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8)
2023(9479)
2022(7512)
2021(6880)
2020(5873)
2019(12983)
2018(12487)
2017(23444)
2016(12920)
2015(14530)
2014(14271)
2013(14627)
2012(13511)
2011(11525)
2010(12169)
2009(11254)
2008(11729)
2007(10815)
2006(9512)
2005(9123)
作者
(36304)
(30378)
(30264)
(28725)
(19656)
(14388)
(13701)
(11720)
(11318)
(11121)
(10381)
(10271)
(10120)
(9646)
(9605)
(9060)
(9003)
(8815)
(8686)
(8683)
(7547)
(7512)
(7244)
(7066)
(6838)
(6714)
(6709)
(6659)
(6121)
(5880)
学科
(76009)
(72242)
企业(72242)
管理(61045)
(57933)
经济(57859)
(36166)
业经(25354)
方法(24292)
(21801)
财务(21791)
财务管理(21742)
(21352)
企业财务(20614)
(17974)
数学(16441)
数学方法(16360)
技术(15637)
农业(15389)
(14877)
中国(14661)
财政(13797)
(13763)
贸易(13757)
(13500)
理论(13094)
(12868)
(12669)
(12542)
(12451)
机构
学院(192318)
大学(188444)
(84616)
经济(82926)
管理(77831)
理学(65690)
理学院(65110)
管理学(64506)
管理学院(64139)
研究(58391)
(50835)
中国(47657)
(38972)
财经(35924)
(32468)
(32302)
科学(31225)
(29262)
(28561)
财经大学(25866)
中心(25783)
经济学(25768)
研究所(24630)
(24520)
北京(24416)
业大(23800)
商学(23637)
商学院(23445)
经济学院(23295)
农业(22571)
基金
项目(114609)
科学(91946)
研究(89223)
基金(83980)
(70210)
国家(69461)
科学基金(62240)
社会(58723)
社会科(55754)
社会科学(55738)
(46387)
基金项目(43978)
教育(40641)
自然(37922)
自然科(37110)
自然科学(37098)
自然科学基金(36538)
(36183)
编号(35834)
资助(33661)
(30380)
成果(28732)
(27530)
(25827)
重点(25305)
(24805)
课题(24736)
创新(24703)
(24585)
国家社会(24318)
期刊
(105303)
经济(105303)
研究(65070)
(49183)
中国(44147)
管理(34053)
(27812)
学报(23555)
科学(22804)
教育(20905)
财经(20094)
大学(19557)
农业(19172)
学学(18510)
技术(17974)
业经(17807)
(17614)
金融(17614)
(17410)
经济研究(16098)
财会(13715)
问题(13295)
(12934)
(12758)
会计(12597)
技术经济(12164)
世界(10546)
现代(10274)
国际(9693)
商业(9434)
共检索到309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喜洋  申曙光  
2009年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新医改")启动以来,财政卫生支出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财政对供方的投入重点由公立医院转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强基层");二是财政补贴重点从医疗卫生机构转向医疗保障("补需方")。那么,新医改以来财政支出对提升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的作用如何?本文利用2009—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财政卫生支出显著促进了居民的医疗服务利用,"强基层"和"补需方"均显著改善了居民健康。这表明财政卫生支出是必要的,还可以降低当前较高的企业医保缴费负担。(2)财政卫生支出对医疗费用、个人医疗负担的影响尚不确定,"强基层"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医疗负担,"补需方"则相反。本文的主要建议是政府应当坚持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同时加强医保的科学控费机制建设,并特别为降低企业医保缴费腾出空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坤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主动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在疫情防控和健康治理中的职能作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继伟,王淑敏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也给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新的课题。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的重要位置;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变化拉动社会对医疗、保健、康复需求的变化,直接反映在医疗服务方面,导致医疗费用的逐年递增。如我国政府预算内公费医疗支出从1978年到1990年增加了8.73倍,同期,个人卫生费用的支出也增加了9.82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石安  刘朔涛  
基于我国重大疾病谱变化的视角,通过构建健康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重大疾病、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和个人健康支出等因素对我国健康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重大疾病谱变化对我国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进而对劳动力供给的消极影响正在日益凸显。而在经济步入新常态、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促进我国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增强劳动力供给能力,对国家未来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石安  刘朔涛  
基于我国重大疾病谱变化的视角,通过构建健康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重大疾病、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和个人健康支出等因素对我国健康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重大疾病谱变化对我国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进而对劳动力供给的消极影响正在日益凸显。而在经济步入新常态、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促进我国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增强劳动力供给能力,对国家未来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曹燕  姜卫  黄锐  
政府加大投入,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保障。通过采用期望寿命和传染病发病率作为健康的衡量指标,运用成本效果分析,分别考察了2000年和2007年我国各省财政卫生投入的健康绩效。研究发现,政府卫生支出对健康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地区差异,人均卫生财政支出较高的部分省份的健康绩效较低。政府应将医疗卫生资金投入到健康绩效相对较高的地区,促进卫生投入对人口健康的总体改善效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海沙  李卫平  
通过分析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历程,阐明了财政体制正在向公共化方向迈进;通过分税制背景下县乡财政的资金流程和收支结构分析阐明了在财力不足、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和拉动经济发展的责任下,县乡财政压缩对社会事业的支出成为现实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对卫生事业发展认识的不一致和卫生部门不理解财政改革基本逻辑和发展规律等是导致目前卫生支出在社会事业支出次序下降的原因。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春华,曹莉莉,张颖  
扎伊尔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国家。如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由于资源所限,政府从未能提供本打算提供的有效而充足的卫生保健服务。基于极端贫困和资源有限这一背景,扎伊尔在卫生健康体系的组织和筹资方面的政策成为第三世界的一个关注的问题。1982年扎伊尔在国内按一定的人口比例,分成306个卫生健康圈。每个卫生健康圈在农村平均有10万人,在城市则为15万人。每个圈包括一个有住院治疗安排的中心医院,加上15~20个附属卫生健康中心,并有村医务工作者和传统的接生员作为补充。这些卫生健康圈完全独立于卫生部,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毛文琳  卫龙宝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卫生支出快速增长。本文利用2001-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深入分析政府卫生支出规模与两项居民健康指标——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政府卫生支出规模的扩大能显著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二是政府卫生支出对于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依西部、中部、东部的顺序递减,而围产儿死亡率的降低对于医疗卫生技术的依赖较大,对该指标的影响仅在东部地区显著;三是政府卫生支出规模存在门槛值,当政府卫生支出超过221.4亿元时,政府卫生支出的边际效应递增,而当政府卫生支出低于该水平时,可以通过提高女性的教育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来有效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曦娇   吴洪  
目的:分析政府增加卫生健康支出的条件以及卫生健康支出在总税收中的最优占比。方法:通过构建世代交叠模型(OLG),引入了卫生健康支出对长寿风险的影响,从而建立了卫生健康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测试各参数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结果:当经济环境满足阈值条件时,存在最优卫生健康占比,以助力人均最大化。结论:劳动产出弹性系数、资本产出弹性系数越大,最优卫生健康支出比例越大;效用贴现因子越大,最优卫生健康支出比例越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树森  杨澄宇  
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全民健康,而政府配置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方式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基于两部门世代交叠模型,研究政府预防性支出占比和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对个人健康投资、居民健康和福利的经济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医疗卫生政策调整对卫生总费用、个人卫生支出、社会总消费及医保基金财政依赖程度的定量影响。研究发现,适度提高政府预防性支出占比不仅改善居民健康并提升福利,还能降低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和医保基金财政依赖程度,增加社会总消费。在现有预算体制下,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能够降低个人自付医疗负担,但会对个人健康投资产生两种相反的激励效应,且负向激励占主导,导致个人健康投资水平随报销比例上升而下降。上述发现对持续优化政府卫生支出结构、有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定量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博文  谢贤君  
基于政府生存型与发展型投资支出视角,本文重点探讨了财政分权影响农村减贫水平的理论机制,进一步以1995-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财政分权对农村减贫水平影响的区域效应和时间趋势效应。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农村减贫水平既存在直接效应又存在生存型与发展型投资支出的中介效应,且二者都有助于强化财政分权对农村减贫水平的作用。全国层面,生存型投资支出增强财政分权对农村减贫水平效应高于发展型投资支出;地区层面,生存型投资支出增强财政分权对农村减贫水平效应上,按东部、中部和西部依次递增;发展型投资支出却表现为按东部、中部和西部依次递减。另外,在1995-2004年间财政分权影响农村贫困水平存在生存型与发展型投资支出两条渠道,且前者促进财政分权减贫效应强于后者;2005-2015年间财政分权影响农村贫困水平仅存在发展型投资支出渠道,而生存型投资渠道作用较弱。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胡草  
目的:研究我国社会卫生支出的健康产出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方法:通过2005—2014年10年间我国31省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模型和差分GMM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社会卫生支出增加显著提升了健康产出水平,但这一作用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作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结论:应落实各类税收优惠措施,通过发展健康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来促进社会卫生支出不断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煜  张艳艳  
降低不良资产处置成本是资产管理公司的重点研究课题,其中节约业务费用开支是关键。主要措施:一是国家采取严厉措施,促使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国家给予资产管理公司的优惠政策;二是加大协调力度,降低不合理收费标准;三是开拓处置渠道,提高技术含量,大力降低处置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