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2.114.168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3)
2023(11074)
2022(9242)
2021(8970)
2020(7567)
2019(17380)
2018(16992)
2017(32791)
2016(17546)
2015(20096)
2014(19848)
2013(19756)
2012(17911)
2011(15910)
2010(16021)
2009(15302)
2008(15413)
2007(13376)
2006(11814)
2005(10968)
作者
(46867)
(39033)
(38953)
(37605)
(24825)
(18444)
(17662)
(15002)
(14655)
(14058)
(13532)
(13114)
(12696)
(12534)
(12533)
(12086)
(11747)
(11196)
(11113)
(11041)
(9894)
(9365)
(9310)
(8920)
(8915)
(8750)
(8649)
(8402)
(7704)
(7630)
学科
(71573)
经济(71465)
管理(58660)
(51695)
(44500)
企业(44500)
(35309)
方法(33760)
数学(30680)
数学方法(30149)
中国(22776)
(21884)
税收(20428)
(20251)
(19597)
(17648)
财务(17602)
(17590)
财务管理(17554)
企业财务(16683)
财政(15808)
(15062)
贸易(15052)
业经(14821)
(14818)
(13539)
(13068)
(12960)
银行(12954)
(12226)
机构
大学(247158)
学院(245216)
(111509)
经济(109611)
管理(94126)
研究(82413)
理学(80990)
理学院(80201)
管理学(78906)
管理学院(78450)
中国(66942)
(65510)
(51753)
财经(47295)
科学(44690)
(43080)
(40274)
经济学(36621)
中心(36531)
(35777)
研究所(35442)
财经大学(35092)
北京(33478)
经济学院(32990)
(31089)
(29512)
业大(29267)
(27919)
师范(27700)
(27397)
基金
项目(156904)
科学(125495)
基金(118162)
研究(117318)
(101817)
国家(101115)
科学基金(87909)
社会(78309)
社会科(74601)
社会科学(74585)
基金项目(60543)
(56787)
自然(54319)
教育(54267)
自然科(53170)
自然科学(53160)
自然科学基金(52245)
资助(50207)
(48375)
编号(45990)
成果(38840)
(37123)
重点(35258)
(35020)
国家社会(34293)
(32930)
教育部(32929)
(32054)
课题(31686)
(31456)
期刊
(119624)
经济(119624)
研究(84255)
(56283)
中国(51301)
管理(36464)
学报(32449)
科学(30973)
(28132)
大学(26341)
学学(24866)
财经(24573)
(23503)
金融(23503)
教育(23247)
经济研究(21684)
(21053)
技术(20756)
农业(18987)
(18210)
(15968)
业经(15706)
问题(15410)
(15050)
税务(14193)
国际(13706)
会计(13511)
财会(13146)
世界(13010)
统计(12992)
共检索到38209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文全  
本文在完整的财政分权内涵上比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与OECD国家的财政分权情况,结果发现,不管是收入还是支出,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程度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呈现出中国政治集权下的财政分权和OECD政治分权下的财政集权两种模式。中国的财政支出分权程度与经济增长和财政均等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而这在OECD国家是不显著的。在中国的财政分权结构中,结构偏向的经济性支出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重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扩张的预算外支出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所谓"事权与财权匹配"问题的实质是公共职责不清晰和预算软约束的地方政府收支扩张的财政机会主义倾向。财政分权改革的后续深化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振宇  
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由于受改革初始条件的约束及其后续跟进改革创新的不足,逐渐形成了"中国式财政分权"模式,呈现出一定的累退性。文章通过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分析了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模式特征,并基于多维视角提出了加快改革的基本构想。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德祥  李昕  
德国合作型财政联邦制和分税制模式反映了德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理念,是对美国财政联邦制和分税制的补充和完善,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通过立法形式明确规定三级政府的财政安排;二是实行主要税收共享、央地协商和定期调整的三级税收体制;三是融合转移支付方式,除了联邦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以外,建立州政府平衡基金进行横向调控,避免横向转移支付可能带来的转移纠纷;四是实行联邦与州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体制,为合作型财政联邦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德国合作型财政联邦制和分税制模式对我国的财政分权和分税制改革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纤  
为促进经济史研究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推进对传统中国重大经济问题的深度探讨,揭示大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展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大国经济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联合举办“大国经济史:财政集权与分权模式演变”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于2021年9月25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工商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畅  郭雪萌  王卓君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PPP模式得到了大力推进并引起广泛的研究关注。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以世界银行PPP项目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财政分权、财政透明度与地方政府选用PPP模式的关系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水平对地方政府选用PPP模式的行为决策存在正向影响,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大,地方政府受到双重竞争压力增大,财政自由度提升,为获取投资建设资金,其更倾向于寻求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进一步检验表明,在中西部地区以及能源行业中,这一促进关系更为显著。此外,财政透明度会对此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财政透明度越高,越能够缓解财政分权带来的融资风险并减弱PPP模式下的不完全契约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宫汝凯  
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城镇房价持续快速上涨,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发现,较高的房价水平总是与较高的财政分权度联系在一起的,而较高的财政分权度又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密切相关。本文采用2000—2008年的分省面板数据,研究分税制改革背景下财政分权度对房价的影响机制,为上述假说提供实证证据。结果表明,分税制背景下逐年扩大的财政分权度是导致房价持续过快上涨的不可忽视的制度性因素。在使用了不同的计量方法、识别技术以及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房价的因素后,本文的估计结果依然是稳健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娟  
文章把我国划分为五个地区,对分税制改革以来1994~2006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财政分权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其他地区的财政分权不利于经济增长,民族地区的负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1998年是东北、中部、西部财政分权度由高到低的转折点,由此说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存在跨时和跨区差异,而且,1998年财政政策的转变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晏  龚六堂  
本文在 Zhang 和 Zou(1998)与 Lin 和 Liu(2000)的框架下实证检验了中国1986—2002年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效应存在显著的跨时差异和地区差异。我们认为,分税制改革后各级政府之间政策协调能力的加强是促进财政分权积极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体制变革的因素、转移支付的设计和政府财政支出的构成也影响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寇铁军  
集权与分权的财政思考寇铁军以分税制为核心内容的财税体制改革已处于实施阶段,这一改革举措对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格局,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具有推动作用。用分税制取代了财政包干制,使争论旷久的财政体制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方向性的定论。然而财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铎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分税制改革以来确立的财政分权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日益膨胀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规模是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权和事权割裂、公共泳池问题、横向策略互动以及"政治锦标赛"引发的激励扭曲和为增长而过度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基于全国1998-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我们的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膨胀具有显著的正面激励作用。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为强化财政制度安排、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康华  唐卓  
本文从预算执行的视角运用描述性统计和VAR模型对1979—2011年的财政支出结构变动进行了分析。结论是:1979—1997年期间我国财政支出主要侧重于基本建设支出和挖潜改造资金及新产品试制费,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占比较小,呈现出明显"建设财政模式"的特征;1998—2011年期间虽然社会保障、公共安全支出的影响增强,呈现出"公共财政模式"的特征,但检验指标对财政支出的影响仍然偏低,我国仍需继续深化公共财政改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邓靖  
土地财政主要是指地方政府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转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以获得市政建设资金,或作为抵押品获得银行贷款,用于弥补财政收入不足。土地是稀缺性的生产要素,根据市场经济理论,经济行为主体利用其获得经济收益属理性行为,且我国当前又处于城镇化、工业化以及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势必会增加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所以,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得土地出让收入本质上并无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尚敏  郭代模  
一、要重视和深化财政模式理论的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及其体制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过渡,本身就是一项带根本性的经济模式的转换。在这种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财政体制模式、财政发展模式、财政目标模式就自然被突出出来了。有些同志坚持建立生产建设型财政;有的提出建立生产建设型与经济效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克中  冯俊诚  鲁元平  
本文从公共支出效率和公共支出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财政分权和贫困减少之间的理论联系。一方面,财政分权通过增加亲贫式支出的配置效率来实现减贫目标;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加剧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程度,而地区竞争会扭曲公共支出结构,阻碍减贫目标的实现。利用我国分税制改革后的省际数据发现:就北京、上海和天津而言,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恶化了贫困状况;而对于其他省份,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则有利于缓解贫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舒成  曹志文  
采用重心理论,综合利用Arc GIS10.2与空间角度与地理距离计算软件,基于我国300多个地级市数据测算全国财政收入重心,分析了1994—2015年我国财政收入重心的移动路径,刻画了财政收入重心与几何中心的偏离态势,结论表明:我国财政收入重心与我国几何重心存在偏离,说明我国财政收入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距;我国财政收入呈现椭圆形的闭环状态,说明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特别是东西方向上财政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应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通过经济、人口等对财政收入重心影响分析发现,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