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0)
- 2023(13612)
- 2022(11291)
- 2021(10556)
- 2020(8931)
- 2019(20093)
- 2018(19625)
- 2017(36827)
- 2016(20392)
- 2015(22289)
- 2014(21864)
- 2013(21215)
- 2012(19378)
- 2011(17061)
- 2010(17078)
- 2009(16026)
- 2008(15979)
- 2007(13779)
- 2006(12151)
- 2005(10991)
- 学科
- 济(73149)
- 经济(73024)
- 管理(66207)
- 业(59899)
- 企(51724)
- 企业(51724)
- 财(36821)
- 方法(30448)
- 数学(26379)
- 数学方法(26103)
- 制(23635)
- 中国(22076)
- 农(20833)
- 务(19835)
- 财务(19812)
- 财务管理(19749)
- 企业财务(18883)
- 业经(18164)
- 体(17007)
- 学(16201)
- 财政(14916)
- 银(14738)
- 银行(14687)
- 体制(14625)
- 地方(14177)
- 贸(13958)
- 贸易(13953)
- 行(13844)
- 融(13750)
- 金融(13748)
- 机构
- 大学(279146)
- 学院(276513)
- 济(114871)
- 经济(112721)
- 管理(103172)
- 研究(97058)
- 理学(89254)
- 理学院(88245)
- 管理学(86809)
- 管理学院(86305)
- 中国(74347)
- 财(65117)
- 科学(58968)
- 京(57980)
- 农(51050)
- 所(49606)
- 财经(47478)
- 研究所(44490)
- 中心(43591)
- 经(43168)
- 业大(43149)
- 江(42202)
- 农业(40202)
- 经济学(36483)
- 北京(36131)
- 院(35460)
- 财经大学(35295)
- 范(33874)
- 师范(33346)
- 经济学院(32938)
- 基金
- 项目(188171)
- 科学(148451)
- 基金(139026)
- 研究(133419)
- 家(123852)
- 国家(122834)
- 科学基金(104600)
- 社会(87573)
- 社会科(83091)
- 社会科学(83071)
- 基金项目(73524)
- 省(72504)
- 自然(68208)
- 自然科(66635)
- 自然科学(66610)
- 自然科学基金(65487)
- 划(61921)
- 教育(61457)
- 资助(55601)
- 编号(50844)
- 重点(43311)
- 部(42421)
- 成果(42088)
- 创(40017)
- 发(39408)
- 制(39294)
- 创新(37549)
- 国家社会(37392)
- 科研(36632)
- 教育部(36529)
- 期刊
- 济(126312)
- 经济(126312)
- 研究(86419)
- 中国(59475)
- 财(56451)
- 学报(49923)
- 农(45565)
- 科学(43332)
- 管理(38917)
- 大学(38028)
- 学学(36236)
- 农业(29757)
- 教育(28105)
- 融(28066)
- 金融(28066)
- 财经(24798)
- 经济研究(21924)
- 经(21270)
- 技术(20067)
- 业经(19870)
- 问题(16617)
- 业(15501)
- 版(14858)
- 财会(13862)
- 会计(13822)
- 贸(13228)
- 业大(12782)
- 科技(12693)
- 技术经济(11915)
- 理论(11878)
共检索到420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汤火箭 谭博文
财权与事权的分配关系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产生变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财政体制下,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出现了中央与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不清晰、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对称、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的矛盾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主要由事权的法律规定不明确、财权的过度集中、中央的权威性思考、晋升激励制度等原因所造成,建议合理划分事权与财权、公开事权和财权划分、转变政府之间交流方式以及转变地方政府责任方向,以期实现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和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均衡。
关键词:
财政制度 权力结构 中央与地方
[期刊] 求索
[作者]
伍敏敏
财政分权度不仅是财政分权实证研究的核心变量,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综合分析各类财政分权度量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三维体系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对全国层面及省级层面的财政分权度展开了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此提出了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理顺财权和事权关系,追求最优财政分权水平,应当注重完善财政法律制度、融入公平与民主元素、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关键词:
现代财政制度 财权与事权 财政分权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雪雄 王明溦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物质基础。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对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充分发挥则有赖于高水平的财政制度的支撑。当前我国财政分权改革未尽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有失均衡,支出预算管理也仍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力度和效率。只有通过深化财政分权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提升地方财政制度水平,才能增强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力度,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从而对实现产业兴旺的战略目标起到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 地方财政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谭建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重大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我们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综合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的实际,本文谈几点看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翁礼华
从公元前21世纪大禹建国开始,中国逐步形成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关系。这一关系与国家体制紧紧联系在一起。夏商周时期,部落联盟组成的夏代国家雏形向周的分封制过渡,形成了松散型的分权关系;从秦到清,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从确立到逐步强化,形成了紧密型的事权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晔
作为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新战略理念,顶层设计具有系统性、治本性、高端性和长远性特征,其要求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从而带来全局性改革的整体进展和全面深化;统观全局可以发现,公共财政制度处于整体体制改革的连接点上,又对众多长远性改革措施具有重大影响,是改革顶层设计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而在全局性改革中居于核心地位;从顶层设计战略理念出发,进一步深化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民生化、民主化、均等化、分权化和可持续化。
关键词:
顶层设计 公共财政 深化改革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李勇
财政制度改革过程中,国库会计原来特有、稳定的职能被边缘化,新职能尚未建立,整体职能弱化,削弱了国库会计在预算执行中的作用,必须加强研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康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和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于1998年明确提出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并积极推进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财政转移支付等一系列改革。经过多年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谭建立 马宁
合理划分政府财权与事权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建立数量控制模型,在明确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民生产总值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收入划分和支出划分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进行数量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指出了目前政府财权事权划分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
财权 事权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社会公平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迎秋
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更高目标──建立公共财政刘迎秋经过15年的改革,虽然我国财政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到目前为止,现行体制与我国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财政和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展望1994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付敏杰
本文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财政制度改革置于统一的国家能力框架之下,通过分析"退""进""治"三阶段背后的阶段性和时代性,归纳了在提高国家能力过程中财政制度改革从"适应市场"到"匹配国家治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财政制度从与市场相关联的"财"转向与国家相关联的"政"的背后,"适应市场"和"匹配国家治理"是提高国家能力两个递进的理论逻辑顺序和相继的现实国家建构过程,核心是:(1)适应市场最主要的功能是增强国家财政抽取能力,而匹配国家治理就是在保持抽取能力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国家治理继续深度提高国家能力;(2)匹配国家治理并不是不再需要适应市场,而是要按照国家治理的要求重新塑造市场主体,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立;(3)新时代国家能力的提高,要求财政制度必须走向现代财政制度,在更高层面上"适应市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如何正确把握公共财政领域的制度建设与深化改革,是"十二五"时期我国财政体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需首先研讨和廓清的基本问题。本文对公共财政的制度建设作出概括的梳理,在回顾和现状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十二五"时期的财政制度建设、改革创新的目标、框架和要点的建议。
关键词:
“十二五” 公共财政 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楼继伟
2019年10月末,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以制度为主线,完善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命题,也是十九届四中全会需要接续递进的重大部署。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陆成林
各级政府边界划分主要包括跨行政区域环境责任和环境治理资金的出资责任。在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基础上,重点保障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水环境保护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确保地方政府拥有足够财力实施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晶
政府在公共投资中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间的事权和财权。现阶段,我国公共投资在中央与地方间事权划分上存在模糊,错位等现象,而财权的划分又与相应事权不相匹配,严重地影响公共投资的有效实施。因此,需要对中央与地方间的事权与财权重新划分,完善政府公共投资职能。
关键词:
公共投资 中央与地方 事权 财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