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84)
2023(5461)
2022(4403)
2021(4197)
2020(3491)
2019(7855)
2018(7153)
2017(13944)
2016(7250)
2015(7999)
2014(7697)
2013(7634)
2012(6909)
2011(5735)
2010(6178)
2009(6205)
2008(5313)
2007(4692)
2006(4119)
2005(3746)
作者
(17169)
(13853)
(13615)
(13382)
(8790)
(6562)
(6410)
(5408)
(5268)
(5156)
(4672)
(4610)
(4520)
(4408)
(4328)
(4233)
(3984)
(3975)
(3972)
(3786)
(3387)
(3320)
(3298)
(3136)
(3131)
(3110)
(3026)
(2963)
(2882)
(2765)
学科
管理(27716)
(27320)
(24658)
金融(24658)
(23548)
(22990)
经济(22965)
(22133)
银行(22133)
(21425)
(21140)
企业(21140)
中国(17018)
财政(14021)
(12777)
财务(12763)
财务管理(12714)
企业财务(12248)
(11852)
(11555)
中国金融(10929)
地方(9784)
方法(8299)
(7493)
数学(7413)
数学方法(7385)
制度(7281)
(7281)
体制(6870)
(6832)
机构
学院(87176)
大学(85786)
(38941)
经济(38104)
(32499)
管理(32255)
中国(29815)
理学(27070)
理学院(26857)
研究(26852)
管理学(26637)
管理学院(26465)
财经(20719)
(18741)
(16451)
(16234)
(16090)
金融(15767)
银行(15702)
中心(15434)
财经大学(15361)
(14726)
经济学(13886)
(13411)
人民(13353)
科学(12766)
经济学院(12696)
(12671)
国人(12061)
中国人(11981)
基金
项目(53227)
研究(42852)
科学(41562)
基金(38483)
(31363)
国家(31072)
社会(28329)
科学基金(27558)
社会科(27106)
社会科学(27100)
(21111)
基金项目(19949)
教育(18857)
编号(17364)
(16368)
资助(15778)
成果(15627)
自然(15044)
自然科(14744)
自然科学(14741)
自然科学基金(14482)
(12889)
国家社会(12215)
(11980)
项目编号(11972)
(11966)
课题(11955)
(11851)
重点(11849)
(11395)
期刊
(42964)
经济(42964)
研究(32910)
(31821)
(27805)
金融(27805)
中国(21032)
管理(11959)
财经(11254)
(9497)
学报(9329)
(8314)
经济研究(8165)
(8149)
财政(8149)
大学(8084)
财会(7975)
学学(7784)
会计(7776)
科学(7764)
教育(6592)
技术(6038)
业经(5340)
通讯(5318)
会通(5311)
理论(5236)
中国金融(5053)
问题(4988)
实践(4627)
(4627)
共检索到150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光宇  刘晨冉  周黎安  刘畅  
本文利用2004-2006年取消农业税的自然实验,使用1994—2009年的县级面板数据首次从实证上检验了财政压力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立这一假说。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取消农业税改革导致的财政冲击越大,县级地方政府在改革后设立融资平台的概率越高。这一发现在不同模型设定下保持稳健,并通过了基于改革前样本和利用其他税种收入变动构造的安慰剂检验。我们还排除了上述发现由扩权强县和财政省直管县等其他财政制度改革驱动的可能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面临更激烈的区域间竞争、初始财政禀赋较低的县更倾向于设立融资平台。本文丰富了关于财政压力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财政体制与金融制度之间复杂的关联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祝志勇  高扬志  
在财政压力和地方竞争制度框架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拥有的新竞争工具。投融资平台在发挥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关联效应的同时,可能使地方政府变相拥有货币发行权,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应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防止政府的"越位"、"缺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平衡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优化官员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一套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融资,使其负债透明化、投资科学化,从体制机制上改革,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路  龚刚  
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在面对不利的房地产市场冲击时会采取什么措施平滑财政收入波动呢?文章识别并分析了一个潜在的重要机制,即中国地方政府"借道"融资平台获得土地出让金,进而反哺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机制。利用土地出让和融资平台的微观数据,文章发现:中国城市的政府融资平台购买住宅和商服用地占比具有显著的"逆周期性",即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期成交额(面积)比例显著上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于那些"财政压力"较大、地方官员晋升动机较高的城市,这一"逆周期性"表现得更加明显。融资平台购地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融资平台债务的增加,而非地方政府后期的补贴,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且上述"逆周期性"主要存在于中西部地区和三、四线城市。文章的发现对深入了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运作机制,理解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压力"与预算外"隐性债务"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晓云  贺川  
经济增长放缓、大规模减税降费、叠加外部冲击使得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不断攀升,财政压力可能通过生产性财政支出、资源支持等政策变量,对辖区内投融资平台企业杠杆率产生影响。本文通过2007-2019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面板数据,利用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杠杆率调整与财政压力的关系,进而得出如下结论:财政压力逐年上升提高了投融资平台企业杠杆率;政府生产性财政支出,土地出让等行为对财政压力与企业杠杆率调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中等财政压力区间下对杠杆率调节更显著;基于准自然实验方法,重大财税政策冲击后,财力较弱区域的投融资平台企业杠杆率和破产风险上升更多。本文所研究问题有助于通过治理政府财政压力,调整地方政府行为,更好地助力企业稳杠杆、控风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娟娟  
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债务融资是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解决建设与经营城市中资金难题的主要渠道。文章指出,由于政府对于金融资源的控制、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扩张性和短期性的行为特征等深层的体制性原因,随着近年来融资平台债务的迅速膨胀,其中的风险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其可能导致的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为有效化解其中的风险并实现地方政府的规范化、持续化融资,亟需探究有效的对策,如规范政府经济行为、建立地方债务预警体系、完善分税制以及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自身行为的规范与约束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平  
武汉政府投融资平台从发展伊始,就与财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从起步至今,都没有真正理顺二者的关系。尽管财政一直对其存在着管理之实,却又一直没有清晰其管理角色。随着近几年武汉政府投融资平台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封北麟  
本文深入剖析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财政风险的现状、形成原因和危害,揭示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无序发展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度扩张,对财政调控和管理形成巨大压力,诱发财政风险,并就此提出完善投融资平台建设、控制财政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唐洋军  
本文从财政分权的角度比较了中国和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度问题,并对各经济体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进行了归纳,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的历史沿革、特点和现状,介绍了主要商业银行的做法。最后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分析得出融资平台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其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政治经济体制问题,仅从金融机构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的角度入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融资平台的问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祝志勇  高扬志  卢存焦  
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产生的原因与性质的分析,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实质就是充当了地方政府的"第三财政",其作用就是将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中的资本存量部分转化为资本流量并且将政府可支配的其他资源也转化为政府的资本流量,从而解决政府支出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娟娟  
作为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中多方面制度变迁的产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建设与经营城市中当期资金不足难题的同时,后危机时代其中所潜藏的财政风险、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等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为实现地方政府的可持续融资,本文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现状,剖析融资平台急剧扩张所造成的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融资平台的市场化等角度提出化解风险的对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韦鸿  
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地方政府设立合规的融资平台,吸引和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央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拓宽中央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郝毅  李政  
本文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决策嵌入DSGE框架下,以投融资平台净值作为度量其债务风险的指标,讨论了宏观经济波动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累积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影子银行体系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绕开监管的主要融资渠道,经济下行是投融资平台债务累积的主要客观原因。房价上涨短期内可以改善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但长期不能解决其债务问题,反而会造成经济更大波动。模拟发现,一旦投融资平台债务倒逼货币政策,将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加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政策冲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郝毅  李政  
本文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决策嵌入DSGE框架下,以投融资平台净值作为度量其债务风险的指标,讨论了宏观经济波动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累积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影子银行体系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绕开监管的主要融资渠道,经济下行是投融资平台债务累积的主要客观原因。房价上涨短期内可以改善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但长期不能解决其债务问题,反而会造成经济更大波动。模拟发现,一旦投融资平台债务倒逼货币政策,将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加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政策冲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俊  张敏娜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从性质上讲是一种以资金管理为主的具有财务性质的特殊目的公司,为了帮助这些平台公司顺利度过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及辅助平台公司转型后能够得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从财务转型战略层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提炼出平台公司转型时必须关注和强化的目标、智力资源、预算、融资、投资五大元素。同时构造了集战略目标管理、智力整合管理、预算战略管理、融资战略管理、投资战略管理五大维度为一体的平台公司"财务转型战略模型",并从五大维度入手,进一步从战略、战术的角度深入分析平台公司财务转型战略的发展路径,以期在指导平台公司从由准财政指令性的核算型财务转型为与时俱进地运用物联网等技术来管理全球价值链的业财融合型的战略型财务的过程中,实现平台公司自身多维立体式的转型升级,为平台公司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思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吉瑞  王怀芳  朱平芳  
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从融资约束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地方政府投资和土地财政关系的分析框架,采用地方政府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检验融资约束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地方政府投资和土地出让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地方政府投资受到了融资约束,过度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②"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所导致的财政缺口加大了地方政府融资约束,而金融发展则缓解了融资约束现象,财政缺口较小、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投资与土地出让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小。最后,本文认为进一步的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可以改善地方政府的融资条件,促进地方政府更有效率地进行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