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0)
- 2023(7341)
- 2022(6201)
- 2021(5871)
- 2020(5083)
- 2019(11289)
- 2018(11122)
- 2017(20814)
- 2016(11729)
- 2015(13257)
- 2014(13474)
- 2013(13051)
- 2012(12213)
- 2011(10696)
- 2010(11020)
- 2009(10794)
- 2008(11139)
- 2007(10101)
- 2006(8912)
- 2005(8232)
- 学科
- 管理(47271)
- 济(40503)
- 经济(40416)
- 业(37958)
- 企(34118)
- 企业(34118)
- 财(29950)
- 制(16265)
- 方法(16128)
- 财政(14953)
- 务(14152)
- 财务(14125)
- 财务管理(14070)
- 企业财务(13402)
- 数学(13326)
- 中国(13125)
- 数学方法(13076)
- 政(12137)
- 体(11343)
- 农(11194)
- 业经(9916)
- 体制(9771)
- 学(9198)
- 银(8752)
- 银行(8738)
- 行(8157)
- 家(8143)
- 度(8086)
- 策(8071)
- 制度(8052)
- 机构
- 大学(166669)
- 学院(164090)
- 济(65733)
- 经济(64235)
- 管理(61203)
- 研究(54822)
- 理学(51953)
- 理学院(51373)
- 管理学(50504)
- 管理学院(50189)
- 财(45320)
- 中国(43593)
- 京(35006)
- 科学(31787)
- 财经(30712)
- 所(27832)
- 经(27662)
- 江(26439)
- 中心(25163)
- 研究所(24127)
- 农(23444)
- 财经大学(22379)
- 北京(22038)
- 业大(21020)
- 经济学(20900)
- 范(20231)
- 州(20115)
- 师范(20025)
- 院(19812)
- 省(18798)
- 基金
- 项目(102414)
- 科学(80957)
- 研究(76016)
- 基金(75639)
- 家(65098)
- 国家(64537)
- 科学基金(55674)
- 社会(49636)
- 社会科(46984)
- 社会科学(46972)
- 基金项目(39234)
- 省(38643)
- 教育(35334)
- 自然(34742)
- 自然科(33965)
- 自然科学(33957)
- 自然科学基金(33342)
- 划(32405)
- 资助(30942)
- 编号(30128)
- 成果(27202)
- 制(25277)
- 部(23604)
- 重点(23133)
- 课题(21415)
- 性(21031)
- 创(20966)
- 国家社会(20965)
- 教育部(20762)
- 发(20162)
共检索到265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任燚
财政制度是政府与社会之间最基本的制度安排,因此财政制度的变迁也就自然成为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两者之间关系演化的脉络,本文首先从国家起源的角度指出了国家的本质是财政收入最大化,然后描述了几种财政制度及与之相应的国家特征,并分别阐述了与之对应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在国家预算体制下,公民的权利才真正得以完全实现,政府权力才真正得以受到限制。
关键词:
财政 国家 权力 公民 权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振栋
纸币本质上是国家与货币持有者之间的契约,纸币持有者的财产权利是一种债权权利,其权利价值取决于国家信用的承诺和保证而不是纸币本身"物"的价值。货币发行垄断地位以及契约双方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特点,诱发政府滥用货币定价权的道德风险,政府货币权力不当运用会引发货币持有主体的各种规避策略,最终损害实体经济的运行。为建立一国政府对货币价值的有效承诺和保证,需要将政府权力运行纳入到法治轨道中来,对政府货币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约束和规范。
关键词:
纸币契约 现代货币 债权 财富再分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申嫦娥
财政风险在目前呈现急剧扩大的趋势 ,其直接原因是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制度缺陷。因此 ,本文通过分析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制度缺陷寻找产生财政风险的根源 ,并提出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财政制度、企业制度、金融制度的改革 ,应依靠市场的力量来防范与化解财政风险。
关键词:
财政风险 金融风险 制度变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卫
传统经济体制是全能主义的政府观念的产物,所以本文认为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全能政府的观念是传统经济体制的逻辑起点,计划经济这一概括并没有完全反映出传统体制的根本特征:强迫性交易经济。在对强迫性交易分析的基础上,经济转型过程就表现为一个权利资源的再配置过程,改革的深层次问题是如何建立公平有效的游戏规则及其规定下的公民权利结构。
关键词:
全能政府 强迫性交易 权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飞
学校空间中存在着公共权力对公民权利的压制,公共权力的过度膨胀使得学生作为公民的平等权、管理权、话语权等公民权利遭受到侵害。学校空间中公共权力的过度扩张和滥用形成了一种垂直化和非均衡化的权力结构,导致学校管理者、普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力资源配置失去了平衡,破坏了学校空间的公共性和民主性,违背了学校教育的公共价值取向。为此,要在学校空间中实现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制衡,则需要构筑一种民主的学校生活和课堂生活,保障学生公民权利的优先性,倡导学校领导者、教师和学生实现对学校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通过这种共同治理和共同协商的公民关系的建构,学生的公民权利将得到更好的保障,而公共权力也将得到更为有效的监督和制...
关键词:
公共权力 公民权利 学校空间 公民教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婷
文章从限制死刑的适用、辩护制度和反对强迫自证其罪三个方面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与《公约》确立的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提出自建议,认为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立法,使其与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相协调,以便我国尽早批准和实施《公约》,从而促使我国刑事司法制度进一步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
国际公约 刑事诉讼 制度完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纯
政府是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重要主体。政府行为能导致"有效率的政府"和"无效率的政府",中国政府的行为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发生了很大转变,但主要特点是政策治国,而不是制度治国。作为非国有经济中的主要力量,中国家族企业在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政策行为中的某些因素制约或阻碍了家族企业的壮大,由政策治国到制度治国,为家族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新时期政府行为转变的主要职能。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政府行为 家族企业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慧漪 曹歌
文章从图书馆公益性的价值体现、图书馆公益性的缺失及维护图书馆公共权利的现实选择等方面阐述了公民权利与公共图书馆公益性之间的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颖
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是不同的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变迁 ,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 ,居民有效需求不足对宏观经济稳定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从分析我国消费者行为特征入手 ,提出了加快制度变迁 ,治理通货紧缩的思路。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消费者行为 政策选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单新萍
权力源于权利。公民权利的天赋性、至上性,既是国家权力合法性的依据,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和宪政制度安排的终极目的。"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客观上要求实行民主预算。形式上,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年度收支计划,本质上则是以宪法及相关法律为基础的综合性契约,它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受社会公众委托,通过民主政治程序配置纳税人的税款,并将其转化为"一揽子"公共品的一种公共治理机制。因此,社会公众有权利要求获得充分、真实的政府预算信息,政府也有责任向社会公开预算信息及政务信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骆正林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漫长、全面、深刻的转型期,虽然转型的道路曲折、迂回,但历史发展的方向却是要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随着公民社会的成长,民权意识的觉醒,公民参与已经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作为对民权觉醒的回应,公共管理者必须要体察民生、民情、民心,不断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巩固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民权 政治体制 宪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东卫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熊伟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信托投资公司熊伟(中国证监会100032)随着几家全国性的信托投资公司相继被关闭,信托投资公司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显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我国实行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背景下,由于我国的信托业务一直没有真正地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宏亮
中国的规制政府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崛起的。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关于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比较经济学和制度移植论对其崛起逻辑的解释都值得商榷。事实上,中国的规制政府是中央政府考虑不同利益集团约束和外部竞争压力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信念和认知能力,对原有治理制度进行边际改进的一个供给主导型过程。该过程的路径依赖特征既是引发规制失灵的根本原因,也为提高规制效率提供了改革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黎旭东 岳芳敏
一、广东公共财政制度变迁的历程和路径(一)广东公共财政改革的历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1998年)、初始阶段。改革目标:通过政企分开、收支两条线等举措,主要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主要内容和措施:(1)使党政军公检法司与经商办企业脱钩,解决政府部门利用手中权力资源牟利的问题,取消政府部门直接配置资源的权力。(2)财政改革重点是通过“收支两条线”等集中财权财力、规范收支行为的办法,治理政府“三乱”问题(指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包括乱摊派),重点保障公用经费来有效遏制以权牟利和权力寻租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