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34)
2023(17963)
2022(15428)
2021(14415)
2020(11881)
2019(26827)
2018(26627)
2017(50905)
2016(27446)
2015(30690)
2014(30634)
2013(30291)
2012(28103)
2011(25141)
2010(25498)
2009(23811)
2008(23030)
2007(20056)
2006(17895)
2005(16195)
作者
(78218)
(64929)
(64754)
(61428)
(41403)
(31047)
(29362)
(25385)
(24626)
(23386)
(22105)
(21926)
(20747)
(20728)
(20160)
(19911)
(19224)
(18896)
(18578)
(18460)
(16261)
(16016)
(15625)
(14934)
(14696)
(14498)
(14399)
(14354)
(13124)
(12700)
学科
(123639)
经济(123521)
管理(82424)
(74730)
(61108)
企业(61108)
方法(46247)
数学(39428)
数学方法(39031)
(36422)
中国(34507)
(31450)
地方(31442)
业经(26888)
(25787)
(22292)
农业(21318)
环境(21028)
(20448)
贸易(20435)
(19702)
(19504)
财务(19429)
财务管理(19372)
(18722)
银行(18677)
理论(18640)
企业财务(18368)
(18265)
(18157)
机构
学院(386091)
大学(385353)
(160737)
经济(157337)
管理(148625)
研究(135016)
理学(127215)
理学院(125801)
管理学(123783)
管理学院(123104)
中国(102178)
(82652)
科学(81757)
(79233)
(68335)
研究所(61431)
中心(60142)
财经(59737)
(59683)
(58025)
业大(54217)
(54124)
北京(52813)
(52035)
师范(51575)
(49176)
经济学(48703)
(46809)
农业(46127)
财经大学(43985)
基金
项目(255630)
科学(200530)
研究(190293)
基金(183685)
(159042)
国家(157665)
科学基金(135220)
社会(120533)
社会科(114168)
社会科学(114141)
(100273)
基金项目(96966)
教育(86792)
自然(85699)
自然科(83576)
自然科学(83557)
(83525)
自然科学基金(82024)
编号(78216)
资助(75403)
成果(64146)
(57906)
重点(57316)
(55949)
课题(54181)
(52914)
国家社会(49354)
创新(49345)
教育部(48289)
项目编号(48239)
期刊
(188568)
经济(188568)
研究(122175)
中国(80287)
(63655)
学报(58033)
管理(56309)
(55033)
科学(53724)
教育(44497)
大学(44132)
学学(41474)
农业(38103)
(35589)
金融(35589)
技术(33619)
经济研究(31035)
业经(30324)
财经(29699)
(25507)
问题(23886)
图书(20049)
技术经济(19530)
(19262)
(18195)
理论(18046)
科技(17845)
现代(17662)
商业(17526)
(16925)
共检索到594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范丽红  李芸达  程呈  
通过对环境污染与财政分权、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具有正向影响,表明财政分权会导致地方政府忽视环境保护,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应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既要以多目标激励机制来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决策,又要通过产业自身转型升级来推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小兰  李晓靖  
本文分析了政府在协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时的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决途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文兰  
通过选取反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保护程度的8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的环境保护并不影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环保准入、用污染减排倒逼经济结构调整、集中精力开展环境安全专项行动、壮大环保产业、树立生态理念等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瑞萍  
在梳理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已有的两者协调发展关系的理由原因和实证研究进行了分类与总结,国内外学者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理论的演进过程来看,由于研究视角不同、研究重点不同,得出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并对国内外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现状进行对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翠  罗江  李茜  
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迅速,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严峻。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有: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经济落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西部地区人口过多,贫困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相关制度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保工作的协调。文章提出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建设特色技术支撑机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实行节能减排,提高环境金融财税相关政策的合理性等四大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兆臣  
本文从财政与经济相关理论角度 ,通过建立“财政与经济的模型” ,对辽宁财政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及其比例关系进行量化分析 ,提出促进辽宁财政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笔者认为 ,做强做大辽宁财政 ,归根结底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扩张经济总量做文章 ;努力开拓新兴财源、建设后续财源 ,建立财政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稳定增长的机制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 ,减少并规范各种税收优惠与减免 ,为财政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提供制度保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虹  李蕾  
文章通过选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17省市2008—2016年数据,在对区域物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对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圈协调发展水平集中在[0.4,0.8]之间且总体呈下降趋势;物流业生产总值对协调发展水平有负向影响,企业R&D经费投入对协调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丹妮  许珊珊  吴非  
本文采用1978—2013年广东省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进程的推进有利于提高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在财政分权的框架内,"锦标赛"式的区际竞争会促使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微观资源配置进行干预,这种干预脱离了市场形成的内在机理,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加之金融结构较大的波动性,对经济增长而言,损害颇多。这些论据都隐含了合理框定政府的金融控制边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金融体系革新应和财税体系及政府体制变革协同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彭月兰  陈永奇  
众所周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正进一步加大。区域经济差异不仅影响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引发社会动荡。所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财政制度安排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关系,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思路。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建民  邵宁  陈华亮  李元作  
环境污染是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外部不经济效果,它制约着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此,有必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进行污染治理,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了寻求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协调的最佳点,本文运用山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SD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了不同治污投资方案的仿真,最后选择了既能满足山东省2000年经济发展目标,又符合2000年环境目标的方案作为推荐政策方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蔓生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这两方面在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护人们身心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繁荣这几方面目标上是一致的。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误解了“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科学论断,科学技术落后,法制不完善等因素,使两者发生了冲突,不能协调发展。要解决这一矛盾,在宏观上必须不断强化环保宣传,强化产业调控力度,加强环保目标责任制管理,尽快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加速发展环保科技与产业,完善相应的环保法律体系;在微观上各地区要做好工业的合理布局,加强县、乡两级环境监理队伍建设及在企业内部确立环保观念和环保目标等各方面的工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志刚   李小梦   胡宁宁  
经济增长收敛是协调区域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基于经济增长收敛分析框架,使用全国267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并加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改善资本要素错配情况来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数字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时呈现明显的地理空间差异和政府财政能力差异,对西部、北方、非沿海城市和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效应更加显著。应继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琦  黄天华  
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多种因素,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但研究发现,现行财政政策的调控措施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为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化,须完善政府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明霞  
水是极其珍贵的资源,水资源应当由量与质两个概念组成,水环境污染物排放急剧的增加以及水环境有限的容量与净化能力之间的矛盾,正在日益加深。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到恰当而有效的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必将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和健康的突出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奉化市水污染问题进行定性定量测定,从水污染经济损失、水资源经济价值着手,探索奉化水污染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并提出水污染管理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曲岩  常丽  
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协调发展,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基本目标,对构建辽宁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取规范分析、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等方法,以就业弹性理论为依据,建立了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模型,剖析了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走势,认为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较强的非协调性,提出发展"三产"提高就业弹性、保证"二产"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政策、发挥财政再分配作用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