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7)
2023(10422)
2022(8927)
2021(8467)
2020(7234)
2019(16553)
2018(15969)
2017(31082)
2016(16764)
2015(18406)
2014(17901)
2013(17501)
2012(15937)
2011(13481)
2010(13048)
2009(11668)
2008(11291)
2007(9440)
2006(7854)
2005(6579)
作者
(43118)
(35735)
(35696)
(34364)
(22787)
(17033)
(16295)
(14027)
(13678)
(12786)
(12326)
(12134)
(11391)
(11290)
(11180)
(11160)
(10915)
(10700)
(10380)
(10089)
(8719)
(8651)
(8564)
(8465)
(8254)
(8056)
(7813)
(7678)
(7244)
(7177)
学科
(60052)
经济(59979)
管理(52385)
(45998)
(38390)
企业(38390)
(37459)
方法(31722)
数学(28762)
数学方法(28391)
(21818)
税收(20379)
(20203)
财政(16929)
(16656)
财务(16624)
财务管理(16567)
中国(16347)
(15972)
企业财务(15802)
(14250)
业经(12358)
(12068)
地方(11794)
收入(11513)
(11069)
农业(10633)
(9719)
贸易(9716)
(9495)
机构
大学(214008)
学院(212873)
(88869)
经济(87377)
管理(84613)
理学(74355)
理学院(73683)
管理学(72392)
管理学院(72012)
研究(67271)
(56122)
中国(51376)
(42972)
科学(40749)
财经(39751)
(36371)
(32488)
(32431)
中心(32093)
(31261)
业大(30661)
财经大学(29713)
经济学(28900)
研究所(28869)
经济学院(26403)
北京(26082)
农业(25477)
(24739)
(23731)
(23649)
基金
项目(151294)
科学(119825)
基金(112958)
研究(109242)
(98979)
国家(98224)
科学基金(85234)
社会(71216)
社会科(67775)
社会科学(67755)
基金项目(59452)
(57544)
自然(55351)
自然科(54169)
自然科学(54149)
自然科学基金(53159)
教育(49820)
(48853)
资助(46437)
编号(43089)
成果(34878)
(34120)
重点(33938)
(32217)
(31217)
国家社会(30959)
创新(30253)
科研(30244)
教育部(29824)
大学(29014)
期刊
(87341)
经济(87341)
研究(66558)
(49168)
中国(38115)
学报(34160)
管理(29755)
科学(29165)
(27019)
大学(26386)
学学(25189)
财经(19383)
农业(18514)
技术(17631)
(17386)
(16541)
教育(16376)
经济研究(16146)
(15637)
(15570)
金融(15570)
税务(13878)
财会(13062)
会计(12318)
业经(12271)
问题(11484)
(10440)
统计(10070)
(9976)
财政(9976)
共检索到311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志刚  龚六堂  
本文就中国的财政分权问题和地方政府非税收入两者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是:第一,收入分权程度提升会减少地方非税收入比例,而预算内支出分权程度提高则会降低非税收入比例,但后者没有前者那么显著;但是就预算内外总支出分权而言,它会提高非税收入比例;第二,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的分权程度比较显著地减少了非税收入比例;第三,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自有度,减少纵向财政不平衡会减少非税收入比例;第四,非税收入比例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近似的倒U型关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白宇飞  杨武建  
本文分析了转移支付、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非税收入规模的作用机制,基于201 2~201 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GMM)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有效抑制地方政府非税收入规模的增长,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则会导致地方政府非税收入规模的膨胀。此外,空间计量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发现,非税收入在地方政府间存在着"横向策略互动",即相邻省份非税收入规模的攀升会"刺激"本省非税收入规模的增长。据此,本文从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多元化政绩考核体系、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工  洪礼阳  
本文首先对我国东、中、西部各省份的非税收入竞争强度进行了测算与对比,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对非税收入竞争强度在各个区域中的策略互动模式,以及财政分权对非税收入竞争强度的影响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存在着强度不一的非税收入竞争,其中东部各省的竞争较为激烈,而中、西部省份的竞争则较为微弱。结果还表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策略互动模式不同,前者表现出"竞赛到底"的特征,后两者则表现出此消彼长的替代性策略特点。当前各地方政府利用非税收入完成增收任务的现象约束了非税收入竞争的展开。此外,财政分权对非税收入收入竞争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存在着先促进、后减弱的"U"型曲线关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彭薇  
在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没有决定税率及设定税种的权力。那么我国省级地方政府之间是否存在税收竞争呢?该文基于资本竞争的"策略互动"模型,构建了辖区政府税收竞争的反应函数,并运用差分广义矩法对1998—2007年及2008—2013年两个时间段我国省级政府税收竞争进行实证检验,尝试考察地方省级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存在性及竞争程度。该文研究发现:在这两个时间段中,我国省级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广泛存在。但在不同地区,对于不同税种,不同省级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策略不同,"互补型"竞争与"替代型"竞争同时存在。这既与不同省份侧重不同税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关,也与各省份经济规模、省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偏好以及不同省份经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申珍妮  
本文基于2001~2013年全国省级层面的数据,创新性地以预期财政压力和稽查部门的稽查力度作为财政压力和税收努力的衡量指标,考察了地方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压力对税收努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税务部门整体税收努力存在显著正效应,财政压力的增加会提高税务部门的税收努力程度。本文通过对省级税收努力和财政压力的研究,为地方财政压力缓解、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作出了政策启示,为当前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鹏辉  梁若冰  
以福建省2002年实行的"县级收入自留"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分析了省以下财政分权后县级政府非税收入的变化情况。对福建、浙江、江西三省195个县的实证研究表明,省以下财政分权显著减少了人均非税收入,分权造成的税收收入增长不仅客观上减少了相应的地方政府非税收入,而且改变了地方政府收入筹集模式,主观上放弃了对非税收入增长的依赖。因此,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必须建立在解决地方财政短缺问题的基础之上。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贾智莲  卢洪友  
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是地方政府主观汲取努力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来自中国大陆26个省份的省级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剔除了环境差异的影响后,得出基于"基准环境"的省级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测评结果。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不仅取决于地方政府主观汲取努力,也会受到经济总量与结构等外部环境变量的影响。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刚  
经典的分权理论认为,中央向地方的财政分权能够激励地方政府提高质量,但上述理论命题在中国的情境下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证。以中国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条件均值和条件分位数回归估计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质量,且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质量的正向影响随着政府质量的提高而递增;财政分权所具有的政府质量提升效应,主要源自政府效率和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恒龙  康艺凡  
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后果,财政分权导致政府间财政竞争,并改变了财政均等状况。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尤其是官员委任制以及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使得政府间财政竞争更易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呈现结构性扭曲。因此,制订合理的政绩考核标准,并相应调整财政体制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当务之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辛冲冲  陈志勇  
基于中国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两个维度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对财政科技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均抑制了地方政府对科技的投资热情,地方政府竞争则对其产生了促进作用。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的内在联动,使得地方政府竞争进一步强化了财政分权对科技支出结构的负向影响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董黎明   安淑真   潘小雨  
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DM模型考察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间非税收入竞争策略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压力的增加显著削弱了地方政府间非税收入竞争的程度。地方政府在应对财政压力时针对不同类别的非税收入采取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提高非税收入负担率以应对财政压力的策略性行为不仅扰乱了地区间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而且增加了居民与企业的经济负担。提升财政透明度有助于抑制这一现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玉;  
本文分析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中央税收攫取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内在联系,对2004—2012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估算,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和中央税收攫取等因素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中央税收攫取是造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主要因素;城镇化、地方人均GDP相对水平和2008年中央4万亿元投资计划也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起到一定作用;剔除财政分权、中央税收攫取、城镇化和地方人均GDP相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债务增长更为迅速。鉴于此,本文从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官员考核机制、中期预算平衡和营改增后地方税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玉  
本文分析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中央税收攫取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内在联系,对2004—2012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估算,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和中央税收攫取等因素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中央税收攫取是造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主要因素;城镇化、地方人均GDP相对水平和2008年中央4万亿元投资计划也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起到一定作用;剔除财政分权、中央税收攫取、城镇化和地方人均GDP相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债务增长更为迅速。鉴于此,本文从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官员考核机制、中期预算平衡和营改增后地方税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卓轩   钟海  
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政府间关系,文章使用空间统计方法考察了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竞争在整体空间集聚和局部区域分化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不同时期下的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政府财政结构对于税收竞争的时空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地理和经济空间下均存在“向上竞争”的特点,收支分权及财政自主度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水平的提高且表现出时期延伸性;纵向财政失衡则起抑制作用,但财政自主度和收支分权分别加剧和削弱了该影响。进一步地,本文使用多门槛模型考察了财政结构对于税收竞争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纵向财政失衡对于税收竞争的作用在收支分权和财政自主度下分别表现为单一和双重门槛特征,在收支分权门槛下始终起抑制作用,但逐级削弱;在财政自主度门槛下则经历了“明显促进—影响不明显—明显抑制”的跳跃过程。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志勇  张超  
在理论模型的数理推导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支出分权"和"收入分权"两个测度视角系统分析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实际影响,并通过控制变量的引入,揭示可能影响地方政府教育服务供给水平的各相关因素,并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