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5)
- 2023(15874)
- 2022(13230)
- 2021(12193)
- 2020(10073)
- 2019(23110)
- 2018(22799)
- 2017(44148)
- 2016(23728)
- 2015(26657)
- 2014(26944)
- 2013(26588)
- 2012(24692)
- 2011(22226)
- 2010(22995)
- 2009(21625)
- 2008(21462)
- 2007(19082)
- 2006(17140)
- 2005(16064)
- 学科
- 济(116963)
- 经济(116837)
- 管理(72536)
- 业(66562)
- 企(54410)
- 企业(54410)
- 方法(42035)
- 数学(36999)
- 数学方法(36393)
- 财(35316)
- 中国(31990)
- 地方(28965)
- 农(27809)
- 制(24788)
- 业经(24408)
- 学(23276)
- 银(19104)
- 银行(19077)
- 农业(18538)
- 务(18498)
- 融(18485)
- 金融(18482)
- 财务(18432)
- 财务管理(18372)
- 行(18262)
- 企业财务(17467)
- 体(17383)
- 贸(17051)
- 贸易(17037)
- 地方经济(16522)
- 机构
- 学院(341651)
- 大学(339387)
- 济(148700)
- 经济(145660)
- 管理(125988)
- 研究(122486)
- 理学(106583)
- 理学院(105334)
- 管理学(103334)
- 管理学院(102708)
- 中国(95667)
- 财(77174)
- 京(72999)
- 科学(72523)
- 所(63055)
- 财经(56826)
- 研究所(56096)
- 农(55134)
- 中心(54792)
- 江(54008)
- 经(51270)
- 业大(47032)
- 经济学(46879)
- 北京(46786)
- 院(44334)
- 范(43932)
- 师范(43487)
- 农业(42506)
- 州(42457)
- 财经大学(41669)
- 基金
- 项目(216463)
- 科学(170570)
- 研究(158113)
- 基金(156714)
- 家(136518)
- 国家(135409)
- 科学基金(115915)
- 社会(102272)
- 社会科(97179)
- 社会科学(97154)
- 省(85244)
- 基金项目(81229)
- 自然(73223)
- 教育(72676)
- 自然科(71503)
- 自然科学(71486)
- 划(70942)
- 自然科学基金(70184)
- 资助(65460)
- 编号(62619)
- 成果(52041)
- 发(50444)
- 重点(49564)
- 部(47818)
- 课题(45411)
- 创(44834)
- 国家社会(42838)
- 制(42621)
- 创新(42167)
- 性(41476)
- 期刊
- 济(178608)
- 经济(178608)
- 研究(110875)
- 中国(79451)
- 财(64408)
- 农(51579)
- 学报(51112)
- 管理(50797)
- 科学(48559)
- 大学(39719)
- 学学(37729)
- 融(36798)
- 金融(36798)
- 教育(36595)
- 农业(34365)
- 技术(31256)
- 经济研究(30045)
- 财经(29777)
- 业经(27346)
- 经(25644)
- 问题(22368)
- 统计(18156)
- 技术经济(18076)
- 业(17960)
- 贸(17239)
- 策(16527)
- 世界(16149)
- 版(15725)
- 商业(15372)
- 国际(14967)
共检索到546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侯麟科 徐丽君 于丛 万俊斌
包容性财政体制保障了地方财政在正式制度以外获取自主财力的弹性空间,兼顾了中央权威与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基于土地出让这一主要的包容性财政载体,本文试图为分税制改革后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营土地”的土地发展主义模式下,土地出让通过吸引劳动力、资本等流动性生产要素,推进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了中央经济增长与地方自主财力扩张的激励相容,而政府融资放大了土地出让的这一效应。同时,在分权化经济体制下,晋升博弈促使地方官员自利性地调整土地出让行为,致使土地出让呈现周期性变化。拓展性分析表明,土地出让对经济增长和财力扩张的效应已经出现衰退,这一现象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尤为显著。未来应进一步规范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强对土地出让收入等非规范性财政收入的监管,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古志辉
本文在回顾中国经济转轨的历史上,运用动态最优化和博弈论研究了财政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转轨的影响,并结合1978~2002年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检验。本文结论认为:中央政府的经济改革从国有企业开始源于经济增长和财政两个方面的原因;在1986~1993年中央政府长期背负财政赤字是1990~1993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分税制”改革最直接的结果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提高,也影响着货币政策和国有银行改革。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转轨 财政制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永友
本文基于中国式治理模式,从财政视角利用实证数据分析了中国失衡增长的内生机制。本文认为,中国失衡的增长结构与财政收支制度安排有关。在中国式治理模式下,1994年税改中确立的财政收入制度不仅挤压了居民消费能力,而且通过引致财政支出结构扭曲恶化了居民消费倾向。实现经济平衡增长,中国需要在现行体制框架内重构财政收支体系,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财政支出体系构筑居民有钱消费、敢于消费的制度环境,通过建立以人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构筑政府有效行政的激励结构和经济社会的内生平衡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保安
早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格雷戈里等分别测算了英、法等国家的经济增长总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估算当时政府的财政收入。所以说,衡量政府财政能力是早期估算一国经济增长的本源要义。伴随着西方经济学理论演进过程,经济增长理论不断丰富,从熊彼特的技术创新学说,发展到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再到索洛的"余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蒋先玲 吕国强
一、市政债券的主要发行模式市政债券(Municipal bonds)是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由州和地方政府以及它们的代理机构或授权机构发行的债券,是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及其代理机构为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主要工具。根据发行者自身的作用状况和偿债资金来源不同,市政债券的发行有两种基本模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海燕
本文从分析经济增长模式与产权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解释了我国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成因,并提出经济增长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的根本措施是,改革传统的产权制度,建立法人产权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欣
1.巨灾保险模式。目前国际上巨灾保险的运行模式,按照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可划分为三种:一是政府主导型,即政府通过法律建立强制性巨灾保险制度;二是市场主导型,即投保人通过自愿投保的方式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保险,政府只是给予适当的协助和补贴;三是政府与市场合作型,即保险公司只承担部分保险责任,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承担最终的再保险责任。从目前情况看,辽宁省并不具备实行强制保险的经济基础,另外由于我国再保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永林
当前我国财政分权的强制性制度安排,使得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逐渐转向零和博弈,需求诱致型的晋升激励使得地方政府官员展开激烈的锦标赛竞争,中央政府对制度刚性的放弃也达到了制度与经济绩效博弈的纳什均衡。但是,由财政分权改革导致的众多问题开始制衡经济稳定增长,而且还导致对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抑制。因此,政府体制改革应从制度安排入手,祛除体制性弊端,以弥补财权和事权分离体制的缺陷与不足。
[期刊] 改革
[作者]
邱冬阳 白玉铭
基于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值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弹性约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弹性约束会降低投资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其中间效应占比偏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弹性约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减小。关于新旧常态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未来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应该设定高目标值与低弹性约束,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则应该赋予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值较高的弹性约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瑞锟
本文通过对传统出口方程的改进,综合考虑了影响我国出口量变化的需求、供给和价格因素。在出口方程各弹性估计的基础上,讨论了“45度规则”,即出口国国内供给增长率与出口需求弹性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并利用亚太地区16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了“45度规则”的成立,并发现中国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从而阐述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的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坤荣 付文林
财政分权制度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理论上,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明确。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对中国财政分权制度演化与省际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作者认为,在深化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财政分权制度,特别是要提高向落后地区的财政分权水平,以使公共品投资的整体效率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公共产品 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辉艳
诺斯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应用现代产权理论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根本问题是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制度背景。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如何使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是实现市场经济顺利转型并高效运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模式转换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凯 雷钦礼 席晶
为分析在不同的要素替代弹性下,包含习惯形成的经济增长模型是否仍然能够解释"经济增长率越高,储蓄率便越高"的现象。本文采用CES生产函数对Cuadrado等(2004)和席晶等(2013)的模型进行修正,并运用数值模拟发现:无论要素替代弹性等于1还是小于1,经济都具有唯一的均衡点以及动态转移的运行趋势是一致的。当要素替代弹性等于0.8时,技术进步带来当期消费的增加不会导致经济出现长期的负增长和负储蓄现象。此时,若要储蓄率满足最终随着经济增长率加快而上升,同时满足在趋于均衡路径的过程中不断攀升,仅要求习惯形成
关键词:
习惯形成 要素替代弹性 经济增长 储蓄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