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17)
2023(14638)
2022(11876)
2021(11323)
2020(9453)
2019(21572)
2018(21582)
2017(39462)
2016(21878)
2015(24129)
2014(24188)
2013(23154)
2012(20764)
2011(17935)
2010(18159)
2009(15963)
2008(15852)
2007(13593)
2006(11784)
2005(10365)
作者
(54729)
(45692)
(45536)
(43532)
(29016)
(21587)
(20815)
(17677)
(17587)
(16183)
(15556)
(15234)
(14539)
(14157)
(14140)
(14124)
(13674)
(13407)
(13100)
(12965)
(11193)
(11097)
(10914)
(10642)
(10210)
(10185)
(10178)
(10137)
(9076)
(8846)
学科
(87793)
(83086)
经济(82983)
(80574)
企业(80574)
管理(79196)
(39696)
方法(39088)
数学(31148)
数学方法(30742)
业经(28450)
(27711)
中国(25888)
(24139)
财务(24100)
财务管理(24044)
企业财务(22837)
教育(20643)
(20329)
农业(19675)
理论(19442)
技术(19184)
(16883)
(16430)
(16357)
(16313)
环境(15861)
体制(14292)
财政(14135)
地方(13712)
机构
学院(287950)
大学(285756)
(117690)
管理(116380)
经济(115513)
理学(100226)
理学院(99309)
管理学(97811)
管理学院(97249)
研究(88765)
中国(66372)
(64464)
(59216)
科学(49558)
财经(47368)
(44464)
(43149)
(41530)
中心(41369)
(41330)
师范(41179)
(40100)
业大(37387)
北京(37308)
研究所(36666)
经济学(35733)
财经大学(34869)
教育(34313)
(33811)
师范大学(33382)
基金
项目(190319)
科学(154559)
研究(149106)
基金(138363)
(117229)
国家(116044)
科学基金(103392)
社会(95144)
社会科(90191)
社会科学(90173)
(76154)
教育(75696)
基金项目(73190)
自然(64940)
(63774)
自然科(63357)
自然科学(63339)
自然科学基金(62236)
编号(61422)
资助(54753)
成果(49467)
(44488)
课题(44120)
重点(43513)
(43051)
(41738)
教育部(39863)
创新(39419)
(39230)
国家社会(38916)
期刊
(128926)
经济(128926)
研究(94107)
中国(62874)
(58305)
教育(56574)
管理(48739)
(36067)
科学(34033)
技术(33536)
学报(32921)
大学(28729)
学学(25942)
农业(24831)
财经(24164)
(23605)
金融(23605)
业经(22907)
(20916)
经济研究(20058)
财会(17162)
问题(16492)
(15643)
技术经济(15527)
会计(15462)
职业(15272)
现代(13146)
商业(12440)
统计(12103)
(12006)
共检索到436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恩涛  杨璇  
现阶段,我国处于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及外部疫情冲击时期,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剧增,这对地方碳排放产生何种影响,现有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借助2010年教育事权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衡量财政压力的外生变化,采用连续双重差分方法实证考察地方财政压力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教育事权改革目标所产生的财政压力显著增加了地方碳排放强度,这表明地方政府在感受到财政压力时,会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化解进而影响碳排放;(2)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会施政于高能耗企业,依仗其产值大且创税能力强的特点,让其扩大产能,获得较多的税收等收入,这将导致大量碳排放。本研究对于今后如何化解财政压力,以及如何处理好地方财政与碳排放的关系具有尤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芦彩梅   李欣瑜  
当前全球经济模糊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突出,企业韧性成为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指标,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国2009—2022年八大高耗能行业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高能耗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有助于提升高能耗企业韧性,主要通过发挥创新效应、信息效应和绿色治理效应提升高能耗企业韧性水平。内部控制水平和政府补助在这一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融资约束发挥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大规模以及高科技企业中,碳排放权交易对高能耗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因此,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高能耗企业韧性这一微观层面的经济后果,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席鹏辉  黄晓虹  
大规模减税降费时期,各界对财政可持续性问题尤为关注。在这种“紧日子”的财政压力环境下,地方政府会表现出怎样的行为倾向,目前的证据还相对匮乏且不系统。本文以2010年教育事权改革为准自然实验,研究了伴随事权改革而形成的财政压力对地方收支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为了实现中央政府提出的“2012年国家性财政教育经费占GDP比重4%”的目标,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规模经历了快速扩张。在应对急剧支出需求所带来的财政压力时,地方政府没有扩大税基或强化征管,而是以牺牲其他支出的增长为代价,且在目标实现后,这类支出未得到弥补或改善。本文的研究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和现阶段减税降费具有重要启示:一方面,在财政支出偏好和基本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应防范民生性公共服务为财政压力买单;另一方面,在关系到各级政府切身利益的财政体制或税费制度改革时,应予以适当的转移支付支持,避免改革对中国公共服务区域不均等程度的加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易珈   李锡涛   刘若曦  
本文以中国在2002年实施的所得税分享改革为背景,将纵向财政失衡纳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互动的理论模型,分析纵向财政失衡引致的地方政府行为对企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并利用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采用强度DID的识别策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纵向财政失衡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能源消耗强度,在一系列稳健性与有效性分析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讨论发现,长期纵向财政失衡将通过能源要素市场和劳动力成本影响企业的要素投入决策,最终影响企业能源消耗强度。本文为形成以财政制度为核心的能源环境治理政策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政府应认识到能源要素市场扭曲背后的制度原因,从财政制度设计角度解决公共治理问题,发挥财政工具的激励、协调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孟祥松  苟东香  陈蕾  
文章以2013—2020年高能耗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碳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的交互跨期影响,并探讨了产权性质和规制压力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相比于当期企业碳绩效,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企业碳绩效更能促进当期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企业当期财务绩效的提升也显著改善了同期的碳绩效水平,但没有表现出滞后性;碳绩效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和规制压力大的企业中;企业若属于国有身份或面临较高的规制压力时,财务绩效对碳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海利  
近年来,僵尸企业的存在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争议。由于该类企业占用市场资源却无法进行高效利用,对市场资源的分配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处理僵尸企业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安阳钢铁和华菱钢铁两家高能耗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A H P-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两家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不同情况僵尸企业的处理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彦锋  鲁书伶  
如何通过政府制度变革重塑地方政府行为激励,促进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利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专利数据,以"省直管县"改革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考察财政层级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直管县"改革抑制企业创新。工具变量法与其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机制检验发现,这一创新抑制效应的影响机制在于改革产生的征税激励与资源误置,即改革激励县级政府提高征税努力,加重企业实际税负和融资约束,同时强化其"重生产,轻服务"的支出结构偏好,加剧地区资源配置扭曲。本文研究丰富了财政层级改革及其经济影响的文献,对优化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改革、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维国  王霄凌  
为了分析高能耗企业集群在低碳减排政策的引导下实施低碳生产的企业群体决策行为,需要在演化博弈理论框架下,重点研究高能耗企业集群的低碳决策模仿行为、激励性和惩罚性低碳政策对减排行为的演化影响等问题。根据高能耗企业的减排决策行为具有模仿、观察和学习过程,建立了低碳政策下高能耗企业减排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高能耗企业与政府部门作为不同类群体的演化博弈动态稳定均衡(即演化均衡)结果将是两种模式:一种是政府提供激励性减排补贴下,高能耗企业积极进行减排的模式;另一种是政府征收碳税等惩罚性政策下,高能耗企业被动进行减排的模式。最终社会经济系统的低碳政策模式收敛于哪一种状态,取决于历史惯例采取的减排模式、减排技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如国  邢亚敏  
在考虑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声誉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能耗企业碳减排中各主体及其行为倾向,构建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地方政府与高能耗企业间的博弈模型,并分析了两模型的混合策略均衡解。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中央政府的检查效率、降低检查成本、加大惩罚力度、提高声誉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影响、提高地方政府做假时需付出的伪装成本,可以有效制约地方政府和高能耗企业的欺骗及做假行为。最后,提出了提高高能耗企业减排积极性、避免企业与地方政府合谋行为发生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严星  张毅  
以往文献对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充分,但很少关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环境绩效的影响。以2011—2017年高能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方向距离函数计算企业的综合风险承担水平和环境绩效,再用Tobit回归模型实证风险承担水平与环境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风险承担水平负向影响了企业环境绩效,且决定风险承担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企业规模对风险承担水平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风险承担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规模越大的企业环境绩效越好;企业所有制未能调节风险承担水平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最后,从风险角度提出了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严星  张毅  
以往文献对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充分,但很少关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环境绩效的影响。以2011—2017年高能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方向距离函数计算企业的综合风险承担水平和环境绩效,再用Tobit回归模型实证风险承担水平与环境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风险承担水平负向影响了企业环境绩效,且决定风险承担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企业规模对风险承担水平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风险承担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规模越大的企业环境绩效越好;企业所有制未能调节风险承担水平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最后,从风险角度提出了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的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连友  黄保聪  
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探索地方财政压力提升如何影响微观企业杠杆率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断点回归(RD)模型,实证评估财政压力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压力提升对企业杠杆率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处理组企业的杠杆率提高了大约1.2%。具体地,财政压力提高可能会降低企业避税意愿和经营绩效,从而促使企业增加杠杆率。而且,在那些经济越落后、技术发展水平越低、企业规模越小的地区以及那些活力较低的国有企业和僵尸企业中,这种促进作用越明显。以上发现对于理解财政压力的微观经济后果以及推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和宏观"稳杠杆"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超  肖黎明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37个工业行业的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三重差分模型(DDD),考察我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市场显著促进了我国企业的低碳转型发展,且该结论通过了相应的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通过对企业财务绩效水平和企业信贷融资水平的负向作用而倒逼企业低碳转型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对国有及大型企业的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民营及小型企业的影响却不明显;动态效应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对企业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其长期效果却比较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恒   王树昊   李川川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视为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从企业税收负担和资源配置维度考察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没有实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地区,经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降低。究其原因,改革的实际税负渠道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资源配置渠道带来的正面影响,初始税收负担较重或资源错配程度较高的区域所受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研究结果丰富了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对微观企业影响的研究,对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美喆  
将"省直管县"改革的制度冲击作为财政分权的指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资源空间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资源空间配置的扭曲大于矫正作用,制约了要素在地区间的合理流动;从不同形式的分权效应来看,事权下放相对于财权下放更显著影响资源空间错配;财政分权对资源空间错配的正向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体现为中西部地区和高错配地区的影响效应显著,而东部地区和低错配地区不显著;随着改革的推进,财政分权对资源空间错配的作用力度持续增强。据此,从创新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实施多元化的考核目标、强化自下而上的考核力量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改善资源空间错配的局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