新企业低1.99%。进一步的检验显示,旧企业劳均增加值增速约比新企业高6.43%。简单核算表明,税率每下降1%,企业劳均增加值增速约提高3.2%。这显示减税的作用值得期待。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子英  周小昶  
市场一体化建设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其中产品市场统一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本文手工搜集1999—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数据,以母公司在异地设立子公司的行为来测度资本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性;借助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的“自然实验”,研究了财政激励对资本要素市场整合的影响。研究发现:所得税分享改革降低了地方发展企业的税收分成,于是地方政府放松了对国有资本的管制,地方国有企业在异地设立子公司的数量显著增加;该效应与税收分成的比例完全吻合,改革后地方所得税分成比例为40%,因此,只有那些地方政府持股比例大于40%的地方国有企业才显著增加了跨地区投资;地方财政对国有企业依赖度越大,政策的刺激效应越大,并且跨省投资显著多于省内异市投资;这种投资行为不仅显著改善了资本回报率,而且增加了地方国有企业的现金分红。本文的研究拓展和丰富了关于要素市场整合的研究,在当前税制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为建设统一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晏  龚六堂  
本文在 Zhang 和 Zou(1998)与 Lin 和 Liu(2000)的框架下实证检验了中国1986—2002年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效应存在显著的跨时差异和地区差异。我们认为,分税制改革后各级政府之间政策协调能力的加强是促进财政分权积极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体制变革的因素、转移支付的设计和政府财政支出的构成也影响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超  
分税制改革后所出现的"土地财政"与"城投债",既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注入了必要的财力,也为地方财政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文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定量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深刻揭示土地财政、城投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利弊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詹新宇  刘文彬  
本文将实际经济增长分解为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但同时也受到政府间接干预的"计划外增长"两项,通过多层级政府框架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在实际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目标和计划外增长方面的效应并不同步,而且还呈现地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搜集中国省、市两级政府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GDP计划增长目标并进行系统GMM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财政分权对省、市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皆显著为正,但对其两个分解指标存在非对称性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目标的拉动作用,而对计划外增长影响较弱且不甚显著;分地区回归发现,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对计划外经济增长的驱动,而西部地区则主要是通过影响由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来实现的。机制分析显示,财政分权通过不同程度地推动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实际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坤  刘陈杰  
2015年第二季度,发达经济体总体上企稳回升。我国GDP同比增长7.0%,总体来说较之一季度保持平稳,某些领域出现改善迹象。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加强落实、海外经济复苏带动我国出口,我们对全年完成7.0%左右的增长目标有信心。我们预测我国2015年三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7.0%和7.1%,全年GDP同比增速为7.0%左右。这一预测的核心基准假设为:下半年房地产增速稳定在5%左右,消费增速稳定在11%,出口名义增速为5%,基建投资增速为20%。下半年财政政策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成保增长、调结构的总任务:(1)继续妥善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保障基建投资财政资金来源;(2)适度扩大年度赤字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雅琴  
文章建立了两个不同的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统计模型。利用1999-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帅  
2015年前后,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速出现较大波动,表现在2014年下半年的大幅收缩以及2015年的逆势扩张并延续到2016年。究其原因,这是在新常态下经济面临增速下行、地方债务风险等问题下财政政策的一个被动调整,包括对地方债务的规范、地方债务置换等措施。财政政策在一年内的反复转向也对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下滑,同时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针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才能缓解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债务风险,解决财政政策进退两难的困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帅  
2015年前后,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速出现较大波动,表现在2014年下半年的大幅收缩以及2015年的逆势扩张并延续到2016年。究其原因,这是在新常态下经济面临增速下行、地方债务风险等问题下财政政策的一个被动调整,包括对地方债务的规范、地方债务置换等措施。财政政策在一年内的反复转向也对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下滑,同时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针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才能缓解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债务风险,解决财政政策进退两难的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