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2)
- 2023(16750)
- 2022(13688)
- 2021(12380)
- 2020(10120)
- 2019(22619)
- 2018(22068)
- 2017(42178)
- 2016(23007)
- 2015(25607)
- 2014(25657)
- 2013(25139)
- 2012(23234)
- 2011(20743)
- 2010(20941)
- 2009(19725)
- 2008(19701)
- 2007(17621)
- 2006(15968)
- 2005(14840)
- 学科
- 济(97586)
- 经济(97455)
- 管理(74197)
- 业(69452)
- 企(55481)
- 企业(55481)
- 财(37130)
- 方法(34281)
- 中国(32065)
- 农(29510)
- 数学(29425)
- 数学方法(29153)
- 地方(26549)
- 业经(24464)
- 制(24013)
- 务(20117)
- 财务(20069)
- 财务管理(20014)
- 农业(19972)
- 学(19161)
- 企业财务(19125)
- 银(18188)
- 银行(18132)
- 贸(17439)
- 贸易(17426)
- 行(17244)
- 融(16956)
- 金融(16954)
- 易(16872)
- 体(16781)
- 机构
- 学院(328006)
- 大学(327375)
- 济(137322)
- 经济(134599)
- 管理(122275)
- 研究(116724)
- 理学(103752)
- 理学院(102565)
- 管理学(100972)
- 管理学院(100363)
- 中国(90200)
- 财(73104)
- 科学(70470)
- 京(70075)
- 农(59832)
- 所(59828)
- 财经(53708)
- 研究所(53441)
- 中心(53122)
- 江(51885)
- 业大(49363)
- 经(48578)
- 农业(46565)
- 北京(44191)
- 经济学(42484)
- 范(42279)
- 院(41962)
- 师范(41755)
- 州(40847)
- 财经大学(39275)
- 基金
- 项目(214288)
- 科学(168338)
- 基金(155346)
- 研究(155221)
- 家(136851)
- 国家(135663)
- 科学基金(115466)
- 社会(101218)
- 社会科(95958)
- 社会科学(95938)
- 省(84267)
- 基金项目(81928)
- 自然(72893)
- 自然科(71186)
- 自然科学(71165)
- 划(70467)
- 教育(69999)
- 自然科学基金(69922)
- 编号(61963)
- 资助(61912)
- 成果(51719)
- 发(50239)
- 重点(48770)
- 部(46629)
- 创(44542)
- 课题(43407)
- 国家社会(42883)
- 制(42678)
- 创新(41873)
- 科研(40702)
- 期刊
- 济(160348)
- 经济(160348)
- 研究(102144)
- 中国(74028)
- 财(61760)
- 农(56142)
- 学报(55519)
- 科学(48760)
- 管理(46790)
- 大学(41784)
- 学学(39454)
- 农业(37297)
- 融(34897)
- 金融(34897)
- 教育(33654)
- 财经(27682)
- 业经(26737)
- 经济研究(26502)
- 技术(26313)
- 经(23731)
- 问题(21382)
- 业(19614)
- 版(16656)
- 图书(16467)
- 贸(16466)
- 技术经济(15286)
- 会计(15209)
- 科技(15160)
- 财会(15005)
- 理论(14981)
共检索到517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波
目前关于财政分权与信息化发展关系的研究尚为空白。对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不仅要从宏观经济层面入手,还可以从产业层面进行分析。本文将影响信息产业生产活动的财政分权分为两种模式,通过建立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效用模型,分析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偏好对信息企业发展的影响,并用中国近十年分省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权指标的回归结果。研究表明,财政分权对信息化发展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有助于信息化的发展;在影响信息化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投入要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波
目前关于财政分权与信息化发展关系的研究尚为空白。对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不仅要从宏观经济层面入手,还可以从产业层面进行分析。本文将影响信息产业生产活动的财政分权分为两种模式,通过建立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效用模型,分析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偏好对信息企业发展的影响,并用中国近十年分省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权指标的回归结果。研究表明,财政分权对信息化发展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有助于信息化的发展;在影响信息化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投入要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柯玲
本文在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建立的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复杂系统建模的角度研究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分析信息化发展政策对信息化的影响;通过研究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的比例和科研经费占当地GDP的比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信息化发展政策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信息化 政策 解释结构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万里 李齐云
与经典分权理论假说不同,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增长型激励使地方政府工作重心在于促进辖区经济增长,而增长的结果使初次分配中收入分配向资本和企业以及政府倾斜,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再分配后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这是导致中国收入差距的体制性根源。然而,解决问题却不能将矛头直指地方政府,认为地方政府是"万恶之源"。换言之,中央政府责任"缺位"、激励机制异化、财政分权制度不完善与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共同造成了地方政府行为异化和收入差距。因此,调节中国的收入差距应从划分事权、优化增长型激励和建立健全财政分权所必需的制度基础和监督制约机制着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冰洋 陈怡心
在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地方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其制度来源的解释,一直存在政治上的晋升锦标赛和经济上的财政激励制两种学说。根据我们总结的中国地方治理的七条规律,包括分等而非统一标准治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纵向而非横向比较、集体而非个人作用、综合而非单一考核、政治约束而非激励为主,以及信息相对清晰而非不对称等,很难找到晋升锦标赛的存在空间;而政府间财政关系所蕴含的财政激励制一直是中国调动地方积极性的重要制度安排,分税制是一个税收“弹性分成”合约系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政府间利益分配、努力和风险分担等信息,能因时因地调动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实证分析亦发现,财政激励制能够解释地方经济增长的17.98%和投资增长的31.63%,而晋升锦标赛的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有助于澄清关于中国地方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力的争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坤荣 付文林
财政分权制度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理论上,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明确。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对中国财政分权制度演化与省际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作者认为,在深化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财政分权制度,特别是要提高向落后地区的财政分权水平,以使公共品投资的整体效率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公共产品 转移支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苏娜等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11期撰文认为,学科建设的本质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促使学科更好更快地发展,外在表现就是学科的再分化与再综合,知识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颖 李静 陈波
本文采用1978—2006年中国28个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了检验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关系的协整模型(co-integration model),并采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FMOLS)对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把地方政府官员参与政治晋升锦标赛竞争的行为影响经济绩效的假设引入对分权化改革过程的分析,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何以在促成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导致各地区在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方面呈现出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本文的分析结论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熊志刚 安秀梅
本文利用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在补贴总量隐形约束、地区发展趋同背景下,财政分权体制、空间异质性财政竞争、专项转移支付等因素影响农业保险产出的计量模型,研究地方政府发展农业保险的财政激励问题。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重投资、轻民生"支出偏好在农业保险领域并不明显;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财政分权共同作用促进农业保险发展,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显著;保险市场发展显著影响地方农业保险发展,但存在非线性关系。应完善对地方政府的制度性激励体系,以培育农业保险市场作为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直接目标,关注地区空间异质性应优先于农户需求差异性等。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激励效应 农业保险 地方政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龚斌磊 张启正 袁菱苒 马光荣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考核激励是塑造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制度环境,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考核机制,导致包括农业在内的一些“弱激励”项目长期得不到重视。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为例,研究财政分权、定向激励对县域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农业增长考核处于“弱激励”的背景下,“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会使扩权后的县级政府强化经济政策的离农倾向,导致农业增长的负向影响。随着农业考核的逐渐加强,“省直管县”对农业投入与产出的负向影响得到了显著缓解。本文认为,“财政分权+定向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修正,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种可能的模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琪 汤玉刚
本文以中国的城镇化为背景,运用公共品资本化原理,分析了地方土地财政制度,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制度与房地产相关税收制度,对地方公共品提供激励的传导机制。城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土地财政对地方公共品提供具有结构性的激励效应,但该激励机制建立在土地和房产交易之上,地方财政努力程度被交易时点截然分割。改革土地财政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实现从交易型向保有型"土地溢价回收"制度转换,将有助于建立对称的、可持续的地方财政激励制度。
关键词:
土地财政 财政激励 资本化 地方政府行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黎
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需要资源长期稳定投入的深层次变革,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企业战略定位的影响。以2007—2022年A股企业数据为样本,基于战略差异度视角探究企业战略定位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战略差异度阻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二,战略差异度的提升会使企业融资环境复杂化、加剧代理冲突,进而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三,在弱市场地位、资本劳动密集型、低审计质量以及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战略差异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第四,相较于数字技术应用,战略差异度对数字技术嵌入的阻碍作用更强,而战略动态变化能够缓解战略差异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增强企业战略与数字化变革的适配性,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黎
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需要资源长期稳定投入的深层次变革,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企业战略定位的影响。以2007—2022年A股企业数据为样本,基于战略差异度视角探究企业战略定位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战略差异度阻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二,战略差异度的提升会使企业融资环境复杂化、加剧代理冲突,进而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三,在弱市场地位、资本劳动密集型、低审计质量以及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战略差异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第四,相较于数字技术应用,战略差异度对数字技术嵌入的阻碍作用更强,而战略动态变化能够缓解战略差异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增强企业战略与数字化变革的适配性,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李钊 马光荣
中国以分税和转移支付为代表的财税体制是近30年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分税激发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而中央政府将分税用于转移支付又会影响受助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有必要将分税和转移支付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综合效果。理论分析说明,分税的逻辑是寓平衡于激励,转移支付的逻辑是寓激励于平衡,分税与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均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收入效应,两种效应的总和决定了总体增长效应。本文基于2000-2016年面板数据,证实了市县政府财政收入分成率与转移支付均等化力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首次考察了分税与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效果,能够为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提供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
关键词:
分税 转移支付 激励 平衡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永林
当前我国财政分权的强制性制度安排,使得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逐渐转向零和博弈,需求诱致型的晋升激励使得地方政府官员展开激烈的锦标赛竞争,中央政府对制度刚性的放弃也达到了制度与经济绩效博弈的纳什均衡。但是,由财政分权改革导致的众多问题开始制衡经济稳定增长,而且还导致对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抑制。因此,政府体制改革应从制度安排入手,祛除体制性弊端,以弥补财权和事权分离体制的缺陷与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