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6)
- 2023(12530)
- 2022(10380)
- 2021(9568)
- 2020(7717)
- 2019(17209)
- 2018(16705)
- 2017(31438)
- 2016(16588)
- 2015(18417)
- 2014(18358)
- 2013(17815)
- 2012(16674)
- 2011(14921)
- 2010(15450)
- 2009(14464)
- 2008(14488)
- 2007(13064)
- 2006(11728)
- 2005(10720)
- 学科
- 济(84902)
- 经济(84834)
- 管理(60749)
- 业(51286)
- 企(46234)
- 企业(46234)
- 财(31345)
- 方法(27660)
- 数学(22204)
- 数学方法(22007)
- 地方(21925)
- 中国(21915)
- 学(18858)
- 业经(18583)
- 制(17656)
- 农(17622)
- 务(16277)
- 财务(16263)
- 财务管理(16203)
- 企业财务(15482)
- 环境(15109)
- 理论(14862)
- 技术(14614)
- 体(14026)
- 地方经济(13916)
- 财政(13474)
- 银(12762)
- 银行(12743)
- 融(12284)
- 金融(12283)
- 机构
- 学院(241482)
- 大学(240180)
- 济(108233)
- 经济(106117)
- 管理(90146)
- 研究(80840)
- 理学(76568)
- 理学院(75745)
- 管理学(74715)
- 管理学院(74231)
- 中国(62371)
- 财(58556)
- 京(48920)
- 科学(45115)
- 财经(42744)
- 所(39435)
- 经(38506)
- 江(38128)
- 中心(36149)
- 经济学(35549)
- 研究所(34716)
- 范(31921)
- 经济学院(31739)
- 师范(31667)
- 财经大学(31254)
- 北京(30843)
- 州(30119)
- 院(29258)
- 农(28732)
- 业大(27378)
- 基金
- 项目(149148)
- 科学(118729)
- 研究(115794)
- 基金(107832)
- 家(91522)
- 国家(90713)
- 科学基金(79118)
- 社会(77138)
- 社会科(73117)
- 社会科学(73096)
- 省(58910)
- 基金项目(56006)
- 教育(52985)
- 划(47434)
- 编号(46464)
- 自然(46194)
- 自然科(45060)
- 自然科学(45050)
- 自然科学基金(44242)
- 资助(42441)
- 成果(39177)
- 重点(34055)
- 创(33479)
- 部(33175)
- 发(33163)
- 课题(32793)
- 国家社会(32769)
- 创新(31409)
- 性(30240)
- 制(29813)
- 期刊
- 济(132317)
- 经济(132317)
- 研究(81809)
- 财(51854)
- 中国(50642)
- 管理(36529)
- 学报(31550)
- 科学(30053)
- 教育(28163)
- 农(25985)
- 大学(25120)
- 学学(23417)
- 财经(23122)
- 经济研究(22814)
- 融(22740)
- 金融(22740)
- 技术(21579)
- 经(20206)
- 业经(19330)
- 农业(16830)
- 问题(16418)
- 技术经济(13662)
- 财会(12850)
- 贸(12274)
- 会计(12139)
- 商业(11679)
- 图书(11549)
- 现代(11296)
- 版(10700)
- 统计(10616)
共检索到381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舫 郑洁 李红勋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本文初步构建一个财政分权与环境治理的理论新框架。研究认为:(1)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的影响存在正向的收入效应和负向的替代效应,而其总效应取决于这两方面效应的大小。(2)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的主效应不同;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以负向的替代效应为主;而到了经济发展后期阶段,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以正向的收入效应为主。(3)财政分权的不同程度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不同,存在最优的财政分权度;并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最优的财政分权程度不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豪 赵国春 张斌
文章理论阐述了财政分权、比较优势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并选取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其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绿色经济发展虽然存在抑制作用,但提高财政分权程度能够激励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符合地方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来有效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在其中产生了正向中介和调节作用。而后通过门槛效应拓展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存在边际递减,而其对比较优势的正向效应在增强,比较优势在财政分权与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正向中介作用在边际增强。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经济发展 比较优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豪 赵国春 张斌
文章理论阐述了财政分权、比较优势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并选取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其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绿色经济发展虽然存在抑制作用,但提高财政分权程度能够激励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符合地方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来有效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在其中产生了正向中介和调节作用。而后通过门槛效应拓展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存在边际递减,而其对比较优势的正向效应在增强,比较优势在财政分权与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正向中介作用在边际增强。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经济发展 比较优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璐 李晨阳
本文从新结构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利用2002—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分别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结构只有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时,才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人力资本结构只有与特定发展阶段禀赋结构所决定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时,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采用Logit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稳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转型时期人力资本结构、产业结构与禀赋结构间的动态匹配是动力因素有效转换并实现经济稳增长的前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劳动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洁 张博 朱欢 赵秋运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1960—2021年和美国1940—2022年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总结出污染排放的新特征事实,并基于新结构经济学“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视角提出污染排放结构的新概念和新理论。理论研究发现:(1)经济体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内生决定具有比较优势的最优生产结构,最优生产结构内生决定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特性和污染排放特性,进而内生决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2)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变迁,经济发展中污染排放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迁规律,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3)随着经济体要素禀赋结构的变迁,经济发展中污染排放结构也将发生内生变迁,经济发展中污染排放的具体变迁轨迹取决于经济体中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污染排放的结构特性。本文从污染排放结构视角理解减污降碳具有重要政策实践意义,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甫 王召卿 郭柃沂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结构调整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财政分权和经济结构失衡的基础上,选择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经济发达、经济欠发达两个地区和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的模型来研究财政分权对经济结构失衡的作用,然后对其作用的内在机制进行探讨。模型模拟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而且一个地区的财政分权对另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有溢出效应;在这一作用机制中,财政分权所引起的地方政府投资水平、地方政府之间竞争、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上升和地方政府投资的正外部性担任着重要角色。本文研究结论意味着,促使地方政府由投资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可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超 肖挺
现有文献探讨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时大都忽略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文章以二氧化硫排放量测度环境污染水平,在估算财政分权对污染排放的影响时加入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作为门限变量。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加剧了污染,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作用会减弱。此外,当服务业比重提高时,财政分权对于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也将减弱。这意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中央政府给予各省的财政自主权应有所差异。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的省份,中央政府应对其财政自主权有更严格的约束。
关键词:
污染排放 财权分配 产业结构 门限回归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晓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有了极大发展。本文回顾了这一新理论区别于传统理论的特征,以及将其用于经济增长研究得出的新发现和主要问题。在此类研究中,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绩效,一方面为回答“财政分权是否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经验研究依据,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制度设计对财政分权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判断,这与国内一些研究得出的结论有相似之处。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未来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制度设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彤 王文甫
本文基于中国式经济分权的大背景研究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在分析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影响经济结构性失衡的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假说的基础上进行实证验证。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相比于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变化导致的经济结构变动更大;金融显性集权会显著改善经济结构,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则相反。考虑财政金融联动特征后,本文还发现,金融隐性分权在财政分权影响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机制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需互相配合才可达到缓解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效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志安 刘子硕 陈敏慧
财政分权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支出偏好,而且会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深刻影响。文章基于31个省份2009—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地区环境治理的影响效应并深入探讨政府创新偏好在二者关系中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是在经济与环境的双重考核下,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二是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具有创新偏好,政府创新偏好在财政分权与环境治理之间起中介作用和正向调节效应。三是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效应存在时间和区域异质性。一方面,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逐步由过去的促进效应转为阻碍作用;另一方面,财政分权的环境治理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显著。为进一步发挥财政分权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认为中央政府应进一步优化对地方政府的多元政绩考核体系,持续优化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完善地方政府有关财政科技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程瑶
土地财政中隐含了寻租、土地资源利用代际不公、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收入分配不公加剧、财政风险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形成土地财政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财税体制导致财力与事权失衡、土地权益机制存在缺陷、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对土地财政的治本之策是改革现有的财税体制和政绩考核等相关制度,建立合理的制度框架,实现有效的激励与约束。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土地出让金 寻租 财政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玉 李齐云
利用2003~201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先用BCC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然后,用Tobit模型对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效率较低,综合效率平均值仅为0.637,而且地区之间差异较大;财政分权和公众认知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均对地方环境治理效率有显著的负影响。最后,建议在完善财政分权体制下,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制,提高地方政府环境财政支出的技术效率;提高公众的受教育水平,建立经济-环境福利共享的收入增长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主动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吴文 龚婷
本文从要素禀赋结构的视角观察当前仍处于进程中的人民币国际化,指出了过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使中国的发展更加偏离比较优势,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筹建国际板市场则类似"东施效颦"之举。本文在破除特里芬难题与国际铸币税等有关货币国际化认识误区的基础上,提出过剩资本输出是货币国际化的动力与目的的假说,继而指出向要素禀赋结构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输出中国资本,寻求人民币区域化才是符合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举措,而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意义上的实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洁
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新视角,初步构建结构变迁中贸易与环境的理论新框架,得出许多新见解。研究认为:(1)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贸易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同。(2)经济发展中贸易结构内生变迁的环境污染效应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形趋势。(3)在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结构状态下,贸易结构扭曲加剧污染排放强度,但对环境污染排放量的影响取决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结构;且贸易结构的变化与污染排放强度呈U形变化特征。(4)相同的贸易结构在不同的生产结构状态下所产生的污染排放强度不同。(5)在重工业赶超战略导致的扭曲生产结构状态下,贸易结构匹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结构将加剧环境污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