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25)
- 2023(15392)
- 2022(13025)
- 2021(12300)
- 2020(10359)
- 2019(23321)
- 2018(22905)
- 2017(44488)
- 2016(23741)
- 2015(26719)
- 2014(26695)
- 2013(25641)
- 2012(23416)
- 2011(20486)
- 2010(20495)
- 2009(18865)
- 2008(18375)
- 2007(16228)
- 2006(14064)
- 2005(12294)
- 学科
- 济(87826)
- 经济(87628)
- 管理(77282)
- 业(70573)
- 企(59527)
- 企业(59527)
- 财(40179)
- 方法(39530)
- 数学(33696)
- 数学方法(33231)
- 农(27318)
- 中国(26112)
- 制(23706)
- 业经(21348)
- 务(20763)
- 财务(20694)
- 财务管理(20635)
- 企业财务(19597)
- 农业(17423)
- 地方(17038)
- 体(16786)
- 理论(16339)
- 银(16118)
- 银行(16098)
- 学(16048)
- 贸(15486)
- 贸易(15480)
- 行(15223)
- 易(15112)
- 财政(15103)
- 机构
- 学院(322357)
- 大学(320599)
- 济(134729)
- 经济(131969)
- 管理(127239)
- 理学(109602)
- 理学院(108558)
- 管理学(106771)
- 管理学院(106159)
- 研究(102493)
- 中国(79452)
- 财(73831)
- 京(65137)
- 科学(58271)
- 财经(54695)
- 经(49639)
- 江(49405)
- 中心(48923)
- 所(48659)
- 农(46860)
- 业大(43468)
- 研究所(43282)
- 经济学(42090)
- 财经大学(40435)
- 范(40387)
- 北京(40061)
- 师范(39992)
- 经济学院(37887)
- 院(37785)
- 州(37761)
- 基金
- 项目(216747)
- 科学(173034)
- 研究(164621)
- 基金(158890)
- 家(135867)
- 国家(134690)
- 科学基金(117930)
- 社会(107326)
- 社会科(101107)
- 社会科学(101081)
- 省(84416)
- 基金项目(83061)
- 教育(77077)
- 自然(73705)
- 自然科(72058)
- 自然科学(72039)
- 自然科学基金(70744)
- 划(70415)
- 编号(67505)
- 资助(64231)
- 成果(55881)
- 部(49516)
- 重点(48295)
- 课题(46649)
- 制(45929)
- 创(45889)
- 发(45615)
- 国家社会(44490)
- 教育部(43630)
- 创新(42821)
- 期刊
- 济(148725)
- 经济(148725)
- 研究(97849)
- 中国(66380)
- 财(62726)
- 管理(47986)
- 学报(44098)
- 农(42922)
- 科学(41584)
- 教育(37071)
- 大学(35952)
- 学学(33916)
- 融(31573)
- 金融(31573)
- 技术(29042)
- 农业(28739)
- 财经(27804)
- 业经(24505)
- 经济研究(24071)
- 经(23854)
- 问题(19075)
- 财会(16078)
- 版(15235)
- 会计(15034)
- 贸(14968)
- 理论(14889)
- 技术经济(14517)
- 统计(14066)
- 现代(14016)
- 业(13740)
共检索到484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权衡
无论是从中国目前财政收入分配制度的种种体制性缺陷和矛盾来看,还是从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要求来看,中国都需要启动和加快新一轮税制改革。这种改革要以建立中国的公共财政体制为导向,最终通过实施以公共财政为目标的政策框架,来推动和完善中国的社会政策,构建起适应社会政策发展的财政分配体制。
关键词:
社会政策 财政收入分配体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左楠 顾海
文章利用VAR和SVAR模型对政府的财政收入再分配政策与地区间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论是:(1)财政收入分配的滞后效应(长期效应)与基尼系数存在正相关关系(VAR分析);(2)财政收入分配政策的短期波动效应结果不确定,具体取决于社会福利支出与个人所得税的力度(SVAR分析)。这一结论支出并不是政府的所有出于良好愿望的收入再分配政策总是有益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穷志
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探讨了收入不平等、政策偏向与最优财政再分配之间的关系。模型显示:政策偏向是收入不平等与财政再分配恶性循环的决定因素。当政策偏向于穷人时,最优财政再分配系统的选择是提高税率,扩大对穷人的转移支付;当政策偏向于富人时,最优财政再分配系统的选择是降低税率,减少对穷人的转移支付。依据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中国收入不平等不断恶化,针对恶化的不平等而采取的财政再分配政策效果差,没能扭转不平等恶化趋势,政策偏向严重。(2)税收再分配政策偏向富人,使富人税负相对轻于穷人,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剧;偏向于穷人的转移支付多为消费券(物),导致越扶越贫。为此,需要从调整所得税和转移支付政策等方面...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穷志 吴晔 申昕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可以发现,收入不平等带来了物价上涨,收入不平等使所得税税负降低,但收入不平等与政府消费性支出无关。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有效抑制物价上涨和提高个人所得税税负,必须抑制收入不平等,但是,不能将收入不平等作为政府消费性支出的借口。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物价上涨 财政再分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刚
本文分析了四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矿产资源财政收入的分配模式,即:统筹分配、共享机制、分税制度和社区直接参与分配。进而认为,一国的矿产资源财政分配制度要被接受并成功实施,必须在尊重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背景以及历史传统等基础上,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分配体制。具体到我国而言,就是改革资源税费制度,增加资源所在地县乡和社区在财政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鼓励企业建立社区发展合作项目,并给予税收减免和抵扣的激励政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卜振兴 刘晨妍
我国居民的整体收入差距多年来位于警戒线水平以上,收入差距问题较为突出。地区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近年来出现缩小趋势,但是不平等程度依然很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财政金融视角对我国收入不平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包括:扩张性货币政策、刚性兑付、价格管制、税收结构和公共财政支出等。结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为我国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加深了对于不平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研究结论对于研究收入差距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穷志 吴晔
本文提出一个非中间投票人决定财政再分配的模型,该模型揭示,富人使用其拥有的资本生产政府所期待的GDP,与政府就免税额进行谈判,从而使其纳税减少。中间投票人为了防止政府被俘获,将税率设置得足够低。政府还以转移支付吸引富人投资生产GDP,富人得到的转移支付增加。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政府为吸引资本,对资本税收优惠,并提供财政补贴,使高收入者收入越来越高,收入不平等越来越严重。文章建议,监督再分配程序,提高再分配透明度,使再分配按照公平正义原则进行。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财政再分配 政府俘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米增渝 刘霞辉 刘穷志
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本文构建了增长、不平等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动态关联理论模型,结果显示:当税收多征于富人且穷人得到更多补贴的时候,收入不平等减少,增长上升;反之则相反。本文使用1998—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有了新的发现:中国税收多征于穷人,富人得到了更多的补贴,收入不平等加剧,资本雇佣劳动遭遇困难,经济增长放缓,并且增长与不平等负向相关。文章提出了优化个人所得税累进制、加大对穷人的转移支付和建设社会公平环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不平等 财政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穷志
本文构建了人口不完全流动条件下多级财政再分配职能分解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地方财政能够运用税收和转移支付手段对收入不平等进行平抑,但外部性使其再分配力度有所保留,为此,中央财政再分配予以弥补,两级再分配职能相互协调。通过构建多层线性模型以及多层非参数残差Bootstrap模型,运用中国省级数据,我们检验了理论假说。随机效应的方差表明,地方财政再分配失灵解释了收入不平等的70%强,中央财政的解释力不到30%,地方财政再分配在平抑收入不平等中承担主要责任。我们还发现,地方的个人所得税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收入不平等,但地方转移支付却扩大了收入不平等;中央转移支付弥补了地方转移支付的功能缺陷,平抑了收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乐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分配体系总体框架胡乐亭财政作为国家政府的经济行为,涉及到整个国家的政策和政府活动范围。财政分配体系的界定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界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晨 张卫东
有效推进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微观基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所以本文基于机会不平等与努力不平等理论视角,研究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以及异质性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不平等指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努力不平等可通过激励企业员工努力工作促进企业创新,机会不平等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扭曲与错配抑制企业创新能力。(2)实证检验表明,由于努力不平等的促进作用与机会不平等的抑制作用相互抵消,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无显著作用,且机会不平等通过降低社会流动预期和社会信任间接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其中降低社会流动预期效果更为显著。(3)合理企业结构、健全创新激励制度、财政适度的"有为政府"以及高水平的企业人力资本能够降低机会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4)不平等指标对企业非核心创新影响较大,对企业核心创新影响较小。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健全创新产业政策,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文章认为,收入本质上是一定分配制度的产物,它不是基于贡献原则而是基于社会原则。正因为收入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分配体制和法律制度,因而收入差距的拉大实际上也反映了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性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公正性。因此,完善社会制度、理顺公共领域以缩小收入分配就是政府的核心职能。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余靖雯 龚六堂
利用1998—2006年省级的财政经济数据,本文对教育财政分权和公共教育供给、教育财政分权和政府教育支出不平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发现:教育在县级层面的过度分权,是造成我国公共教育供给不足和不平等的重要原因;省级政府承担更多的教育支出责任,能够加大地区的公共教育供给、降低省内教育支出不平等程度。
关键词:
公共教育供给 教育财政分权 不平等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小亮 林栋
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当局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在微观个体异质性的作用下具有潜在的财富分配效应。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对财富不平等的影响、防止财富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政府与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带有初始财富异质性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对财富分配的影响机制,讨论如何调整货币规则以提升福利公平。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冲击将显著提高财富与收入基尼系数,且表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家庭收入结构与边际消费倾向由财富存量决定,货币政策首先通过收入结构差异加剧收入分化,随后借助家庭消费与资产配置行为放大财富不平等;中央银行应允许通胀与产出缺口小幅波动以防止消费差距过度增加;纳入家庭消费分布二阶矩的泰勒规则能在提高社会总福利的同时减小福利不平等。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收入结构 财富分配 福利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白仲林 尹彦辉 缪言
为了厘清财政政策调节居民收入再分配的经济机理、揭示财政政策工具缩小收入差距的效应,本文构建考虑家庭收入异质性和细化财政政策工具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分析了外生财政政策冲击对居民消费、就业、工资水平以及收入再分配的动态效应;模拟了"减税降费、惠及民生"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研究发现:财政收入政策方面,消费和劳动减税具有优化消费结构、刺激就业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而资本减税对于缩小收入差距起到了"反作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增加投资性支出可在短期优化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增加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在短期提高了经验规则式家庭的消费,但未发现缩小收入差距的长期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对外开放与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基于国际收支视角的研究
收入不平等与税收政策偏好——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收入不平等与货币政策:基于异质性家庭的视角——货币政策盯住目标应该纳入收入不平等吗?
财政分权与收入不平等——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财政支农对城乡转移性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2000-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
垂直财政不对称与收入不平等——基于转移支付依赖的门槛效应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城乡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收入不平等、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偏向
收入机会不平等的再测度——基于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视角
人力资本、社会保障与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基于个体相对剥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