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8)
2023(10214)
2022(8548)
2021(7649)
2020(6380)
2019(14011)
2018(13738)
2017(25536)
2016(14041)
2015(15994)
2014(16318)
2013(15929)
2012(14920)
2011(13544)
2010(13917)
2009(13392)
2008(13105)
2007(11948)
2006(10808)
2005(10024)
作者
(40580)
(34113)
(33812)
(32515)
(21671)
(15934)
(15346)
(13037)
(12774)
(12270)
(11777)
(11275)
(11226)
(10991)
(10990)
(10345)
(10100)
(9822)
(9616)
(9576)
(8803)
(8357)
(8193)
(7902)
(7657)
(7623)
(7515)
(7430)
(6838)
(6691)
学科
(74227)
经济(74132)
管理(50552)
(39779)
(34378)
企业(34378)
(29280)
方法(21829)
地方(19473)
中国(18760)
数学(18703)
数学方法(18585)
(18309)
(14994)
业经(14834)
(14477)
(14251)
(14237)
财务(14219)
财务管理(14173)
财政(13705)
企业财务(13499)
地方经济(12774)
(11560)
银行(11543)
(11161)
金融(11154)
(11050)
(10959)
环境(10686)
机构
学院(206402)
大学(206085)
(94938)
经济(93013)
研究(73902)
管理(73712)
理学(61994)
理学院(61319)
管理学(60434)
管理学院(60045)
中国(57156)
(54017)
(42829)
科学(40694)
财经(38284)
(37283)
(34335)
(33437)
中心(32756)
研究所(32737)
经济学(31094)
(29454)
财经大学(27775)
经济学院(27558)
北京(27064)
(26420)
业大(25569)
(25296)
(25104)
师范(24841)
基金
项目(127291)
科学(100203)
研究(96574)
基金(92127)
(78868)
国家(78212)
科学基金(67021)
社会(64024)
社会科(60637)
社会科学(60623)
(49768)
基金项目(47514)
教育(44221)
(40591)
自然(39568)
自然科(38597)
自然科学(38585)
编号(38305)
自然科学基金(37878)
资助(37462)
成果(33283)
(29341)
重点(29124)
(28785)
课题(28192)
(27870)
国家社会(27144)
(26048)
(25950)
教育部(25304)
期刊
(118747)
经济(118747)
研究(71395)
(48345)
中国(47994)
管理(30557)
学报(29664)
(27679)
科学(26653)
大学(23683)
学学(22559)
(21361)
金融(21361)
财经(21332)
教育(21047)
经济研究(20226)
(18453)
技术(18322)
农业(17877)
业经(15978)
问题(14654)
会计(11158)
(10938)
技术经济(10925)
财会(10856)
世界(10229)
统计(9654)
(9621)
改革(9246)
(9246)
共检索到337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明景  
一、引言 在经济学与行政学文献中,对于国家财政与行政体制变迁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个重大问题,除了西方经济学家熊彼特和希克斯作过一般性研究外,其他文献中讨论很少。而熊彼特和希克斯的研究给我们讨论国家财政与行政体制变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熊彼特在《税务国家的危机》中,通过对财政史与国家制度的研究后指出,财政体制与现代国家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财政不仅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恒龙  孟添  
中国财政体制的变迁(1949~2004)经历了"创造新政权优越性与统收统支体制"阶段、"讨价还价与财政包干体制"阶段和"改变竞争规则与分税制"阶段。每个阶段的调整与改革都是中央政府迫于财政压力的主动行为,也是新中国建立后新旧政权间关于优越性的竞争和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产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勇  陈莉莉  
本文旨在探析2000年以来的财政体制变迁与"土地财政"形成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联系机制,采用了2000~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税收收入集权效应和土地房产财税收入的分权效应促使我国产业结构中房地产业比重上升的作用机制是存在的。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财税制度设计,增强其科学性和内在稳定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志勇  陈莉莉  
本文研究2000年以来财税体制变迁、地方"土地财政"模式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并用2000-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2000年以来税收收入有利于中央的调整没有改变地方政府的增长取向,而是显著改变了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具体方式。一方面,财税体制的调整驱使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收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财税体制的调整驱使地方财政倚重房地产业,并通过对房地产业的扶持,发挥其联动效应,直接或间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升地方经济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胜泽  
一、财政体制变迁的阶段划分多数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从高度集中到高度分权,再到中央集中与地方适度分权的演变过程。将财政体制的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统收统支"阶段(1950~1979年)、"财政包干"阶段(1980~1993年)、"分税制"阶段(1994年至今)。其中"统收统支"阶段,财政体制的本质特征是"统",地方政府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府主体,没有相对独立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权限。叶振鹏(1992)将"统收统支"阶段的财政体制细分为六个阶段: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高度集中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田发  周琛影  
基层财政困难已影响到部分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层财政陷入困境的最直接根源是财政体制不规范,事权与财权高度不对称。解困的根本出路在于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财政体制创新。但财政体制变迁不能局限于边际微调,须考虑政府财政级次问题。本文提出推行“省管县”体制与撤消乡镇级政府两项改革,将政府层级由五级简化为三级,对应形成三级财政。并以这三级财政为架构,重新设计财政体制,合理配置政府间事权财权,以推动基层财政彻底解困。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伟  
本文认为,行政成本作为政府对经济资源的消耗,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研究。在当前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特殊时期,党中央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客观上要求控制行政成本、建立廉价政府,以减轻民众负担,重塑党政威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高峥  曾康华  
本文利用1978—2007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收入和GDP数据,把财政体制作为虚拟变量,构建五线段回归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1978—2007年期间我国四次财政体制变迁对地方财力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体制变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变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兴龙  
一、引言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105 789.05亿元,比2010年年底增加38 679.54亿元,年均增长19.97%;风险总体可控,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如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等等。随着新一轮政治周期的开启,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但被写入中央和各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治理问题,已演变成关乎公共财政转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永松  张龙  
财政管理体制是划分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管理的职责、权力以及收支范围的规范性制度,是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小燕  温琦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压力不断加大,为维护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必须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本文在把全国乡镇粗略划分为农业型乡镇和非农业型乡镇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型乡镇机构改革可实行乡镇公所,非农业型乡镇在保留一级政权的前提下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并进一步提出乡镇机构改革的配套措施,主要包括多方打通人员分流渠道、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化解乡村债务、强化县级机构改革、大力发展村民自治和民间组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跃  
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确立和调整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一方面财政是政府治理的基础,资金严重匮乏肯定影响政府治理;另一方面财政又建立在辖区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当不适当地追求财政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破坏政府治理的社会基础。上级政府在对待下级以及基层政府在对待辖区百姓时,都有其权力的边界,超出这个边界,不仅会降低地方治理的水平,造成治理混乱,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将会危及上级政府主要领导人的威信和位置。文章通过对安徽省S县财政体制变迁与地方治理关系的考察,从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和财源争夺三个方面描述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