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49)
- 2023(4889)
- 2022(3926)
- 2021(3628)
- 2020(3025)
- 2019(6680)
- 2018(6217)
- 2017(12173)
- 2016(6630)
- 2015(7300)
- 2014(7304)
- 2013(7468)
- 2012(6909)
- 2011(5937)
- 2010(5972)
- 2009(5469)
- 2008(5780)
- 2007(4829)
- 2006(4171)
- 2005(3594)
- 学科
- 济(27188)
- 经济(27163)
- 管理(26239)
- 财(21991)
- 业(20303)
- 企(16856)
- 企业(16856)
- 财政(11921)
- 方法(11851)
- 数学(10739)
- 数学方法(10680)
- 政(9626)
- 务(9407)
- 财务(9399)
- 财务管理(9360)
- 中国(8976)
- 企业财务(8960)
- 土地(8054)
- 制(8026)
- 农(6645)
- 学(6453)
- 地方(6334)
- 银(5932)
- 银行(5929)
- 行(5484)
- 度(5396)
- 制度(5395)
- 资源(5354)
- 体(5309)
- 环境(5286)
- 机构
- 大学(90260)
- 学院(89784)
- 济(39028)
- 经济(38306)
- 管理(35947)
- 理学(30993)
- 理学院(30673)
- 管理学(30260)
- 管理学院(30085)
- 研究(29026)
- 财(27986)
- 中国(24946)
- 京(19001)
- 财经(18429)
- 科学(17716)
- 经(16786)
- 所(14657)
- 江(13808)
- 中心(13797)
- 财经大学(13600)
- 农(13501)
- 经济学(13226)
- 研究所(12877)
- 业大(12288)
- 经济学院(12262)
- 北京(11598)
- 院(10748)
- 农业(10560)
- 省(10484)
- 范(10338)
- 基金
- 项目(62180)
- 科学(49254)
- 基金(46733)
- 研究(44330)
- 家(40785)
- 国家(40501)
- 科学基金(35382)
- 社会(30241)
- 社会科(28946)
- 社会科学(28935)
- 基金项目(24983)
- 省(23293)
- 自然(22524)
- 自然科(21884)
- 自然科学(21878)
- 自然科学基金(21478)
- 教育(19642)
- 划(19225)
- 资助(18814)
- 编号(17181)
- 部(14451)
- 重点(13729)
- 国家社会(13719)
- 成果(13273)
- 发(12830)
- 创(12444)
- 教育部(12444)
- 制(12217)
- 人文(12013)
- 科研(11916)
共检索到139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秀叶 鲁建坤 李培
土地是支撑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也是扩充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资源,其科学配置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微观地块交易数据构建了土地出让的行业分散度指标,探讨短期内的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行业配置,进而分析对集聚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的财政压力越大,土地出让的行业分散度越高,这一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地出让的行业间分散化损害了优先供给重点扶持行业的政策倾向。最后,土地在行业间分散化出让的做法削弱了集聚经济。本文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短期内为了应对财政压力的土地出让策略具有“为汲取财政收入而损害产业引导作用”的特点。这意味着,在新发展阶段,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增强对土地多重功能的认识,避免为解决财政压力的燃眉之急而损害产业发展。
关键词:
财政压力 土地资源配置 集聚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陆彩兰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传统农耕方式和散居模式使得有限而又宝贵的土地资源未能产生应有的效益,无法维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现阶段我国要解决"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经济发展"的两难问题,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要保证现有土地资源不减少,而且还要注意已经减少的土地能够被持续和高效利用。有效集聚耕地资源和建设用地资源,才能产生规模效益,从根本上提高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效率,因而是我国农村可以考虑的土地发展模式。
关键词:
土地资源配置 传统模式 集聚 规模效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艳伟
文章首先从财政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以及1994年分税制改革三方面考察我国分权改革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称造成的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然后讨论为缓解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突破已有的财政收入预算约束,将政府之外的资源转变为政府可支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财政能力的激励动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地方政府预算内、外财政融资向金融财政化演变路径的分析,指出地方政府将缓解财政压力的途径转移到金融控制上,由此金融财政化的制度扭曲程度在地方政府层面上被放大。信贷资源服务于地方政府造成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最后,运用我国1985~200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上述分析提供了经验支持。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财政压力 信贷资源配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龚辉
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财政获得了可支配收入,为地区发展带来繁荣,但这种繁荣具有不可持续性并包含潜在风险。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学的方法,利用1999~2012年的省际数据,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空间集聚效应及其成因,指出我国地方政府间土地财政竞争近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范围正在由东部向中部地区扩大,因此应从预算监管、政绩考核和开源节流等方面着手解决土地财政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唐云锋 马春华
本文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土地财政与房价水平置于同一分析框架,系统考察了引致中国城镇"房价棘轮效应"背后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土地财政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有动机增加土地财政收入,提高房价以获得高额房地产相关税收;地方政府提高土地出让价格,等同于提高房地产成本,间接提高房价,即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不仅直接提升房价,还通过土地财政固化了"房价棘轮效应"。
关键词:
土地财政 财政压力 房价棘轮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邦驰 王志斌
一、市场失灵与国家失误 自由竞争与价格机制能使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是有意识地关心三位一体的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并使之得以有条不紊地解决。因而,我们说市场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但市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有其自身的缺陷和弱点。现代福利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就是市场成功无法充分实现,这样,价格机制的畅行运转就被迫中断,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不能达到理想的帕累托最优,尽管西方经济学对价格机制链条断裂的原因有或多或少的争议,但仍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分配;(2)完全竞争的失灵;(3)远期市场和保险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光宇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原理分析张光宇土地资源的可拓性土地资源的可拓性包括土地资源的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和共轭性。研究土地资源的可拓性,有利于揭示土地资源的特征及分析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影响因素,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1.土地资源的发散性土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道林 吴荣 沙宗尧
近年来,由于城市迅速外延扩展,给郊区特别是近郊土地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盲目用地和管理失控现象,将不能保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最终也会妨碍城市和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郊区土地利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邵鸿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平 牟国婷 武传昊
文章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集聚效应的决定方程与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联立方程组,探讨对外直接投资引致的集聚效应如何影响地区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通过集聚效应能够改善地区的劳动错配与资本错配,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对地区资源配置的影响受到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会显著提升工业产能过剩较低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生产率高地区的劳动与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工业产能过剩较高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进一步分析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集聚效应对地区资源配置的影响存在门槛,对劳动以及资本的影响在跨过门槛后变得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管治华 许坤 许文立
1.构建转移支付制度激励地方提升财政支出效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效率为负效应,同时,东、中、西部财政支出存在相对效率的差异,说明通过设置相应区域间转移支付政策,有助于提升财政支出总体效率。当前可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一是建立地方财政支出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方法体系;二是设置财政支出效率提升转移支付奖补政策。将评价结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明慧 党立斌
1.合理引导土地财政收入形式转变。土地财政收入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始终贯穿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但收入结构却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早期美国土地财税收入是以土地出售收益为主,当国有土地基本完成私有化以后土地出售收益逐渐减少,不动产保有环节的财产税占总土地财税收入的比重大幅上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黎娜 千慧雄
土地财政作为当前社会各界聚焦的热点问题,饱受来自多方的问责。鉴于土地存量的有限性,体制外获取土地财政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而土地财政对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又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将土地财政由体制外转入体制内刻不容缓。这一改革在理论上要解决定性和定量两个问题,即征税的合理性及税率。本文以城市集聚力为标准进行的研究表明:通过土地财政的征税方式可以提高城市集聚力,即具有合理性;存在一个最优的税率,使得城市的集聚力达到最大;这一最优税率与消费者工业品支出占总支出的份额、住房边际成本增速、贸易成本正相关,与工业品消费替代弹性负相关。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城市 集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军
本文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探讨财政科技投入产生空间集聚效应的机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地区财政科技投入产生的空间集聚效应的程度,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差距、研发资源、人力资本等因素对该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目前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存在空间集聚效应,但该效应程度强的地区仍然较少,且地区间差异较大,呈阶梯式分布,中西部地区明显小于东部地区。(2)地区经济发展是促进财政科技投入产生空间集聚效应的重要条件,但经济发展超过门限值时,会出现对该效应的瓶颈作用。(3)适度的地区技术势差有利于地区间科技资源的集聚融合,过大的技术差距反而不利于该空间集聚效应的形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贞发 朱恺容 李培
本文将中国式分权下的两个核心制度——税收分成制度与土地制度——联系起来,基于财政激励视角,研究税收分成对地方政府城市土地配置行为的影响。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县级政府面临的增值税分成、营业税分成变化对工业用地和商住用地配置产生的直接和交叉效应。利用1999—2011年间相匹配的市县级政府税收分成数据和地级市市辖区分类型土地使用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增值税分成通过财政利益效应显著正向影响了工业用地的配置;营业税分成通过影响增值税的相对分成变化显著负向影响了工业用地的配置。财政利益效应和财政压力效应的相互抵消,使得营业税分成变化对商住用地的配置效应较弱;增值税分成上升通过工业溢出效应和财政压力转嫁效应促使地方政府增加了居住用地的配置。基于财政自给率、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和产业结构的异质性检验结果与财政激励理论预期结论一致。最后,文章还发现,增值税分成上升降低了工业用地单位面积的产出效果,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仍是未来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税收分成 财政激励 土地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