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22)
- 2023(15351)
- 2022(12931)
- 2021(11616)
- 2020(9886)
- 2019(22306)
- 2018(21340)
- 2017(40150)
- 2016(22488)
- 2015(25093)
- 2014(25230)
- 2013(24839)
- 2012(23026)
- 2011(20689)
- 2010(20668)
- 2009(19530)
- 2008(19690)
- 2007(17724)
- 2006(15277)
- 2005(13777)
- 学科
- 济(90430)
- 经济(90307)
- 管理(74188)
- 业(65871)
- 企(54759)
- 企业(54759)
- 方法(39955)
- 财(37345)
- 数学(35161)
- 数学方法(34829)
- 农(24923)
- 中国(24471)
- 制(22239)
- 地方(20866)
- 务(20514)
- 财务(20482)
- 财务管理(20421)
- 业经(19901)
- 学(19860)
- 企业财务(19430)
- 贸(17259)
- 贸易(17251)
- 环境(17203)
- 易(16769)
- 农业(16166)
- 银(15038)
- 银行(14981)
- 体(14967)
- 财政(14617)
- 融(14152)
- 机构
- 大学(327071)
- 学院(326166)
- 济(132543)
- 经济(129791)
- 管理(122697)
- 研究(111122)
- 理学(106338)
- 理学院(105106)
- 管理学(103385)
- 管理学院(102788)
- 中国(83774)
- 科学(70865)
- 财(69998)
- 京(67925)
- 农(61863)
- 所(57994)
- 业大(52666)
- 研究所(52540)
- 财经(52173)
- 中心(51014)
- 江(50056)
- 农业(49132)
- 经(47114)
- 北京(42035)
- 经济学(41233)
- 范(40733)
- 师范(40197)
- 院(39948)
- 州(38772)
- 财经大学(38323)
- 基金
- 项目(221900)
- 科学(173684)
- 基金(161521)
- 研究(156176)
- 家(143525)
- 国家(142353)
- 科学基金(120594)
- 社会(100428)
- 社会科(95231)
- 社会科学(95202)
- 省(87501)
- 基金项目(86224)
- 自然(79071)
- 自然科(77193)
- 自然科学(77164)
- 自然科学基金(75792)
- 划(73943)
- 教育(71390)
- 资助(64714)
- 编号(61547)
- 重点(51022)
- 成果(49932)
- 部(48818)
- 发(47702)
- 创(46372)
- 科研(43570)
- 创新(43569)
- 课题(42966)
- 制(42945)
- 国家社会(42162)
- 期刊
- 济(143655)
- 经济(143655)
- 研究(92943)
- 中国(65019)
- 财(59992)
- 学报(58714)
- 农(54731)
- 科学(50585)
- 大学(43241)
- 管理(42401)
- 学学(41361)
- 农业(36233)
- 教育(29379)
- 融(28170)
- 金融(28170)
- 财经(26494)
- 技术(25449)
- 经济研究(23707)
- 业经(22902)
- 经(22606)
- 业(19446)
- 问题(19273)
- 版(17883)
- 财会(15765)
- 技术经济(15551)
- 贸(15523)
- 科技(15385)
- 会计(14962)
- 业大(14622)
- 商业(14606)
共检索到480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万华 白永亮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制度分析的框架,探讨财政分权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机理的路径与制度成因。文章指出,在社会转型期,旨在发展经济的建设型财政、地方政府间财权与环保支出责任不对称、与财政分权相匹配的相关制度供给不足等,是导致财政分权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官永彬 张应良
运用环境质量指数动态评价了中国30个省份2007—2015年间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而考察了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出地区差异显著和总体态势改善的时空特征;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显著降低了环境质量;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质量 政府竞争 民生改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官永彬 张应良
运用环境质量指数动态评价了中国30个省份2007—2015年间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而考察了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出地区差异显著和总体态势改善的时空特征;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显著降低了环境质量;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质量 政府竞争 民生改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万华 王娟 何立华 刘渝
在现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下,地方政府之间"锦标赛"式的环境规制竞争,如何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行为策略会影响环境规制竞争的结果。文章通过构建模型,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就地方政府之间环境规制竞争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机理展开实证。发现在现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下,放松环境规制是竞争性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这也是我国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环境规制竞争 环境质量 博弈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俊培 丁玮蓉 龚旻
财政分权背景下政府对环境的影响有赖于财政体制是否能够为其履行环境保护职能提供必要的预算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本文采用熵权法计算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来刻画环境污染水平,采用"制造业实际技术选择指数"来度量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实证检验了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论表明:在预算制度软约束条件下,财政分权会导致环境恶化,并且晋升机制诱导的地方政府赶超行为是这一影响的重要原因。此外,门槛效应模型的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刺激地区经济增长的激励下,上述效应会进一步强化。但当经济水平提高到一定阶段,在环境恶化的边际成本递增和居民忍耐度下降的压力下,上述效应会开始逐渐衰退。因此,为了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俞雅乖
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得到了财政分权改革的推动,伴随地区经济发展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这使得财政分权的环境成本成为值得研究的议题。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我国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程度提高反而增加环境污染水平。进一步对财政分权与环境关系进行地区分析,发现因不同的地区特性而呈现不同的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影响机制。因此,需进一步改革财政分权制度和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以减少污染排放并提高环境质量。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质量 污染排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纪显 张宗益 张印
在欧盟,碳期货市场、能源市场及能源股票市场等,当受到碳配额政策冲击时,这些市场如何响应、响应在市场之间如何传导、进而形成怎样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我国相关政策具有哪些启示,是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以欧盟为例,试图研究碳期货市场和能源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这种相互关系对我国相关政策有何启示。实证结果表明:碳期货价格与能源股价之间存在一种不对称的相互关系,能源股价的变动对碳期货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碳期货价格的变动对能源股价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碳配额政策对制造业的不利影响程度远低于人们的预期。本文进一步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对我国现在的QDII制度安排,以及我国未来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广鑫 杨改河 温秀卿 王得祥
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活动以及区域自然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导致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退化的趋势,其主要特征是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文章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修建和营运、鼠害、西宁及州县城镇的经济发展以及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等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对这些方面的集成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洪友 王蓉 余锦亮
"营改增"改革在完善税收制度、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治理能力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等方面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效。但是,也引起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大,进而促使地方政府行为改变,直接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本文从财政压力视角出发,运用我国202个城市2008—2015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营改增"改革带来的地方政府行为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变。研究发现,"营改增"改革引起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剧、工业活动增加、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面积扩张、工业用地价格下降以及环境规制强度下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样本地区的环境污染水平显著增加了11%以上。为了实现绿色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营改增"改革配套措施,调整增值税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成比例,加强中央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管,以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减轻改革对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美喆 刘寒波
文章基于2007-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40个城市的数据,根据不同污染物的外溢性程度将其分类用以反映环境质量,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省以下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通过空间溢出和财政竞争机制扭曲了地方政府行为,降低了环境质量。对于外溢性较强的二氧化硫,财政分权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且通过压缩环境治理支出这一渠道增加了其排放量;对于外溢性较弱的工业废水,财政分权的财政竞争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且通过压缩环境治理支出和调整产业结构两大渠道增加了其排放量。"十二五"前后,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趋于减弱,正面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据此,从健全城市群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环境污染治理的专项转移支付体系、实行多样化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城市群环境质量的提高与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中国式财政分权 环境质量 长江中游城市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苑
考虑人口流动性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的转移效应,建立了一个以财政分权为核心,包含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区域居民三方互动的完整框架,解释了财政分权下我国整体投资格局呈现重物质资本而轻人力资本,并且落后地区更倾向于轻视人力资本投资特征的原因。首先构建了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政治域中的博弈,然后构建了一个封闭的区域模型分析了组织域中的博弈,基于二者分离解释的不足,进一步对组织域和政治域进行了关联分析。这种比较制度分析框架下基于域之间关联作用的分析表明,以上现象的出现是财政分权下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相互矛盾的结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伟杰 陆军
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导致的经济社会矛盾严重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财政和税收政策成为推动区域环境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基于财税结合的视角,概括国内区域环境规制财政政策工具的内涵与特征,分析“收入型”“支出型”“价格型”三类财政政策工具实施情况,提出当前中国区域环境规制的财政政策工具应旨在解决功能模糊、激励扭曲与活力不足等核心问题。构建区域环境规制的财政政策工具,需要构建价值整合与税种协调的环境财政体制,采取多元化的财政工具组合,搭建全国排放交易信息平台。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郝慧慧 姚洪心
本文采用我国1998~2013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国际技术贸易和FDI技术转移渠道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对比分析这些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渠道的跨国技术转移从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FDI技术转移对环境产生了积极效应并具有滞后性。国际技术贸易对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且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FDI技术转移显著提升了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水平,验证了"污染光环理论"的存在性,但并未对中部地区环境改善产生有效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解春艳 丰景春 张可
首先,从环境监测动态化、政府环境监管信息化、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深度化及环保产业智能化4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互联网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废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空间关联性,并基于扩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互联网技术进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互联网技术进步能显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针对不同的污染物,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效果不同。最后,基于研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 环境质量 空间效应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