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7)
- 2023(14119)
- 2022(12175)
- 2021(11516)
- 2020(9576)
- 2019(21669)
- 2018(21080)
- 2017(40578)
- 2016(22353)
- 2015(24741)
- 2014(24587)
- 2013(24392)
- 2012(22229)
- 2011(19659)
- 2010(19333)
- 2009(17540)
- 2008(17364)
- 2007(14779)
- 2006(12535)
- 2005(10684)
- 学科
- 济(86746)
- 经济(86656)
- 管理(67292)
- 业(62315)
- 企(51831)
- 企业(51831)
- 方法(40957)
- 数学(35981)
- 数学方法(35654)
- 财(33681)
- 中国(23225)
- 农(23156)
- 地方(20993)
- 学(19707)
- 业经(18719)
- 务(18221)
- 财务(18163)
- 财务管理(18114)
- 企业财务(17264)
- 制(16016)
- 农业(15703)
- 贸(15153)
- 贸易(15149)
- 易(14675)
- 环境(13935)
- 理论(13842)
- 和(13509)
- 技术(13473)
- 财政(13388)
- 银(12615)
- 机构
- 大学(312018)
- 学院(310305)
- 管理(123867)
- 济(120329)
- 经济(117821)
- 理学(108961)
- 理学院(107727)
- 管理学(105865)
- 管理学院(105328)
- 研究(103393)
- 中国(75070)
- 科学(68268)
- 京(65459)
- 财(60599)
- 农(55286)
- 所(52813)
- 业大(51168)
- 研究所(48581)
- 中心(46141)
- 财经(46092)
- 农业(43833)
- 江(43247)
- 经(41970)
- 北京(40821)
- 范(39740)
- 师范(39259)
- 院(37535)
- 经济学(36021)
- 州(35027)
- 财经大学(34360)
- 基金
- 项目(223623)
- 科学(174474)
- 基金(162399)
- 研究(157612)
- 家(144057)
- 国家(142872)
- 科学基金(121702)
- 社会(99468)
- 社会科(94254)
- 社会科学(94228)
- 基金项目(87604)
- 省(87586)
- 自然(81401)
- 自然科(79460)
- 自然科学(79436)
- 自然科学基金(77983)
- 划(74305)
- 教育(71492)
- 资助(66102)
- 编号(63097)
- 重点(50229)
- 成果(49654)
- 部(48380)
- 发(47244)
- 创(46609)
- 科研(43515)
- 创新(43492)
- 课题(42972)
- 计划(42059)
- 大学(40918)
- 期刊
- 济(124137)
- 经济(124137)
- 研究(87823)
- 学报(56692)
- 中国(54306)
- 科学(49005)
- 财(48788)
- 农(48565)
- 大学(41613)
- 管理(41606)
- 学学(39692)
- 农业(33699)
- 教育(29425)
- 技术(23679)
- 融(23170)
- 金融(23170)
- 财经(22126)
- 经济研究(20807)
- 业经(20456)
- 经(18718)
- 业(16893)
- 科技(16375)
- 问题(16327)
- 版(15893)
- 业大(14939)
- 图书(14550)
- 理论(14489)
- 技术经济(14227)
- 资源(14159)
- 商业(13671)
共检索到433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喜 蒋薇薇
资本流动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从基础设施建设、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以及地方政府的"攫取之手"分析财政分权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机理,并利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和区域资本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抑制了区域资本流动,有必要通过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来缓解其负面效应,以促进区域资本流动和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区域经济 资本流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亮
本文借鉴Beck、Laeven和Levine(2008)模型将地区和产业特征相结合,利用我国2001-2007年29个省级区域25个细分工业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程度的地区差异对省级区域行业外商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较高地区的资本密集度大的行业外商投资较多,这一结论不受控制变量以及内生性问题的影响,是稳健的、可信的。根据外商投资来源地的不同将外商投资分为国外投资、港澳台投资的分别研究发现,地区财政分权对国外资本和港、澳、台资本投资吸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资本密集度较大的行业,加强地区财政分权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但对港、澳、台投资作用却不明显。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外商投资 资本密集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丙泉 田晨 马占新
视区域技术创新是成果产出与成果转化两阶段构成的系统,运用链式网络DEA方法对全国28个省份2011~2015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运用Tobit回归分析了财政分权对技术创新整体及各阶段效率的影响。测评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技术创新效率均有较大提升空间且区域差异显著,多数省市依然没有摆脱高产出、低转化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财政分权不利于成果产出效率及技术创新整体效率的提升,对成果转化的影响并不显著;技术创新各阶段效率存在显著的累积效应,对外开放有助于技术创新各阶段效率提升,而人力资本恰恰相反,教育水平有助于成果产出阶段效率提升,却不利于成果转化阶段。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轶 涂斌
本文通过对198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与中国"东高西低"的经济梯度相反,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反而具有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中更高的工业资本深化程度,基于这一"反常"现象,我们对中国工业资本深化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式分权体制所引致的财政压力与竞争激励下,地方政府对本地工业化进程的积极干预导致了区域投资结构的失衡,这种失衡表现为金融信贷的扩张以及针对国有工业部门的投资倾斜,两者的共同作用显著推动了中国区域层面的资本深化过程;西部地区相对最高工业资本深化程度也与其金融信贷的高度扩张以及国有工业部门资本的超量积累存在很大关联。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工业的资本深化更多地是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贞发 陈芳敏 陈卓恒
财政体制是影响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基础性制度。基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特征,本文提出了一个“非对称财政收支分权”的概念性框架,利用全国市县级政府财政数据和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县级政府非对称财政收支分权对当地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及内在逻辑。结果显示,非对称财政收支分权尤其是支出分权大于收入分权的负向非对称性会显著驱使本地企业在异地投资设立子公司。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东部地区更加明显,且主要促进了资本的省内跨市流动。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所在地和投资目标地的财政收支分权差异通过市场投资环境从“推力”和“拉力”两方面共同驱使企业进行跨区域投资决策。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对称财政收支分权驱使的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在短期内造成了企业非效率投资尤其是过度投资的增加以及资本回报率的下降,不利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在当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为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立赫 石映昕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2001—2018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地区的资本错配程度和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财政分权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地区的资本错配程度,减缓了因资本错配带来的创新效率损失;分区域来看,在产能过剩程度较低的省份,财政分权通过抑制资本错配减少了创新效率损失,对创新效率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在产能过剩程度较高的地区,虽然财政分权通过缓解资本错配降低了创新效率损失,但是财政分权对创新效率仍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资本错配表现为遮掩效应而非中介效应。为了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制度,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涂斌 朱轶
本文利用198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财政分权体制为视角,对区域工业化以及资本深化的发生机制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引发的激励约束下,地方政府对本地工业化的干预行为加剧了地区国有工业部门的扩张以及金融信贷的扩大,两者的共同作用加剧了我国区域层面的工业资本深化,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工业的资本深化更多的是一种"体制现象",相关的对策也应更多地从体制层面着手。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工业化 资本深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惠芳 刘登鳌 洪晨翔 曹安
“中国式分权”下的政府行为作为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原因,可能成为理解“异质性”外资与绿色发展关系的重要窗口。利用2003—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式分权”体制下FDI质量与区域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FDI质量每增加1个标准差,区域绿色发展指数将提升6.43%,这种促进作用由外资出口能力、技术水平、引进数量与业绩指数驱动;(2)财政分权抑制了FDI质量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一调节效应随地区财政分权水平的提升而增强;(3)以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作为门槛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当吸收能力跨越门槛值时,财政分权反而将放大FDI质量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效应;(4)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分权的负向调节效应主要作用于绿色环境和绿色资源两大系统。研究结果为财政分权体制下FDI赋能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易杏花 程亚男
基于创新价值链,测度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和效率为中介变量构建Tobit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在转化阶段对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在研发阶段的影响不显著。财政支出结构所起到的中介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并且在研发阶段的遮掩效应更大;而分权会降低财政支出效率,对双阶段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抑制作用。
关键词:
创新效率 财政分权 创新价值链 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莉娜 吕祥伟
本文基于2007-2017年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从线性、非线性及空间溢出效应三个角度对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劳动力流动和财政分权均促进了经济增长,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二者之间的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表明从总体上来说,财政分权抑制了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以上结果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根据地区的差异和城市竞争力的不同而不同。另外,就门槛回归的结果来看,随着财政分权和暂住人口数的增加,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呈现出"倒U"型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曲亮 蔡宏波 任国良 薛津津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通过构建模型解析了财政分权情境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定碳减排标准的微观机理。结合1995—2012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进一步测算了全要素碳减排效率,并以其为因变量验证了财政分权对碳减排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CO2减排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适当的财政分权有利于提高CO2减排效率,而过度分权则会适得其反,而就当下大部分地区财政分权状况而言,中央政府可以选择适当提高分权水平以提升CO2减排效率。同时,立足于不同的财政分权水平,地方政府保护主义引发的市场分割将会进一步改变财政分权对碳减排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财政分权 减排效率 市场分割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谢乔昕
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下的财政分权使得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所产生的激励与西方国家不同。使用2002~2009年数据,对中国财政分权与资本配置效率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了阻碍作用,中国式分权所引致的地方政府规模扩张等行为扭曲是导致财政分权与资本配置效率负相关的主要原因。为此,应改革政绩考核指标、完善税收体系、调整财权分配制度。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资本配置效率 地方政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万里
经济增长是人力资本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过程,因此,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个人福利是内在有机相连的。然而,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发现,由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特有的激励结构、不健全的分权制度安排与中央政府责任"缺位"和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导致地方政府教育投资支出不足,影响了人力资本积累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因此,改革的措施应从事权上划、优化分权激励机制和健全财政分权制度基础和监督制约机制着手。
关键词:
人力资本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霞 刘岳洋
通过熵值法构建区域金融风险指数,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均会抬升区域金融风险,且金融分权的影响更大;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具有协同效应,使区域金融风险进一步上升;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因区域、地方债务规模和分权匹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此,提出提高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度、降低金融分权程度并促使地方政府金融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等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璐
文章选择2001-2016年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首先使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整体及区域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以此作为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从财政分权的支出角度和收入角度分析了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考察期内,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中国经济受外部影响较大,在2009年和2012年受到外部冲击出现两次较大回调,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最低;第二,财政分权能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增长质量的影响较大;第三,对外开放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最后针对文章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质量 经济规模 资源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