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4)
- 2023(11554)
- 2022(9316)
- 2021(8299)
- 2020(6877)
- 2019(15310)
- 2018(14529)
- 2017(28718)
- 2016(15008)
- 2015(16868)
- 2014(16701)
- 2013(16732)
- 2012(15532)
- 2011(13750)
- 2010(14330)
- 2009(14098)
- 2008(13135)
- 2007(11882)
- 2006(10845)
- 2005(10252)
- 学科
- 济(80627)
- 经济(80536)
- 管理(53414)
- 业(47538)
- 企(40847)
- 企业(40847)
- 财(34048)
- 融(27207)
- 金融(27205)
- 中国(26099)
- 银(25509)
- 银行(25499)
- 行(24550)
- 方法(24366)
- 地方(22507)
- 制(22158)
- 数学(21488)
- 数学方法(21386)
- 务(18461)
- 财务(18433)
- 财务管理(18388)
- 企业财务(17570)
- 业经(17490)
- 农(16512)
- 体(15378)
- 财政(13954)
- 地方经济(13042)
- 体制(12504)
- 学(12196)
- 政(11318)
- 机构
- 学院(213630)
- 大学(211907)
- 济(106175)
- 经济(104226)
- 管理(77852)
- 研究(74384)
- 理学(65330)
- 中国(65116)
- 理学院(64700)
- 管理学(63964)
- 管理学院(63561)
- 财(60452)
- 财经(43400)
- 京(42613)
- 经(39083)
- 科学(37533)
- 所(36261)
- 经济学(36091)
- 中心(35107)
- 江(33661)
- 经济学院(32254)
- 财经大学(31858)
- 研究所(31505)
- 北京(27126)
- 农(26906)
- 院(26325)
- 州(26292)
- 融(24728)
- 金融(24307)
- 银(24062)
- 基金
- 项目(129204)
- 科学(102779)
- 研究(99394)
- 基金(95404)
- 家(80211)
- 国家(79539)
- 科学基金(69445)
- 社会(68359)
- 社会科(65110)
- 社会科学(65095)
- 省(49873)
- 基金项目(49209)
- 教育(44324)
- 划(39981)
- 自然(39706)
- 资助(38775)
- 自然科(38768)
- 自然科学(38760)
- 编号(38665)
- 自然科学基金(38085)
- 成果(33066)
- 制(31167)
- 国家社会(29627)
- 部(29541)
- 重点(29346)
- 发(29176)
- 性(27660)
- 课题(27557)
- 创(27392)
- 教育部(26630)
- 期刊
- 济(127908)
- 经济(127908)
- 研究(76915)
- 财(53757)
- 中国(47156)
- 融(38999)
- 金融(38999)
- 管理(32114)
- 学报(25723)
- 农(25579)
- 科学(24281)
- 财经(24074)
- 经济研究(22487)
- 大学(21443)
- 经(20739)
- 学学(20640)
- 技术(17544)
- 业经(16802)
- 教育(15973)
- 问题(15730)
- 农业(15485)
- 贸(12619)
- 财会(12437)
- 会计(11952)
- 技术经济(11771)
- 国际(11188)
- 世界(10964)
- 理论(10457)
- 经济问题(9907)
- 经济管理(9848)
共检索到355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微微
本文基于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及其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各地区所肩负的财政压力越大,对金融的抑制程度越高。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的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财政压力和金融抑制虽然提高了劳动力及资本的增长率,但却显著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抑制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微微
本文基于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及其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各地区所肩负的财政压力越大,对金融的抑制程度越高。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的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财政压力和金融抑制虽然提高了劳动力及资本的增长率,但却显著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抑制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德学 熊芳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结蒂是资源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的改善,而金融体制对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目前的"金融抑制"现状从多个方面制约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水平抑制了中国企业的创新,使生产效率提升受到影响,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才能被埋没;国有银行的行政性放贷造成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投资效率降低并挤占了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源,造成资源误配;大银行的规模歧视让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束缚,市场活力不足,市场的力量受到抑制;利率管制和金融产品的匮乏抑制了居民收入的提高,需求层次很难普遍提升,需求对生产方式变革的影响难以发挥。以上这几个方面都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财政思考卢洪友一、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粗放型的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取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增加物质投入来推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很低,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彭京华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抑制通货膨胀彭京华(一)改革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已发生过四次通货膨胀。第一次是在1980年前后,物价总水平上涨6%;第二次发生在1985年,零售物价指数涨幅达8.8%;第三次是1988年,零售物价指数达到了18.5%;第四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龚刚 陈琳
本文讨论未来新形势下财政政策的目标定位问题。我们认为,财政政策的目标应从现有的需求管理转向供给推动,与此同时,这种以供给推动为主要目标的财政政策可以比现在更为积极。这种以供给推动为主要目标的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并为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提供保障。当中国经济能维持持续的高速增长时,债务问题则无需过虑。
关键词:
供给推动 增长方式转型 财政政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璟 沈坤荣
本文运用中国1991—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省际TFP增长率的提高,并有效抑制了资本的"粗放式"积累,这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出于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压力等原因,地方政府会直接或间接干预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这会固化中国目前依靠资本投入和积累速度提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因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金融发展和财政压力的地区差异,也会造成落后地区以更为"粗放"的方式实现增长。这会加剧落后地区金融风险的积累,不利于我...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邦驰 余小林
论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刘邦驰余小林一、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相关性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投资存在的理论依据是否充分?财政投资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如何?财政投资应该退出竞争性产业吗?这些都是当前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目前,一些同志从“公共财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晓达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财政分配应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的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有从要素利用方式、要素投入取向、发展目标取向、产出效益取向、发展地域取向、要素组合结构等不同方面的不同表述,概括起来,就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其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马克思曾将其高度概括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原苏联经济学家在60年代又将这两种类型表述为粗放增长方式和集约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作培
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迫切需要国家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予以支持配合。文章就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的运行现状以及调整、完善财政政策的取向作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财政政策,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陆建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宁 胡容邦 陈柏源 田慧丽 李德伟 李小亚
文章就四川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和原因,分别从农业、工业、流通企业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在分析农业的投入,工业的投资结构与投资总量,流通企业的布局和竞争秩序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具体的财政对策:(1)四川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保证农业投入。(2)四川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区别对待,对经济较发达地区要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对老、少、穷地区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其经济发展。(3)四川流通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在于树立市场观念,合理布置流通网点,促进市场正当竞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袁洁 王业斌
当前,中国将金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基本的出发点是解决各地区普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运用中国1996—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财政压力的角度实证分析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结果显示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地区所面临的财政压力越大,其金融抑制程度则越高,证实了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因此,在推进金融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的协调,进一步理顺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匹配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夏祥谦 周国富
本文首先通过改进资本存量、劳动收入份额等指标和参数的测算方法,对中国自改革以来经济增长的源泉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资本深化现象在不断加剧,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高投入,相应地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而TFP(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中国经济增长的粗放特征愈益明显。然后,在考察政府在资本深化中所发挥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构建TFP对其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制度变迁、技术进步、财政支出结构的演进等因素对TFP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虽然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性偏向并不是导致中国资本深化的主要原因,但是政府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仍可以在削弱资本深化的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